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红缘亚天牛简介1、红缘亚天牛的分布红缘亚天牛[Asias holodendri (Pallas)]属于鞘翅目,天牛科,亚天牛属。主要分布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等省(自治区)。危害枣树、枸杞、苹果、梨、葡萄等,随着近几年红榉在石家庄地区的引种,在红榉上发现了红缘亚天牛的危害。2、红缘亚天牛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20毫米,宽3-6毫米,黑色,被细  相似文献   

2.
红缘天牛对5种枣树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缘天牛是危害阔叶树的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为了明确哪一品种枣树的活性部位对红缘天牛有引诱作用。以木枣、狗头枣、赞皇枣、壶瓶枣和骏枣的枣叶、枣枝和枣花为实验材料,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红缘天牛对5种枣树不同部位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红缘天牛雌雄成虫对木枣枣叶的挥发性气味趋向率分别达到70.00%和69.23%,木枣的枣叶对红缘天牛有引诱作用(P<0.05)。红缘天牛雌、雄成虫对狗头枣枣枝挥发性气味反应最强,趋向率分别达到77.42%和73.68%,狗头枣枣枝对红缘天牛有很强的引诱作用(P<0.01);此外木枣枣枝对红缘天牛雌虫也具有引诱作用(P<0.05)。所有枣树品种的枣花挥发物对红缘天牛既无引诱作用也无忌避作用(P>0.05)。木枣挥发物对红缘天牛成虫具有较好的引诱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枣树萌芽展叶期害虫与天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延安枣树萌芽展叶期的主要害虫与天敌进行初步调查,发现害虫27种,分属于4目20科;天敌13种,分属于2纲4目7科。延安枣树萌芽展叶期的主要害虫有5种:红缘天牛(A sias ha lo-d end ri)、枣飞象(S cy thropus yasum atsu i)、枣叶虫(C ryp tocepha lus sp.)、枣镰翅小卷蛾(Ancy lis(Anchy lop era)sativa)、枣瘿蚊(Contarin ia sp.),其中红缘天牛最多,已成为危害枣树的优势种。对于天敌方面,主要以捕食性的瓢虫类和食虫蜘蛛为主,其中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 tempunctata)最多。  相似文献   

4.
平朔矿林地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为害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多次对平朔矿区排土场复垦林地发生的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平朔矿区排土场复垦林地的林龄有的已有10多年,由于受土层厚度和水分的影响,有的沙棘长势提早发生变化,在这个演替的过程中,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的发生达到严重的程度。在5年以上的幼龄林,也开始有中轻度为害的迹象,应加以重视和采取防控措施。随着林龄的提高,沙棘主株受危害的程度明显增加。干旱的立地条件使沙棘的长势提前衰退是造成该矿区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大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诱捕器和引诱剂对红缘天牛的诱捕效果,2015—2016年在陕西佳县枣园,利用4种诱捕器和4种引诱剂进行了红缘天牛成虫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诱捕器日均诱捕数量从高到低顺序为漏斗诱捕器十字诱捕器挡板诱捕器船式诱捕器,其中,漏斗诱捕器诱捕红缘天牛日均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捕器(P0.05),十字诱捕器和挡板诱捕器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船式诱捕器诱捕红缘天牛日均数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诱捕器(P0.05)。说明漏斗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好,船式诱捕器效果最差。4种引诱剂均诱捕到了红缘天牛成虫,日均诱捕数量从高到低顺序为引诱剂A引诱剂D引诱剂B引诱剂C,引诱剂A日均诱捕数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种引诱剂(P0.05),引诱剂B和引诱剂D之间诱捕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漏斗诱捕器适合诱捕红缘天牛成虫,4种引诱剂均具有诱捕效果,引诱剂A诱捕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红缘天牛田间监测和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红缘天牛寄主植物挥发物配方对其引诱活性,以筛选出更有效的配方来防治红缘天牛并保护其寄主植物,该实验从葡萄和国槐2种寄主植物挥发物中筛选几种化合物并混合,得到16种配方。将这16种配方对红缘天牛进行EAG测试、嗅觉行为测试和野外诱集实验。结果显示:G5号配方引诱效果最好,雌雄EAG值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对选择率:雌性达73.33,雄性达46.47,相对诱捕率达19.05;其次为G4和G2号配方;向原有配方加入反-2-己烯醛后,配方引诱效果增强。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G5配方可以作为下一步开发红缘天牛引诱剂的配方;反-2-己烯醛可以作为红缘天牛引诱剂配方的重要成分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防治红缘天牛的引诱剂,以柠条锦鸡儿和沙棘配方与3种昆虫引诱活性较高的化合物,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1-22烯,以最佳活性浓度按相同比例组合成16种配方,对红缘天牛进行触角电位、嗅觉行为及野外诱集实验。结果显示:配方16对红缘天牛的引诱活性最好,雌雄虫对该配方的相对选择率分别为73.33%和60%,野外诱捕率达到14.5%;其次分别是配方10、15、9、5。综合结果得出,配方16、10、15、9、5对红缘天牛的引诱效果比较好,配方中含有反-2-己烯醛,而且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复合配方比一种寄主植物挥发物配方对红缘天牛的引诱活性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和探讨杨梅天牛的发生危害与监测防治技术,综合防控害虫的发生。近年来,在浙江台州、宁波等杨梅主产区,对杨梅星天牛、褐天牛和茶天牛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星天牛和茶天牛1年发生1代,褐天牛2年完成1个世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枝干内越冬。同时明确了寄主植物、栽培管理、自然天敌等因素与虫害的发生关系,确立了虫口基数与危害、栽培管理与天敌等的调查方法,制定了杨梅天牛的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控策略,提出了清洁田园、人工捕捉、性诱杀、灯光诱杀、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以综合防控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9.
桃树红颈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桃树红颈天牛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并从种植诱饵树诱杀、涂树干法、人工捕杀法、药剂防治、糖醋诱杀法、保护天敌等方面介绍桃树红颈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松墨天牛对马尾松林节肢动物群落数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林分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松墨天牛危害程度加重,马尾松林分中节肢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明显下降,其捕食性、植食性功能群种类和个体数及寄生性天敌个体数明显减少;松墨天牛危害对灌木草本层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11.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危害特性及种群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沙棘栽植树的根部和干部,红缘天牛同时危害沙棘栽植树和根蘖苗的干部,已成为宁夏沙棘林中两大主要蛀干性害虫。通过对沙棘树不同高度范围内沙棘木蠹蛾幼虫和红缘天牛幼虫的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根部和干部40~120 cm的范围内,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树干40~120 cm的高度内。树干不同高度处,红缘天牛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大致呈现向树上部增加的趋势。沙棘木蠹蛾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向根部转移的趋势,7月末,有近98%的幼虫在根部危害,之后,由于初孵幼虫的大量出现,使干部幼虫数量急剧增加,越冬前,虽然有部分转移至根部危害,但到9月末仍有近43%的幼虫停留在树干40~120 cm处越冬,直到次年越冬结束。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在沙棘树干部40 cm以上危害位置的较大重叠,必然造成它们在时间、空间和营养上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调查了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的种类组成.结果显示,该区共有鞘翅目昆虫15科69属138种,其中天牛类中松幽天牛、红缘天牛、光肩星天牛、六斑绿虎天牛较多,瓢虫类中七星瓢虫最多.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病传媒昆虫松褐天牛天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褐天牛天敌的筛选是研究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基础工作,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马尾松病死木进行解剖观察,搜集松木皮下和木材内的昆虫,对不能判断是蛀干害虫的昆虫,用松褐天牛幼虫进行饲养,结果发现了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花绒寄甲和6种松褐天牛幼虫的取食性天敌。松褐天牛天敌昆虫花绒寄甲为在贵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控制其传播媒介松褐天牛,而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措施又是防治松褐天牛的关键措施。介绍了松褐天牛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组成及其生防利用情况,阐述了管氏肿腿蜂、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及几种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天敌对松褐天牛的控制作用、利用途径及技术,并对今后天敌昆虫的研究和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红颈天牛是为害甜樱桃的一种主要蛀干害虫,严重影响甜樱桃的品质和产量。阐述了红颈天牛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红颈天牛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木天牛天敌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林木天牛天敌主要种类生物学、利用、资源调查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林木天牛天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对陕西省旬邑县马栏林场8个林区小班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进行诱捕及数据分析,对每个诱捕器内红脂大小蠹的平均变化数进行了数学模拟回归,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成虫及天敌昆虫的发生均呈“S”变化,其最高日出虫时期在6月上旬。“S”形变化曲线具体分为缓慢增加期(3月下旬-4月下旬)、快速增加期(5月上旬-5月下旬)、快速减少期(6月上旬-6月下旬)和缓慢减少期(7月上旬-7月下旬)4个阶段;红脂大小蠹雌虫总数以及日出虫数均高于雄虫,且高峰期早出现2 d左右。成虫总数也高于天敌昆虫数量,高峰期早出现2 d。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模式下瓢虫科天敌种类,明确优势种及发生消长动态,为保护瓢虫资源及开展生物防治提供数据支撑,试验于2018—2022年选取小麦和玉米轮作田定点开展了瓢虫科天敌资源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和玉米轮作田,漯河本地瓢虫科天敌种类主要有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和红环瓢虫(Rodolia limbata)。红环瓢虫为漯河瓢虫科新记录种,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为优势种;不同作物类型、不同年份,优势种不同。由发生动态可知,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田瓢虫科天敌有3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上旬、7月和8月下旬至9月下旬,其中第3个高峰期瓢虫数量最多、占监测总虫量的69.20%,高峰日最高百株虫量达336头。麦田瓢虫始见期最早在3月上旬,最晚在4月下旬,玉米收获前玉米植株上尚有大量瓢虫存在。  相似文献   

19.
夏季高温多湿.病虫害发生多。此时的主要病虫害有:溃疡病、炭疽病、疫病和螨类(红、黄、锈蜘蛛)、潜叶蛾、介壳虫、天牛等。  相似文献   

20.
对已记载的蒙古高原花天牛亚科昆虫26属63种昆虫的种类组成及区系进行初步分析。各属所包含的天牛种类数量差异很大,以缘花天牛属(Anoplodera)为优势属,花天牛属(Leptura)次之,且在俄、蒙、中3国,各属的种类组成既相似又有差异;区系分析表明,蒙古高原花天牛亚科昆虫以古北界种类占绝对优势,仅分布于古北界的种类有49种,占蒙古高原花天牛科昆虫总数的74.60%;在中国无分布记录的蒙古高原花天牛亚科昆虫有4种,分别是长毛眼花天牛(Acmaeops anthracina Mannerheim)、红柄短胸花天牛[Alosterna tabacicolor(De Geer)]、长缘花天牛[Anoplodera longipes(Gebler)]、东北伪花天牛(Leptura renardi Gebl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