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为了从土壤中获得产淀粉酶放线菌,对陕西省洛南县7种植被下不同土层土壤中的产淀粉酶放线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研究了化学抑制剂K2Cr2O7质量浓度和土壤稀释液浓度对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对产淀粉酶放线菌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土壤稀释液为10-5~10-4 g/mL、K2Cr2O7质量浓度为50mg/L时,最有利于放线菌的分离;同一植被下表层土壤(5~20cm)中放线菌数量显著多于深层土壤(20~30cm);从7种不同植被下土样中共筛选出10株放线菌菌株,其中有8株是产淀粉酶放线菌菌株,从槐树下土壤中分离出的M4菌株对淀粉的水解能力最强,u0为14.27,并初步被判定为诺卡氏菌属放线菌;8株产淀粉酶放线菌均能利用葡萄糖进行糖酵解,6株能利用乳糖,7株不能利用蔗糖,6株不能利用麦芽糖,仅2株能够产生色氨酸酶,并且所有菌株均具有较强的耐碱性(pH值7.0~7.5),6株具有较强的耐盐性(10%),6株具有柠檬酸盐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提高红曲霉发酵产品Monacolin K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的方法均能有效提高红曲产品Monacolin K的含量。其中,UV和LiCl复合诱变Monascus purpureusZZ红曲菌,获得Monacolin K的含量比对照高3倍,其诱变和原始出发株的液体摇瓶发酵单位分别是219.9μg/mL和65.4μg/mL;采用优质大米培养基质及优化发酵培养条件使其Monascus purpureusGX红曲菌发酵的红曲米Monacolin K含量高达14.54 mg/g,比对照2.65 mg/g提高近6倍;尤其在红曲培养过程中添加真菌激发子,一种担子菌的无性型液体发酵物Hxa能明显提高Monascus purpureusZZ液态及固态发酵产品Monacolin K含量达1330.4μg/mL和34.99 mg/g,分别为原始出发株65.4μg/mL和2.48 mg/g的20倍和17倍。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6,(3):318-322
以红曲米中筛选到的紫色红曲霉Mp-41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农杆菌介导T-DNA插入转化技术,构建了含有983株红曲霉转化子的T-DNA插入转化子库。用紫外-可见光扫描方法等从转化子库中筛选出10株红曲色素色价稳定高于原始Mp-41菌株的转化子,薄层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了10株转化子发酵液中桔霉素的含量;其中,转化子62的红曲色素色价较高,为95.4 U/m L,是原始Mp-41菌株(色素色价50.7 U/m L)的1.88倍,桔霉素含量稳定低于原始Mp-41菌株。以原始Mp-41菌株和转化子62为试验材料,进行5 L发酵罐发酵并定时取样,HPLC等方法分析生长量和发酵液中各种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显示,转化子62生长速度稍快于原始Mp-41菌株,红曲色素色价和莫纳可林K的含量分别为120.76 U/m L,63.72 mg/L,是原始Mp-41菌株的1.5倍和1.21倍;而桔霉素含量为1.172 4 mg/L,是原始Mp-41菌株的35.08%。因此,利用T-DNA插入的方法对红曲霉进行育种,能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在红曲霉资源的利用上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验室筛选保藏最高酶活为10.7 U/mL的白腐真菌作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育种及培养基优化,以期提高菌株产β-甘露聚糖酶能力.结果表明,紫外诱变条件为孢子悬液浓度106~107个/mL,诱变时间10 min,此条件下的孢子致死率达78%,获得了13株正向突变株,经6代遗传稳定性试验证明UV-2突变株酶活最高,遗传稳定性最强,比出发菌株酶活提高了2.075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该突变株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魔芋粉和硝酸铵,对酶活影响较大的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产酶培养基为魔芋粉4.0 g/L、NH4NO3 5.0 g/L、KH2PO4 5.0 g/L、NaCl 1.0 g/L、MgSO4·7H2O1.0 g/L,在此条件下测得甘露聚糖酶最大酶活为46.17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40.3%.  相似文献   

5.
通过用紫外线、亚硝酸、亚硝酸与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对红曲霉SN菌株的孢子进行诱变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亚硝酸处理20 min,再经紫外线照射10 s,获得了1株Monacolin K高产突变菌株SN34,该菌株连续传接5代后,Monacolin K产量稳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Monacolin K的含量为18.7 mg/L,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76.4%.  相似文献   

6.
筛选高产莫纳可林K、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株,为后期红曲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以福建省古田县不同品牌的红曲米为原料,分离纯化并筛选出高产莫纳可林K、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株。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纯种红曲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得到15株(编号为M1~M15)红曲霉菌,经HPLC测定莫纳可林K和桔霉素的含量,显示M8菌株的桔霉素含量为1.40μg·g~(-1),莫纳可林K含量为3 950μg·g~(-1),选为最优红曲霉出发菌种。进一步优化M8菌株的发酵条件,发现在pH值4.5、培养温度25℃和培养时间11d的情况下,红曲霉M8菌株的莫纳可林K产量最高,可达4 160μg·g~(-1)。试验筛选得到了1株高产莫纳可林K、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株,扩大了高产莫纳可林K的菌株选择。  相似文献   

7.
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提高产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自然界获得产淀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从不同地区土壤、面酱醅、发霉玉米上的样品中筛选出1株产淀粉酶活力较强的菌株BSJD10,在结合菌落菌株形态、生理生化指标、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种群形态和个体形态进行观察和鉴定,通过紫外和硫酸二乙酯的复合诱变提高诱变株的产酶能力.得出结果,确定分离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以此为出发菌株,通过复合诱变获得的诱变株其产酶能力为2.03 U/mL,比原菌株提高1.31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育普鲁兰多糖的高产菌株。[方法]以Aureobasidium pullulan NNG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结果]出发菌株A.pullulan NNG摇瓶发酵所得普鲁兰多糖产量为28.79 g/L,而突变菌株UV-1产糖量为46.96 g/L,是出发菌株的1.69倍。通过突变株UV-1与出发菌株NNG发酵期内形态的观察,发现在发酵的第7天突变株UV-1膨胀细胞数达到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各地收集的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235株红曲霉菌株。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菌丝红曲色素的色价,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发酵液中桔霉素含量,筛选获得1株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M-92菌株,经鉴定为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用红曲霉M-92菌株作菌种制备红曲米,按GB 4926—2008方法测定红曲米色价,可达2 138 U/g。用牛津杯法测定红曲米粉对4种单细胞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抑菌强弱顺序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球菌大肠杆菌;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红曲米粉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根据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的大小,抑菌强弱顺序依次为:番茄早疫病菌白绢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赤霉菌苦瓜枯萎病菌。  相似文献   

10.
以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大仓酒厂白酒酒醅中分离筛选到的产酸性α-淀粉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C6为出发菌,利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作为诱变剂对其进行了复合诱变,制作致死率曲线确定诱变剂量,紫外线诱变照射时间为40s,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时间为20min。通过初筛、复筛发酵,从大量的突变株中筛选到1株产酸性α-淀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F21,在pH值为4.6条件下,α-淀粉酶活力达996.2U/mL,比原菌株提高了2.56倍。产酶稳定性试验表明,菌株F21产酶能力稳定,可以作为酸性α-淀粉酶育种研究的良好菌株。  相似文献   

11.
以羧甲基纤维素粉或滤纸为唯一碳源,对深绿木霉菌T23的农杆菌介导的突变株进行了生长速度、产孢率、色素形成等形态学观测,同时,测定了滤纸酶酶活及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从中筛选出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出发菌T23显著变化的突变株7株。其中,多拷贝T-DNA插入突变株较单拷贝的突变株生长速度快,产孢率高。并且,这些突变株的发酵液呈明显的色素差异。突变株插入的拷贝数越多,酶活越强,在降解过程中这2种酶都观察到了产物的反馈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2.
黑腹果蝇眼色性状由多个基因所调控,是研究基因间互作的有效模型。为了探究棒眼果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产生亮红眼突变体的机制,将亮红眼突变体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测交和与眼色突变体果蝇(cn,v和st)进行互补测验,同时对不同果蝇品系进行了眼色素的测定。结果表明,亮红眼果蝇是由于其scarlet(猩红眼)基因突变所致,暂命名为stbr;stbr果蝇眼黄素含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果蝇(P<0.001),而其果蝇喋呤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中stbr果蝇眼睛呈现亮红色,可能是由于其scarlet基因突变,影响了眼黄素前体物的跨膜运输,造成果绳眼睛中眼黄素合成水平降低所致,此结果为stbr果蝇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Rhodopsin and the visual pigments are a distinct group within the family of G-protein-linked receptors in that they have a covalently bound ligand, the 11-cis-retinal chromophore, whereas all of the other receptors bind their agonists through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The retinal chromophore in rhodopsin is bound by means of a protonated Schiff base linkage to the epsilon-amino group of Lys-296. Two rhodopsin mutants have been constructed, K296G and K296A, in which the covalent linkage to the chromophore is removed. Both mutants form a pigment with an absorption spectrum close to that of the wild type when reconstituted with the Schiff base of an n-alkylamine and 11-cis-retinal. In addition, the pigment formed from K296G and the n-propylamine Schiff base of 11-cis-retinal was found to activate transducin in a light-dependent manner, with 30 to 40% of the specific activity measured for the wild-type protein. It appears that the covalent bond is not essential for binding of the chromophore or for catalytic activation of transducin.  相似文献   

14.
两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体形态结构与遗传定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2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体进行形态结构与遗传分析,并且初步定位这2个突变基因。【方法】在水稻育种材料中分别发现了一株白色条纹叶突变体和一株黄叶突变体,经多代自交已形成稳定的突变系。对突变体的主要形态特征与叶绿素组分等进行分析,观察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并以这2个突变系杂交产生的F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应用SSR标记对突变基因进行初定位。【结果】与其野生型相比,白色条纹叶突变体的单株穗数减少12.86%,生育期延长11.27%,黄色叶突变体的株高降低31.08%,千粒重减少14.55%,生育期延长17.86%,并且2种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低于其野生型。电镜观察结果表明:2种突变体的类囊体结构异常,与野生型水稻相比,黄色叶突变体的类囊体片层数变少,白色条纹叶中条纹部分的类囊体片层结构几乎消失,正常绿色部分的类囊体结构没有变化。遗传分析表明:这2种突变性状均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将突变基因暂时命名为st9(t)(stripe)、chl12(t) (Chlorophyll-deficit)。将st9(t)定位到第一染色体短臂最末端,与分子标记RM1331相距9.6 cM,且与标记RM3252等共分离;将chl12(t)定位到第三染色体短臂,与分子标记RM411、RM8208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1.2、5.1 cM。【结论】发现了2个叶色突变新基因,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邓晟  张昕  林玲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7):3382-3391
【目的】通过同源重组敲除技术,解析菌丝型大丽轮枝菌中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基因VdPKAC1在调控微菌核发育、产孢及其致病力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Invitrogen公司的Gateway®技术构建VdPKAC1的同源重组敲除质粒。该质粒的潮霉素抗性基因盒两端分别为靶标基因5′和3′端各1 kb的DNA序列。通过农杆菌AGL-1的介导,将该质粒的T-DNA区域整合到来源于棉花的菌丝型大丽轮枝菌V07DF2菌株中。从6个随机选择的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片段的转化子中,通过靶标基因的PCR检测,获得了5个VdPKAC1基因敲除突变体。经过Southern杂交检测,选择了3个敲除突变体材料(2B5、C5和HH2)进行突变表型的观察和分析。在液体PDB培养7 d后观察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的黑色素产生情况;在固体PDA培养28 d后,观察敲除突变体与野生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休眠结构形成情况。此外,利用棉花根提取物对液体Cazpek-Dox培养7 d的各菌株分别进行诱导处理,在处理24、72 h后分别统计分生孢子数量,以此对敲除突变体和野生菌株的分生孢子产生能力进行评估。最后,将孢子浓度为1×107个/mL的突变体和野生菌株的分生孢子液灌根接种2叶期的棉花,测定其致病力。【结果】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上述5个敲除突变体中,只有2B5和C5两个菌株为T-DNA单拷贝插入,而其他菌株均存在T-DNA异位整合的情况。在PDA培养条件下,3个敲除突变体(2B5、C5和HH2)与野生型相比具有黑色素合成增加,气生菌丝更加发达的特点。其中,敲除突变体2B5和C5在平板培养条件下还形成了野生型菌株没有的、与典型微菌核形态不同的深褐色“链状休眠菌丝体结构”。在棉花根提取物的诱导处理下,3个敲除突变体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少于野生型菌株。另外,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敲除突变体材料仍然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但却显著弱于野生菌株V07DF2。【结论】在大丽轮枝菌中,通过蛋白激酶A介导的环腺苷酸信号途径控制多种重要性状,而VdPKAC1是这一途径中的重要成员。以前的报道证实,VdPKAC1负调控微菌核的数量,而本研究利用菌丝型菌株V07DF2在PDA培养基上不产生微菌核的这一特性,通过同源重组原理敲除该负调控基因,成功获得可以在PDA上产生休眠结构的菌丝型大丽轮枝菌菌株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材料将为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发育信号途径及其调控基因的发掘提供平台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印度谷螟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及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了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ener)]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明暗适应对其内部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该蛾复眼半球形,位于头部两侧,略成“八”字形排列,单个复眼的小眼数约为1 950;(2)每个小眼主要由角膜、晶锥、小网膜细胞柱、视杆和基膜组成,其中角膜、晶锥、小网膜细胞周围环绕着由初级虹膜色素细胞分泌的初级虹膜色素颗粒和由6个次级虹膜色素细胞分泌的次级虹膜色素颗粒,基膜处分布有基膜色素颗粒,且密集的气管穿过基膜进入网膜区;(3)明适应时,大部分次级虹膜色素颗粒向视杆远心端移动,覆盖整个小网膜细胞柱区域;暗适应时,次级虹膜色素颗粒逐渐向晶锥方向聚集,分布在各晶锥周围和小网膜细胞柱的远心端.结果表明:印度谷螟成虫复眼为典型的重叠像眼,其主要通过色素颗粒发生纵向位移来调节对光的吸收,以适应外界光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容杰  吴琦  刘文龙  雷蕾  陈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0-12,18
[目的]为沙雷氏菌红色素的结构分析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从一株产天然红色素沙雷氏菌培养物中提取红色素,通过薄层层析、质谱分析和光谱扫描对色素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温度、光照、pH值、金属离子、氧化剂及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所提取色素中主要含有分子量分别为393.5、324.0和754,0的3种成分;色素醇溶液在535和469nm处有特征吸收峰;色素对温度和pH值3—11较稳定,对光照较敏感;Mg^2+和Mn^2+对色素具有保护作用,K^+对色素持续增色,其他多种金属离子对色素具有破坏作用;色素的抗氧化性和抗还原性良好。[结论]沙雷氏菌所产红色素被初步判定为灵菌红素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山楂红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楂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和稳定性。[方法]用UV-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山楂红色素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值,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再用721分光光度计在该波长下测定不同色素溶液的吸光度值。[结果]液泛提取法是提取山楂红色素的最佳方法,其色素的色价和收率均高于另外2种方法,提取时间短,溶剂用量相对较少。山楂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3nm,温度上限约为50℃,其在酸性溶液中有良好的稳定性,浸提液在室内比较稳定,对阳光较敏感。K+对色素没有明显影响,Ca2+对色素的吸光值有一些增强作用,而少量Fe3+会对色素产生严重影响。[结论]以0.1%HCl-95%乙醇为浸提液,采用液泛法提取山楂红色素能提高色素的色价和收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核桃外果皮色素的特性,为核桃外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核桃外果皮为原料,经碱提酸沉法初步提取纯化色素,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并研究pH、加热时间、增稠剂、辅色素对核桃外果皮色素的影响,以及核桃外果皮色素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保存稳定性。【结果】核桃外果皮色素主要成分有生物碱、酚类、黄酮类、醌类等化合物;色素在碱性条件下显色效果较好,而加热易导致色素褪色;增稠剂黄原胶和辅色素没食子酸、葡萄糖、酪氨酸对核桃外果皮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冷冻干燥制备的核桃外果皮色素较真空干燥和热风干燥更稳定。【结论】辅色素和干燥方法是影响核桃外果皮色素增色效果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应用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利于核桃外果皮色素增色和稳定保存的辅色素与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61-20463
[目的]探讨提取勿忘我(Limonium sinuatum)色素的合适条件,并且检测色素在不同pH值、温度及不同食品添加剂的环境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80%乙醇提取剂来提取勿忘我色素。在提取色素后,设计不同的条件来检测色素的稳定性,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结果]结果表明色素在pH值大于4时颜色极具变化,当在100℃的水浴锅中加热1 h后,颜色略微变化,吸光度变化明显,但是对食品添加剂不敏感。勿忘我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0℃提取60 min,物料比大致为1∶10。[结论]勿忘我素性质较为稳定,很适合作食品添加剂或化妆品色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