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每公顷产皮棉4500kg棉花生殖器官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棉花生殖器官角度探讨超高产棉田生殖器官发育形成规律,为超高产棉花育种与栽培管理提供依据。对每公顷产皮棉4500 kg与每公顷产皮棉2700 kg棉花生殖器官发育规律的研究表明:1)超高产棉田生殖器官形成具有明显的增殖特点。4500 kg皮棉的棉花单株平均有效蕾量42.2个、果枝数11.5个、果节数21.6个,蕾铃脱落率为74.9%,比2700 kg皮棉的棉花单株蕾数平均增加7.9个、果枝增加3.3个、果节数增加5.2个,蕾铃脱落率降低7个百分点;2)超高产棉花生殖器官形成具有明显的前移性;3)生殖器官增殖、前移是新疆单产提高的重要技术手段方向,在脱落率难以改良的情况下,通过品种和栽培技术实现生殖增殖、前移,达到多成铃的目的,是新疆打破产量徘徊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郑卫红 《中国棉花》2009,36(7):32-33
棉花基质育苗技术落户本县已经3年,生产的棉苗除销售到本县及南宫、威县外,还外销到邯郸、衡水、山东德州等地。为解决普通种植方式费工费时且通风透光差,雨季烂铃率高的问题,本县技术推广中心同时推广了棉花优化稀植免整枝技术。2008年合作社4.45公顷示范田,棉花单株平均结铃78个,最多可达120个,每公顷产子棉5250-6000kg。由于基质育苗棉株壮、成铃早,生长期比普通棉田提前7~10天,霜前花率100%,每公顷增收600800kg。  相似文献   

3.
李茂春 《中国棉花》2006,33(10):41-42
2005年阿拉尔垦区的不利气候条件使棉花保铃率严重下降,给垦区的棉花产量带来较大影响。通过对棉花三桃调查显示,棉花前期总体成铃情况较好,而后期保铃率均比常年显著下降。1原因分析2005年前、中期棉花生长发育良好,棉花开花期较早,6月24日初花绽放,6月29日就进入盛花期,比常年提前6~9天。从成铃的情况看,前期普遍比较好。据7月15、16日棉花伏前桃调查,棉花授粉成铃较好,高中低产棉田伏前桃分别比常年和2004年多1.2、1.6、2.1个,生长发育正常;8月15、16日伏桃调查结果,高产棉田伏桃成铃正常,中低产棉田成铃差,伏桃较常年低0.4~1.0个;9月10-…  相似文献   

4.
2009年,国家棉花产生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共同在湖口县实施的“亩产千斤子棉”创建项目,取得了单产子棉7 605.9 kg/hm2(“1014.12斤/亩”)的好成绩。通过分析“亩产千斤子棉”的群体结构和成铃规律,提出“千斤棉”群体结构为棉型较紧凑,种植密度27 000株/hm2左右,株高120~125cm,果枝数22~23层,单株总果节数为180个左右,成铃率40%以上,总铃数达到140万个/hm2;上、中、下部成铃分布均匀,同时确保第1~5果节有较高的成铃率,早发早熟不平衰,是获得棉花超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杂交成铃是棉花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一环。影响棉花杂交成铃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探讨了杂交时间和杂交部位对棉花杂交成铃的影响,以便为提高棉花杂交效果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春播棉田进行。母本为中棉所12号,父本为鲁棉6号,分别于7月20日,7月30日,8月10日,8月20日下午去雄;7月21日,7月31日,8月11日,8月21日上午9点到10点授粉,用不同颜色的线做标记。杂交分内围铃和外围铃两类。做杂交的果枝上只留一个花,其余全部去掉。杂交时间对棉花杂交成铃的影响所用的杂交铃均为内围铃,杂交部位对杂交成铃的影响试…  相似文献   

6.
在南疆棉区中棉所36两种种植密度棉田通过人工摘蕾模拟研究第一代棉铃虫为害对棉株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中旬每株损失1~6个早蕾后,棉株现蕾、开花加快,成铃增多,铃重上升,趋向增产,其中常规和高密度棉株每株摘4蕾处理的成铃数分别增加18.8%和10.4%,出现一种超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7.
源库比对麦套棉干物质生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3∶1式麦套棉田不同群体结构(源库比)条件下,干物质生产分配与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公顷株数7.5万,果枝67.5万个左右有利于扩大源,从而提高总铃数和子棉产量。果枝数降低,虽有利于改善成铃结构,提高成铃率和伏桃比重,但缩小了源库比(叶铃比),单铃重略降,产量降低。据此可以认为:增加总果枝数,扩大源,以提高干物质的积累量,是提高子棉产量的前提,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并采用相应的配套栽培措施,是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南疆棉区两种种植密度下中棉所36棉田通过人工摘蕾模拟研究第二代棉铃虫为害对棉株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中旬每株损失4个蕾加2个小铃后,常规和高密度棉株每株成铃数分别减少7.8%和5.2%,而每株损失2~4个蕾或2个蕾加1个小铃后,最终成铃数减少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1875kg/公顷(125公斤/亩)以上的超高产棉株成铃分布研究表明,超高产棉株成铃数多,成铃率高,在纵向上上部成铃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下同),在横向上周围三个果节成铃高且差异小,圆锥体成铃分布表现为高成铃圆锥体数目增多,各圆锥体成铃鼓明显提高。这说明了超高产成铃规律的核心是前期早发结铃早,中期稳长成铃多,后期不早衰增结上部桃,达到了“三桃”齐结。  相似文献   

10.
棉花高产是运用综合栽培技术的结果。高产棉田应适当控制株高,又要多留果枝(18层左右),较好地利用纵向空间,压缩每台果枝节数(平均不过4节),控制封行过早,多增内围铃,减少外围和无效蕾、铃,保证亩有总果节数24~26万个,既有利于抓亩铃数,又可增铃重,实现高产就有可能。但要造成这样一个高产群体结构,光靠常规栽培技术,如疏忽一环,就有可能出现被动,这就必须配合使用生产调节剂,以弥补常规措施的不足,来协调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为高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微肥对棉花的施用效果,1994年我们进行了几种微肥的肥效对比试验。(1)农一清500ml/公顷·次为对照;(2)喷施宝5ml/公顷·次;(3)喷有机络合硼肥0.25kg/公顷·次;(4)喷硼砂0.5kg/公顷·次;(5)喷垦易生物微肥500ml/公顷·次。3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66.7m2,各处理在5月13日、7月14日、8月26日进行3次喷施。10月24日进行棉花经济性状田间考查,结果如表1、2。表1 棉花施用微肥经济性状考查处 理株高(cm)果枝数(个)蕾(个)花(个)脱落(个)铃(个)成铃率(%)铃重(g)衣分(%)皮棉产量(kg/hm2)比CK增产(%)农一清(CK)108.618.353.32726 45.…  相似文献   

12.
棉花超高产群体质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棉花皮棉产量在 1875kg/ hm2 以上的超高产研究结果表明 ,在棉花生长过程中 ,必须具备较高的群体质量。在 7月 30日~ 8月 31日结铃盛期内成铃强度需在 1.5万个 / hm2 · d以上 ,中后期成铃率4 0 %以上 ,果节数 30 0万~ 315万 /公顷 ,最终成铃数 112 .5万 / hm2 以上。叶面积载铃量在 2 9个 / m2 以上 ,叶铃比 (叶片数与成铃数之比 ) 4∶ 1。而栽培技术的关键是适当降低密度 ,保持适宜的群体起始量。加大肥料投入及适宜化控  相似文献   

13.
棉花花铃期持续高温对不同部位成铃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探讨花铃期高温对棉花成铃的影响,设置了6个品种试验,调查生长发育、农艺性状与纤维品质。结果表明花铃期高温天气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棉花下部棉铃,尤其是中部优质棉铃的成铃率下降,对纤维品质影响大,高温期开花5-6果枝成铃的纤维长度变短,中下部1-6果枝铃的纤维断裂比强度明显低于上部7-9果枝。7月中下旬应增施磷钾肥,提高滴灌频率,缩短滴灌时间,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天气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棉花边际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与其他作物不同,为常异花授粉.无限花序,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开花期两个月以上,单株成铃可塑性大,边际效应显著。本文通过本所十几年的大棵稀植利用边际效应的经验,研究边际效应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程度,结合多熟制栽培,研究其利用价值。1两边边际效应是指采用单行种植,每公顷在2.7万株左右,行距在1.2米左右的棉花,两边都具有边际效应。在我所常规密度没有边际效应的棉田和大棵稀植两边都有边际效应的棉田,随机3点连续顺序取样10棵,调查株高、果枝台数,单株成铃数和脱落、烂铃数等性状,见表1,调查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1试验情况豫杂056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继标杂A1、标杂A2后,最新选育的第一个常规叶型杂交棉花新品种,2002年在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公顷产子棉4153.2 kg,皮棉每公顷1684.1 kg,分别比对照皖杂40增产19.84%、9.93%,在6点次试验10个品种中分别居第1、2位;2003年在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公顷产子棉2892.5 kg,皮棉每公顷1157.3 kg,分别比对照皖杂40增产12.48%、9.43%,在5点次试验12个品种中分别居第6、7位;2004年在安徽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公顷产子棉3869.4 kg,皮棉公顷1537.1kg,分别比对照皖杂40增产14.8%、8.03%,在6点…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3个(CK、淹水10d、淹水20d),副区9个品种(系),研究淹水胁迫下棉花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棉花涝后恢复能力变弱,品种(系)间抗涝害能力缩小。在棉苗移栽后70d时,不同棉花品种(系)在淹水10d和20d后株高较对照均降低30%~60%,主茎叶数较对照分别下降35%~62%、70%~85%,果枝数较对照分别下降17%~50%、36%~50%,LAI较对照分别下降46%~80%、70%~90%,单株干物质质量较对照分别下降47%~77%、50%~87%,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6%~32%、40%~60%。淹水10d处理下的不同棉花品种(系)在淹水结束后的10d内株高的增长率为-3.6%~14.6%,果枝数的增长率为6.9%~30.0%。在淹水10d后,赣杂108在主茎叶数和果枝数指标上均表现出耐涝,陕6353在株高、果枝数和叶绿素含量指标上均表现出耐涝。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产棉田产量结构与棉铃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2004年兵团超高产(≥200 kg.亩-1)棉田的调查和验收资料的分析,提出超高产棉田的产量结构特征是“两高两中”,即高密度、高衣分和中等单株铃数、中等铃重。超高产棉田的棉铃空间分布特征是双层塔形结构,即中、下部内围铃为塔的内层,上部铃内围铃和全株的第二果节铃为塔的外层。指出内层铃是超高产棉田的基础,外层铃是超高产棉田的潜力所在。还分别提出了南、北疆争取外层铃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8.
试验表明,硅肥可以促进棉苗早发,现蕾提早1~2天,成铃率提高1.9~3.1个百分点,单株结铃增加0.8~2.8个,铃重和衣分也略有提高,平均增产皮棉7.48%~11.6%.在江苏垦区,棉花硅肥施用量以每公顷150kg为宜,施用时间应在棉花盛花期之前.  相似文献   

19.
 以鄂杂棉10号为对照,在三个密度水平下观察棉花两系组合SH31的生长及发育规律,结果表明:SH31在株高、出叶速度、现蕾速度和果枝数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在每公顷2.25万株的密度下结铃性最强。试验证实SH31比较适合稀植,以每公顷2.25万株的密度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棉花(陆地棉)生长势、开花量和成铃率的降低是衰老的特征。缺氮促进衰老,据报道缺氮还会引起生长抑制激素脱落酸(ABA)浓度的增大。“岱字棉61”的田间试验表明缺氮影响果枝中ABA和IAA的浓度,这两种激素与棉花的生长势、开花量和成铃率有关。据1987年铃期获得的3组数据可见:随着生长势的减弱,果枝中ABA和IAA的浓度的变化。从1988年获得的3组数据亦确定了蕾和花中ABA和IAA的浓度的变化。低N株的果枝总是比高N株的短,且后期生长的果枝比早期生长的短的多。7月9日以后,果枝中ABA的浓度下降,并且低N株果枝中ABA浓度总是比高N株的低。因此,这一结果并不符合ABA在缺N棉花果枝中积累并抑制生长的假设。而IAA含量降低会减弱果枝的生长势。在铃期果枝中IAA浓度在下降,且低N株中比高N株中要低得多(除最后一组数据外),随着成铃率降低,3天的幼铃中ABA增加、IAA减少;蕾、花中ABA的浓度相对稳定,且不受缺N的影响;同样,蕾、花中IAA的浓度也不受N的影响,但铃期蕾中IAA的浓度逐渐降低。总的结论是:缺N影响着果枝中IAA的浓度,结铃期IAA浓度降低,并可能是致使生长势、开花量和成铃率降低(通常称作衰老)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