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动物卫生监督检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诸如黄疸病与黄脂肉、白肌病与白肌肉及消瘦肉与羸瘦肉等易于混淆的肉品,这些肉品有时不易分辨,并常会因检验不准而引发纠纷,给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带来不便。据有关资料报道,全国每年都会出现数起此类纠纷事件。现结合本人多年工作实践,将上述几种常见易混肉品的病理特征及检验叙述如下。1黄疸病与黄脂肉的鉴别与检验1.1黄疸病该病是由于机体发生大量溶血,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除障碍,致使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除了使皮肤、脂肪发黄外,黏膜、巩膜、浆膜、关节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肌腱,甚至实质器官…  相似文献   

2.
畜禽屠宰过程中的动物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常被混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动物检疫员与肉品质检验员之间经常发生责任不明和越权超范围执法的现象.所以,进一步明确认识动物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区别与联系,对动物检疫部门与肉品质检验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配合,全面贯彻〈动物防疫法〉,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般上市的白条向、零块肉、冻肉,大多数未带脏器,要进行兽医卫生检验,必须要对肉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必要时以理化检验、细菌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综合方法,作为辅助检查,才能对肉品质量作出准确判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实践,浅谈白条肉、零块肉、冻肉的检验要点:1对需检肉品的要求1.1对上市的白条肉(阳体),在未动刀分割出售前,必须经兽医卫检人员检验合格,铜体加盖验讫印章,方准出售。若零块肉需要检验,肉品分割不应小于四分体,应带有淋巴结,最好连同头部和内脏一起送检。1.2对马底动物的肉品,必须连同完整的头部、…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动物检疫检验实践中,发现影响动物产品(肉品)卫生质量的因素除动物防疫条件、疫病和寄生虫病控制、屠宰过程管理、药残监控等方面外,性状异常肉的鉴别检验和卫生处理也是影响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应加强对性状异常肉的鉴别检验,做出恰当的卫生处理,提高肉  相似文献   

5.
肉品品质检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食肉安全,不可忽视。现将几种动物肉的正常形态及异常肉的症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生猪的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的检验是肉食品行业中最为关键的监督管理工作,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国家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应明确二者的职责划分,对工作内容有严格的规范,进而更好地确保生猪生产加工的安全性。1生猪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区别要想更好地保障肉食品的质量安全,就需要明确生猪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异同之处。首先二者存在内容差异,生猪的屠宰检疫工作由专门的动物检疫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旨在于对动物疾病严格的防控,而肉品的品质检验工作是对肉品的性质以及细菌方面检验,对其有效地监督。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在集贸市场肉品卫生检验中,经常遇到将不同动物的肉相混或以假充真的情况,坑害消费者。为了确定肉品真伪,保障人民群众食肉纯正,笔者结合多年检验工作实践,介绍鉴别马肉和牛肉的简便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长期的动物检疫、检验实践中,发现影响肉品卫生质量的因素除动物防疫条件、疫病和寄生虫控制、屠宰过程管理、药残监控等方面外,对各种性状异常肉的鉴别检验和卫生处理也是影响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应加强对异常肉的鉴别检验,作出适当的卫生处理,提高肉品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9.
动物性食品营养丰富,是人类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卫生意识的加强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人类对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卫生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动物产品--肉品的品质、卫生质量同人类日常生活、自身健康密切相关,笔者在长期的动物检疫、检验实践中,发现影响肉品卫生质量的因素除动物防疫条件、疫病和寄生虫病控制、屠宰过程管理、药残监控等方面外,对各种性状异常肉的鉴别检验和卫生处理也是影响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应加强对异常肉的鉴别检验,作出适当的卫生处理,提高肉品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0.
白肌肉、注水肉、注胶肉的鉴别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白肌肉(PSE肉)、注水肉、注胶肉的概念,分析了这3种肉类产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了目前鉴别和检验这3种肉类产品的方法,包括感官鉴别、pH值鉴别、水分含量鉴别等常规检验方法,以及目前最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以期为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在宣传肉品卫生知识、肉品鉴别、屠宰检疫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积极宣传贯彻执行《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和兽医卫生法规,加强集市肉品检疫、监督,提高检验质量.以补充感观检验的不足,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我们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筛选了适合集市生鲜猪肉肉品质量检验方法,现介绍如下:1感观检查首先询问货主被检肉尸的来源及宰前检疫等情况,然后进行感观检查,即用视检、触检、刻检、嗅检的方法仔细观察肉尸的皮肤、肌肉、脂肪、放血刀口等一些组织结构的色泽、湿润度、弹性、气味以及有无寄生虫病变,主要淋巴结和肾脏有无出血、水肿和其它异常变化等。如发现异常或对肉质不易做出结论,可进行…  相似文献   

12.
肉品市场放开经营后,不法肉商趁畜禽屠宰管理混乱和肉品检疫工作薄弱之机,销售病死肉,危害群众健康。专家疾呼──编者按:本期转载去年11月23日《光明日报》记者翟息生同志关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组织召开农林热点研究会“肉品市场亟待整顿”的报道,指出了当前肉品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整顿建议,值得一读。动物检疫,兽医卫生监督工作任重道远,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认真学习、贯彻《条例》及有关法规,以新的姿态,努力进取,为动物检疫和兽医卫生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奋斗。有两项调查统计数字颇令人吃惊:仅猪肉一项,目前…  相似文献   

13.
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主管实施部门,以及它们的职责、权利在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但是社会上许多人,包括领导、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常常将注水肉、公母猪肉、中毒肉等问题都统统归咎于动物检验部门。现就我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一些粗浅的认识提出来,供大家商讨。1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的关系屠宰检疫是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对动物的胴体、头蹄内脏等携带病原和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定性;肉品品质检验主要是对屠宰加工的动物产品在出厂前就其新鲜度、水分、规格、重量进行检查;两者…  相似文献   

14.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涉及到检疫、检测、监督等层层面面。以往的工作实践表明,做好动物检疫及监督工作,对保证肉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重视该工作,将保证群众用肉安全,维护好群众的切实利益,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提升群众对肉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严把产地检疫,源头上控制疫病;建立健全安全监管网络,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强化定点屠宰监管,确保肉品的安全可靠;规范肉品买卖市场,建立完善的肉品竞争机制,切实可行的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动物防疫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多年以来,虽然分别对动物检疫、动物诊疗、监测和肉品品质检验进行了规定,但是基层有的兽医工作者容易把动物检疫与动物诊疗、肉品品质检验、监测混淆,本文就浅谈它们之间的关系,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层检疫员在农贸市场上市进行肉品检验,没有先进的设备借助,只能通过肉眼及简单的刀具进行榆查,因此增加了检疫难度。为了正确、快速地通过感观对猪肉进行检查,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检疫工作的经验,将市场肉品的快速感观检查体会及异样肉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肉与肉制品的变质腐败是由于某类或某种细菌的大量繁殖,使肉蛋白质分解所致。食肉中毒就是人们食用了变质肉品后某种致病菌及其毒素进入人体引起多数以急性胃肠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群疾病。肉品细菌检验的目的不仅在于为判断肉品新鲜度提出客观数值,亦是反映肉品在产供销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并为防止肉品变质腐败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所以细菌检验在肉品卫生中占着  相似文献   

18.
动物性食品营养丰富,是人类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卫生意识的加强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人类对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笔者在长期的动物检疫、检验实践中,发现影响肉品卫生质量的因素除动物防疫条件、疫病和寄生虫病控制、屠宰过程管理、药残监控等方面外,对各种性状异常肉的鉴别检验和卫生处理也是影响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应加强对异常肉的鉴别检验,作出适当的卫生处理,提高肉品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肉品卫生检验须按国家或省市有关部门制定法规进行,以感官检查,剖检淋巴结为主,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验,进行综合评定.笔者在20余年动物检疫中,尤其是检验动物肉尸淋巴结过程中,对猪深浅淋巴结分布位置及剖检进行了反复实践和论证,不断与同仁探讨研究,现浅谈下述观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动物食品卫生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关心肉品的营养、口感,更关心肉品的安全、卫生。因此,动物屠宰过程中的肉品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实际工作中由于二者常被混淆,动物检疫员与肉品品质检验员之间经常发生责权不分现象。笔者认为只有认清动物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关系,二者并重,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切实搞好协作,才能真正有效地保障动物产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1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相互联系1.1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概念动物检疫是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