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秸秆还田技术──水田埋草旋耕机水田埋草旋耕机是一种集埋草、碎土、旋耕为一体的新型耕作机具,广泛适用于水稻产区的水田埋草旋耕作业中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埋覆还田,既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培肥地力,又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是实现稳粮增收与节本增效的技术措施。该机是...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船式旋耕埋草机的田间作业质量,以便满足下茬水稻播栽的技术要求,针对多种不同种植制度的水田进行了生产试验与示范.通过在生产试验与示范过程中对船式旋耕埋草机核心技术熟化提升及配套技术组装集成,使该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新产品开发阶段的计划任务指标,形成了水田适度耕整和秸秆埋覆还田的水稻生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构建了...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稻产区前茬收获后,田间残留秸秆愈留愈高、愈留愈多,常规人畜(机)耕整地技术难以将其优质、高效翻埋还田的突出难题。推广应用水田保护性耕作旋耕埋草机械化技术.有利于实现“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可适时、高效、优质的为水稻播栽创造条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稻产区前茬收获后,田间残留秸秆愈留愈高、愈留愈多,常规人畜(机)耕整地技术难以将其优质、高效翻埋还田的突出难题。推广应用水田保护性耕作旋耕埋草机械化技术.有利于实现“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可适时、高效、优质的为水稻播栽创造条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南方多熟制稻区水田耕作新技术新装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勇  许绮川  夏俊芳  张国忠  黄海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22-11923,11927
剩用船式旋耕埋草机水田耕作新技术新装备,针对油茬、麦茬、稻茬田进行大规模生产试验与示范和生产适应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制度下实现水田适度耕整与秸秆埋覆还田,作业质量能达到播栽前的耕整地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船式旋耕埋草机技术是实现"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保护性耕作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在3省6县市的生产示范推广,表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诸多国家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一、秸秆留高茬还田秸秆留高茬直接还田,就是在麦子收割时,留下一定高度、数量的麦基部秸秆,稻作水田直接耕翻(水旋耕)入土还田,旱作灭茬覆盖于地表还田。二、秸秆墒沟埋草墒沟埋草是在麦子收获后的田  相似文献   

8.
多熟制稻作区水田旋耕埋草机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我国南方油-稻、麦-稻、稻-稻、肥-稻等多种水稻种植制度长期并存,水稻前茬作物收获后残留田间的秸秆愈留愈高,传统人畜力和常规机械耕整方式难以将其翻埋还田的突出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诸多不良后果,阐述了最新研制成功的专利技术及装备船式旋耕埋草机的基本结构、工作机理与试验结果.通过机船合一、结构组合、性能综合所构建的本作业机组,体现了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解决了水田现代耕作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1GH-175型水田秸秆还田机是由徐州市农机推广站与江苏省农机推广站联合开发的新产品。该机可与37~48千瓦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通过采用复合式刀具和弹性拖板装置,集旋耕、碎土、切草、埋草和平整土地于一体,使其在水田耕整的基础上增加了埋草覆盖功能,具有作业阻力小、埋草和平整土地作业效果好等特点,适用于在联合收割机收获后……  相似文献   

10.
1GSH-100D水旱秸秆还田耕整多用机与12-18马力手扶拖拉机能一次性完成直接旋耕、旱埋灭茬、水田耕整、秸秆埋茬、耕后破垡、播种施肥等多道工序,并能达到机械化插秧、抛秧等农艺要求。一机多用、节油降耗、安装方便、省力省时、功效齐全、增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综合表现以收割—机械秸秆粉碎—旋耕—上水—埋茬起浆的模式效果最好,其碎土系数和埋草覆盖率分别为87%、98%,漏插率、均匀度、伤秧率分别为4.8%、87.4%、3.5%,都达到机插秧相关质量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9,(17):29-29
1GSH-1C0D水旱秸秆还田耕整多用机与12-18马力手扶拖拉机能一次性完成直接旋耕、旱埋灭茬、水田耕整、秸秆埋茬、耕后破垡、播种施肥等多道工序.并能达到机械化插秧、抛秧等农艺要求。一机多用、节油降耗、安装方便、省力省时、功效齐全、增产高效。  相似文献   

13.
SGTN-180型旋耕埋草施肥联合作业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现有秸秆还田机械存在的正转秸秆还田机械覆盖性较差、功能单一,需多次作业才能满足农艺要求;而反转秸秆还田机械刀辊前方壅土严重,功耗较大等问题,设计了SGTN-180型旋耕埋草施肥联合作业机。该联合作业机采用双辊配置:前辊正转,进行秸秆粉碎;后辊反转旋耕,完成秸秆翻埋和碎土作业的独特作业模式,有效提高覆盖性能和降低功耗;并设计有施肥装置,完成播种前土壤整备的联合作业。鉴定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旋耕埋草施肥联合作业机可一次性实现秸秆粉碎还田、旋耕碎土、施肥等多项作业,具有较好的耕作质量:作业后,植被覆盖率94.8%、碎土率93.1%、耕后平整度0.4 cm、耕深稳定性97.2%,肥料在2~11 cm耕层内与土壤混合,呈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4.
农宣 《农家顾问》2008,(6):56-56
楚牛牌1GMCL-70型船式旋耕埋草机是由湖北监利县奔牛机械有限公司(地址:监利县朱河经济开发区沙洪路 电话:0716—3574426)生产、华中农业大学领衔研发的专利产品.该机为“水田保护性耕作旋耕埋草机械化技术”配食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15.
李荣刚 《当代农业》2011,(21):48-48
一、秸秆留高茬还田 秸秆留高茬直接还田.就是在麦子收割时,留下一定高度、数量的麦基部秸秆,稻作水田直接耕翻(水旋耕)入土还田.旱作灭茬覆盖于地表还田。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东北玉米集约化生产区秸秆资源利用和培肥土壤,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置常规栽培(对照)、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和秸秆翻埋还田,采用常规方法探索半干旱地区玉米秸秆对土壤物理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栽培方式(对照)土壤容重最大,为1.38g·cm~(-3),其次为覆盖还田、翻埋还田和旋耕还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00%、8.06%和7.46%。0~20cm土层,吐丝期翻埋还田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旋耕还田高12.20%、7.35%和16.30%;成熟期翻埋还田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高18.52%、17.64%和22.63%。20~40cm土层,吐丝期翻埋还田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高14.90%、13.73%和15.82%;成熟期翻埋还田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高14.98%、14.66%和17.82%。覆盖还田处理的行粒数最大,其它还田方式略低。不同方式秸秆还田各处理间玉米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其年平均产量最高为秸秆翻埋还田,较对照提高9.6%。  相似文献   

17.
正一、技术流程(一)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收割机收小麦(油菜)→秸秆粉碎+均匀抛洒→放水浸泡24 h→底施氮肥→机械旋耕埋草→施复混肥→平整土地→水稻种植(机插、摆栽、抛秧、人工插秧);收割机机收水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洒→施基肥→反转灭茬机施埋秸秆(或普施2次)→小麦机械条播或摆播(油菜机直插或机械移栽)→机械镇压→机械开沟。(二)玉米—小麦轮作秸秆还田技术玉米人工穗摘(或机械收获同  相似文献   

18.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规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该文概述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提出机械旋耕埋草技术及还草田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等轻简稻作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9.
浅谈黑龙江省水田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龙江省现有水田种植面积400万hm~2,水稻产量2700万t左右,按草谷比1∶1估算,每年的水稻秸秆量约为2700万t。目前水稻秸秆处理方式可分为还田和离田两种,由于黑龙江省秸秆量大,离田配套装备不足,离田后秸秆消耗能力有限,大部分秸秆采用还田方式,也就是翻埋还田。本文主要分析黑龙江省水田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功 《农家致富》2015,(4):46-47
一、秸秆直接还田技术1.技术内涵与技术内容秸秆直接还田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秸秆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包括秸秆翻压还田、秸秆混埋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压还田技术是以犁耕作业为主要手段,将秸秆整株或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秸秆混埋还田技术以秸秆粉碎、破茬、旋耕、耙压等机械作业为主,将秸秆直接混埋在表层和浅层土壤中;秸秆覆盖还田是保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