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的历史表明,凡在育种上有所突破,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次飞跃。如杂交玉米和高粱、矮秆水稻和小麦的育成和应用,都在世界范围内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些作物的产量。我国的水稻育种,已有两次突破,第一次是60年代初矮化育种的成功,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又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增长了20%左右。当前,我国的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着第三次突破,即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在近期内,具有更强大杂种优势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就能培育成功,其产量潜力要比现行的杂交水稻高15%~20%。水稻育种更高层次的发展是通过生物技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1995年我们在野生稻中发现了两个重要基因位点,每一基因位点可对杂交稻再贡献20%的产量,现在正开始进入这方面的研究,将常规育种手段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起来,利用水稻的远缘杂种优势,预期在下世纪初将会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水稻理想株型的遗传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世纪50年代矮源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和70年代杂种优势的利用使水稻产量实现了两次飞跃。近年来,虽然水稻产量徘徊不前,但基于理想株型的综合设计让水稻产量的新突破成为可能。本文从水稻根、茎、叶、穗、分蘖等几部分的遗传进展综述了水稻理想株型的设计塑造。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陆甘蔗种质资源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陆甘蔗杂交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4/1955杂交季,在海南甘蔗育种场首次实现热带种与本土割手密的杂交.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陆甘蔗育成品种的产量、糖分等主要经济性状得到显著改良,种质资源利用的范围显著扩大.综述我国大陆甘蔗育种中主要种质的创新利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水稻育种学和水稻种质资源学的无缝对接,常规育种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有效融合,本团队创建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和材料体系。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体系包括水稻核心种质概念、理想基因系统与突破性大品种对应假说、理想模型(模式)构建、前景选择与背景选择统筹、基因集的生物学意义、核心种质基因型和表现型云数据、先进适用综合育种方法研究和核心种质杂种优势利用八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培育了黄华占、美香占和华占核心种质育种材料体系等三套育种材料体系,育成了当前我国籼稻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黄华占、我国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唯一籼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我国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华占等一大批优良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5.
沈阳农业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便率先开展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在理论研究、新株型优异种质创造和超级稻育种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创造出一大批育种新材料.其理论研究成果和育成的新株型优异种质,已广范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实践:选育的粳型超级稻不仅在产量上突破800 kg/667m2,而且主要米质指标已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粳米标准.  相似文献   

6.
水稻与玉米远缘杂交后代植株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新品种选育一直是提高水稻单产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新育成品种除在抗性、品质上有较大提高外,其产量潜力一直处于徘徊状态。究其原因。首先是在产量性状遗传上受多基因控制,遗传改良难度大;其次是在以往的水稻育种过程中。由于水稻育种方法和材料创制利用方面一直没有新的突破。应用的种质资源范围较为狭窄。  相似文献   

7.
我国杂交籼稻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水稻杂种优势被利用以来,我国杂交籼稻育种取得显著进展,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水稻品种审定数据信息,对我国籼型水稻不育系研究进展、杂交籼稻品种审定情况、籼型超级稻品种发展现状和几个籼稻育种大省的杂交籼稻国审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对杂交籼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袁隆平院士关于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两系—一系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笔者通过多年潜心探索和研究,率先成功育出大面积应用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并发明了配套的冷水串灌繁种技术,育成两系法先锋组合———培两优特青。与江苏农科院合作育成两优培九达到了国家超级杂交水稻第1期育种目标;进而育成了P88S,并配制了两优0293、两优389超级稻组合(产量超12 t/hm2),提前实现了国家超级杂交水稻第2期育种目标;育成了双8S、T64S等不育系,配出产量潜力更高的杂交水稻双两优1号(产量超12.75 t/hm2),向超级稻第3期育种目标(13.5 t/hm2)迈进。  相似文献   

9.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在对我国水稻矮化育种、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选育和优质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中期种质资源库现有保存的国外水稻种质资源4 671份。通过引进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利用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中,选育出一系列优质、抗病的水稻新品种,如通过外引材料IR9965-48-2选育出外选35,再利用外选35育成梅三五2号、矮三芦占、七袋占等优质水稻品种,并推广应用。通过引进各种类型的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用于研究,对我国水稻育种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   总被引:130,自引:18,他引:130  
(一) 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的历史表明,凡在育种上有所突破,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次飞跃。如杂交玉米和高粱,矮秆水稻和小麦等的育成和应用,都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些作物的产量。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属于水稻育种上的一项突破。生产实践证明,在相同条件下,杂交水稻一般比普通良种增产20%左右。近年来,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水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产量则占稻谷总产的三分之一左右(见表1)。由此可见,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对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事物的发展是无止境的,特别是在人为控制下,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螺旋形上升的。我…  相似文献   

11.
稻种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变和人工创造形成的珍贵活体遗产,也是育种、遗传工程和理论研究的物质基础。事实证明,育种上的重大突破,都与品种资源有紧密联系。我国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利用矮子占等遗传资源育成矮脚南特、广场矮和珍珠矮等第一批矮秆良种。七十年代我国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原理,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并大积面推广种植优势强的籼型杂交稻组合,取得重大经济效益,这是成功地利用海南岛普通野生稻的  相似文献   

12.
武陵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与策略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武陵山区气候生态条件复杂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武陵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在以"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为总体育种目标的基础上,以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米质和抗性选育为突破口,重点开展抗稻瘟病和耐寒育种,达到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有机统一.实现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加强区内育种单位之间的协作,建立多病圃对种质资源、亲本和组合进行联合鉴定筛选,通过病区胁迫选择、非病区选择与高海拔基地抗寒性鉴定相结合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组合.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地鉴定或育成了一批优质抗病的恢复系、不育系和杂交组合,并相继通过各级水稻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广东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的引进和评价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在对我国水稻矮化育种、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选育和优质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中期种质资源库现有保存的国外水稻种质资源4 671份。通过引进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利用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中,选育出一系列优质、抗病的水稻新品种,如通过外引材料IR9965-48-2选育出外选35,再利用外选35育成梅三五2号、矮三芦占、七袋占等优质水稻品种,并推广应用。通过引进各种类型的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用于研究,对我国水稻育种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广西近30 a水稻育种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了当前广西水稻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十二五"广西水稻育种在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的创新、杂交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的创新、水稻育种技术的创新、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水稻高效可持续发展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稻改良品种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国际上对生产应用品种遗传基础的多样性愈来愈重视。资料表明,国际稻大多具有相同的矮秆基因(源自中国的低脚乌尖)和同样的细胞质(源自印尼的Cina)。我国曾对南方稻区主要籼稻矮秆良种亲缘进行追溯,发现主要由矮子占、低脚乌尖、南特号、胜利籼、矮秆水田谷、野粘和中山1号等几个原始亲本衍生而来。而对北方292个杂交育成品种的亲本进行分析,则认为北方粳稻品种种质基础狭窄,带有较大的脆弱性。水稻育种的发展需要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因此对水稻丰锦及其衍生品种的回顾,探讨水稻育种中种…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04,19(5):76-77
水稻源于亚洲 ,现已在全球 113个国家和地区种植 ,稻米成为了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为了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 ,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科学家从 196 4年起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历经 10a的艰苦努力 ,利用“三系法”于 1973年育成了世界上第 1个杂交水稻组合。近年来 ,又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已育成了一批超级杂交水稻组合 ,大面积产量潜力达 12~ 15t hm2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的现代高效水稻育种技术创新体系 ,随着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在中国和很多稻米生产国的迅速推广 ,杂交…  相似文献   

17.
信息选萃     
我国育成世界上第一份杂交旱稻不育系2004年7月10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江苏省优质杂籼稻繁育推广中心正式落户里下河农科所,这标志扬州经成为国家优质杂交籼稻品种技术的研发中心。江苏是我国水稻种植的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00万hm2左右,总产175亿kg,占全省粮食总产的60%。下河农科所是长江中下游流域小麦、水稻等品种的繁育地,特别是优质杂交籼稻育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该在水稻旱育秧、旱育抛秧等稻作栽培技术研究上也处于内领先水平。此次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在里下河农科所建优质杂交籼稻繁育推广中心,主要是发挥该所技术与品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8.
北方粳型超级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陈温福等 《中国稻米》2002,(2):28-29,44
沈阳农业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便率先开展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 ,在理论研究、新株型优异种质创造和超级稻育种实践等方面 ,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且创造出一大批育种新材料。其理论研究成果和育成的新株型优异种质 ,已广范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实践 :选育的粳型超级稻不仅在产量上突破800kg/667m2,而且主要米质指标已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粳米标准。2000年、2001年 ,沈阳农业大学和辽宁省农业厅连续两年承担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下达的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中国超级稻育种及生产技术集成(北方粳…  相似文献   

19.
《北方水稻》2013,(5):81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水稻育种与栽培专业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以前在杂交中釉高产生理生态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淮北地区杂交轴稻的推广和产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研究成果获国家及部省级奖励各1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杂交中粳稻育种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育成的9优138、9优418在国内同类研究领域中具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水稻株型从高秆变为矮秆,使产量大幅度地提高。六十年代初我国矮脚南特等一批籼稻矮秆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六十年代中期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成功半矮生型高产品种IR8,并在一些热带国家迅速推广,都开创了水稻产量的新纪录。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和育种工作者,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了粳稻矮秆和半矮秆常规品种的选育和研究。日本人木下俊郎和新桥登等报道,1972年北海道植物育种系进行等基因矮生系育种。以粳稻品种潮狩作轮回亲本与12个矮秆基因型未知的矮生系分别杂交,通过连续回交和选择,分离出以潮狩为遗传背景的21种近等基因矮生系,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