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sis (Tuncz .) Baill .]也称五味子,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因果实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而得名。北五味子主产地为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俄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韩国和日本东北部也有分布[1]。北五味子属约30种,主产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我国约有19种,美国东南部有1种分布。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有2种五味子: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 Baill .]及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前者收载为五味子(俗称北五味子),后者收载为南五味子。《本草纲目》中记载:“五味子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者为良”[2]。北五味子自古以来就受到我国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是著名的滋补性中药,以果实和种子入药,有效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还含有萜类、有机酸、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北五味子具有降酶保肝、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抗爱滋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等作用[1,3]。北五味子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为第三代新兴果品,其果实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新兴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4]。北五味子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研究,是解决扩大北五味子资源量的措施之一。为了保护野生资源和满足越来越大的生产需要,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始重视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研究,系统地开展了规范化栽培、资源收藏评价、新品种选育研究;并选育出我国第一个北五味子无性系新品种“红珍珠”[5]。因为没有成熟的无性繁殖体系,这一优良品种得不到推广。  相似文献   

2.
北五味子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药食兼用树种,主产东北三省山区,其中辽宁所产五味子以产量大、质量佳而著称,国内外市场畅销.北五味子全身是宝,其果实是常用大宗名贵中药材,有效成分为木脂素,还含挥发油约3%,柠檬酸12%,苹果酸10%及少量酒石酸和单糖类.种子含脂肪油33%、挥发油1.6%、五味子素、五味子醇、Vc、Ve等.果实还可制做五味子酒、五味子茶、五味子蜜、五味子饮料等一系列保健食品.其枝蔓、根茎和花、叶都具有强烈香气,可制做调味剂和化妆品.另外五味子幼芽嫩叶食疗价值很高,是餐桌上的美味山野菜.北五味子可谓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野生经济植物,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辽宁东部山区,包括宽甸、抚顺、桓仁、本溪、新宾等地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保护野生北五味子资源、提高本地区经济效益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五味子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野生经济植物,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野生的五味子资源不能满足国内外药材市场和加工企业的需求。北五味子人工大田栽植适合我林区的资源状况和地理条件,有着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4.
北五味子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巨大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北五味子育苗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北五味子的生产量,保护优良的种质资源意义重大。以高寒地区大兴安岭的野生北五味子成熟果实为材料,采用种子育苗和硬枝扦插两种育苗方式,结果表明:种子育苗以保护地育苗出苗率最高,为95%,圃地类型和播种方式对北五味子出苗率、苗木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ABT生根粉可以有效促进北五味子扦插育苗的硬枝生根,通过塑料膜覆盖可以将硬枝扦插的生根率提高到89%。  相似文献   

5.
北五味子是重要的药用资源植物,该项研究可获得其具有鉴别性的特征,在分子水平上鉴别种质资源,探讨种间遗传关系,作为传统鉴定方法的补充和发展;同时为寻找、保护和利用优良的种质资源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和技术支持。介绍了北五味子叶片cDNA文库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五味子的生境及分布范围进行调查研究 ,指出了北五味子的用途 ,提出了保护、利用北五味子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北五味子整形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是主产于我国东北的地道药材。作为药用、保健品、饮料及食品原料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已被国家列为濒危药用植物加以保护,是国家医药总局在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在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力度的同时,开展大面积产业化栽培已成为发展林区特色经济、满足市场要求、增加林区职工收入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北五味子人工栽培高产稳产,近年来我们对北五味子整形修剪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总结如下:1定植方式、架式和时期定植时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或秋季10月中旬落叶以后,以春栽为好。栽前…  相似文献   

8.
大海林林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林下蕴含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对高山红景天、党参、北五味子、刺五加等重要药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将为大海林林业局的经济腾飞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北五味子果为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畅销国内外。北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三经,有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的功效。用于治疗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等病症。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1.1生五味子(干制):每年9~10月,北五味子果实呈鲜红时采摘,从果穗基部剪下,捡去果枝及杂质,在阳光下晾晒,在晾晒过程中,要经常翻动,以免霉烂,当干燥至手攥有弹性,松手能恢复原状时,此时果实含水量在12%左右,即为干好;晒干后,贮藏干燥通风处,防止霉烂、虫蛀…  相似文献   

10.
北五味子的繁殖与栽培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五味子(以下简称五味子)是重要的经济植物,对其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进行了综合论述,为进一步有效利用这一资源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滋补强身的五味子杨春和五味子,是木兰科五味子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果实入药,具有酸、甜、苦、辣、咸五味,故称五味子。因产地不同可分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两种。南五味子个小,肉薄,味淡,主产于浙江、福建等省;北五味子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蒙古、河北、河南...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区北五味子保护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Bail)属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地区,也是长白山区重要的中草药之一。但近几年来,由于长白山区林业资源的开发以及人们缺乏对野生药用植物的保护措施,野生五味子被大量抢收,杀株取果,野生五妹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资源日趋枯竭。因此,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本着野生保护与行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从1991年开始对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种子处理技术、育菌技术、苗木移栽技术、修枝整形高产技术、裸地栽培技术及野生资源保护开发技术等做了进一步系统的…  相似文献   

13.
五味子主要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等省。是名贵的滋补性中药材,在国内外药材贸易市场中供不应求。五味子的加工品集药疗与保健为一体,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加拿大。近年来,由于野生五味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逐年减少,果实产量低,质量差,远远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市场需要。人工大量栽培五味子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和品种选育经20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已初具规模,但是,因园址选择栽培技术或气候条件等因素,致使北五味子有低温伤害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晚霜的伤害,轻者减产,重者甚至绝产。为了避免或减轻低温伤害所造成的损失,观介绍几种低温伤害及防护措施。1吕冻11晚霜春季北五味子萌芽后,若气温急剧下降,水气凝结成霜而使北五味子的幼嫩部分受冻,也有的北五味子园因选在霜道上,或是选在冷空气容易积聚的沟底谷地,而易受晚霜的危害。防护措施:①烟熏:在北五味子萌芽后,要注意收听当地…  相似文献   

15.
北五味子育苗与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五味子育苗与栽培管理技术王福宗,刘彦茹,许金兰(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易县坡仓林业站)关键词北五味子,引种育苗,栽培管理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Baill),又名五味子、辽五味子、俗名山花椒。系木兰科五味子属多年生、落叶、木...  相似文献   

16.
北五味子是东北三省重要的地道药材。目前开展了北五味子的大面积人工栽培,随着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实施,越来越提倡进行森林五味子人工复合经营,特别是对原有野生资源的改培,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7.
北五味子的果实中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其中有对人体有特殊药理作用的部分,使其需求量大增,而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产量逐渐下降,人工栽培逐渐增多。这就需要种植北五味子的广大的农户了解北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生活条件的要求,采取适宜的栽培措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北五味子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药食兼用树种,主产东北三省山区,其中辽宁所产五味子以产量大、质量佳而著称,国内外市场畅销。  相似文献   

19.
北五味子的资源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北五味子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林分条件下雌雄花比例的调查研究,阐述了资源培育的最佳方法及资源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1北五味子的用途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是著名的滋补性中药,主要以果实入药。北五味子自古以来就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认为具有益气壮阳、补不足、强精等功效。南北朝的陶宏景称之能“养五脏”,唐代的甄权认为该药可“止呕逆,补虚劳,令人体悦泽”。元代的李杲说:“五味子能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之散大”。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酸碱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并指出“五味子,今有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