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旱地套作大豆是在过去麦--玉--苕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自贡市沿滩区是在川南几个地市中推广旱地套作较早的区县之一,随着贡选1号等冬大豆的推广使用,旱地套作大豆已被农户普遍接受.随着生猪集中养殖的增加,麦--玉--豆和油--玉--豆种植模式的面积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2.
我区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成功的菜--玉--油三熟模式,优势明显,增收特点突出,比原模式(晚秋-麦-稻)亩(1亩=1/15公顷,下同)平增加入12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杂交玉米制种套种二季玉米(夏玉米),是近两年在我市玉米制种基地上种植非常成功的麦--玉(制种)--玉--苕旱地多熟制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种植模式带来的土壤养分资源消耗的不均衡,利用渗漏池和陶瓷杯提取的方法,以冬小麦-夏玉米(麦-玉)复种模式为对照,对春玉米→麦-玉、冬小麦→麦-玉、春花生→麦-玉、冬小麦-夏花生→麦-玉和马铃薯-青贮玉米→麦-玉5种新型轮作模式的土壤养分分布和淋洗状况进行比较分析.2016-2019年...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小麦春播栽培的意义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春播栽培的意义及代表品种 "稻--麦"、"稻--油"栽培是四川盆地特别是盆西平原两季田主体种植模式,但经济效益不高,高产条件下亩(1亩=1/15公顷,下同)纯收入也不过两三百元.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马铃薯种植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四川省高原山区热量条件"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和平丘区"两熟有余三熟不足"的特点,利用马铃薯适应性广的特性,积极发展间套多熟种植,改只在春季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为春、秋、冬三季节种植的技术路线,高原山区改一年只种植一季马铃薯或玉米等作物为薯玉套作两熟;平丘区改"稻-油"为"稻-薯/油(菜)",改"麦/玉/苕"为"麦/玉/豆(苕)/薯";改川东、川南"麦/玉/苕"为"麦+薯/玉/苕",改"中稻-绿肥(或空闲)"为"稻-薯"两熟等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大大拓展了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充分挖掘了马铃薯的面积潜力,形成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我市地处川北山区,近年来,因退耕还林导致耕地锐减,加之农户大多沿袭麦(油)——稻、麦(油)——玉、麦(油)——玉——(苕、豆)等传统生产模式,种植效益普遍欠佳。为了有效破解粮经争地、稳粮增收难题,本市根据玉米与竹荪生育期基本相同,玉米植株高大繁茂,能为竹荪子实体生长提供适宜的空气湿度与荫蔽度的特点,探索和推广了“玉米间种竹荪”高产高效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81万亩,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点不同模式同土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栽培麦-芋-玉-苕模式周年粮食产量最高达1337.6kg/667m2,比对照麦-玉-苕模式(801.8kg/667m2)增产535.8kg/667m2;其次是麦-肥-玉-苕-荞模式周年粮食产量达1209.7kg/667m2,比对照(792.1kg/667m2)增产417.6kg/667m2;麦-肥-玉-苕模式周年粮食总产1188.9kg/667m2,比对照785.9kg/667m2增产403.0kg/667m2.  相似文献   

9.
近年我省棉区麦(油)后移栽棉花及麦套棉花发展较快,使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及栽培技术发生了变化。为了使该项技术稳步健康发展,我们调查总结了这一耕作制度下棉花增产的栽培技术与存在问题,供生产参考。 一、沿江、沿海棉区麦(油)后移栽棉花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棉粮双增产,我省沿江、沿海棉区,麦(油)后移栽棉花面积逐步扩大。兴化县1987年麦(油)后移栽棉田37.8万亩,占全县棉田面积44.6万亩的84.8%,比1984年上升  相似文献   

10.
超高茬麦(油)套稻栽培技术是指在麦子灌浆(油菜结荚)中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到麦(油)田地表,麦(油)稻共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增产潜力,又可节本省工,减轻劳动强度,缓解农忙时节劳力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四川传统旱地麦/玉/薯模式由于受土壤瘠薄、季节性干旱等因素的影响,小麦产量低而不稳,而产量潜力较大的玉米(在苗期和拔节期由于受小麦阴蔽影响)产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通过对简阳季节性干旱区抽样调查,麦/玉/薯种植制度的新变化对小麦、玉米  相似文献   

12.
华北平原不同轮作模式固碳减排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索解决长期冬小麦-夏玉米(麦-玉)单一轮作两熟模式导致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加剧的问题,基于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DNDC)模型分析当前气侯环境下华北地区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耕层有机碳储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4年各轮作模式碳汇速率整体表现为麦-玉麦-豆麦-玉-春玉米麦-玉-大豆春-玉米连作;长期模拟发现,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一年一熟制轮作模式,麦玉轮作模式碳汇速率最高,有利于有机碳的长期积累,春玉米连作有机碳储量短期内有所增加,长期则表现出负增长趋势。全球增温潜势(GWP)研究发现,各轮作模式增温潜势整体表现为麦-玉麦-玉-春玉米麦-豆麦-玉-大豆春-玉米连作;从长远角度看,各模式增温潜势短期内都呈增加趋势,15年后维持稳定,稳定后麦玉模式排放量最大,而春玉米连作模式排放最低,禾豆轮作相比禾本科轮作具有很好的固碳减排效应。因此,在华北地区农田管理方面,可考虑推行禾豆轮作模式,最终达到提高土壤有机碳库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当前湖北省早熟棉育种的相关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湖北省是我国主产棉区之一.我国人多地少,粮棉、油棉争地矛盾突出并将长期存在.为促进我省粮棉油协调发展,麦(油)后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针对湖北省麦(油)后棉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缩短棉花生育期(早熟)育种工作的技术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机械在棉花种植与管理中不断应用,尤其是移栽机的研发,为棉花种植提供一种新的模式。这就是利用棉花移栽机,为早熟棉通过基质育苗,在麦(油)收获后,进行裸苗移栽。通过两年的麦(油)后裸苗移栽试验、示范和完善,为山西省南部棉区麦(油)后早熟棉高产优质种植提供一套简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峨山县引进6个优质油菜新品种(系)与3个当家品种在大田进行筛选试验,试验得出,玉油1号、玉油4号、玉红油2号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可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16.
四川传统旱地麦/玉/薯模式由于受土壤瘠薄、季节性干旱等因素的影响,小麦产量低而不稳,而产量潜力较大的玉米(在苗期和拔节期由于受小麦阴蔽影响)产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通过对简阳季节性干旱区抽样调查,麦/玉/薯种植制度的新变化对小麦、玉米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两种三熟套作体系中的氮素转移及吸收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大豆”(以下简称麦/玉/豆)和“小麦/玉米/甘薯”(以下简称麦/玉/薯)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种间竞争促进作用和高效吸收利用特性。【方法】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和15N土壤稀释标记法,研究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转移及吸收利用情况。【结果】不分隔与分隔相比,两种体系中小麦的15N总吸收量和15N作物回收率提高,土壤残留15N%丰度及总N含量降低。“麦/玉/豆”中玉米的15N总吸收量、籽粒15N吸收量、15N作物回收率、土壤残留15N%丰度及总N含量提高17.62%、24.52%、17.63%、13.9%和10.1%,“麦/玉/薯”则降低50.19%、42.58%、33.42%、29.6%和5.2%;降低了大豆的15N总吸收量、籽粒15N吸收量和15N作物回收率,但土壤总N含量提高6.06%;提高了甘薯的15N总吸收量和15N作物回收率,但土壤残留15N%丰度和总N含量降低0.9%和4.95%。【结论】两种体系均存在氮素种间竞争促进作用和氮素转移,“麦/玉/豆”较“麦/玉/薯”更有利于肥料氮的吸收、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周年作物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淮北棉区麦(油)棉两熟栽培的现状,分析了两熟栽培的正负效应及淮北棉区生态条件,阐述了麦套春棉和夏棉两熟栽培的配套技术。指出了今后发展麦(油)棉两熟必须坚持粮棉双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多熟制轮作区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验证油菜种植提高后茬作物产量是一种普遍现象,为油菜作为换茬作物促进粮油兼丰、周年丰产稳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开展不同轮作模式的同田对比试验,选取长江上游重庆北碚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四川盐亭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中游湖北沙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湖南衡阳油菜-早稻-晚稻和冬闲-早稻-晚稻轮作、河南信阳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下游江苏如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比较冬季作物小麦(或冬闲)和油菜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对后茬作物水稻或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量的差异。【结果】北碚、沙洋、信阳和如皋油-稻轮作的稻谷产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323、483、1 569和569 kg·hm~(-2),相应增产4.6%、6.6%、17.3%和6.0%;盐亭和沙洋油-玉轮作的玉米产量较麦-玉轮作分别提高487和579 kg·hm~(-2),分别增产7.0%和14.8%;衡阳油-稻-稻轮作的早稻和晚稻的稻谷产量较闲-稻-稻轮作分别提高718和726 kg·hm~(-2),分别增产11.1%和10.5%。沙洋和信阳油-稻轮作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较麦-稻轮作分别增加7.0、27.7万穗/hm2和18.1、20.2粒/穗。沙洋和北碚试验点油-稻轮作的水稻生物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1 711和2 625 kg·hm~(-2),氮素累积量分别较麦-稻轮作增加23.9和23.2 kg·hm~(-2)。【结论】在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域内,油菜在不同轮作模式中均可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及养分累积量,是一种良好的轮作换茬作物。  相似文献   

20.
阆中地处川北,属国家级贫困农业县级市,农业耕地58万亩,田、地各半。旱地种植以麦//玉//苕、麦//玉//豆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市生姜产业的发展(到2012年全市规划发展生姜面积10万亩),我们逐渐探索出了"麦//姜//花"种植模式,并在姜区已推广上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