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设置PAEs3个污染水平盆栽PAEs高/低吸收累积基因型菜心(油青60天菜心和特青60天菜心),研究不同生长期根际土壤呼吸作用强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性,初步探讨其与菜心吸收累积PAEs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幼苗期和叶片生长期低浓度(20mg/kg)PAEs对根际土壤呼吸作用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50mg/kg和100mg/kg)则有抑制作用;在开花期高浓度(100mg/kg)PAEs对根际土壤呼吸作用也表现出刺激作用。特青60天菜心根际土壤呼吸作用强度显著大于油青60天菜心,前者根际土壤呼吸作用强度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菜苔形成期≈叶片生长期开花期≈幼苗期,而后者为菜苔形成期叶片生长期开花期幼苗期。根际土壤呼吸作用强度高低反映了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对土壤中PAEs的降解能力大小。因此,特青60天菜心高的根际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可能是导致其茎叶和根系中PAEs含量显著低于油青60天菜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种植菜心试验,在添加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的基础上,施用不同用量蚯蚓粪与大田土混匀栽种菜心,比较不同用量蚯蚓粪栽培基质对土壤理化性状、菜心硝酸盐、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蚯蚓粪施用量的增加,除了全钾含量外,其余土壤的其他营养成分也随之增加.在重金属浓度为100 mg/kg时,菜心硝酸盐含量、菜心鲜重与蚯蚓粪施用量都呈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而蚯蚓粪施用量为10%时种植菜心,能提高菜心的鲜重和降低菜心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5,(4):13-16
在吉林中部黑土区采用微区试验探讨了在土壤中添加不同重金属对水稻产量及重金属富集的影响,阐述了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特征、籽粒中的富集能力及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Pb、Hg的添加对水稻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Cd、As、Cr添加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差异达显著水平。各重金属在水稻籽粒中的迁移能力大小为:AsCdHgPb、Cr,水稻茎叶、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茎叶与籽粒之间的重金属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引起水稻籽粒重金属含量超标(GB2762-2005)的土壤重金属临界含量分别为:Pb 43.5 mg/kg,Hg 0.19 mg/kg,Cr 355.8 mg/kg,As 0.82 mg/kg,Cd 1.29 mg/kg。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南方丘陵区酸性红壤上石灰和磷肥配合施用对墨西哥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25~200 mg/kg)能显著提高墨西哥玉米的生物产量,且其效应基本是随磷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墨西哥玉米的经济产量与低量石灰(0~1.4 g/kg)呈正相关,与高量石灰(2.1~2.8 g/kg)呈负相关,以1.4 g/kg的石灰和高量磷(200 mg/kg)为最高产组合。各磷肥用量下,土壤pH、速效磷和水溶性镁含量随石灰用量增加而普遍升高,土壤铝饱和度则降低;各石灰用量下,土壤速效磷和水溶性镁含量随磷肥施用量增加而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黄泥田土苋菜对Pb和Cd的吸收积累情况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对照CK苋菜地土壤重金属Cd、Pb的有效量均低于安全值,但处理T_1(Cd 0.6 mg/kg、Pb 300 mg/kg)、T_2(Cd 2.5 mg/kg、Pb 700 mg/kg)土壤的Pb有效量均大于高危值80 mg/kg;与CK相比,处理T_2土壤的蛋白酶活性显著(P 0.05)增强,而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P 0.05)减弱;苋菜根系和可食部分对Pb和Cd的累积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CK相比,T_1、T_2处理下苋菜可食部分Pb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19、26.19倍,Cd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31、10.71倍,根系中Pb的含量分别增加了9.34、10.64倍,Cd含量分别增加了2.31、28.50倍;苋菜对Cd的富集和转运系数分别为0.085~0.105和1.39~3.50,对Pb的富集和转运系数分别为0.001~0.003和0.00~0.07。  相似文献   

6.
取韶关矿区典型Cd污染菜地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田间持水量(40%和80%)对菜心和蕹菜产量及Cd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和蔬菜产量,降低蔬菜中的Cd含量。在2种Cd水平(土壤Cd含量4.00 mg/kg、8.00 mg/kg)下土壤田间持水量80%的处理比土壤田间持水量40%的处理,菜心分别增产60.0%和101.8%,菜体Cd含量分别降低23.0%和168.4%;蕹菜分别增产148.0%和137.8%,菜体Cd含量分别降低136.4%和214.8%。在2种Cd水平下,蔬菜的Cd含量均与土壤p 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黔西北铅锌矿区镉污染分布特征:以赫章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佳  宁兵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5):210-213
为了解贵州省黔西北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Cd、Pb、Zn的污染现状,采取查阅文献和现场采样、检测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重金属Cd、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mg/kg、165.2mg/kg和454.33mg/kg,土壤中Pb、Zn含量均与Cd的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均高于国家和贵州省的土壤背景值。  相似文献   

8.
几种石灰性土壤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3种石灰性土壤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不同类型对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垆土、红油土、淋溶褐土0~20 cm土层游离氨基酸(以N计,下同)含量为7.18、7.42、7.41 mg/kg,分别占可溶性有机氮(SON)的30.53%、19.23%和17.50%,占全氮的0.74%、0.71%和0.71%.土壤类型对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占土壤全氮的比例无显著影响,而对游离氨基酸占SON的比例有显著影响.林地有机层的游离氨基酸为10.95~25.47 mg/kg,约为林地0~20 cm土层(7.32 mg/kg)的2.5倍.林地(7.32 mg/kg)与农田0~20 cm土层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7.18 mg/kg)相当.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土壤SON、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等土壤肥力之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石灰与泥炭配施抑制小白菜对重金属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 Cd、Pb、Zn污染土壤上 ,石灰和泥炭配施对春小白菜吸收重金属元素 (Cu、Zn、Cd、Pb、Fe、Mn )的影响 .结果表明 :石灰、石灰加低量泥炭、石灰加高量泥炭处理均显著抑制小白菜对重金属的吸收 ,泥炭对石灰的效果没有负面影响 .土壤有效态 Zn、Cd、Pb含量与土壤 p 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R2为 0 .78* * * -0 .84* * * ) ,与小白菜茎叶 Cd、Pb、Zn的含量则呈极显著正相关 (R2 为 0 .45 * *-0 .86* * *) .而茎叶 Cd、Pb、Zn的含量与土壤 p H呈极显著的二项式相关 (R2 为0 .87* **-0 .95 * * *) ,茎叶 Zn、Cd、Pb的含量先是随 p H的升高而下降 ,而当 p H升到 6.7左右后 ,其含量又所有回升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黄泥田土苋菜对Pb和Cd的吸收积累情况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对照CK苋菜地土壤重金属Cd、Pb的有效量均低于安全值,但处理T_1(Cd 0.6 mg/kg、Pb 300 mg/kg)、T_2(Cd 2.5 mg/kg、Pb 700 mg/kg)土壤的Pb有效量均大于高危值80 mg/kg;与CK相比,处理T_2土壤的蛋白酶活性显著(P <0.05)增强,而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P <0.05)减弱;苋菜根系和可食部分对Pb和Cd的累积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CK相比,T_1、T_2处理下苋菜可食部分Pb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19、26.19倍,Cd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31、10.71倍,根系中Pb的含量分别增加了9.34、10.64倍,Cd含量分别增加了2.31、28.50倍;苋菜对Cd的富集和转运系数分别为0.085~0.105和1.39~3.50,对Pb的富集和转运系数分别为0.001~0.003和0.00~0.07。  相似文献   

11.
磷酸盐对污染土壤中Pb·Cd·Zn的钝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酸盐对重金属Pb、Cd、Zn的钝化作用。[方法]以磷酸盐作为钝化剂,添加量设为50~1 200 g/m~2,考察Pb、Cd、Zn的有效态浓度随着钝化剂添加量的变化。[结果]随着磷酸盐添加量的增大,Pb、Cd、Zn有效态浓度均呈下降趋势,Pb从280 mg/kg下降到123 mg/kg,Zn从14.20 mg/kg下降到7.18 mg/kg,Cd从1.50 mg/kg下降到1.27 mg/kg,最终得到最佳添加量为500 g/m~2,并且30 d后Pb、Cd、Zn有效态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添加磷酸盐后土壤pH从5.62增加到7.57。[结论]磷酸盐可使土壤中的Pb、Cd、Zn浓度明显降低,达到预期的土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剑麻与石灰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镉(Cd)污染水平和石灰处理下剑麻植株的长势及剑麻体内的Cd含量,结果表明:在Cd 25 mg/kg污染土壤中剑麻生长受影响不大,在Cd 50 mg/kg污染土壤中剑麻可以生长,当Cd污染水平达到100 mg/kg时剑麻受毒害严重;剑麻对Cd的吸收量地下部明显高于地上部;在Cd≤50 mg/kg污染土壤中加入石灰并没有增加剑麻对Cd的迁移量;而在Cd污染浓度相同的土壤条件下,施加石灰处理的剑麻对Cd的迁移量低于不加石灰处理;在Cd重度污染的土壤中增加石灰用量可促进剑麻的生长,表明石灰与剑麻相结合对Cd重度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上施用有机肥、石灰2种改良剂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产量、叶绿素含量以及重金属元素Cu、Cd、Pb、Zn积累特性的影响,并分析施用改良剂后土壤pH值和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加任何改良剂)相比,2种改良剂的不同施用水平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H值,显著降低土壤中各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明显抑制Cd、Pb、Cu、Zn向紫花苜蓿地上部转移,降低重金属在紫花苜蓿地上部植株中的积累。改善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发育,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种改良剂的不同处理水平对紫花苜蓿地下部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总体上看。当有机肥、石灰的施用量均为10g/kg土时。其改良土壤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石灰降低稻米镉含量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施石灰降低镉污染酸性稻田米镉含量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在湘潭市16个不同地点,开展石灰施用试验。以稻米镉含量的降幅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了管理措施和土壤环境条件对施石灰降低稻米镉含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生石灰750~1 800 kg/hm~2,土壤pH值平均提升0.16个单位,稻米镉平均含量由对照的0.29 mg/kg降至0.13 mg/kg。石灰施用量以1 800 kg/hm~2最佳,其稻米平均降幅可达58.3%。土壤本底pH值低于6.5时,随pH值的升高,施石灰降低稻米镉含量的效果增强。而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的升高,施石灰降低稻米镉含量的效果呈明显的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氮处理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素用量和土壤水分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处理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的菜心产量差异显著,以N2(100m gN/kg土)处理对菜心产量的效应最好;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菜心产量显著降低;菜心硝酸盐含量主要受土壤供氮水平的影响,其次是土壤水分;施N能显著提高菜心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为31.65%~45.86%。综合产量和品质,以N2W1(100m gN/kg土,60%/FC)处理效果最好。适宜的供氮量配合适当降低土壤含水量,是提高菜心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北方阔叶树种茶条槭(Acer ginnala)和五角槭(Acer mono )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土壤和风化砂混合物作为盆栽基质,设置0(CK)、100、500、1000、2000 mg/kg 5种土壤Pb2+质量浓度,研究土壤铅污染对苗木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趋势上,随着土壤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茶条槭的光合速率(Pn)逐渐下降,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 )先升后降;五角槭的光合速率先升后降,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逐渐下降,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随着土壤Pb2+质量浓度的增加,两树种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先升后降,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逐渐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茶条槭表现为先升后降;在土壤Pb2+质量浓度大于500 mg/kg时,茶条槭光合速率的下降是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五角槭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两树种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光合速率均无显著相关;在土壤Pb2+质量浓度低于1000 mg/kg时,铅污染对两树种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两树种均可作为目前城市中铅污染区域的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剑麻与石灰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以海南砖红壤为供试土壤,在未污染土壤中加入重金属Cu,设高、中、低三个污染水平,平衡两周后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施入不同浓度的石灰,而后植入对Cu有较大耐性的植物剑麻。120d后收获分析。研究了不同Cu污染水平和石灰处理水平下剑麻植株的长势及剑麻体内重金属含量,结果如下:Cu轻度污染土壤剑麻生长受影响不大,Cu中度污染土壤剑麻可以生长,当浓度达到2000mg/kg时剑麻受毒害死亡。加入石灰后剑麻的生物学产量有明显提高,Cu轻度污染土壤上石灰最佳施入量为3375kg/hm2,该条件下其剑麻移走的Cu量明显高于单种植剑麻的移走量,Cu中度污染土壤其最佳用量为4500kg/hm2,该组合下从土壤中移走的Cu几乎是单种植剑麻的两倍,在Cu重度污染的土壤中,随着石灰用量增加可促进剑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将蚯蚓放入不同浓度(0、100、300、500、1000mg/kg)铅污染的土壤中,研究蚯蚓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当土壤铅浓度为0~300mg/kg时,加入蚯蚓提高了土壤的pH值。当铅浓度为500mg/kg时,加入蚯蚓降低土壤pH值,有利于植物吸收富集铅。当铅浓度为0、100、300、500mg/kg时,加入蚯蚓能提高土壤CEC,其增幅在无污染土壤中最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加入蚯蚓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铅浓度为1000mg/kg时,加入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结论]在铅浓度为0~1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减少作物对铅的吸收,增加作物的产量;在铅浓度为5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提高植物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硅对抑制白菜吸收外源重金属镉的效应,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土壤施硅有利于黑叶白菜增强抗重金属镉胁迫的能力,显著地提高白菜地上部的生物量,白菜生物量随施硅水平提高而递增;显著地提高了土壤pH值和有效硅含量;显著地降低较高外源镉浓度(0.6,0.9mg/kg)处理的土壤有效镉含量;显著地减少在土壤较高外源镉浓度(0.6,0.9mg/kg)污染下的白菜地上部对镉的吸收与累积,有效地降低了白菜地上部重金属镉的浓度和吸收总量。可见,施适量的硅(1.0g/kg)可有效减轻白菜重金属镉污染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