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微肥配施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量元素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青贮玉米产量的最优微肥组合方案,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五种微肥Zn、Mn、Cu、B、Mo配合施用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主因素、单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对青贮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锌、硼和钼肥,有显著影响的交互项为锌肥与铜肥、锌肥与钼肥、锰肥与钼肥。定量地评价了五种微肥用量与青贮玉米产量的关系,提出了目标产量的最优微肥组合方案。从青贮玉米最大产量考虑得到其最优组合为:硫酸锌施用量28.75 kg/hm2,硫酸锰量10 kg/hm2,硫酸铜量30 kg/hm2,硼砂量5 kg/hm2,钼酸量0.93 kg/hm2。  相似文献   

2.
在宁夏盐池县城西滩试验田,以中科2号羊草(Leymus chinensis cv‘Zhongke No.2’)为材料,系统研究了Fe、Mn、Cu、Zn、B、Mo对干草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肥可显著增加干草产量,施用铜肥产草量为13 216kg/hm2,较对照增产43.7%,其次为施用钼肥;微肥施用增加羊草单位经济产量磷、钾的吸收量,对氮素吸收量影响不大,施硼肥单位经济产量磷吸收量较对照增加25.6%,施锌肥单位经济产量钾吸收量较对照增加10.5%;施用锌肥能有效增加羊草粗蛋白质质量分数,降低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质量分数,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9.60%,较对照增加4.5%,粗纤维质量分数为34.39%,较对照降低0.3%;施铜肥经济效益最佳,达14 781元/hm2,较对照增收42.6%。建议在同类地区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3.
设计品种、密度、施肥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寻影响花生产量的主效因子。结果表明:优良品种是稳产的基础,推广普及良种才能大面积提高单产;栽培技术是高产的保障,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硼、钼、锌肥配合使用,花生增产效果显著。本试验的最优组合为:冀优4号施用尿素75 kg/hm2+过磷酸钙675 kg/hm2+氯化钾225 kg/hm2+B、Mo、Zn复合微肥,密度为28.5万株/hm2,此时产量可达4 219 kg/hm2。  相似文献   

4.
莱芜生姜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微量元素水溶肥料(Fe+Cu+Zn+Mn+B+Mo≥10%)在莱芜生姜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块重、发病率均以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Fe+Cu+Zn+Mn+B+Mo≥10%)最佳,分别为84 cm、12个、1.36 kg、2%,以常规施肥处理最差,分别为79 cm、8个、1.11 kg、12%。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Fe+Cu+Zn+Mn+B+Mo≥10%)处理产量最高,为101 994.85 kg/hm2较常规施肥基础上喷清水对照处理增产17 992.28 kg/hm2,增幅21.42%,投入产出比为1∶31.86,增产、增值效果显著,可以在同等地区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5.
喷施复混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营养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氮磷钾基肥供应足量的基础上,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Zn、Fe、Mo、Co、B、Cu、Se、Mn 8种微肥混合喷施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复混微肥能促进苜蓿对Zn、Fe、Mo、Co、B、Cu、Se、Mn 8种微量元素的吸收,且适当组配复混微肥,能显著提高苜蓿对Zn、Mo、Co、B、Cu、Se的吸收量及积累量(P<0.05),极显著地促进Mo、Co、Cu、Se的吸收及积累(P<0.01).  相似文献   

6.
锌锰配施对小白菜硝酸还原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上锌锰肥配施对小白菜硝酸还原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锌锰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小白菜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其中Zn2Mn2SOD活性最高,Zn3Mn2POD活性最高,Zn3Mn3CAT活性最高,Zn2Mn2MDA含量最低。锌与锰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小白菜硝酸还原酶(NR)活性,降低硝酸盐含量。不同处理组合比对照NR活性分别提高19.1%~105.7%,硝酸盐含量降低2.0%~27.2%。其中Zn3Mn3处理硝酸还原酶(NR)活性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其次为Zn2Mn3和Zn3Mn2,锰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大于锌。综合本试验结果,小白菜锌锰配施方案为每hm2土壤施用硫酸锌75~120kg,硫酸锰75kg左右。  相似文献   

7.
在龙川县潴育泥肉田土上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Zn、Cu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配施Zn、Cu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施铜肥表现为减收,而增施锌肥表现为增收,增施锌肥30 kg/hm2表现最好,比对照区增产5.92%,纯收益增加613.65元/hm2。  相似文献   

8.
在龙川县潴育泥肉田土上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Zn、Cu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配施Zn、Cu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施铜肥表现为减收,而增施锌肥表现为增收,增施锌肥30 kg/hm2表现最好,比对照区增产5.92%,纯收益增加613.65元/hm2。  相似文献   

9.
喷施硼、钼肥对紫云英经济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紫云英始花期前,通过叶面单独喷施不同浓度的硼、钼肥,研究硼肥和钼肥对紫云英主要经济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硼肥和钼肥可有效增加紫云英的单株结荚数、每荚种子粒数和种子产量。施用硼肥各处理的紫云英种子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子产量最高的为处理B2(即:叶面喷施浓度为1500mg/kg),达到309.7kg/hm2,比对照增产49%;施用钼肥各处理的紫云英种子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子产量最高的为处理Mo3(即:叶面喷施浓度为2000mg/kg),达到312.9kg/hm2,比对照增产39.4%。因此,建议信阳地区紫云英叶面喷施硼肥和钼肥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500kg/hm2和2000kg/hm2。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基础上,微肥中施用锌、锰肥对春小麦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缺锰影响春小麦的叶干重、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缺锌影响春小麦根干重和千粒重;锌锰肥配施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配施肥的最适宜用量为60kg/h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元素合理配施对苜蓿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硫酸钾、氯化铵、过磷酸钙和氧化镁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肥料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硫酸钾〉氯化铵〉氧化镁〉过磷酸钙。其中,硫酸钾对苜蓿干物质产量有显著影响,硫酸钾和氧化镁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结论]获得苜蓿干物质产量为19 224.6 kg/hm2以上的优化方案为硫酸钾163.235~181.679 kg/hm2;氯化铵155.877~174.258 kg/hm2;过磷酸钙566.177~632.924 kg/hm2;氧化镁30.060~33.628 kg/h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对新牧1号杂花苜蓿适宜浇水时期、浇水次数及浇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浇水处理对提高新牧1号杂花苜蓿干草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各试验处理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浇水时期中以刈割前5天浇水增产效果最好,干草产量比对照提高25.67%以上,且浇水处理增大了苜蓿干草中茎杆比例;浇水次数可以提高干草品质,且以浇二水处理效果较好,产量比对照提高18.94%以上;浇水量中以1130m^2/hm^2的处理干草产量最高,比对照提高24.92%。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对3种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节约城市清洁水源,扩大再生水的利用力度,确保紫花苜蓿的稳产,以3种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灌溉水源下紫花苜蓿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生长季内的累积干草产量及累积植株生长高度.试验采用2种水分处理:清水灌溉和再生水灌溉.研究表明:使用再生水灌溉后,3种紫花苜蓿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其光合作用能力均没有受到影响;四季旺的株高没有显著变化,但其干草产量明显增加;WL 323HQ的干草产量和株高均没有显著变化;阿尔冈金的干草产量和株高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日粮中使用10 kg饲用甜菜替代3 kg玉米青贮、在日粮中使用1/3开花期和现蕾期苜蓿干草对奶牛消化情况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根据泌乳天数、胎次、年龄、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取荷斯坦奶牛51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对照组(甜菜粕+玉米青贮+1/3开花期苜蓿干草)、试验1组(饲用甜菜+玉米青贮+1/3开花期苜蓿干草)、试验2组(饲用甜菜+玉米青贮+现蕾期苜蓿干草)3种粗饲料组合的日粮,每组混合精料相同。试验预饲期7 d,正式期43 d。【结果】日粮中使用饲用甜菜和现蕾期苜蓿干草饲喂奶牛可以提高有机物、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消化情况,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现蕾期苜蓿干草的品质优于1/3开花期苜蓿干草,饲用甜菜是一种低纤维多汁饲料,日粮中使用饲用甜菜和现蕾期苜蓿干草可以提高奶牛的消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多叶型和三叶型紫花苜蓿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多叶型和三叶型苜蓿的生长特性、光合速率和产量等,以及相同性状在两类叶型之间的差异,为苜蓿的品种改良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选育的多叶型紫花苜蓿和普通的三叶型紫花苜蓿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其生长性状、光合速率和产量数据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生长性状及光合速率与产量相关性的回归方程,并对两个方程中的相同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枝条密度、比叶重、单枝干重、株高、单枝复叶数、光合速率、茎叶比和鲜干比等性状与多叶型苜蓿产量显著相关,株高、枝条密度、比叶重、节间数、鲜干比和茎叶比等性状与普通三叶型苜蓿产量显著相关。5个显著影响两类叶型苜蓿产量的相同性状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多叶型紫花苜蓿的枝条密度,茎叶比、鲜干比均显著低于三叶型,比叶重显著高于三叶型苜蓿(P<0.05),两类叶型苜蓿的株高差异不显著;【结论】多叶型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三叶型品种,影响两类叶型苜蓿产量的性状并不相同,同一性状对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的产量影响程度不同。影响产量的生长性状中,多叶型苜蓿虽然枝条密度比三叶型低,但比叶重的增高、茎叶比和鲜干比的降低仍促进其产量的提高。通过合理密植、促进分枝,可进一步提高多叶型苜蓿的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在我国东北寒地黑土区退化草甸人工种植紫花苜蓿,是植被快速恢复和土壤修复的有效手段,而合理施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为了减少施肥过程中机械对土壤和苜蓿植株的碾压破坏,一般宜在早春苜蓿返青前后一次性进行土壤施肥。东北寒地黑土区紫花苜蓿返青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农业生产中也常在此时期进行施肥。但是并无研究讨论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是否存在影响。【目的】 通过研究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而确定早春紫花苜蓿最佳施肥时期,为寒地黑土区种植紫花苜蓿修复退化草甸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试验以种植第二年苜蓿为试验材料,施肥种类为自主研制苜蓿专用肥(专利号:201810193040.0),其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4.2%、10.86%、10.47%,设置施肥量为525 kg·hm-2,以施肥时间为处理,处理时间相隔5d,全年收割3茬,观测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 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促进各茬次苜蓿的生长,其中早期施肥有提高第一茬株高和全年平均株高趋势,晚期施肥有提高第二茬和第三茬株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提高各茬次苜蓿干草产量。施肥可显著提高苜蓿各茬次及全年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早期施肥提高第一茬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施肥时期对全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与不施肥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均可显著降低苜蓿各茬次NDF和ADF含量;早期施肥可以显著降低第一茬苜蓿NDF和ADF,较晚施肥较早春施肥对第二茬苜蓿NDF和ADF的降低更为明显;施肥时期对第三茬苜蓿NDF和ADF含量影响不显著。从全年考虑,4月20日(T1)的纤维素含量最低,与4月25日(T2)差异较小,与其他施肥处理组差异明显。【结论】 经综合分析,在寒地黑土区,种植第二年以后的紫花苜蓿,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性土壤施肥,以4月25日前后施肥可获得较好的全年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喷施硼、钼肥对新疆绿洲区滴灌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共设置4种处理:施钼(Mo)、施硼(B)、硼钼配施(B+Mo)、不施肥(CK),分别测定各处理条件下紫花苜蓿的生长性状、干草产量、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B+Mo处理的紫花苜蓿干草总产量最高,达17 186.41 kg·hm-2,但与B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株高、茎粗、叶茎比、生长速度中,与干草产量关联度最高的是株高,关联度最低的是叶茎比。B+Mo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比CK处理增加了13.96%~27.64%。除第3茬外,B+Mo、B处理的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均显著(P<0.05)大于CK处理;除第4茬外,B+Mo处理的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大于Mo处理。B+Mo处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CK处理。紫花苜蓿的总干草产量与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相对饲喂价值呈显著(P<0.05)正相关,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在新疆绿洲区,硼钼配施更有利于促进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干草产量的形成及其营养品质的提高,若单独考虑一种元素,施硼的效果优于施钼。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分析评价了5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连续3年的株高、产量等性状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差异较大,四季旺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不能正常生长。3年生长过程中‘SR4030’、‘中苜1号’、‘55V12’、‘中苜2号’、‘巨能6’、‘巨能551’、‘新牧2号’、‘鲁苜1号’等品种株高和产量均表现较好,其中,‘SR4030’年干草总产量最高达20.53 t/hm2,株高最高达76.50 cm;‘龙牧806’、‘草原3号’、‘大富豪’、‘DLF-194’、‘皇后’、‘阿尔冈金’、‘苜蓿王’、‘敖汉’等品种株高和产量均较低。总体而言,不同苜蓿品种干草产量和株高随茬次增加呈降低趋势。‘SR4030’的生产性能最好,是最适宜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种植的品种,其次为‘中苜1号’、‘55V12’、‘中苜2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海拔条件下6种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华  韩清芳  贾志宽  次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92-4793,4836
研究了6种苜蓿品种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总产、再生产量及株高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爱菲尼特、赛特、牧歌是适宜在藏区栽种的苜蓿品种,其高产性和稳产性较好;金皇后的产量较低,且地区适应性差。各品种在2 300 m海拔上均能正常结实产籽,巨人201在高海拔区域不能越冬。与内地相比,各品种的返青期普遍晚20 d以上,全育期延长15 d,总积温差异至少在380℃以上。在3 800 m海拔以上,各品种均不进入生殖生长,说明在高海拔区不适宜大面积繁育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20.
新牧一号杂花苜蓿的选育(1978~1988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牧一号杂花苜蓿,是从天山野生黄花苜蓿(M.falcata L.)与紫花苜蓿(M.stiva L.)天然杂交的杂种后代中,经单株选择、分系比较选优、通过品系、品种比较、多点试验及生产试验选育而成,历时9~10年。该品种高产(干草及种子),早熟,粗蛋白质含量高(20.12%),抗寒、抗旱,耐病,具有根茎、根蘖特性,耐牧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