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钵苗机栽技术是近年来江苏沿海垦区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对江苏沿海垦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迟熟中粳水稻南粳9108钵苗机栽进行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植株性状、茎蘖消长、产量与产量构成等作用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南粳9108钵苗机插硬盘育秧时,播种量与秧苗素质呈负相关关系,播种量越大,移栽时秧苗素质表现越差;在1~7粒/孔的播种量范围内,随着播种量的提高,南粳9108在移栽田中茎蘖数越高;有效穗数随播种量加大而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5粒/孔时达最高,实际产量以4粒/孔处理为最高;故南粳9108大面积生产培育壮秧时以每穴3~5粒为宜。  相似文献   

2.
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高产栽培目标、技术路径,揭示了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安徽沿江地区“籼改粳”机插栽培高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在钵育摆栽条件下,设置每丛2苗、3苗、4苗3个处理,研究不同丛基本苗数对钵苗摆栽常规粳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以完善安徽沿江地区"籼改粳"后机插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钵育摆栽栽后缓苗期短,新分蘖增加快,够苗及到达高峰苗期时间短;每丛3~4苗时群体结构合理,中后期群体LAI及物质积累能力较高,群体成穗多,进而促进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南粳9108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方强农场的特点,以优质品种南粳9108为研究的对象,具体阐述南粳9108大面积机插秧移栽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产量稳定性及高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在2011-2012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产量的稳定性和2013-2014年江苏省机插高产栽培示范方中高产形成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南粳9108的超高产栽培及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南粳910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淮稻9号,产量潜力较高,通过改善栽培技术或环境能显著增加产量。(2)南粳9108从中高产到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且不同产量等级间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在4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群体颖花量的提高在由中高产提高到高产的水平上,主要依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而由高产提高到更高产再提高到超高产水平,则主要依靠在稳定足够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南粳9108产量与群体总颖花量和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群体总颖花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量而间接影响产量。因此,南粳9108超高产栽培应以足量的穗数获取较大的穗型,保证群体具有较大的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以优质粳稻南粳9108为机插材料,设置每hm~2施纯氮225 kg、270 kg和315 kg 3个施氮水平,3苗/穴和5苗/穴2个栽插密度,研究了施氮量和穴苗数对南粳9108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270 kg/hm~2处理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加工品质中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下降趋势,外观品质得到改善,但食味品质变劣,RVA谱特征值中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变小,而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随穴栽苗数增加,低氮处理实产增加,中、高氮处理呈降低趋势,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均变劣,食味值也降低,RVA谱特征值各指标呈上升趋势;施氮量270 kg/hm~2和3苗/穴的组合南粳9108实测产量最高,施氮量为225 kg/hm~2和5苗/穴的组合可实现稳产优质的目标。本文总结了机插稻南粳9108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关键,可为进一步扩大该品种的种植面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示范,总结了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水稻种植大户在南粳9108机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模生产件下南粳9108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超级稻南粳9108毯式钵苗机插精确定量栽培的产量目标、生育指标、育秧技术、机插技术、大田管理等内容,强调要实现优质与高产同步,必须严格按照超级稻南粳9108毯式钵苗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强化管理、科学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计3个播种时间(5月14、21、28日)和3种插秧方式(硬盘机插25 cm行距、硬盘机插30 cm行距、钵苗摆栽),研究其对优良食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5月14日)条件下,水稻钵苗摆栽产量高,品质好;晚播(5月28日)条件下,硬盘机插25 cm行距处理产量高。播期、栽插方式对南粳9108糙米率、精米率影响不显著;垩白粒率、垩白度、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稻米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了6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较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全生育期在137~150 d,在淮安种植能够正常成熟。综合各品种展示结果,淮安及相似生态条件地区种植优质食味粳米品种以南粳2728和南粳9108为主,其中南粳2728全生育期适中,适合作为机插秧品种种植,南粳9108生育期偏长,建议采用手栽或钵苗机插秧。  相似文献   

11.
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迟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食味性好的特性。东台市2015年用南粳9108建立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千亩高产片,平均产量838.5 kg/667 m~2。其主要配套技术是把握品种特性,实行因种栽培;麦秸全量还田,培肥高产基础;合理栽培管理,培植高产群体,特别重视中期搁田、后期灌溉和穗稻瘟病防治。  相似文献   

12.
南粳9108是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也是食味性、适口性比较好的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优良特性,是高邮市高产栽培大面积主推品种。通过对近几年南粳9108机插试验示范与高产方的研究总结,得出南粳9108机插高产关键指标是,在稳定足够的穗数前提下,通过主攻大穗获得3 000万朵/667 m2以上颖花量,并保持常年的结实率与千粒重。其配套的技术,主要是控制播期实施生育进程与季节进程优化同步,控制播量规范化培育适龄壮秧,精细整地化解麦秸全量还田的不利影响,提高机插质量实施精确定量移栽,推广定量水浆管理与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科学化学除草精准控制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3.
南粳9108是江苏省2013年审定通过的迟熟中粳稻品种,属半糯类型,为优质食味品种,具有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等优点,呈现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根据3 a生产实践,提出南粳9108机插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标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邮市在开发区腰圩村开展优质高产新品种展示,以求筛选适应性好、产量潜力大、综合性状优的新品种。结果表明:7个优质高产品种(系)中,南粳52产量最高,达到713.4 kg/667 m~2,其次依次为南粳0212、宁9026、宁9022、南粳9108、宁5837、宁3818。有效穗宁9022最高,为25.85万/667 m~2;每穗粒数南粳52最多,为127.7粒,宁9026第二,127.6粒;结实率南粳9108最高,为93.6%;千粒重南粳0212最高,达28.4 g,宁3818第二,为26.9 g。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优质食味粳米南粳9108,探索配套钵苗机插栽培技术高产形成途径及规律,建立常规优质稻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实践表明:南粳9108品种具有高产增产优势,结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有利于钵苗机插水稻在保证足量穗数的基础上,攻取大穗,提高群体颖花量,保证一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泰州市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常规粳稻品种南粳9108优质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群体质量指标、机插秧秧田准备、播种准备及播后处理、秧田管理、大田栽插与管理、收割等环节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该技术规程的推广应用可使泰州地区南粳9108的产量得到提高、优良食味品质得到保持,有效提高泰州地区南粳9108的良种覆盖率和综合种植效益,增强种田大户的信心,推动泰州市乃至里下河地区优质稻米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但机插株距对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产量与群体质量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明确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株距可为水稻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 以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三个江苏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行距固定为30 cm的情况下,研究了10、12、14、16和18 cm五种株距对上述水稻品种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三个水稻品种的茎蘖成穗率、高效叶面积指数、粒叶比(粒重/叶面积)、抽穗后群体冠层净光合速率和抽穗至成熟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株距为12 cm时最大。上述水稻品种产量均随株距增加呈现先增加先减少的趋势,产量与株距呈二次曲线关系。依据曲线方程计算出两年中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高产最适株距分别为11.6 cm,11.6~12.3 cm和10.8~11.4 cm。结论 机插秧行距固定为30 cm时,11~12 cm的株距有利于改善优质食味水稻的群体质量指标并提高其产量,可作为江苏省代表性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株距。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大穗型品种光灿1号、穗粒兼顾型品种南粳9108、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3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钵苗机栽秧苗素质优于毯苗机栽,穗粒结构协调,增产幅度大(平均8.7%),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穗粒兼顾型品种南粳9108钵苗机插增产幅度最大。因此,在江苏沿海垦区宜推广穗粒兼顾型水稻品种钵苗机插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淮安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2011-2014连续4年在全市开展了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优质粳稻南粳9108群特特征、生育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初步研明淮安市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南粳9108的产量结构、生育性状及品质参数,并集成了相关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淮安市及相似生态条件地区规模种植南粳9108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迟熟中粳稻品种。2013年引进在高邮市周巷镇、界首镇、三垛镇、周山镇、卸甲镇及车逻镇等地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开展百亩高产超高产攻关研究。百亩攻关方均采用机插方式,行株距为30.0 cm×(11.7~12.0)cm,实插1.75~1.80万穴/667 m2,基本苗7.0~8.0万苗/667 m2。根据斯坦福公式精确施肥,改变基蘖肥与穗肥比例7∶3的常规施肥方式,突出氮肥后移,提高穗肥比例。6个百亩方平均产量达768.6 kg/667 m2。南粳9108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通过超高产攻关,可以达到超级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