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秋季连阴雨影响水稻正常收割,常造成水稻增产不增收,是湖北省中晚稻收割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湖北省一季稻种植面积较大,大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成熟收获,收获期遇秋季连阴雨的概率较大。2017年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湖北省鄂东大部地区出现持续的连阴雨天气,对中稻收割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通过对本次秋季连阴雨对中稻收获不利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防御和减轻中稻收获期连阴雨危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生物有机肥料GSJ-1对连作马铃薯土壤养分、生长发育及病情指数的影响,本研究对连作马铃薯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主要化学指标、马铃薯生长发育指标、块茎产量进行了测定,并且对收获连作马铃薯薯块疮痂病、黑痣病的病情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施生物有机肥料的处理,生物有机肥料GSJ-1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高马铃薯生理指标和产量,并有利于减轻马铃薯土传病害(疮痂病、黑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有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优越气候,同时在海拔高度、气温、降水、日照等多种气象因子影响下,马铃薯生长分布有一定规律。选取1971—2000年气候数据,基于GIS进行空间化分析,同时结合实地调研等相关资料,对马铃薯进行气候区划,划分出"一年二到三熟光照较丰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二到三熟光照一般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二熟光照较丰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二熟光照一般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一到二熟光照较丰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一到二熟光照一般马铃薯栽培区和气候冷凉不适宜区"等7个不同类型栽培区,为马铃薯种植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旱地梯田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马铃薯产量;但当氮肥施用量超过一定范围时,马铃薯的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施N 150 kg/hm2处理的综合经济性状最佳,折合产量最高,为36 461.0 kg/hm2。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瓜列当给瓜类等经济作物造成较大危害。本研究采用盆栽4个推广马铃薯品种"夏波蒂"、"青薯168"、"冀张薯5号"和"克新1号",以不同生长时期(幼苗期、开花期和结薯期)马铃薯根际土、根系和地上部的浸提液(甲醇和水)刺激瓜列当种子萌发,根据发芽率来判定其对瓜列当化感作用的强弱,同时筛选刺激瓜列当发芽率高的品种用于列当杂草的防除。结果表明,马铃薯能刺激瓜列当种子萌发;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瓜列当的化感作用各有差异,随着马铃薯的生长,根际土中化感物质积累不断升高,根系化感作用逐渐减弱,而地上部化感作用逐渐增强。甲醇浸提液刺激瓜列当种子发芽率高于水浸提液,即甲醇浸提化感作用效果较好。"夏波蒂"根系甲醇浸提液刺激瓜列当种子的发芽率在幼苗期最高,为48.5%;而地上部甲醇浸提液处理的发芽率在结薯期最高,为51.2%。可以在瓜列当危害的农田轮作"夏波蒂"5~8年,同时采用马铃薯秸秆还田来减少土壤中瓜列当种子库,达到防除瓜列当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因鲜食葡萄农业保险损失数据严重缺乏而导致的林果农业保险产品不能满足其产业分散气象灾害风险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环渤海地区瓦房店气象站1998−2019年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以及1998−2019年葡萄产量数据,分析由连续降水日数、降水量、日照时数构建的连阴雨灾害指数(Lu)与葡萄减产率(K)的相关性,确定葡萄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关键致灾因子和致灾临界值。用Lu与K建立回归模型,应用信息扩散理论方法,计算风险概率,厘定保险费率,设计瓦房店鲜食葡萄生长发育关键期连阴雨灾害指数保险产品。结果表明:(1)连阴雨灾害是影响瓦房店地区鲜食葡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Lu与K显著相关,其回归模型为K=2.93Lu+4.19。(2)瓦房店地区鲜食葡萄的Lu定义为4月1日−6月30日连续3d或3d以上的阴雨天数(日降水量≥0.1mm,且至少1d降水量≥25mm),期间允许1d无降水且单日日照时数≤2h的累计日数。(3)ADF检验表明,Lu、K序列平稳,均可作为设计天气指数保险的依据,瓦房店地区鲜食葡萄连阴雨灾害等级与减产率的对应关系为:12.98%≤K<18.84%(3≤Lu<5)、18.84%≤K<24.7%(5≤Lu<7)、24.7%≤K<30.56%(7≤Lu< 9)、30.56%≤K<39.35%(9≤Lu<12)、K≥39.35%(Lu≥12)。(4)基于应用信息扩散理论和连阴雨灾害指数序列计算出纯保险费率为19.01%,毛保险费率的厘定还取决于安全系数值、营业费用系数和利润率。以连阴雨指数3d作为启赔点,连阴雨灾害指数≥3d后采用投影寻踪的统计方法进行分级赔付。  相似文献   

7.
锌是马铃薯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天薯11号"为试材,研究了锌肥(EDTA-Zn)叶面喷施水平(0、4.5 kg·hm~(-2)、9.0 kg·hm~(-2))和拌种处理(1g (Zn SO_4·7H_2O)·kg~(-1)种薯、不拌种)及其互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g (Zn SO_4·7H_2O)·kg~(-1)种薯拌种的马铃薯开花期提前,成熟期推迟,延长了生育期天数;提高马铃薯单株产量、大中薯薯数和薯重比例,增加株高和主茎数,提高马铃薯干物质、淀粉、维生素C、锌含量和产量。叶面喷施锌肥4.5 kg·hm~(-2)和9.0 kg·hm~(-2)处理均可提高上述马铃薯生长发育经济特性、品质以及产量,且锌肥叶面喷施4.5 kg·hm~(-2)的效果更佳。锌肥拌种的马铃薯产量显著高于不拌种处理,拌种且叶面喷施锌肥4.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25 104 kg·hm~(-2),增产幅度达4.83%~19.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1g (Zn SO_4·7H_2O)·kg~(-1)(种薯)拌种、同时EDTA-Zn 4.5 kg·hm~(-2)叶面喷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区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其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总结云南省德宏州冬马铃薯高产优质示范区施肥经验,分析冬马铃薯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冬马铃薯生长发育及需肥特性,提出"一精整、二坚持、三精准"(深耕精细整地;坚持施肥养分要全面和平衡,坚持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精准确定肥料施用量,精准配施底肥,精准追肥)的具体施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轮作油葵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雪风  李朝周  张俊莲 《土壤》2017,49(1):83-89
为了探究轮作油葵对连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的影响,选取马铃薯连作4年、连作4年后轮作油葵1年、连作6年、连作6年后轮作油葵1年的同一块试验田,以该试验田前两年分别种植藜麦、玉米的地块为对照,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测评土壤环境。再在该试验田种植马铃薯,对其幼苗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马铃薯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增加,马铃薯根际土壤pH总体升高,偏碱性,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逐渐减少,碱解氮含量上升;土壤酶活性与连作年限呈负相关;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细菌与真菌比(B/F)呈下降趋势,真菌数量呈增加趋势;土壤环境的恶化导致马铃薯植株生长量减少,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叶片光合速率下降,超氧化物酶(SOD)活性下降,O_2~-.产生速率加快,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轮作油葵明显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增加了土壤酶活性、细菌数量和B/F值,降低了真菌数量,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增加了马铃薯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SOD活性增强,而O_2~-.水平和MDA含量下降,可见轮作油葵减轻了马铃薯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自由基伤害,促进了马铃薯生长发育,且整体效果以连作4年后轮作油葵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硝基肥品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等量的条件下,施用硝硫基复合肥和硝氯基复合肥较氯基复合肥、硫基复合肥能明显地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增加单薯重、单株重以及肥料利用率。与硝氯基复合肥、硫基复合肥和氯基复合肥处理相比,施用硝硫基复合肥处理的马铃薯增产率分别为2.96%~3.06%、5.19%~5.51%和10.05%~10.37%;同时能够改善马铃薯的果实品质,增加果实的淀粉、可溶性糖和Vc含量,是较为理想的复合肥。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硒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马铃薯是世界上第4大主粮作物,施用硒肥是生产富硒马铃薯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马铃薯硒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进展,阐述了硒在马铃薯植株内的一般累积分布规律,硒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介绍了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硒营养强化的生理遗传机制等内容;总结了近年来马铃薯富硒栽培技术和新型肥料研发情况;指出绿色环保、低廉高效的生物有机硒肥、缓释硒肥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武都县2 0 0 0 - 2 0 0 3年冬播地膜马铃薯的试验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分析研究了冬播地膜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提前上市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提出了适宜播种期及高产稳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马铃薯生长发育的特性和优质高产所需的气象条件,结合重庆34个区县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确定重庆秋马铃薯生产适宜时段,并分析了该时段的气候条件及气象灾害。提出重庆秋马铃薯优质、高产的农业气象适用栽培技术:加强气象预报与灾害预报,适当调整马铃薯生产时间;选用良种,稻草覆盖栽培;根据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京津冀棉区45个气象观测站1954(或建站)-2006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京津冀区域棉花生育期的连阴雨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棉区各地棉花播种-出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连阴雨分别为1~2.5年一遇、1~3年一遇、1~3年一遇和3~5年一遇,重连阴雨所占比率分别为24%、39%、47%和45%。近53 a来播种-出苗期和蕾期连阴雨出现次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花铃期和吐絮期不论是连阴雨还是重连阴雨的出现次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生育后期连阴雨次数减少有利于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宁南山区施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在宁南山区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最佳施肥方式,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开展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处理10收获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平均比对照增加30.97%,各施肥处理收获期的干物质累积量比对照增加7.35%~73.31%.马铃薯生长发育最佳施肥方式是N 300 kg/hm2、P2O5 200 kg/hm2、K2O 200 kg/hm2、M 17.5 t/hm2,(氮肥基施和追肥各一半,磷肥和钾肥以及有机肥全部基施),能增加马铃薯产量并能增加淀粉含量,从而提高马铃薯产品品质.在宁南山区马铃薯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这种肥料组配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马铃薯土传病害发生严重,除了真菌、细菌等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外,线虫病成为威胁马铃薯生产的又一大病害.危害马铃薯的植物寄生线虫主要有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鳞球茎线虫(Ditylenchus dipsaci)、马铃薯孢囊线虫(马铃薯白线虫(Globodera rostochi...  相似文献   

17.
熊湖  郑顺林  龚静  黄强  袁继超  何卫 《水土保持学报》2019,33(3):254-259,267
为明确液态有机肥对土壤酚酸导致马铃薯的连作障碍的缓解效应,采用盆栽试验,将阿魏酸与香草酸等量混合后按不同浓度(0,50,100,150 mg/kg)施加于马铃薯基质土壤中,模拟马铃薯连作分泌的有机酸自毒物质,并施加不同浓度梯度液态有机肥(0,225,450,675 kg/hm^2),探讨酚酸胁迫下液态有机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施加外源酚酸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干物质量皆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酚酸浓度增加,土壤中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相对对照分别降低2.74%~10.95%,11.11%~20.55%,5.29%~12.96%,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FDA水解酶活性表现为低促进高抑制。施加液态有机肥后提高了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干物质量,土壤酶活性均有提高,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FDA水解酶活性相对对照处理最高分别提高了10.80%,21.40%,18.20%,29.60%,37.69%,12.31%,但是液态有机肥浓度过高降低了其对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提升效果,抑制了FDA水解酶活性。因此合理施加液态有机肥可以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马铃薯的抗逆性,从而缓解酚酸对马铃薯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陆良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至今已15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影响,马铃薯害虫危害增加,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虫害,少部分地区出现绝收情况,马铃薯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威胁。选用8种药剂进行马铃薯害虫防治试验,并对害虫指数、块茎被害情况和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提出马铃薯虫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毕节市马铃薯氮肥不同施用水平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具有正效应作用,提高商品薯率,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2)施氮225kg/hm2的净收益和产投比最高,产量为19081.97元/hm2,产投比为2.13,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轮作藜麦、玉米及连作对马铃薯根系生理及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比较了3种种植模式(轮作藜麦、轮作玉米及连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环境、根系生理、根系发育及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减轻马铃薯连作障碍、筛选较好的轮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轮作藜麦、玉米明显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强土壤肥力相关酶的活性,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细菌与真菌数量比值(B/F),降低真菌数量,改善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表现在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单株薯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轮作藜麦、玉米使得马铃薯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减少,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表明通过轮作藜麦和玉米使得连作对马铃薯植株造成的胁迫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3)轮作藜麦、玉米显著提高了马铃薯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说明轮作藜麦及玉米促进了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发育,这与轮作藜麦及玉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促进马铃薯地上部分的发育相对应。比较轮作藜麦及轮作玉米的整体表现,以轮作玉米调控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