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土地利用监测系统(RLUMS)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土地利用数量变化、质量变化、空间分布变化等监测要求,以PCARC/INFO为软件平台,设计建立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评价、模拟预测、优化等各类应用模型,输入各类土地利用信息建立相应统计数据库、图形库及相应属性库、图像库。集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监测系统(RLUMS)。该系统具有各类土地利用信息分析管理、土地利用面积、分布及质量变化监测,以及模拟预测、优化配置,辅助土地利用决策等多种功能,满足全方位、长期的土地利用监测要求。经应用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遥感技术,对位于福建闽江下游、土地利用变化率极高的福州地区,进行长达一十年的土地利用水平动态监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航空和资源卫星遥感获取的图象与资料,与地面建立动态监测网调查资料配合,所获得的土地利用水平动态信息可靠,且费用低,监测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土地得利用水平的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遥感技术,对位于福建闽江下游、土地利用变化率极高的福州地区,进行长达二十年的土地利用水平动态监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航空和资源卫星遥感获取的图象与资料,与地面建立动态监测网调查资料配合,所获得的土地利用水平动态信息可靠,且费用低,监测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辽西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丰富,水热同步,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发展农业。但其水资源贫乏,森林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困绕全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居民点分散,占地较大,造成居民点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该区土地利用的根本原则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重点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提高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归并农村居民点、治理“空心村”,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应政策措施是树立耕地后备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念,变单一垦地种粮为造地、造林、栽果、种菜、养鱼等多种经营和优化生态环境相结合。实现耕地后备资源与开垦资金的双重储备。健全规划体系,强化土地开发与水土保持“三同时”统一管理,完善耕地后备资源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应用先进的“3S”技术,结合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建立耕地后备资源动态管理系统和动态数据库,实现耕地后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在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数据是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所需的基本数据之一,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高精度的地表覆盖数据,可为土地利用数据提供重要的数据源。在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与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分类对应关系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江津区为验证区域,根据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地表覆盖数据得到了土地利用数据。野外验证了947个图斑的土地利用数据精度,验证结果总体正确率为99.1%,其中边界正确率为100%、属性正确率为99.1%。结果表明,由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有很好的精度,能够满足《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规定(试行)》的数据精度要求,可为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基于3S技术的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系统内容、应用模块设计与建立,并阐述了系统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在3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构筑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壤侵蚀评价2个应用模块。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外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与应用中,受遥感影像分辨率的限制,能满足较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还较少.该文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区域内一块试验区为例,利用SPOT5多光谱影像,结合近期航片,通过特征变异法,进行1∶1万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航片与卫片融合的新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论湖南耕地资源的保养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海军  谭珅  罗尊长 《土壤》2004,36(3):232-234,250
根据湖南人地矛盾突出的现实,分析了湖南耕地利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政策法规、土地整理、耕地保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监测管理、农业结构调整诸方面,提出了实现湖南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外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与应用中,受遥感影像分辨率的限制,能满足较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还较少。该文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区域内一块试验区为例,利用SPOT5多光谱影像,结合近期航片,通过特征变异法,进行1∶1万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航片与卫片融合的新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高分遥感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所采用的遥感监测技术,为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探索和推广一种崭新、高效的方法。[方法]基于资源3号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方法对准格尔旗2014年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半自动分类,并构建植被覆盖度回归模型,对项目区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研究。[结果]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半自动分类结果和植被覆盖度回归模型反演结果,其野外验证精度达到90%以上,满足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高解析度和高精确度基础数据获取的需求。[结论]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和植被覆盖度回归模型计算,能够有效避免传统人工目视解译导致的成果误差,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数据获取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伦理与土地退化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伟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127-130
全球性的土地退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开展土地退化防治并保持一个可持续的土地生产系统都需要以提高伦理意识为前提.本文介绍了土地利用伦理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伦理选择的现实环境,并提出了土地利用伦理落实到土地退化防治实践的具体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县南沟流域农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对其重要组成部分农用地进行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变化度、动态变化指数等方法对黄土丘陵区县南沟流域2001-2007年的人口、土地面积、产业状况等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7 a来林地和果园分别增加488 hm~2和23.34 hm~2、耕地和牧草地面积分别减少87 hm~2和25.7hm~2.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大面积坡耕地和不适宜的荒草地转为林地;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耕地向园地过渡;同时科学技术与其它相关政策对其也有一定的促进、引导或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讨论了土地开发与土地整理的内涵,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作用,强调了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过程中,应对占用的和开发整理增加的耕地进行地力鉴定;对开发整理项目区的土地进行宜耕评价;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区内耕地的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LUCC)研究与土地整理   总被引:31,自引:14,他引:31  
该文首先讨论了我国土地整理的内容及运作方式,并对目前国际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LUCC)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和趋势,以及国内LUCC研究的状况等做了全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区域及景观3个尺度层面重点讨论了LUCC研究与我国土地整理活动的结合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坡度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坡度因素对土地利用/覆被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为研究区,采用数字高程模型、遥感影像及相关辅助数据,应用GIS手段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将长安区地形进行坡度分级,把两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与坡度分级图进行了空间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建筑用地、水域等分布在坡度较小范围,林地、草地的坡度分布范围近似于正态分布。不同年份各土地利用类型在相同坡度所占面积比例基本不变;不同坡度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不尽相同。其它土地类型向耕地和建筑用地的转化主要集中在低坡度范围内,而其它土地类型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在整个坡度范围上大体呈正态分布。因此,坡度因素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重要影响因素,坡度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西陆地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技术,以广西陆地边境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域2003—2013年土地利用"格局图谱"、"分类图谱"、"转移图谱"、"变化模式图谱"和"涨落势图谱",揭示了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表明该区域以农林生产为主;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而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和耕地的相互转化是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转移轨迹;(2)稳定型图谱占总面积的比重最大,空间上散布于整个边境地区,"林地—林地—林地"是其最大图谱演变类型,"耕地—耕地—耕地"次之;持续变化型所占比重最小,其最大图谱演变类型是"草地—林地—耕地";(3)涨落势图谱中,新增图谱单元最多的是林地,主要来源于对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草地和未利用地萎缩明显,两者主要转换为耕地和林地。  相似文献   

17.
18.
浑善达克沙地以北地区沙漠化动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收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RS和GIS技术,以2000年和2005年具有相同时相(秋季)的landsat TM4,3,2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3种颜色)、分辨率为30 m×30 m的标准假彩色合成卫星影像的两期TM影像为信息源,利用Erdas8.7遥感图像处理软件、Arcinfo9.0和Arcview3.3等GIS软件,对浑善达克沙地以北地区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总体呈上升扩展的趋势,5 a多来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 366.057 km2,具体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增加;239.806,1 025.393,850.396 km2,严重沙漠化面积减少了749.539 km2;从全区各旗、县的角度来看,其中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的沙漠化发展比较快,增加的面积分别为:1 038.377,185.487,69.431,51.554 km2,克什克腾旗、阿巴嘎旗的发展速度比较慢,增加的面积分别为:5.492,15.715 km2,林西的沙漠化面积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9.
Land degradation cannot be judged independently of its spatial, tempor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context. Evaluations are therefore almost infinitely variable and very dynamic. These observations are examined in two contexts, first in two case studies. One, from the southern Levant, makes use of a long and well‐documented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hat varied greatly between communities. The other, from contemporary Niger, shows finer scale differences among villagers. Second, the dynamic and multiple assessment of futures (sustainability) is illustrated with data from the same case study in Niger. In this wider context, multiplicity and dynamicity are largely a consequence of the choice of model of the environmental or social future. The usually positive difference between large‐scale and finer scale assessments of degradation is dubbed the [social delivery ratio]. Simplified systems of evaluation may be necessary for allocation, but they need to be treated with great caution if the argument here is accepted.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毛乌素榆林沙区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毛乌素榆林沙区发展沙产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并根据该区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速该区沙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