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陇西县中药材适度经营规模,寻找影响陇西县中药材经营规模的因素,为推进陇西县中药材产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陇西县9个乡镇的中药材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中药材适度规模经营的阈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党参种植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区间为(27-35]亩,黄芪种植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区间为(20-30]亩,而调研反映农户党参和黄芪的平均种植面积分别是7.63、6.85亩,与测算的土地适度经营的规模存在较大差距。【结论】受教育程度、有无土地流转、农地细碎化程度、非农货币收入、中药材销售难易程度、有无中药材种植支持政策、在银行贷款困难程度等因素对中药材适度规模经营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国仍然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绝大部分农户进行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模式,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但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小规模的土地经营越来越不能适应目前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市场竞争力不强、农地资源利用率不高以及机械化水平不足等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实现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江汉平原有关农业经营组织的人员  相似文献   

3.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从我国农业发展情况看,土地规模经营问题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扩大土地规模经营的途径进行归纳和对比,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提出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笔者认为,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改革应以是否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为根本依据,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农地经营流转的方式,逐步推进农地产权流转市场化进程,从而达到加速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的地区差异表现为流转规模、方式和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在不同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的差异,该类差异受到农户收益、农地生产决策机制、市场供需机制、土地流转价格机制、交易成本机制、农地习俗元制度、地权机制和地方政府制度效率治理机制的影响。运用博弈模型分析方法,文章定性分析了中介组织介入下交易成本对农村土地流转差异性的影响。农地流转是农地供给方和农地需求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在发育比较完全的农地流转市场环境中,交易成本是为获取市场信息以及缔结经常性契约的必要支付,金融等中介组织对农地流转成本,包括信息成本、排他性成本以及政策执行成本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中介组织介入农地流转合同订立阶段的利益博弈过程,可以促进农地流转契约关系的订立;中介组织介入农地流转合同履行阶段的利益博弈过程,可以维护农地流转契约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在深入调查索取大量素材的基础上,从对不同作物产区农业机械配备与土地经营规模的分析入手,运用“综合评分”的简易优选法,进行定量分析,经概算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匹配模式。即麦豆产区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为1500—2000亩,一般农户为150—250亩;杂粮产区以农户为单位,适度规模为60亩以上。同时按上述规模提出了农机具配备方案,以及有关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6.
移民问题是水利水电项目中的关键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与乡村振兴。运用地理探测器,因子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水库移民农地转入意愿与安置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及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安置点社区融入状况,转入农地的距离,种植业等技能培训,农地价值,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机会对移民农地转入意愿起着主要影响作用;非农就业水平,对土地权益受损的担忧程度,是否有闲置土地,非农就业机会,对土地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土地流转收益预期对安置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2)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两两交互关系,其中任意两因子交互作用后因子解释力均明显增强。转入农地的距离与安置区融入情况的交互作用对移民农地转入意愿的影响力最大;农地细碎化程度,是否有闲置土地,非农就业机会这3个因子与对土地权益受损担忧程度的交互作用对安置区居民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力最大,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安置区居民农地转出意愿具有隐形作用。(3)移民农地转入意愿与安置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存在强关联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处于农地转入意愿超前的基本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机化》2004,(4):23-23
1.鼓励专业化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 法国农业政策的重点之一是加速土地集中,扩大农场的规模,同时又限制大农场面积的无限扩大,鼓励建立适度规模的中型家庭农场及其组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法国政府一方面成立国家土地  相似文献   

8.
正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近年来我省兴起的“双田制”促进农田适度规模经营进步发展的趋势,阐述农业机械化在适度规模经营中的重要性,以及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机械配置经济性。通过计算分析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配置的关系,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度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超过一百亩,配置以中型拖拉机为主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农地使用权流转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和研究发达国家的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一、国外农地流转制度简介(一)大陆法系国家农地流转法律制度大陆法系国家的农地用益权、永佃权流转法律制度目标是通过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实现农地合理流动和提高农地使用效率最大化。其中的用益权范  相似文献   

11.
GIS与土地生产力评价模型的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IS与应用模型的集成是GIS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论述了土地生产力评价的数学方法和相关模型、GIS及其在土地生产力评价中的应用、GIS与土地生产力评价模型的集成方式和集成途径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未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耕地单产实现程度、播种面积实现程度和耕地总产实现程度3个方面来表征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计算方法。区域尺度上的小麦、玉米可实现单产是采用前沿生产函数、区试产量和近5 a高产水平等多种方法进行确定,地块尺度的小麦和玉米的可实现单产依据农业生态区法(agricultural ecological zone,AEZ)进行修正得到。乡镇尺度上的小麦和玉米的可实现单产分别采用尺度下移和尺度上移的方法将地块尺度的小麦玉米可实现单产转化为乡镇尺度的可实现单产。应用此核算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1982、2000和2006年3个时期的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区区域尺度的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实现程度在1982年出现最高值,并在1983-1998年的较长时期呈现小幅摆动但基本保持在35%~45%之间,而在1998年以后则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并在2004年以后出现一定幅度上升;大兴区乡镇尺度1982年实现程度最高;与1982年相比,2000年所有乡镇都大幅降低,2006年比2000年有所增加,但仍低于1982年;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大兴区区域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与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文构建的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分析方法为从宏观尺度研究耕地生产能力差异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建 《农机化研究》2019,(4):1-4,63
目前,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在已实现机械化的环节,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及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非常突出;二是在没有实现机械化的地方和作业环节,机械化推进艰难缓慢。实践表明:地块狭小零碎分散且有高差、道路条件极差是制约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第一因素。然而,近年来这一地区的一些土地整治项目及研究工作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耕地的数量、质量、生态环境及景观等方面,并没有很好地回应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提升农业机械化效果的迫切需求。面对这些问题,重庆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宜机化土地整治行动,使大中型农业机械取代微小型机械及人工进行作业,在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及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在水资源缺乏状况下,通过降水模拟对比试验,分析宁夏各压沙地类型在不同自然降水水平下的生产力及主要障碍因子对产量影响度。研究表明,西瓜自然降水生产力大小排序依次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新沙地>中沙地>老沙地;障碍因子影响程度为水文条件>压沙类型>肥力水平,为当地压沙地西瓜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全面、客观地揭示吉林省近20年耕地生产力水平,对挖掘区域增产潜力,推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提取2000—2019年吉林省MODIS-EVI数据,结合变异系数和Sen-Mann Kendall趋势检验,构建耕地生产力时空分析方法,研究吉林省20年耕地生产力时空变化、稳定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吉林省耕地生产力在20年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中西部耕地集中连片区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好于东部较为破碎耕地片区,西部耕地与东部耕地生产力差距逐渐缩小。吉林省东部山区的耕地生产力高于西部平原区,耕地生产力低值区位于城镇周边和西北部盐碱泡沼分布密集的低洼地带;高值区集中在河流附近耕地连片区域。不同地貌类型成因中,湖成地貌、风成地貌条件下耕地生产力低于流水地貌和火山熔岩地貌。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其中水田的生产力稳定性优于旱地和水浇地。利用时序遥感数据监测吉林省耕地生产力,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倡导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农户土地流转的交易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内蒙古650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在考虑农业保险与土地规模经营间双内生性和交互影响基础上,通过似不相关Biprobit和MV Tobit模型,从农户耕地转入的行为决策视角,探索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对农户是否转入耕地及耕地转入规模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保险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户发生耕地转入行为的可能性就会上升10.9%,耕地转入规模与农业保险保费支出两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高达1.194,提升农民家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可能性。此外,受访者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劳动力流动、农业机械价值、兼业情况、农业合作社及耕地转入价格等因素也是影响农户耕地转入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建议今后要积极发挥农业保险对农民土地流转理性参与的促进作用,提高农民土地流转交易能力,并规范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发展,以农民为核心优化服务运行环境,降低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生产能力空间格局,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通过抽样补充调查,建立耕地生产能力核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3个层次产能(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的空间分布得到:较高的理论单产和可实现单产主要分布在以唐山市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各个乡镇;而较高的实际单产主要分布在唐山市南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的乡镇;处在北部山地丘陵区的迁西县和迁安市等地区的一些乡镇的3个层次的产能单产都比较低;以唐山市为中心的西部和东部及东南部地区的一些乡镇的3个层次产能的总产都比较高,北部的山地丘陵区的产能总产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黄土丘陵区主要灌木水土保持薪炭林树种——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o)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研究。应用Thornthwait Memorial模型估算了其土地气候生产潜力,揭示了沙棘在该地区实际存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达到的理论产量;实测了当前技术经济管理水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现实生产潜力,分析了目前林业的现实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之间的差距,预示了其发展前景;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角度,提出了沙棘应为当地水土保持薪炭林优选的灌木树种。其结果对该地区培育坡地水土保持薪炭林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 2个示范区作为实例构建了一套对南方涝渍地实施以农业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整治与建设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工程效果、农业综合开发效果和综合效益等 3部分构成。在工程效果评价中 ,重点对工程实施后的抗灾减灾效果和代表经过改良后农田物理构架改变的“农田综合生产力指数 (IPI)”等二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该评价体系能比较全面、有重点地对涝渍地综合改良的实效做出评价。由于该体系实现了评价的数量化 ,使用该评价体系既利于对同一地区改良前后的效果做出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也利于对邻近不同地区的改良效果做出比较评价。对 2个示范区进行实际评价的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涝渍地综合整治开发效果良好 ,其第一期工程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针对凌海市的耕地资源现状,结合传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介绍耕地资源基础信息库的建立、评价单元的划分、参评因素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利用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包括养分状况、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立地条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