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民市农田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民市露地和保护地土壤有效氯、磷、钾养分现状进行了调查,对露地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在28 a间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露地土壤有效氮肥力水平较高,全市平均含量为98.96 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递增,平均含量从1980年的4.96 mg/kg上升到2008年的11.61 mg/kg;土壤有效钾呈递减趋势,平均含量从1980年的128.08 mg/kg下降到2008年的79.90 mg/kg,平均每年降低1.90%.保护地土壤有效氮、磷、钾的含量随使用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省4个市(县、区)2 976个设施蔬菜土壤进行分析,了解全省设施蔬菜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现状。结果表明:设施区土壤p H值平均为6.6,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9.3 g/kg,194.6 mg/kg及318.8 mg/kg,较适宜蔬菜种植;对朝阳新建设施蔬菜区与其他3个设施蔬菜老区进行比较分析,新棚的土壤p H值较高,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较老棚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19~2022年成都市耕地质量调查点中的柑橘园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柑橘生产上的优化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监测结果表明,2022年成都市77.0%的柑橘园土壤适合柑橘生长,但整体偏酸,仅有16.6%土壤处于最适宜范围;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3.7 g/kg,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有65.1%的柑橘园有机质含量高于20.0 g/kg,有利于柑橘的生产;柑橘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44.8 mg/kg、52.5 mg/kg、159.8 mg/kg,处于极缺或缺乏水平的占比分别是25.6%、25.6%和30.2%,只有小部分的柑橘园大量元素缺乏。近年来,成都市柑橘园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逐年上升,有效磷含量逐渐降低并趋于合理,其它土壤养分趋势平稳,土壤质量总体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镇市土壤养分状况,2006-2008年共采集土样9 250个,对土壤养分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北镇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5%,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09.8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8.27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06.99 mg/kg;与1980年相比,全市耕地地力呈上升趋势.通过土壤养分测定与田问试验,建议每hm2施用有机肥3万~4.5万kg、氮素120~225 kg、P2O530~120 kg、K2O 30~150 kg.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不同粒径(1 mm和2 mm)的土壤样品开展速效钾和缓效钾检测方法的研究,供试土壤包括广东赤红壤(水稻土),湖南红壤,贵州黄壤,四川水稻土(灰冲积母质)、四川紫色土,河北褐土,陕西黄绵土,新疆灰漠土和吉林黑土等9种土壤。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土壤,速效钾含量范围在23~479 mg/kg之间,缓效钾含量范围在192~1 217 mg/kg之间,RSD(%)均小于5%,通过T检验,两种粒径的土壤样品速效钾、缓效钾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用粒径为2 mm的土壤样品代替粒径为1 mm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测定,与其它主要的土壤有效态成分测定样品粒径保持一致,从而提高制样工作效率,降低制样成本。  相似文献   

6.
对新民市露地和保护地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现状进行了调查,对露地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在28a间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露地土壤有效氮肥力水平较高,全市平均含量为98.96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递增,平均含量从1980年的4.96mg/kg上升到2008年的11.61mg/kg;土壤有效钾呈递减趋势,平均含量从1980年的128.08mg/kg下降到2008年的79.90mg/kg.平均每年降低1.90%。保护地土壤有效氮、磷、钾的含量随使用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岐山县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现状,本研究对岐山县新增耕地的14个土壤样品进行了酸碱性、有机质、全氮含量等指标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岐山县新增耕地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最大值为57.5 g/kg,最小值为9.40 g/kg,平均值为25.6 g/kg,处于中高水平;全氮含量为0.27 g/kg~2.50 g/kg,平均1.23 g/kg;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4.6 mg/kg、275 mg/kg,其中低水平占比分别为50%、42.8%。2)土壤酸碱性偏碱性,均需通过浇施化学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或有机肥等改良土壤酸碱度以达到小麦、玉米等的种植适宜酸碱性;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区域,需通过增施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种植豆科植物固氮、秸秆还田的途径提高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山西省小麦种植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为当地小麦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2018年山西省统计年鉴,选取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3个县洪洞县、襄汾县和闻喜县为代表区域,每个县根据土壤类型、地形特征以及种植区划,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以及6种微量元素Cu、Zn、Fe、Mn、Ni、Se全量水平。【结果】山西省典型小麦种植区耕层土壤硝态氮量在1.9~115.2 mg/kg,平均值为35.14mg/kg;有效磷量在2.4~88mg/kg,平均值为26.9mg/kg;速效钾量在97.1~579.2mg/kg,平均值为297.9mg/kg,有机质量在5.61~64.28 g/kg,平均值为21.65 g/kg,总体较第二次土壤普查山西省耕层土壤对应养分数据提高了1.26%~109.4%。土壤中Cu范围在16.09~59.71 mg/kg,平均值为30.40 mg/kg;Zn范围为57.88~198 mg/kg,平均值为90.04mg/kg;Fe范围为2.30%~6.66%,平均值为3.76%;Mn范围在426~926.10mg/kg,平均值为660.7mg/kg;Ni范围在23.31~47.75 mg/kg,平均值为34.80 mg/kg;Se范围为0.017~1.354 mg/kg,平均值为0.434 mg/kg;对应较山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提高10.82%~141.11%。6种微量元素总体表现为FeMnZnNiCuSe。当地土壤中有机质量与有效磷、Se全量呈极显著相关性。小麦种植区土壤养分县域空间分布差异性表现为3种大量元素上以襄汾县最高,Mn、Se、Zn以闻喜县最低。【结论】经过30多年土壤演化与施肥管理,山西省小麦种植区土壤养分数据较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数据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同水热梯度带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第二次土壤普查基础上,于2006年5-6月对不同水热梯度下封丘、临泽和阜康3个地区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不同地区农田土壤速效钾的时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不同水热梯度带农田土壤钾素含量水平和近20多年来变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和耕作管理水平;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以阜康地区最高、封丘地区其次、...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叶城县为研究区,选取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四种主要养分,基于GIS运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拟合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内梅罗指数法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得出的主要结果有: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1.68 g/kg、52.19 mg/kg、6.59 mg/kg、131.51 mg/kg,相较于第二次土壤普查,除速效钾含量降幅较大外其他三种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各养分整体变异系数的范围在2207%~68.19%之间,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且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均呈现较强空间变异性,其中有效磷与速效钾块基比为0.08、0.06,由结构性因素主导,有机质与碱解氮块基比为0.71、0.61,由随机性因素主导。耕地土壤主要养分综合质量指数为1.73,比1982年提升0.4,整体呈优化态势。综合发现:总体呈现“缺氮、少有机质、少磷、丰钾”的格局,有机质由中部中山地带向东北呈减少趋势;碱解氮呈现出由西南、东北方向内逐渐增加;有效磷高值区表现为斑块状分散嵌入;速效钾在方向上没有较强规律性。根据叶城县的土壤母质特征注意少量多次施肥,在整体加大有机肥、磷肥、氮肥的同时根据养分含量空间分异调整区域性施肥结构,伯西克热乡等可适当增加钾肥投入,对依力克其乡等可加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与维护。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7~2018年度成都市耕(园)地土壤普查的资料,分析成都市龙泉山水果功能区桃园土壤养分含量丰缺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偏碱性;有机质平均含量14.7 g/kg,处于缺乏水平;碱解氮平均含量101.4 mg/kg,处于适宜水平;有效磷平均含量21.7 mg/kg,处于很丰富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130.1 mg/kg,处于适量水平。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养分条件一般,在生产中应逐步改良,推荐适当增施酸性有机肥,适当增加氮、钾肥的用量,并注意磷肥施用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可见/短波近红外光谱分析测量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为了提高该分析方法的预测精度,消除无信息建模变量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原始光谱平滑后采用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方法(MC-UVE)对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建模变量进行筛选,应用偏最小二乘方法(PLS)建立校正模型.对于碱解氮模型,采用MC-UVE PLS方法,建模变量减少为210,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84和17.1 mg/kg.对于速效钾的预测模型,采用MC-UVE方法后,建模变量减少为150,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为0.76,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5.4 mg/kg.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溉模式下土壤中钾素运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膜下滴灌、低压渗灌和常规淹灌3种灌溉模式土壤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棉花宽行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窄行;在垂直方向上,钾素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壤中钾含量丰富,无论在耕层土壤还是深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豫北潮土灌区土壤肥力特征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豫北潮土水浇地土壤肥力特征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为建立豫北潮土区水浇地合理耕层评价指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对豫北潮土区62个样点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指标包括:耕层深度、犁底层厚度、土壤体积质量、紧实度、土壤p H值、土壤电导率、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以及耕作方式、播种、灌水、施肥。【结果】豫北潮土区田整体耕层深度16.8 cm,犁底层厚度11.2 cm;低产田耕层深度在15.2 cm,犁底层厚度11.9 cm,高产田耕层深度20.0 cm,犁底层厚度9.8 cm;高、中、低3种产田耕层土壤的平均紧实度分别为1 725、1 449、1 831 kPa,土壤的平均土壤体积质量分别为1.46、1.51、1.53 g/cm~3,pH值分别为8.47、8.39、8.39,有机质量分别为12.34、11.81、10.67 g/kg,速效磷量分别为16.05、12.84、10.89 mg/kg,速效钾量分别为156.69、157.20、120.56 mg/kg,养分主要分布于0~40 cm土层土壤;产量与耕层深度及耕层土壤速效钾、有机质、速效磷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犁底层厚度、土壤紧实度及耕层土壤体积质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产量与深层土壤pH值显著负相关,与深层土壤速效钾、有机质显著正相关。【结论】豫北潮土区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耕层深度、犁底层厚度以及耕层土壤速效钾、有机质量,对作物产量的贡献大小为耕层深度>犁底层厚度>速效钾>有机质。  相似文献   

15.
水钾耦合对水稻根际土壤钾空间分布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水钾耦合对水稻根际土壤钾空间分布及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水稻武运粳30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水分水平(70%θf~80%θf、80%θf~90%θf、100%θf,θf为饱和含水率),3个钾素水平(混施钾素0、100、200 mg/kg),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测定了水稻苗期(6叶期)根系生理学指标(物质的量、根冠比)和不同土层根际含钾量。【结果】根际土壤中的水溶性钾总量与钾素水平成正比,水溶性钾量在垂直根系方向上呈降低趋势;各层含交换性钾总量与水分水平成正比,交换性钾量在垂直方向上总体呈增加趋势;根际土壤中各层缓效性钾的总量与供钾水平成正比;缓效性钾量在垂直方向上呈降低趋势;施钾能够抑制水稻苗期地上部的生长,轻度水分胁迫有助于水稻苗期根系的生长,而轻度水分胁迫下施钾有助于增大水稻苗期的根冠比;水分对苗期水稻根系干物质的积累有影响,而钾素则影响水稻苗期地上部干物质量的积累。【结论】水钾耦合效应首先是从影响根际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开始,当钾素营养被水稻根系吸收利用后,钾素开始由土壤中迁移到根系中,从而对植株及根系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1.材料与方法 2009年,祁县农技推广站在昭馀镇城南村布设了大豆间作玉米栽培模式试验示范,取得了阶段性效果。试验示范点设在昭馀镇城南村,由种粮大户郝振武具体执行,规模为5.76hm^2.试验地土壤为壤土,有机质含量1.6%,速效磷22mg/kg,速效钾113mg/kg,碱解氮77mg/kg。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白菜为试材,研究了菌肥、沼肥与化肥单独施用下对作物生长影响及经济对比分析。综合不同的指标做出合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沼肥对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效果最好,一轮耕种后种植白菜的土壤中全氮含量为765 mg·kg~(-1),速效磷含量为5.98 mg·kg~(-1),速效钾含量为138.95 mg·kg~(-1);浇沼肥作物品质最优,总糖含量占4.7%,比浇水提高了159.16%,VC含量85.25 mg·kg~(-1),比浇水提高了23.68%;相对于无肥、化肥、菌肥,施用沼肥经济效益最高。菌肥对白菜品质影响较好,总糖含量占4.15%比浇水的提高了128.97%,VC含量73.59 mg·kg~(-1)比浇水提高了11.98%;对土壤的肥力提升效果趋势优于浇化肥的,经济效益较低,不适合单独施用。综上,对化肥、菌肥、沼肥对作物生长影响进行经济对比分析得出沼肥优于菌肥优于化肥。  相似文献   

18.
<正>沧县对所取330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速效N、P、K、有机质、PH值等土壤养分的化验分析,取得有效数据40000余个,结合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农户调查结果及本县实际情况,制定了沧县冬小麦、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技术指标规范,应用效果明显,基本涵盖了本县不同作物,不同生产水平的需要,对指导我县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1沧县土壤养分状况1.1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值在11.6g/kg,属中等偏下水平(10g/kg为低含量,10~25g/kg为中含量,25g/kg以上为高含量)。含量变幅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所属的农场中的6个管理区,31个作业站为研究区域,探讨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较为丰富,有机质的平均含量达到了45.046g/kg,超过了国家一级标准;碱解氮占全氮比例达到8.20%、有效磷占全磷比例达到4.30%、速效钾占全钾比例为0.9%,且平均含量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能够有效地为栽培作物提供所需养分。土壤中各类养分的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存在区域性含量突然变化的可能性较小,且各类养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含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根据分析结果可以为黑龙江省的土壤养分管理以及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渭北旱塬土壤养分时空变异与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和2010—2012年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分析了渭北旱塬近30年来土壤养分变化;并通过对该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户施肥调查数据的分析,明确了该区农户施肥现状及主要种植体系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当前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平均分别为12.9 g/kg、59.4 mg/kg和15.4 mg/kg,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分别提高了22.0%、37.9%和129.8%;速效钾基本保持不变。该区氮、磷肥过量投入现象严重,小麦、玉米和苹果的氮肥、磷肥投入过量农户分别占总调查农户的89%、69%、74%和75%、49%、52%;76%和67%的农户在小麦和玉米田间的钾肥投入不足,苹果钾肥投入过量和不足的农户比例均较高,分别为40%和48%。小麦、玉米和苹果三大主要种植体系土壤氮、磷均处于盈余状态,氮盈余量平均分别为116、111和655 kg/hm2,磷盈余量平均分别为88、56和357 kg/hm2,其实际盈余率均大大超出短期内允许的盈余范围。小麦和玉米种植体系钾素均为亏损状态,其亏损量平均分别为73和93 kg/hm2,在允许亏损范围内;而苹果种植体系钾素年盈余量高达283 kg/hm2,实际盈亏率较允许平衡盈亏率高出145个百分点。因此,为实现渭北旱塬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双重目的,今后该区域应适量减少氮、磷肥的投入,尤其是苹果园区;增加粮食作物的钾肥投入,以保证作物稳产、高产,保持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