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6个蛹虫草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率和子实体栽培试验研究。培养20d后的结果表明,YJ11-1,YJ11-2,YJ11-4均有原基形成;YJ11-3的菌丝基部有黄色素产生,但没有形成原基;蛹-1、蛹-2菌丝呈白色,气生菌丝多,无黄色素形成。将筛选出的3个菌株YJ11-1,YJ11-2,YJ11-4作为栽培试验的供试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陕西关中平原地区地区适栽羊肚菌菌株,本试验收集了10株羊肚菌菌株,从羊肚菌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及主要营养成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适于本地区栽培优良菌株。结果表明:(1)10个不同菌株栽培后所得的羊肚菌子实体产量差异性显著,菌株 401和菌株 8号的鲜重和干重较其他品种具有明显优势;(2)子实体农艺性状方面有差异,从个头、重量和商品性三个方面分析,菌株8号、菌株 401 较其它菌株有显著优势;(3)羊肚菌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有差别,10个羊肚菌品种的粗纤维、多糖含量和总氨基酸较高,而脂肪含量较低。综上所述,菌株401和8号两个品种相对适宜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3.
以蛹虫草的菌丝体为目的产物,采用L18(3~7)正交试验研究蛹虫草最佳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对蛹虫草菌丝体含量有显著影响;最佳配方为:葡萄糖2.5%、玉米粉1.0%、蛋白胨0.5%、磷酸二氢钾0.15%、碳酸钙0.05%、硫酸镁0.10%、维生素B_10.003%,在此条件下的菌丝体含量达24.17 mg/m L。  相似文献   

4.
张城  陈宏伟 《农业工程》2012,2(6):28-33
以蛹虫草为原料,经过深层发酵得到发酵液,搭配红枣、枸杞、金银花浸提液,通过L9(34)正交设计获得最佳搭配:100 mL虫草发酵液,50 mL红枣浸提汁,15 mL枸杞浸提液,5 mL金银花萃取液。再经过正交处理软件ⅡV3.1优化甜味剂、酸味剂和稳定剂的添加量,结果为每100 mL饮料辅助添加蔗糖5 g、柠檬酸0.25 g、蜂蜜2.5 mL,CMC-Na 0.3 g,黄原胶0.02 g,果胶0.1 g时饮料酸甜可口、营养丰富、香气协调。经HPLC检测,饮料中虫草素含量为138.4 μgmL,腺苷含量为52.2 μgmL,多糖、蛋白质含量分别为9.79、13.13 mgmL。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富硒蛹虫草胞内多糖为材料,采用邻苯三酚法、Fenton法和对DPPH的清除作用,研究了硒多糖的对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有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试验表明:硒多糖具有较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有机自由基DPPH的能力,硒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空白多糖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与空白多糖相比,硒多糖清除DPPH的能力最强,其次是羟自由基,最后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 5个生长阶段的3-脱氧-阿拉伯庚酮糖酸-7-磷酸合成酶(aroF)、奎尼酸脱氢酶(quiB)、脱氢奎宁酸脱水酶(aroD)酶活及其对应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推测莽草酸、奎宁酸途径在该菌不同生长阶段中的运行情况。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法、NAD+法、免疫酶联法测定冠突曲霉5个生长阶段中aroF、quiB、aroD的酶活性,并利用qRT-PCR及相对定量2-ΔΔCt法分析对应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冠突曲霉的有性生长阶段,随着菌体闭囊壳的形成,aroF、quiB、aroD的酶活均出现升高的趋势,分别由(62.08±0.43)U/L升至(68.60±0.19)U/L,(5.37±0.58)U/L升至(19.56±0.67)U/L,(33.76±0.03)U/L升至(34.30±0.10)U/L,随着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aroF和aroD的酶活呈现下降(P>0.05)的趋势,但quiB的酶活仍呈现上升(P<0.05)的趋势;无性生长阶段,随着菌体的生长及分生孢子的形成,aroF、quiB、aroD的酶活均显著(P<0.05)下降,分别由(64.37±0.53)U/L降至(60.65±0.33)U/L,(36.74±1.42)U/L降至(18.87±0.75)U/L,(31.42±0.70)U/L降至(26.59±3.13)U/L。在整个有性生长阶段,随着菌体的生长,aroF和quiB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显著(P<0.05)上升的趋势,至子囊和子囊孢子形成阶段,分别升高了114.53倍、95.48倍,但aroD出现下降(P<0.05)的趋势,下降了99.34%;在无性阶段,随着分生孢子的形成,aroF、quiB、aroD对应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也呈下降(P<0.05)趋势,分别下降了54.46%、52.83%、98.03%。相关性分析可得,quiB(R2=0.91)的表达量与对应酶活的相关性较强,aroF(R2=0.43)与aroD(R2=0.06)的表达量和酶活之间相关性较弱;aroF与aroD在冠突曲霉不同时期的酶活变化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性,但在对应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上aroF与quiB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性。该研究揭示了莽草酸、奎宁酸途径关键酶酶活及其对应基因在冠突曲霉不同生长阶段的活性差异及表达规律。   相似文献   

7.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豆制品废水启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豆制品废水,以阐明这种消化器启动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产气率,COD去除率和甲烷含量分别为3.0L/(L.d),93%,58.4%。从第26天至46天的运转期间,UASB平均COD负荷率、产气率,COD去除率,甲烷含量分别为5.2gCOD/(L.d),3.5L/(L.d),90%,59.4%。出水乙酸,丙酸浓度分别为111mg/L,98mg/L,丁酸浓度不可测出。  相似文献   

8.
5亿活孢子/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混土处理、5%阿维菌素+伴灌根处理、10%噻唑磷颗粒剂+伴侣混土处理、5亿活孢子/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2亿活孢子/ml淡紫拟青霉微生物菌剂混土处理对根结线虫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5.3%、82.9%、82.6%、80%,小区产量分别对照区提高了41.5%、33.3%、37.6%、33.7%;以5亿活孢子/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300g/667m^2混土处理、表现最为突出,防效分别为85.3%,而2亿活孢子/毫升淡紫拟青霉微生物菌剂4000ml/667m^2灌根处理防效较差,仅为18.5%,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工艺和产品的有效整合,用喜马拉雅地区新鲜的沙棘果生产保健型食品。新鲜沙棘果实经过连续旋转的螺旋压榨机进行高压压榨。分离液中含有80%~90%的沙棘果汁,最后产生的果渣将会做进一步的处理。在80℃的温度下对分离液进行澄清,随即经过高速离心分离果油、纯果汁和果渣。新鲜果中可萃取2.6%~3%的果油,在果渣和果泥中可以提取65%~70%的果油,沙棘油20%~30%剩余在残渣中。果油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2810mg/kg)、维生素E(1409mg/kg)和以16碳酸脂肪酸(45.6%~49.1%)为主的类固醇(4403mg/kg)成分。在榨取的果汁中,含有高含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c(1683mg/kg)、多酚(2821mg/kg)和黄酮(400mg/kg)。其中异鼠李素、槲皮素和山奈芬含量分别为303mg/kg、81mg/kg、16mg/kg。而异鼠李素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一类黄酮。果汁因为含有很多的有机酸(3.69%),所以味道较酸(pH=3)。色谱分析显示出奎宁酸(1.85%)是果汁中最主要的酸物质。压榨后的果饼中含有的种子的分离和油的提纯需要超临界的coz萃取。籽油中含有胡萝卜素(403mg/kg)、维生素E(1012mg/kg)和类固醇(16888mg/kg)。现在生产效率和产品产量都比以前的要高,这是第1次全面系统的、详细的介绍印度沙棘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纤维素葡聚糖内切酶基因为基础,利用shuffling改组技术,经过DNaseI降解、PrimerlessPCR、TouchdownPCR对纤维素内切酶基因进行了突变和改组,然后将改组的纤维素内切酶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子突变体库。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的分离筛选,得到活性比较高的纤维素葡聚糖酶菌株。对这些菌株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进行酶活检测,成功获到比原来酶活高5.75倍的菌株,酶活表达量56.52U/mL,对其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50℃,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终浓度为0.1mmol/L条件下,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杨彬  金小青  陈修斌 《农业工程》2018,8(4):123-127
以北方黑果龙葵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其叶细胞膜透性以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00 μmol/(m2·s)光照下,龙葵幼苗叶片随温度的降低,POD活性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细胞膜透性增大。表明龙葵幼苗在低温环境中启动了自身的应激机制,对逆境条件胁迫表现出应激反应,体内生成的氧自由基因超过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而引起膜脂过氧化,导致膜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评估了沙棘叶水提物在大白鼠体内的适应原活性和毒性.提取物的剂量依赖性适应原活性的研究采取将小鼠置于低温(5℃),低压(428mmHg),抑制(C-H-R)的环境下的30min前口服不同剂量的沙棘叶水提物.在亚急性毒性中,连续14d每天口服10倍和20倍最大有效剂量(每天口服1g/kg体重和2g/kg体重)和连续30...  相似文献   

13.
通过日光温室试验,研究磁化水灌溉对番茄幼苗期和开花期生长性状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磁化水灌溉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设置2个处理:磁化水灌溉、普通水灌溉(CK)。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水灌溉相比,磁化水灌溉处理的番茄植株株高增长15%、茎粗增长8.2%;磁化水灌溉处理后的幼苗期番茄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分别增长22%、44.4%、18.4%,开花期番茄叶片SOD、POD、CAT活性分别增长15.8%、21.5%、48.3%;磁化水灌溉处理后的开花期番茄根系活力增长56%。磁化水灌溉能有效提升番茄生长性能、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可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纤维素酶法提取香蕉皮果胶的最佳工艺。以香蕉皮果胶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在pH值为4.5时,加酶量、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提取香蕉皮果胶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0.2%、液料比4 Ml/g、提取时间3 h和温度40 ℃,在此条件下,香蕉皮中果胶提取率为9.33 mg/g鲜香蕉皮。   相似文献   

15.
以银耳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银耳多糖。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了银耳多糖的热水提取法工艺参数,并对银耳子实体硬度和提取液黏度与多糖得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耳多糖的热水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60∶1(v/w),提取温度90 ℃,提取时间4 h。同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热水提取的银耳多糖含量与溶液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多糖含量与银耳子实体硬度无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钝化修复对不同水稻品种镉累积效应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坡缕石钝化修复下不同水稻品种(T优272和丰优9号)吸收累积Cd差异,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酸性Cd污染稻田土(PL1、PL2和PL3处理)对2种水稻品种重金属Cd累积效应,以及对土壤酶活性、氮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的常规水稻品种T优272稻谷干物质量比低Cd吸收品种丰优9号高7.91%。坡缕石钝化修复下,T优272与丰优9号稻谷干物质量无显著差异,但土壤p H值分别较CK增加了0.33~0.46和0.40~0.53。与CK相比,PL1F、PL2F和PL3F处理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最大降低13.59%,稻米Cd质量分数降幅达20.51%~51.28%,其中PL3F处理的稻米Cd质量分数为0.19 mg/kg,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量值(0.20 mg/kg);PL1T、PL2T和PL3T处理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最大降低25.08%,糙米Cd质量分数最大降低37.50%,其中PL3T处理糙米Cd质量分数为0.35 mg/kg。土壤酶活性随着坡缕石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且种植T优272品种的土壤酶活性总体上高于丰优9号。随着坡缕石添加量的增加,钝化修复各处理间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但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呈逐渐降低趋势;与CK相比,种植丰优9号和T优272品种的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7.08%~18.08%和9.02%~19.59%。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Cd污染酸性水稻田土壤坡缕石钝化与低Cd吸收水稻品种联合修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对辣椒叶片光合特性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通过不同土壤水分水平的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率对辣椒叶片叶绿素(SPAD)含量、光合特性以及保护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这些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以精选牛角椒为研究对象,经土壤含水率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0%~55%(A1)、55%~70%(A2)、70%~85%(A3)、85%~100%(A4)处理后,测定叶片叶绿素(SPAD)含量、光合特性以及保护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减少,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相应降低,而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②与A3处理相比,在A1、A2和A4处理下,SOD、CAT、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叶片受到逆境伤害,产生应激反应,且CAT和POD的活性随土壤水分变化表现出相反趋势;③水分利用效率在土壤相对含水率为55%~70%时最大,但各处理总体上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土壤水分对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保护酶活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后认为,田间持水率的70%~85%作为结果期辣椒理想的土壤灌溉指标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商品有机肥与化肥不同配比对制种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在河西绿洲开展了制种玉米大田试验研究。试验设1个对照和6个处理,分别为CK(当地常规施肥)、T1(商品有机肥“星硕”2 500 kg/hm2+化肥减量20%)、T2(商品有机肥“星硕”2 500 kg/hm2+化肥减量40%)、T3(商品有机肥“丝路盛丰”2 500 kg/hm2+化肥减量20%)、T4(商品有机肥“丝路盛丰”2 500 kg/hm2+化肥减量40%)、T5(商品有机肥“三生元”2 500 kg/hm2+化肥减量20%)和T6(商品有机肥“三生元”2 500 kg/hm2+化肥减量40%)。结果表明,商品有机肥2 500 kg/hm2的情形下化肥减量20%处理可促进制种玉米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成熟期T1处理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较CK分别显著增加4.38%、10.86%、10.85%、10.01%;T3、T5处理干物质较CK分别增加3.09%、3.53%;T1、T3处理玉米籽粒产量较CK显著增加11.25%、9.28%。因此,施用商品有机肥2 500 kg/hm2的情形下化肥减量20%的处理更有益于制种玉米的生长发育,可作为河西绿洲制种玉米培育中可行的有机肥配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