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更好地推广,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2013年我市对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革新技术中挖沟机与人工挖沟不同作业方式效果进行比较试验。仅供应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席尚明 《当代农机》2014,(11):77-79
论述了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意义,阐述了秸秆生物反应堆的技术原理、技术效应,指出了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秸秆生物反应堆的技术推广应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迷你黄瓜应用地下式秸秆反应堆技术,包括疫苗使用、菌种处理、施肥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建造、秸秆生物反应堆的使用管理、田间管理、反应堆的试验效果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温室秋冬茬番茄生长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秋冬茬温室番茄生产中对温室地温、土壤理化特性、土壤保墒能力、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提高地温2~4℃;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并可以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和温室内CO2浓度。  相似文献   

5.
综合分析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详细介绍行下内置式、行间内置式、棚内外置式秸秆反应堆的建造技术要点,探讨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为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概述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原理、作用及应用情况。提出将该技术应用于大田作物生产的设想,分析技术要点,探讨技术实施所需作业机具的设计方案,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种圆盘式秸秆颗粒掩埋机,作为田间秸秆颗粒生物反应堆技术的配套作业机具。介绍该机具的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阐述各关键部件的设计方案,以期为田间秸秆颗粒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装备支持。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主要形式及适用范围,根据相关文献总结其在蔬菜、马铃薯、果树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推广应用及相关机械的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沈阳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重点阐述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介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设施蔬菜中的应用情况和取得的效应,分析目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棚室开沟机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配套机具.配合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进行棚室开沟机的推广应用试验,分析使用该机具进行生产取得的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为棚室开沟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田土壤机械压实的发生、影响及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随着农田机械的发展,农田土壤机械压实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农田土壤机械压实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负效应。为此,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土壤压实起因、压实危害以及减轻压实的技术措施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减轻土壤压实作用的技术策略。分析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农田机械进行田间作业时对土壤压实的影响,以便在生产中寻找实用有效的技术,破除土壤压实。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地区的红壤、黄棕壤和潮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外源添加黏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针铁矿、蒙脱石、蛭石)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模拟土壤颗粒大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对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相关模式方程.结果表明,土壤的光谱特性是土壤中多因子作用的综合结果,土壤组成与性质明显地影响着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水分时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变化.在土壤中添加这些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其光谱反射率下降;在沙土、粉沙土范围内,土壤颗粒直径由大变小,其光谱反射率增大,但至<0.002 mm黏粒时,其反射率减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由大变小,其光谱反射率增大.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盐碱土集成治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松嫩平原土壤盐碱化问题及其不断扩大的趋势已严重影响地方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松嫩平原盐碱土特征的具体分析,采用振动深松技术与生物生化盐碱地改良技术优化、组合,形成了适于松嫩平原地区盐碱土改良的集成技术模式。该模式的运用改善了土壤结构,使土壤物理、化学指标发生良性化改变,提高了牧草产量,恢复了盐碱草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定点埋设的SWR-2型土壤水分传感器采集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了农田土壤水分信息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不同深度土层含水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条件下农田土壤剖面适宜埋设的探头数目为1~4个,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分探头布设方案及数据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小麦实时控制灌溉的土壤水分含量探头合理埋设深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控制试验研究了根据不同深度土壤水分传感器灌溉处理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水分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显示,以10 cm探头控制灌溉最为省水,同时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水分利用率等最佳。由于试验冬小麦处于生育前期,随着小麦生育期延伸,当根系超过30 cm深度时,根系吸水的深度增加,探头的埋设深度需要田间试验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已有墒情预报模型和土壤水分检测技术进行简单分析,总结了各自特点,发现现有土壤墒情检测技术在性价比层面还需提高,各墒情预报模型所受限制较多,仍没有较为通用、准确成熟模型,目前国外在这方面的热点研究集中于依靠"3S"技术,技术水平更为成熟,值得借鉴。对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结合美国防治耕地水土流失的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一种土壤条件改良新方法――土壤印痕装置TerraStar。从理论上探讨该装置系统的产品特点和技术原理,并通过耕地水土流失、大豆直播栽培等对比试验加以验证。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与同类方法或装置相比较,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对有效保护耕地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振动深松蓄水保墒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振动深松技术是在原有的深松技术的基础上和引进日本的先进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创新,成功地创造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振动深松技术。在解决土壤板结、建立“土壤水库”、草原改良、低产田改造、根茎收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土壤水动力学的方法就其“土壤水库”能够调节土壤水分的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探讨,初步揭示了振动深松蓄水保墒的机理,为该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如何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土壤保墒技术对作物生长非常关键。阐述几种旱地农业土壤蓄水、保水、保墒技术以及水肥耦合技术,提出旱地农业保墒技术作为农业节水的重要环节,与农业工程节水技术相辅相成,可为旱地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