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抗旱性是植物重要的节水性状,探索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变异可为该属植物抗旱育种和抗旱机理研究奠定重要基础。以目前国内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青岛结缕草(Z. japonica‘Qingdao’)和沟叶结缕草(Z. matrella)为对照,采用表征永久萎蔫系数法对中国结缕草属植物5种、2变种共31份种质的抗旱性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结缕草属植物的表征永久萎蔫系数存在丰富的变异,其变异范围为4.34%~9.28%,变异系数为24.41%;且植物抗旱性存在极显著差异,表征永久萎蔫系数显著低于青岛结缕草的有14份种质,显著低于沟叶结缕草的有7份。不同种植物抗旱性也不同,各种及变种的表征永久萎蔫系数依次为:日本结缕草(Z. japonica)<细叶结缕草(Z.tenuifolia)<沟叶结缕草<青结缕草(Z. japonica var. pollida)<中华结缕草(Z. sinica)<长花结缕草(Z. sinica var. nipponica)<大穗结缕草(Z. macrostachya);4个种的变异系数依次为:细叶结缕草<中华结缕草<沟叶结缕草<日本结缕草。抗旱性在日本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种内存在极显著差异;中国结缕草属植物、日本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的抗旱性与地理分布均不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结缕草属植物的抗旱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24,自引:14,他引:10  
以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兰引3号’结缕草、‘青岛结缕草’和马尼拉为对照,对48份结缕草种源的表征永久萎蔫系数(APWI)进行了测定并分析,结果如下:1)各种源的APWI的变异范围为8.7 8%~1 3.4 1%,变异系数为9.10%。在48份供试种源中,APWI显著低于‘兰引3号’结缕草的有6份种源;APWI显著低于马尼拉的有2份种源;APWI显著低于‘青岛结缕草’的有15份种源;APWI同时显著低于3份对照的有2份种源。结缕草属植物的APWI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的APWI不同,其排序为:中华结缕草>大穗结缕草>结缕草>沟叶结缕草=细叶结缕草,其中变异系数最大为结缕草。3)APWI在结缕草、中华结缕草种内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且结缕草种内抗旱性差异明显高于中华结缕草种内差异。4)结缕草属植物的APWI与经度和纬度均未发现显著相关;结缕草、中华结缕草种内的APWI与经纬度也未发现显著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结缕草属植物蒸散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兰引3号’结缕草(Z077)(Zoysia japonica cv.Lany in No.3)、青岛结缕草(Z081)(Z.japonica cv.Qing dao)和马尼拉(Z014)(Z.matrella)为对照,研究结缕草属5个种48份种源的蒸散量。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蒸散量变异范围为1.78-2.74mmol·m-2·s- 1,变异系数9.01%;蒸散量显著低于3个对照的有12份;蒸散量在供试材料间差异极显著(P<0.01);5个种的蒸散量排序为:细叶结缕草>中华结缕草>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大穗结缕草,其中结缕草的变异系数最大;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种内蒸散量差异极显著;中华结缕草的蒸散量与经度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而与纬度的相关不显著;结缕草的蒸散量与经度和纬度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华东地区主栽草种矮生百幕达、马尼拉及天鹅绒为对照,利用生物学鉴定法对国产狗牙根、结缕草及假俭草优良选系或形态类型抗旱性加以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狗牙根属抗旱性明显强于结缕草属和假俭草。C158和C021的抗旱性明显强于矮生百幕达,Z008的抗旱性远较天鹅绒强而较马尼拉略弱。红茎假俭草抗旱性明显强于绿茎假俭草。最后,对暖季型草坪草的永久萎蔫系数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表征永久萎蔫系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几种暖季型草坪草抗旱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以华东地区主栽草种矮生百慕达、马尼拉及天鹅绒为对照,利用生物学鉴定法对国产狗牙根、结缕草及假俭草优良选系或形态类型抗旱性加以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狗牙根属抗旱性明显强于结缕划属和假俭草。C158和C021的抗旱性明显强于矮生百慕达,Z008的抗进性较天我绒强而较马尼拉略弱。红茎假俭草抗旱性明显强于绿茎假俭草。最后,对暖季型草坪草的永久萎蔫系数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表征永久萎蔫系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不同修剪高度下日本结缕草叶面积指数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为试验材料,探讨3个修剪高度条件下密度对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草坪草蒸散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修剪高度条件下,结缕草单株叶面积随密度增加逐渐减小,低密度的减小速率明显大于高密度;随着密度的增加,结缕草叶面积指数增加,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密度为140株/100 cm2时最大,密度高于140株/100 cm2开始下降.结缕草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受修剪高度影响显著(P<0.01),高修剪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明显高于低修剪处理,尤其在高密度区(115~145株/100 cm2).  相似文献   

7.
以目前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青岛结缕草’和马尼拉为对照,对中国结缕草属5种1变种52份野生种源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结缕草属52份种源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异范围为0.141%~0.377%,变异系数为19.66%,中国结缕草属内不同种源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排序为:细叶结缕<结缕草<沟叶结缕草<中华结缕草<长花结缕草<大穗结缕草,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结缕草;在结缕草、中华结缕草种内水分利用效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且结缕草种内水分利用效率变异高于中华结缕草种内变异.在52份供试种源中,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马尼拉的有15份种源,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青岛结缕草’的有11份种源.中国结缕草属植物和结缕草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纬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经度无明显相关性,中华结缕草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经纬度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宣继萍  刘建秀 《草业科学》2007,24(9):98-100
以盆栽法对中国结缕草属4个种的64份野生种源的匍匐茎生长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源利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时,变异很大,匍匐茎总长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97%和33.00%;不同种间的匍匐茎总长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的种内变异最大,细叶结缕草Z.tenuifolia的种内变异最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匍匐茎总长度、地上生物量和种子产量对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13个杂交组合的15个亲本和45个杂交一代进行生长速度和种子产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不同材料的匍匐茎总长度、地上生物量和种子产量均存在较大的变异,经过5个月的生长,匍匐茎总长度的最大值达414.6cm,最小值仅23.4cm,地上生物量最大值为32.39g,最小值1.1 g,变异系数分别为49.61%和48.81%,种子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48.51%,变异范围0~1.32g;②通过杂交可以扩大结缕草生长速度及种子产量的变异范围,所测定的45个后代中,匍匐茎总长度、地上生物量和种子产量分别有62.2%、73.3%和68.9%的后代超过双亲的变异范围;③杂交后代40-9与31-3生长速度最快,经过5个月的生长期,匍匐茎总长度分别为365.103 cm与326.475 cm,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25.418 g与24.479 g,与对照Z014(马尼拉)和Z077(‘兰引3号’结缕草)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Z129(青岛结缕草)的152.15cm与11.974g;26-4、20-1、11-1与20-3的种子产量较高,分别为1.32 g/100cm2、1.28g/100cm2、0.98g/100cm2和0.96g/100cm2,均超过了已报道的辽宁结缕草的最高种子产量;④参试材料的匍匐茎总长度和地上生物量均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结缕草种质资源形态变异及其形态类型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本文对在我国广泛分布的三年生以上有代表性的32份中华结缕草种源的10个外部性状变异及其规律加以分析,并对10个外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中华结缕草种内形态变异很大。其中,形态指数变异系数最大,可高达41.5%,其次依次为草层高度、叶色及叶长,其变异系数为22.2%~22.6%,节间长度的变异系数为17.8%。而节间直径、叶宽、花序长及小穗长等方面变异较小。2随着纬度的增加,中华结缕草的叶长、生殖枝高和花序长均显著增加,而叶色却明显变淡,匍匐茎越不发达。而东部种源的节间比西部种源更短。3中华结缕草草层越高,生殖枝越高,叶片越长,花序越长,小穗亦愈长;而生殖枝愈高,花序和小穗愈长,叶片越长,节间越粗,而叶色越浅,匍匐茎愈不发达。4在欧氏距离13.5处,中华结缕草可被分为矮细型、粗疏型及粗密型三个类型。矮细型和粗密型拥有同样的坪用价值,且明显高于粗疏型。  相似文献   

11.
结缕草属植物抗旱生理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抗旱种源Z125和干旱敏感种源Z098,对其干旱胁迫期间的叶片相对含水量、SOD酶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同时观察叶片的萎蔫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开始时缓慢,Z125在干旱胁迫到第12 d,Z098在第9 d,下降趋势增加;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逐渐增加,在15 d期间,Z125始终高于Z098;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大部分时间内Z125均大于Z098;SOD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不同种源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Z125在第12 d,而Z098在第9 d,前15 d中,Z125都高于Z098;干旱胁迫下,结缕草(Zoysia Willd.)水分平衡的保持、SOD酶活性的增加以及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总糖)的积累,是结缕草抗旱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结缕草叶绿素荧光和光合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国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53份种源水分利用效率评价的基础上,以高水分利用效率种源Z110和低水分利用效率种源Z132作为试验材料,对其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绿素荧光特征、光合关键酶核酮糖二磷酸(RuBP)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过程中,两份结缕草种源的叶绿素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逐渐增加;叶绿素最大荧光(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叶片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在干旱胁迫过程中,除种源Z110叶绿素Fo小于Z132的叶绿素Fo外,其他参数均大于Z132,说明干旱胁迫对Z132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大,Z110对干旱胁迫表现出较强的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关系的等位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结缕草属(Zoysia Willd.)9种1变种共59份种源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及过氧化物酶(POD)三种等位酶特征,研究其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①种内遗传分化大小依次为:沟叶结缕草(Z.matrella(L.)Merr.)>结缕草(Z.japonica Steud.)>中华结缕草(Z.sinica Hance)>朝鲜结缕草(Z.koreana Mez);②聚类结果显示:结缕草、中华结缕草、长花结缕草(Z.sinicavar.nipponica Ohwi)、大穗结缕草(Z.macrostachya Franch.)聚为一类;沟叶结缕草、细叶结缕草(Z.tenuifolia Willd.ex Trin.)先聚为一类,然后小结缕草(Z.minima Zotov)、太平洋结缕草(Z.pacifica Hotta ex Kuroki)、大花结缕草(Z.macrantha Desvaux)也聚到这一类;而朝鲜结缕草自成一类,聚类结果与外部性状特征和地理分布位置相统一;③结缕草属植物为开放式的外繁育系统,种内各种源间遗传变异大于种间变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进行控水处理,测定干旱胁迫期间的叶片形态、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结缕草叶片受害程度逐渐增加。在干旱胁迫初期,处理组叶片1/3萎蔫,并且开始卷曲;干旱胁迫到第9d时,植株整体处于萎蔫状态,部分叶片枯黄;干旱胁迫到第12d时,植株全部萎蔫,大部分叶片枯黄;干旱胁迫到第15d时,植株叶片全部枯黄。(2)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干旱胁迫到6d后叶片含水量下降幅度增加,胁迫到12d后下降趋势又变缓慢。(3)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干旱胁迫9d后脯氨酸含量大幅度增加,第12d后脯氨酸含量增加缓慢。(4)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胁迫到9d后可溶性总糖含量大幅度增加,胁迫到12d时达到最高值,然后可溶性总糖含量开始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几种常绿草坪草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几种在华南地区保持常绿的草坪草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反映应进行了研究,其土壤含水量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延长而急剧下降;游离脯氨酸、叶片可溶性糖、MDA以及SOD等指标的测定以及对草坪草抗旱性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草坪草的耐旱性更加科学合理,综合评价后各供试草种的耐旱性大小依次为:马尼拉结缕草>海滨雀稗>近...  相似文献   

16.
刘莉  胡涛  傅金民 《草业科学》2012,29(8):1250-1255
根据《中国植物志》和地方植物志的记载,以沿海7省及安徽省为重点考察地区,对中国野生结缕草(Zoysia spp.)资源进行调查和采样,以深入了解现有野生结缕草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并通过水培法鉴定了所采样品的耐盐性。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结缕草资源分布基本保持原分布,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开发结缕草资源减少甚至消失,种质资源的保护面临严峻的考验。水培试验对野生结缕草的耐盐性初步鉴定显示,结缕草的耐盐性良好,所有材料在200 mol·L-1 NaCl溶液中可以正常生长,不同材料的耐盐程度范围为200~600 mol·L-1NaCl。试验证明,野生结缕草具有丰富的耐盐差异,是值得保护的优异草坪草耐盐育种材料。针对我国结缕草现有资源状况,本研究提出几点保护措施:迁地保护;加强结缕草新品种的育种和推广运用;规范结缕草的种子生产和销售;合理的利用保护;制定可持续性资源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7.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缕草属(Zoysia Willd.)5种、1变种共96份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结缕草属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82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72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6.4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0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504。(2)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估算了96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在0.5922~0.9362,平均为0.7811,在不同种之间,结缕草(Z.japonica Steud.)与中华结缕草(Z.sinica Hance.)、沟叶结缕草(Z.matrella(L.)Merr.)与细叶结缕草(Z.tenuifloia Willd.ex Trin.)中的遗传相似系数较高,大穗结缕草(Z.macrostachya Franch.)Z010、长花结缕草(Z.sinica var.nipponica)Z122与其它结缕草的遗传相似系数均相对较低。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和沟叶结缕草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GS分别为0.5922~0.9362,0.6879~0.9078和0.6738~0.8582。(3)通过分子系统聚类法,将96份种源分为6个大类群,其中第一大类主要包括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和少量沟叶结缕草,占所有材料的90.6%。沟叶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聚成一小类,大穗结缕草Z010、长花结缕草Z122、沟叶结缕草(Z.matrella)Z095和结缕草(Z.japonica)Z115聚为一类。从亚群来看,基本上结缕草与中华结缕草交叉相聚,沟叶结缕草与细叶结缕草交叉相聚,沟叶结缕草与结缕草、中华结缕草也有交叉聚类现象。本研究明确了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质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部分种质的种类归属,还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抗盐性评价   总被引:33,自引:11,他引:22  
李亚  耿蕾  刘建秀 《草地学报》2004,12(1):8-11,16
根据形态分类和地理分布选择36份代表性结缕草属种质,在0%、0.2%、0.5%、1%、2%和4%NaCl浓度下砂培的抗盐实验结果表明,结缕草属种质在0.5%NaCl浓度以下除少数日本结缕草种质外基本不受盐害,大部分能抗1.0%NaCl浓度胁迫,在2.0%NaCl浓度以上则大部分种质受害,表明结缕草属种质具有较强的抗盐性;除少数外,其他种质的抗盐性都不如狗牙根品种"爬地青";这种抗盐性有较大的变异,这种变异首先来自于种间差异,其次来自于该种质地带性分布的土壤状况,如生长于海边或者滨海地区盐碱地的种类则抗盐性好。结缕草属种质的这种抗盐性与叶片长度、宽度以及叶面被毛情况呈高度负相关,但这种相关不体现在日本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种内。根据耐盐系数值,可将供试36份种分成高抗、中抗、抗和敏感4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