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任吉君  王艳  周荣  范伟林 《种子》2017,(8):129-131
研究了不同整枝方式对罗勒的生长状况、光合效率、采种量、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整枝方式对罗勒的植物学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对罗勒的种子产量和质量有明显影响.其中以处理D(摘除主枝,仅保留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采种量最高,其次为处理B(仅保留主枝、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考虑到整枝的成本投入问题,生产上采用处理B(只保留主枝、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汪炳良  陈利萍 《种子》1997,(5):25-29
以SG259和Provider两个矮生菜豆品种为材料,分春秋两季在不同设施下进行了采种试验。结果表明,采种季节、采种设施以及品种对矮生菜豆的生育期、单株分技数、单株结荚数、种子产量、种子千粒重以及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明显的影响。在杭州的气候条件下,Provider的种子产量和质量明显优于SG259;秋季采种时的种子质量优于春季采种。春季采种时,无论是种子产量或是种子质量均以温室采种较为理想;秋季采种时温室的优势不是非常明显。根据本试验结果,从种子产量、质量以及生产成本考虑,杭州地区矮生菜豆原种的繁殖宜在秋季露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高油大豆铁豆67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铁豆67号产量的密度、施肥量、叶面喷肥、化控次数4因素分别设定3个水平的处理,采用正交表L9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影响大豆新品种铁豆67号产量因素的顺序是:施肥量、密度、叶面喷肥、化控次数;铁豆67号最理想的栽培技术模式是密度1.1万株/667m2,施肥量为20kg/667m2,叶面喷肥1次,化控次数1次。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密度高于1.1万株/667m2时,产量与密度呈负相关;密度低于1.1万株/667m2时,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产量与叶面喷肥次数、化控次数呈正相关,极差R值分别为8.91和6.17,但并不显著,说明适时适量的叶面喷肥次数和化控次数对铁豆67号的产量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但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吐鲁番地区的气候土壤特点,设计了不同肥料种类配比和袋控缓释施肥、叶面喷布铁肥等组合,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合肥、铁肥均对无核白葡萄的产量品质有提高作用;将不同配比肥料装入纸袋春季一次性施入较传统的分次施肥产量提高明显,品质得到改善。用有机无机复合肥代替部分化肥装入纸袋土施并叶面喷施铁肥(A7处理)的产量比CK提高38.6%,可溶性固形物增加了3.7个百分点,达到19.93%。  相似文献   

5.
苏婷 《种子科技》2020,(7):10-10,12
2019年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大秦乡进行了5年生大红袍花椒叶面喷肥试验,试验设置3个不同喷肥处理和1个对照。结果表明,处理3喷肥效果最好,不仅提高了叶片量,还增加了每果穗结果粒数、百粒重和出皮率。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罗勒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实验研究不同浓度NAA、GA3、IBA和6-BA对罗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NAA、GA3、IBA和6-BA浸种24 h,通过浸种后种子发芽率的高低以及幼苗各项指标的不同来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罗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的GA3浸种后种子发芽率提高26.6%,总叶绿素含量增加30%,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加70%;25 mg/L的IBA浸种后种子发芽率提高26.6%,总叶绿素含量增加25%,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加60%,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明显增加,因此,100 mg/L的GA3和25 mg/L的IBA浸种能够促进罗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建议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甘蓝型油菜为供试作物,在油菜不育系现蕾期采用叶面喷施威力泰肥和国光壮多硼肥各1次,成熟期室内考种和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威力泰肥和国光壮多硼肥有利于提高油菜的杂交种子的含油量、每角粒数和总角果数;有利于提高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着果率,然而,其株高和一次有效分枝数比对照有所下降,威力泰肥处理的杂交种子含油量和每角粒数最高,国光壮多硼处理的不育系总角果数最多、主花序最长。由此可知,叶面喷施威力泰肥和国光壮多硼肥有利于提高杂交种子的产量和品质,这为油菜杂交种子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叶面喷施的种类及作用制种田后期可进行肥料、农药、植物激素三类溶液叶面喷施。 1.叶面喷肥:制种田母本生长后期一方面因抽穗扬花、灌浆结实需要消耗较多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植株根系吸收功能减弱,叶片逐步衰老,此时进行叶面喷肥可直接为叶片和植株迅速吸收利用,改善植株体内的养分状况,提高异交授粉的成功率,满足稻株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增强植株体内活性,促进养分合成与转运,提高粒重和产量。叶面喷肥主要是磷酸二氢钾、尿素。磷酸二氢钾不仅具有肥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探究了芳香族植物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以白麦207为试验材料,采取室内培养法,分别用浓度为0.5%(5 g/L)、1.0%(10 g/L)、1.5%(15 g/L)、2.0%(20 g/L)、2.5%(25 g/L)的罗勒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进行培养,测定不同浓度罗勒浸提液处理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总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根系形态参数等指标。试验表明,低浓度的罗勒浸提液可以更好地促进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根系生长,高浓度的罗勒浸提液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19,(7)
为明确山东地区泡桐种子耐盐性和最佳采种期,研究了不同采种期的泡桐种子在不同NaCl盐胁迫(0、1‰、3‰和5‰)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采种期的推迟,种子的含水量逐渐降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胚根生长量都是先增加后降低,在9月30日时最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同采种期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胚根生长量均逐渐降低,而平均发芽时间增加。采种期和盐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泡桐幼苗的胚根生长量,但对其它指标影响不显著。山东地区泡桐种子在9月到10月采种期内盐胁迫下发芽能力先增后降,9月底泡桐蒴果颜色变深绿至深棕并逐渐开裂且泡桐种子含水量为40%左右时,泡桐种子在盐胁迫环境下的发芽能力最强。此类特征及时间范围可作为山东地区泡桐种子最佳采种期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叶面喷肥具有肥料使用量少、效果迅速、利用率高等特点。因此,当作物某一时期有着特殊营养要求或当作物在生育中后期根系衰老吸收养分能力减弱时,或当作物在生长期间发生意外情况如根系受到某种伤害、土壤条件对施肥不利(淹水受涝后湿度过大等)时,或当作物需要快速补充营养及时矫正某种缺素症时,或当密植作物(如小麦、水稻等)和株形庞大作物(如棉花、油菜等)在后期追肥操作不便时等等,采用叶面喷肥显得特别经济有效。叶面喷肥的效果与叶片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现将影响农作物叶面喷肥效果的关键因素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了提高樱桃番茄采种产量和质量,降低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成本。以不同成熟度果实直接剖果取种和其后熟处理收获的F1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果实成熟度和后熟处理对樱桃番茄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种果半熟期采后经室内后熟至完熟的处理最佳。种子千粒重、活力和对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完熟期采果制种的质量相当,而制种产量提高了12.1%。  相似文献   

13.
晚秋叶面喷肥对设施杏发育前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秋叶面喷肥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充足的营养供给是保证果实细胞分裂的重要条件,也为果个增大奠定了基础。晚秋叶面施氮肥影响了设施杏树花前枝条内的激素含量变化,ABA和GA在杏树的解除休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5%尿素对枝条内激素的影响更有利于解除休眠和芽的生长发育。不同的尿素浓度都影响了树体枝条内花前激素的含量,显著增加了前期的新稍生长量,对果实的纵横径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左右的尿素浓度更适宜于在设施内杏树晚秋追肥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1菠菜的采种技术 1.1适时播种 越冬菠菜和春菠菜都可在生产田选一部分地块采种,但最好是单建采种田,采种田的播期决定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品种。越冬菠菜采种,一般8月下旬播种,越冬后第二年采种,采种量最高,粒大饱满,发芽率也高。而春菠菜采种,在4月中、下旬播种,当年采收种子,分枝少,种子产量低,粒小,发芽率低。  相似文献   

15.
叶面喷肥又称根外追肥,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施肥措施。当朝天椒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或需要追施微量元素肥料时,最宜采用叶面喷肥。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硼措施对云烟87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硼措施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施(P0)或不施硼肥(CK)处理相比,叶面喷施对促进烤烟生长,增加烟叶产量,提高烟叶质量有更显著的作用,且叶面整株喷硼(P4)的烟株其产值分别比基施硼肥,喷施上部叶(P1)、喷施中部叶(P2)、喷施下部叶处理(P3)高12.4%、56.1%、37.3%、48.1%。叶面喷硼处理对中部叶糖含量、钾含量以及烟碱含量的调控有积极的作用,整株叶面喷施硼肥处理的烟叶烟碱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7.
王艳  任吉君 《种子世界》2016,(11):33-34
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对琉璃苣采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佛山秋播琉璃苣进行采种生产,适当稀植,即密度为50cm×50cm的群体结构,有利于改善琉璃苣的植物学性状,提高光合效率,延长生殖生长持续时间,采种量较高,种子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萝卜采种的方式对于种子产量、质量和萝卜的产量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生产中常见的采种方式主要有成株采种法、半成株采种法和小株采种法三种。成株采种法,其生产季节较长,母根往往偏大,不耐贮藏,易糠心腐烂。小株采种法生长期虽较短,但母根不能充分膨大,本品种的典型性表现较差,不能充分去杂去劣,所产种子质量也较差。半成株采种法  相似文献   

19.
IAA等对紫罗勒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张福平  魏玲玲 《种子》2007,26(10):94-97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紫罗勒种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罗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也有不同的影响。GA3、IAA、IBA、6-BA均可提高紫罗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发芽势以及简化活力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20 mg/LIAA>100 mg/L GA>50 mg/L IBA>5 mg/L6-BA。  相似文献   

20.
外源硒对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和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叶面喷硒(0、0.1、0.2、0.4和0.8 mg.L-1)对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施硒增加了叶用莴苣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当浓度为0.2 mg.L-1时达到峰值。叶面喷施硒不同程度提高了有机酸总量及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和酒石酸含量,当硒浓度为0.2 mg.L-1时,总酸含量、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和酒石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喷施0.8 mg.L-1外源硒使得叶用莴苣风味物质总量增加了44.15%,其中2-辛醇、4-羟基-4-甲基环己酮、7-十七烷酮、乙酸己酯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2.31%、28.87%、33.46%和80.52%。叶面喷硒可以提高叶用莴苣的营养品质、增加风味物质含量,以硒浓度为0.2 mg.L-1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