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规定的假劣种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规定的伪劣种子和伪劣产品,有相同之处,销售明知是假劣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依据《刑法》第147条规定应当追究销售伪劣种子罪的刑事责任;销售明知是假劣种子未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依据《刑法》第140条规定应当追究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刑事责任。但是,《种子法》规定的假劣种子和《刑法》规定的伪劣种子和伪劣产品,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种业导刊》2006,(9):5-6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农作物种子检验员(以下简称种子检验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种子检验员是指《种子法》第四十四条和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种子质量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中从事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工作的人员。种子检验员分为扦样员、室内检验员和田间检验员。扦样员负责样品扦取,室内检验员负责净度、发芽率、水分等项  相似文献   

3.
《种业导刊》2006,(4):5-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维护种子市场秩序,规范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以下简称监督抽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监督抽查是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种子管理机构和种子质量检验机构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附有标签和使用说明。标签和使用说明标注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种子相符。种子生产经营者对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和种子质量负责。"《种子法》第七十五条和第七十六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法律责任。《种子法》第八十条规定了标注内容不真实的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种子检验机构")管理,规范种子检验机构考核工作,保证检验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考核,是指省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考核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规定,对种子检验机构的检测条件、能力等资质进行考评和核准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郭红英哈尔滨市农作物种子管理处 哈尔滨 150010《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农民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可以在农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不需要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第二十九条规定,种子经营者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或者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三十五条规定:"销售的种子应附有标签。"为此,农业部又制定了《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标签管理办法》)。推行种子标签制,为保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搞好种子管理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何建永  赵栓刚 《种子科技》2002,20(5):272-27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销售的种子应附有标签。为此 ,农业部又制定了《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推行种子标签制 ,为保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搞好种子管理提供了必要依据。1 种子标签应标注的内容1.1 什么是种子标签 ?《种子法》明确指出 ,种子标签是指固定在种子包装物表面及内外的特定图案及文字说明。1.2 种子标签应标注什么内容 ?《种子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  相似文献   

9.
《种业导刊》2006,(3):9-10
第一条为了规范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以下简称现场鉴定)程序和方法,合理解决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维护种子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场鉴定是指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因种子质量或者栽培、气候等原因,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双方当事人对造成事故原因或者损失程度存在分歧,为确定事故原因或(和)损失程度而进行的田间现场技术鉴定活动。第三条现场鉴定由田间现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相似文献   

10.
杨日 《种子科技》2002,20(4):213-2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二十七、二十九、三十条的规定 ,以下四种情况不需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就可以办理其它相关手续经营种子 :第一种 ,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 ;第二种 ,种子经营者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 ;第三种 ,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以书面委托代销其种子的 ;第四种 ,具有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有效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以上四种经营行为 ,《种子法》除对第一种指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管理办法和第四种应当备案外 ,对其它两种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附有标签和使用说明。标签和使用说明标注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种子相符。种子生产经营者对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和种子质量负责"。销售的种子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未附有标签、标签和使用说明标注的内容与销售的种子不相符的,应当依据《种子法》第四十六  相似文献   

12.
《种子》2002,(5)
(2 0 0 2年 9月 2 9日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  第一条 为加强农作物种子管理 ,保证种子质量 ,维护农作物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结合本省实际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 ,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农作物种子 ,是指农作物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 ,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第四条 …  相似文献   

13.
正假冒种子、假劣种子、伪劣种子,是不同法律规定的不同的法律概念。假冒种子,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规定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假冒品牌的种子,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假冒质量标志的种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规定的假冒授权品种的种子。假劣种子,包括修订前的《种子法》规定的十种,修订后的《种子法》规定的八种。伪劣种子,包括《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种业》2005,(3):1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农作物种子检验员(以下简称种子检验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赵彦鹏 《种子世界》2016,(12):14-15
正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从种子管理部门的角度看,体现了管理思路从"管种子"到"管种业"的转变,这一重要的转变对管理部门和种子从业者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可追溯"一词,在《种子法》全文中共出现了4次,分别是在第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二十二条第三款和第三十六条。第十六条第一款要求品种审定委员会建立可追溯的审定档案,第十七条要求按照审定办法自行完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维护种子市场秩序,规范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以下简称监督抽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刘树新 《中国种业》2015,(10):27-28
<正>规范种子处罚的行政行为是依法治种的具体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行政案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在种子行政处罚实践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种子法》和《农业行政处罚程序》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仍还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18.
<正>1现状1.1储备制度的建立国家就建立种子储备制度早在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中就有了明确规定。200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建立种子贮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种子法》颁布后,我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应急种子的储备工作,2001年省政府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粮食  相似文献   

19.
种子加工和包装是种子流通过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种子质量控制的两个重要步骤,也是提高种子商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三十四条和农业部第50号令《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对种子的加工、包装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要使我省种子企业树立形象、发挥品牌效应,在激烈的……  相似文献   

20.
刘晓龙  刘玉成  刘洋 《种子》2020,(2):156-1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对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和伪劣种子的认定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本文着重分析销售伪劣种子罪的构成要件及成罪的特别条件,剖析了常见的销售伪劣种子行为的表现形式,以及销售伪劣种子罪与易混淆罪名的区别,为司法工作及其他农资经营主体提供法律层面的规范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