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烟粉虱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因此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显著降低。苏云金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微生物杀虫剂,提速(苏云金杆菌片剂)是科学防治烟粉虱,确保保护地蔬菜安全生产的主要药剂。1试验目的本试验采用生物杀虫剂——提速防治保护地黄瓜烟粉虱,为该药在河北省大面积推广、合理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2试验设计供试作物为保护地黄瓜,防治对象为烟粉虱。试验药剂为提速片剂。试验设在承德县六沟镇中六沟村。  相似文献   

2.
<正> 温室烟粉虱近年来在我国爆发危害,其寄主范围广、发生世代多、生产上难以防治,已成为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为了明确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先正达公司产品)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对番茄的安全性及最佳使用剂量,我们于2001年5月16日进行了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防治温室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对烟粉虱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烟粉虱已成为我县棚室蔬菜上的主要害虫,该虫繁殖力强,周期短,世代重叠。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菜农只好加大农药用量,使蔬菜上有农药残留。为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蔬菜农药残留和污染,保证绿色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我们选择了环保型生物农药复方蜡蚧轮枝菌防治烟粉虱试验。1试验目的本试验采用生物农药——复方蜡蚧轮枝菌进行防治保护地番茄烟粉虱,为该药在防治棚室蔬菜烟粉虱上大面积推广、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对烟粉虱和烟蚜防治具有共同增效作用的桶混药剂组合,采用浸叶法测定鱼藤酮分别与噻虫胺、噻虫啉和噻虫嗪桶混后对烟粉虱和烟蚜的联合毒力,通过共毒系数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桶混组合,然后进行烟粉虱和烟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2组桶混组合对烟粉虱有增效作用和6组桶混组合对烟蚜有增效作用,其中5组桶混组合对烟粉虱和烟蚜具有共同增效作用。当鱼藤酮与噻虫胺按有效成分3:20、14:25和13:25,与噻虫嗪按有效成分63:10和133:1配比时,对烟粉虱和烟蚜同时具有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6%鱼藤酮微乳剂与20%噻虫胺悬浮剂桶混,药后1、3、7、10天对烟粉虱和烟蚜的防治效果分别在70%、90%、92%、88%以上;6%鱼藤酮微乳剂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桶混,药后1、3、7、10天对烟粉虱和烟蚜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4%、86%、91%、90%以上,其速效性优于6%鱼藤酮微乳剂的防治效果,持效性优于化学杀虫剂的防治效果。鱼藤酮与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桶混增效作用显著,为烟粉虱和烟蚜的田间农药减量化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烟粉虱是重要的入侵农业害虫,已对众多常规杀虫剂产生了高度抗性。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合作,针对烟粉虱的高效治理问题,通过室内和田间联合应用昆虫病原真菌与化学农药,评价其是否对烟粉虱防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以便为烟粉虱的有效防控提供新的途径。研究人员在前期试验已经筛选到一株对Q型烟粉虱毒力较高的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  相似文献   

6.
<正>烟粉虱Q隐种是近几年新传入我国的入侵烟粉虱,主要危害蔬菜、棉花和花卉等经济作物,对多种化学农药都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为了解吡虫啉不同施药方式对丽蚜小蜂控制烟粉虱效果的影响,多位国内外研究人员合作,在实验室条件下,调查了经吡虫啉叶面处理和灌根处理两种不同施药方式处理后,烟粉虱Q隐种的存活率、丽蚜小蜂的存活率和寄生率。  相似文献   

7.
<正>"小白蛾"又称烟粉虱,虽然虫体长不足1毫米,但由于其食性杂、繁殖快、产卵量多、发生量大,加之该虫迁移性强、危害时间长、抗药性强等特点,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一、防治方法防治时不宜使用高毒农药,以保护对烟粉虱有较好抑制作用的丽蚜小蜂、  相似文献   

8.
<正>有读者来电: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杀虫剂特福力22%悬浮剂和可立施50%水分散粒剂,其有效成分是什么,主要防治什么害虫,每亩用量多少,防治效果怎么样?上述两个产品的有效成分都是氟啶虫胺腈。特福力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登记用于防治水稻飞虱、柑橘树矢尖蚧、黄瓜烟粉虱,防治水稻飞虱、黄瓜烟粉虱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50~75克,折合每亩用纯药3.33~5克,约合每亩用制剂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20个省(区、市)的6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铃虫、棉蚜、烟粉虱等11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病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药性显著上升。全国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张帅给出科学用药对策建议。水稻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解云南通海、湖北武汉、海南海口田间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抗药性现状及其桶混的田间防治效果,为小菜蛾抗性治理策略提供参考,推进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叶片浸渍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生物农药配施对早季香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有代表性的两个香稻品种培杂软香(杂交稻)和桂香占(常规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的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混配组合对香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苏云金杆菌(Bt)+井冈霉素+杀虫双混配组合对两个香稻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较佳,对四种病虫害的的防治率都在94%以上,且香稻产量较高。印楝素乳油+苏云金杆菌(Bt)+鱼藤酮乳油+井冈霉素混配组合对培杂软香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对四种病虫害的防治率高达94%;印楝素乳油+苏云金杆菌(Bt)+井冈霉素混配组合对桂香占病虫害的防治和增产效果明显,对卷叶螟的防治率为93%-96%,对其他三种病虫害的防治率高达98%。因此,在适当比例情况下,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配施防治香稻病虫害效果较好,且具有一定的保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B型烟粉虱是近年侵入我国、为害许多作物的暴发性害虫,应用针对性强的高效农药,是一项控制其危害的必要手段。浙江省温州、台州、杭州等地农技部门,采用高含量吡虫啉和农用矿物油防治B型烟粉虱,对控制其发生、为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鉴于农用矿物油不仅对烟粉虱致死效果明显,而且比一些广谱性化学杀虫剂副作用小,在今后B型烟粉虱药剂防治中可广泛应用。现将农用矿物油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用混合环流熏蒸技术防治锈赤扁谷盗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长期不科学使用磷化氢,如盲目提高磷化铝的剂量,不合理地增加磷化氢浓度,密封条件差或杀虫气体分布不均匀等,使很多主要储粮害虫对磷化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抗药性,导致磷化氢熏蒸杀虫不彻底,防治效果不好甚至无效,50%左右的储粮每年至少要熏蒸1~2次。高大平房仓仓体空间体积较大,具有一定抗药性品系的储粮害虫,特别是锈赤扁谷盗、螨类以及书虱的防治对仓房的气密性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4.
在棉田进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棉花烟粉虱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采用50 g/hm~2、75 g/hm~2、100 g/hm~2 3个施用量对棉田烟粉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 d防效达到70%,药后7 d防效达到90%,药后14 d药效为70%以上,该药剂防治棉花烟粉虱具有速效性和一定的药效持久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一、农业防治实行与非茄科作物34年轮作。选用无病壮苗,高畦栽培,合理密植,保护地注意通风。施足腐熟有机肥。盖地膜可减轻前期发病。定植至结果期,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和下部老叶,带出田外销毁。适时通风降湿,控制浇水。二、生物防治在棉铃虫孵化盛期喷施200单位的苏云金杆菌乳剂100倍液,可兼治粉虱、斑潜蝇等。有条件的,可在棚内释放丽蚜小蜂控制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用植物源农药,如蚜虫宜  相似文献   

16.
<正>烟粉虱是一种本地露地(非越冬型)害虫(王勇等,2007),但由于东台市青椒等越冬大棚寄主作物面积大,为该虫提供了非常适宜的越冬场所,因而自2003年传入以来为害从未间断,现已成为东台市大棚蔬菜、露地棉花等多种作物上的常发性害虫。为探索烟粉虱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笔者通过对大棚青椒上烟粉虱虫量构成进行调查分析,将研究结果有效应用于该虫的防治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苗期不同叶位虫量构成调查及其应用①苗期不同叶位烟粉虱虫量构成。2007年2月初,笔者对不同叶龄青椒不同叶位上的烟粉虱卵、若虫和伪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杀虫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小绿叶蝉防效最好、生物农药苦参碱、黎芦碱对小绿叶蝉也具较好防治效果,苏云金杆菌、印楝素、茶尺蠖核型多角病毒·苏云菌等对茶尺蠖控制效果好;新型酯溶性化学农药如茚虫威、噻虫·高氯氟虫螨腈等不但防治茶小绿叶蝉高效、对茶尺蠖也具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苏云金芽胞杆菌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杀虫剂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对人畜及天敌安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微生物农药,广泛用于防治农业、林业、贮藏害虫以及环卫昆虫。然而,苏云金杆菌制剂存在持效期短,防治效果易受阳光、温度、湿度、雨水等外界气候和生态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9.
<正>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我国一些地区相继暴发成灾,并迅速蔓延,目前已成为我国蔬菜、棉花、花卉等经济作物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据报道,由于地理种群的差异,烟粉虱有许多具有显著遗传分化的生物型,北京地区过去以B型烟粉虱为主,近年来Q型烟粉虱演变为主要种群,Q型烟粉  相似文献   

20.
烟田斜纹夜蛾及烟粉虱对大蒜乙醇抽提物的生物活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荣泉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380-383
摘 要:本文采用室内测定及大田试验,研究了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田斜纹夜蛾及烟粉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大蒜乙醇抽提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有一定的拒食和毒杀作用,但其效果较差;而对烟粉虱具有明显的忌避作用和干扰作用。除处理后72 h 浓度为10 g?L-1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粉虱成虫的忌避作用较差外,各浓度抽提物对烟粉虱成虫的忌避作用均较好,其忌避率在69.44%-100.00%;该抽提物对烟粉虱的大田拒食率为54.83%和68.63%;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452和0.314。因此,可尝试以大蒜为原料研究烟草保护剂及在烟田利用大蒜作为一种忌避或驱避作物控制烟田斜纹夜蛾及烟粉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