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浙优10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中浙A×06制7-10配组的三系杂交稻组合,2012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14年福建省农业厅同意引种(引种编号:闽种引稻(2014)第001号)。表现为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转色好等特点。1品种特征特性1.1生育期该品种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在延平区作烟后稻种植,王台井窠6月18日播种,7月15日插秧,10月15日成熟,生育期129d,比Ⅱ优明86早熟1d;峡阳小梅6月13日播种,7月13日插秧,10月11  相似文献   

2.
浙糯优1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浙糯1A×浙糯恢04-01杂交选育而成的单季杂交晚糯稻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浙审稻2013021。在2013年试制种成功的基础上,制定出了2014年浙糯优1号的制种操作技术,用于指导制种生产。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中浙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尚明  罗敏  候再芬  田飞  杨天海 《种子》2017,(9):116-117
中浙优1号是中国水稻所选育的三系籼型晚熟品种,农业部认定为超级杂交稻,2013-2015年农业部推介水稻主导品种,贵州禾睦福种子公司引进,于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12-2014年11点次高产示范,总结中浙优1号高产核心技术是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适时晒田,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中浙优8号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浙优8号(中浙A/T-8)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育成,是一个适宜长江中下游区域作单季种植的迟熟优质杂交中籼,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浙审稻2006002).  相似文献   

5.
郑春寿 《中国种业》2013,(12):81-82
中浙优1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航恢570配组联合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籼组合,该组合2004年通过浙江省审定,2012年通过福建省引种认定『闽种引稻(2012)第001号1,是农业部推荐的超级稻主导品种。2012年在寿宁县的南阳镇、犀溪乡、竹管垅乡作单季中稻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6.
<正>中浙优8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T-8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通过福建省引种通告。我镇在2012年引种中浙优8号作中稻种植,试种获得成功,2013年扩大示范规模,在各村多地  相似文献   

7.
与三系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水稻具有育种效率高、繁制种成本低、丰产优势强、品质相对优等优势,近年来在以重庆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稻区得以迅速发展。为明确重庆市两系稻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统计了2006—2015年10年间重庆市两系水稻的种植面积、主推品种及两系品种的审定情况。结果显示,10年间两系稻在种植面积上呈明显的增长态势,2014年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7.2%,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水稻品种是‘Y两优1号’和‘深两优5814’。在品种推广上,两系主导品种比例由2006年的5.9%上升到2015年的31.3%,且两系主导品种全为优质稻品种;在品种审定上,10年间重庆市审定(认定)的两系稻品种几乎全部为市外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重庆市内农业科研单位在两系稻品种审定上一直保持着零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嘉丰优2号是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与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以嘉禾212A为母本、P025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偏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1022.2kg/667m2,刷新江西水稻单产记录)、优质(米质二等)、中抗稻瘟病、抗倒(茎秆粗壮)等优势。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70012,2017-2020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的引种备案,2022年通过广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22192号,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稻种植。介绍了嘉丰优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冉启玉 《种子》2013,32(2):97-98
中优169是铜仁鑫天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自育恢复系"铜恢二号"与不育系中9 A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07)001号],2010、2012年分别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滇特(红河)审稻2010001号、滇特(文山)审稻2010035号、滇特(普洱)审稻2012004号]。该品种以其品质优(国标二级)、商品性好、耐寒性强、抗稻瘟病、后期熟色好、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恒丰优387系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贵州秋实种业有限公司和海南南繁种子基地有限公司以优质不育系恒丰A与抗病恢复系R387组配育成的高产高抗稻瘟病早晚兼用型杂交稻新组合[1]。于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4号)。于201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80005号)。品种权号:CNA20140898.5。  相似文献   

11.
中优223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利用自己选育的不育系中A与强恢复系R—223组配选育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1年通过了广东省(粤审稻200110)和国家新品种品种审定(国审稻2001026),2003年通过江西省新品种品种审定(赣审稻2003009)。由于该组合杂交种闭壳较差,常发生浸种时烂种、播种后发芽率和成苗率降低的问题,对此,我们通过反复试验,摸索出种子包衣干谷播种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跃川 《种子科技》2009,27(7):37-39
Y两优1号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广适性两用核不育系Y58S与R9311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组合,2006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稻2006036),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8001).  相似文献   

13.
临稻15号系临沂市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临稻10号为母本、临稻4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多抗中粳稻新品种.2008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25号.  相似文献   

14.
马铮 《中国种业》2015,(12):79-80
<正>Y两优66系信阳市农科院与信阳华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用不育系Y58S与恢复系信R66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5年正规试验均比对照增产,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优势强、抗倒抗病性强、稻米品质好等特点。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4007,是适合豫南稻区  相似文献   

15.
<正>2004年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相继选育出产量高、米质优的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等系列品种。至2013年,中浙优系列品种已成为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水稻品种,深受青睐。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在遂昌县大柘镇柘溪上村进行,试验面积1 067m2,土质为淤积沙壤土,前茬绿肥,土地肥沃,浇灌方便。1.2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6.
<正>金农3优3号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院用金农3A与金恢3号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2006)。该组合糙米红褐色,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具有米质好、营养高的特点。2013年,松溪县种子管理站引进该品种作中稻试种,2014年作中稻较大面积示范种植,田间表现为株型适中,穗大粒多,产量高,综合性状好。该组合适合在松溪县及福  相似文献   

17.
T78优2155是福建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T78A为母本,与恢复系明恢2155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组合,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06051。T78优2155是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125d左右,与中九优207相当,在2006—2010年早造种植生育期变化不大,3月上旬播种,3月下旬移植,7月中旬成熟。  相似文献   

18.
五优3 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利用不育系五丰A 与恢复系广恢3 号配组育成的早熟籼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稳产、矮秆抗倒等特性。2020 年10 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陕南海拔60m 以下稻区作直播稻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9.
D优10号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1986年以明恢63作恢复系、D297A为不育系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1990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现巳成为我省及南方各稻区较为理想的杂交水稻接班组合。其不育系D297 A对“九二○”十分敏感。本试验是通过不同“九二○”用量对其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探索D优10号制种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中浙优8号(中浙A/T-8)是中国水稻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水稻晚籼稻区试.平均每hm^2单产744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3%:2005年参加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05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6002号),适宜在浙江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