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它使中药药理从中药和药理学中脱胎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本文系统论述了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定义、分类、作用;详细地分析了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现状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发展趋势;指出中药药理动物模型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将为中药药理学和实验动物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对动物的选择、灌胃次数与时间间隔、给药剂量、含药血清的采集、含药血清是否灭活等问题的解决方法,介绍了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在国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3.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及其在中兽药研究中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此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实验技术。该方法不仅科学、准确,更能反映中药的作用特点和体内过程。因此把它应用于中兽药的研究当中,具有很好的前景。本文就动物选择、动物造模、给药方案、采血时间、采血方法、血清处理与保存、血清的添加量、对照组的设立及展望等几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中兽药的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苦豆子是我国地道天然中药,具有确切的药理活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苦豆子的化学成分、生物碱及其单体的药理学作用进行综述,以分析苦豆子类生物碱药理学作用的研究现状,为苦豆子生物碱及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很多中药的作用较为明显,具体包括抗细菌、抗病毒和提升免疫力,中药的药理较为特殊,近几年来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兽医在临床上也有相对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最近几年,中药药理学的作用研究和在兽医临床上的具体应用紧密的结合,分析了目前重要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中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全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血清药理学方法及其在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畜禽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测定试验动物生长性能和血液成分变化等研究其添加效果,缺乏进一步的中药药理学研究。而中药添加剂成分复杂、功能多样,若不能深入研究其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较难获得可靠的试验数据。为此,应将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引入畜禽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以便为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和新品种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由福建农林大学黄一帆教授主编、姚金水教授与李健老师副主编的《兽医中药药理学》专著已于2016年8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72万余字,分为绪论、总论、各论三大部分。绪论扼要介绍了基本概念、学科任务、学科简史、研究发展等。总论重点阐述中药药性与兽医中药药理的研究、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与药  相似文献   

8.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十余年来才兴起的一门实验方法学,它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此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实验方法,最初是由日本学者在1984年提出的,并由田代真一命名为”中药血清药理学”。由于它同用中药粗制剂直接进行的体外实验相比,既具有体外实验条件可控性强、药物效应易于检测、可深入揭示药物作用机理的优点,又能够防止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实验来探究透骨草含药血清与血浆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为做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时是选择血清还是血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我们也对中药含药血清与血浆药理学的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透骨草含药血清与血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500 mg/mL,血清、血浆空白对照组均无明显抑菌作用,透骨草含药血清与含药血浆抑菌作用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由于血浆更真实的反应体内血液实际情况及其制作过程的简便性等多方面优点,建议在进行中药半体实验时优先选择含药血浆。  相似文献   

10.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药效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1]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是为了研究中药复方而诞生的一种新的体外实验方法,它是在以前体外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的,即将受试药物经口给予动物后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作为药物源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研究其药理作用.它不仅具有体外实验的优点[2,3],如条件可控性强,可在细胞、亚细胞水平进行超微、生化、受体、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揭示药物作用机理较为深入,重复性好,使用材料少等,而且有其更适合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研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