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采用失重率法研究稻草还田10、20、30天稻草腐熟程度变化,筛选出适合定南县的秸秆腐熟剂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稻草还田后,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0~10天秸秆的腐解速度最快,而未施用腐熟剂的处理,秸秆在还田10~20天腐解速度最快。早稻稻草还田对下季水稻有增产作用,秸秆还田后施用腐熟剂的处理比不施用腐熟剂的增产效果更明显,增产幅度为14.08%~22.91%。  相似文献   

2.
秸秆腐熟剂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草还田施用不同秸秆腐熟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施用秸秆腐熟剂,可以加快稻草腐熟速度,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的主要性状,增加经济效益;以北京京圃园和佛山金葵子生产的腐熟剂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3.
秸秆腐熟剂能够加快稻草腐熟,并且对有机质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秸秆腐熟剂的作用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希望对推进稻草腐熟剂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稻草还田中使用有机物料腐熟剂谷霖,结果表明,有机物料腐熟剂可加速分解稻草,缩短腐熟时间,使稻草分解更彻底。稻草还田能有效增加有机质、速效钾等土壤养分,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但使用有机物料腐熟剂谷霖后其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秸秆腐熟剂能够加快稻草腐熟,并且对有机质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秸秆腐熟剂的作用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希望对推进稻草腐熟剂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稻草还田后,经过不同沤制的时间,稻草的腐熟情况及对水稻生长状况、产量等影响,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组织实施本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结合秸秆腐熟剂使用,可促进稻草腐熟进度,能加快水稻的分蘖速度,分蘖数增多,水稻总有效穗增长3.5~8.0%,每穗实粒数增长0.1~2.7%,千粒重增长0~1.9%,提高稻谷产量,增长3.70~6.91%,其中沤制7d以上小区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稻草还田腐熟程度、水稻生长情况、产量及当地生产农事安排等因素,说明稻草全量还田后以沤制7-10d左右插秧为宜。  相似文献   

7.
不同腐熟稻草基质的理化性质及淋溶液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稻草秸秆资源化利用方法,提高稻草作草坪基质的价值,通过向秸秆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动物粪便、尿素和秸秆腐熟剂,测定不同腐熟处理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养分淋溶情况.结果表明:尿素腐熟稻草基质的运输成本最低,动物粪便腐熟基质的保水能力较强.各资源化处理稻草基质的pH值差异不显著,有机质含量为1.7~1.9g/kg,均高于对照.动物粪便腐熟稻草基质的各种养分含量均高于对照,尿素腐熟稻草基质的碱解氮、速效钾和全钾含量高于对照,添加秸秆腐熟剂的尿素腐熟稻草基质的全氮含量降低.资源化处理稻草基质淋溶液的pH值随草坪草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下降,后期下降缓慢且高于对照.动物粪便腐熟的稻草基质比尿素腐熟的稻草基质抗淋溶,秸秆腐熟剂可提高猪粪腐熟的稻草基质的抗淋溶作用,但抑制尿素腐熟的稻草基质抗淋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正安县稻草最佳还田方式,进行了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油菜的产量和经济性状都有影响,其中以稻草粉碎堆腐后还田最利于养分的释放,也利于油菜生长;其次是稻草堆腐后还田;再次是稻草加腐熟剂后覆盖还田;最后是稻草直接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9.
稻草还田施用不同品种秸秆腐熟剂对晚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草还田施用不同品种秸秆腐熟剂对晚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能加速稻草的腐熟和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施用天利牌、旺禾牌秸秆腐熟剂对晚稻增产有明显效果。中后期的生长旺盛,导致病虫害的较重发生。因此,应该做到早施氮肥,提前晒田控苗。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秸秆"腐熟剂"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稻草还田增施不同厂家生产的秸秆"腐熟剂"对稻草软化快慢、二晚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的影响,特进行了不同品种秸秆"腐熟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施腐熟剂比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的稻草腐烂速度要快7d左右;稻草还田增施"腐熟剂"可增加二晚有效穗、实粒数,具有较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稻麦轮作条件下连续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菌剂对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实验的方法,以长江下游典型地区扬州市宝应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稻麦秸秆连续5年全量还田以及还田配施快腐菌剂对耕地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秸秆长期全量还田有利于提升水稻产量,降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2)秸秆还田同时配施秸秆快腐菌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秸秆还田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3)水稻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性质,配施秸秆快腐菌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秸秆还田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稻草覆盖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探讨邵阳烟区稻草覆盖的最佳使用量,为进一步推广稻草覆盖、增强土壤肥力、降低烟农生产成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不覆盖稻草,且不覆盖地膜(T1);覆盖地膜(T2);覆盖稻草4 500kg/hm2(T3);覆盖稻草6 000 kg/hm2(T4);覆盖稻草7 500 kg/hm2(T5)。T1为对照。调查烟田的地温、土壤湿度,烟株生育期,烟叶生长发育、干物质的积累分配、经济性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内在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及吸食质量。[结果]稻草覆盖还田对烟田的地温和土壤湿度都有调控作用。在内在质量上,稻草覆盖还田可明显协调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有效地提高烟叶总糖、还原糖、氯及钾含量,降低烟叶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提高烟叶类胡萝卜素和多酚含量,从而有效提高烟叶的香气品质。[结论]稻草覆盖还田可有效提高烤烟品质,其中以7 500 kg/hm2覆盖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万传红  沈洁  朱银环  陈丽  李加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37-2639,2642
[目的]研究生物改性秸秆对模拟废水中天蓝A的吸附特性。[方法]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对水稻秸秆进行生物改性,并比较了改性前后的水稻秸秆对模拟废水中天蓝A的吸附特性。[结果]模拟废水中天蓝A浓度为100 mg/L时,吸附剂的最佳用量为10 g/L,最适反应pH为1~2。两种吸附剂均在35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且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生物改性秸秆和天然秸秆的吸附等温曲线与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的拟合均高度相符,对天蓝A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80和13.17 mg/g,即改性后秸秆的最大吸附量提高了20%。[结论]利用生物改性方法提高秸秆对模拟废水中染料的吸附性能,具有经济环保、简单高效的优点,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酸预处理对水稻秸秆沼气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酸处理对水稻秸秆沼气发酵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酸(2%、4%、6%、8%、10%)对水稻秸秆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水稻秸秆进行厌氧沼气发酵,分析了酸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沼气发酵过程中产气量、pH值、甲烷含量及发酵前后水稻秸秆组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酸处理能显著地改变水稻秸秆的生物降解产沼气的性质,提高了产气的效率。比较来看,酸处理浓度为6%的效果最好,其甲烷含量最高可达44.3%,单位总固体产气率为150 mL.g-1,比对照组高出99.8%。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稻秆与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性能。[方法]在总固体浓度为20 g/L条件下,用一定比例的稻秆代替部分剩余污泥,构建共发酵产酸系统,探讨其有机物组分变化及其产酸特性。[结果]稻秆的投加能够促进多糖和蛋白溶出,提高SCOD含量,在发酵进行到第4天时,10%预处理稻秆处理和10%稻秆处理发酵体系中SCOD达到最高,分别为3 440和2 810 mg COD/L,与污泥对照相比,分别升高了72.0%和40.5%。与此同时,在发酵结束时,稻秆的投加虽没有增加VFAs积累量,但其在短期内能够促进VFAs转化,缩短发酵时间,在发酵进行到第6天时,与污泥对照组相比,10%预处理稻秆处理中VFAs积累量提升了70.1%。当VFAs积累量趋于稳定时,乙酸和丙酸占总酸的比例和从大到小依次为10%预处理稻秆处理、10%稻秆处理、污泥对照。[结论]稻秆的投加能够改善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性能,可为农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稻草还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稻草还田量和方式的研究表明,每hm^2翻压6750kg稻草还田,有利于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状况,提出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有效硅的含量,增产11.76%,覆盖后翻压4500kg/hm^2稻草还田次之。  相似文献   

17.
稻草还田、施用腐熟剂对晚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秸秆还田且施用秸秆腐熟剂对晚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能明显加快水稻秸秆腐解速度,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施用“肥老伴”和“宁粮”腐熟剂处理的水稻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稻草还田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耕作,但往往影响土壤的当季生产力。以五丰优T025为供试作物,红壤为供试土壤,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微生物制剂在稻草还田中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以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检验了土壤的生产力。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并添加微生物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强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提高晚稻的单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微生物制剂在稻草全量直接还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预处理秸秆对岩石边坡生态防护喷播客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在岩石边坡生态防护中的改土效应,该文利用模拟工程试验,研究了预处理秸秆用量与客土孔隙度、侵蚀产沙量、抗剪强度及收缩率之间的关系,并与原始秸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预处理秸秆,可提高岩石边坡生态防护喷播客土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同时减少降雨侵蚀、增强喷播客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客土的收缩率,从而增强喷播客土的稳定性,并且随预处理秸秆用量的增加,改良效果增强;而原始秸秆用量达到3 kg/m2后,会增加客土的降雨侵蚀量及收缩率,同时,客土的抗剪强度降低,不利于客土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除了受遗传因子控制外,还受到生态环境条件和耕作栽培措施等外部因子的影响。研究周年耕作模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持续效应可为优化区域耕作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4年小麦秋播时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区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两个因素的5种周年组合模式(麦免稻旋WZRR,麦免稻旋+秋菜WZRRV,麦稻双免WZRZ,麦稻双免垄作WRZB,周年旋耕无秸秆还田CK)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持续影响效应。【结果】所有耕作模式的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在年际间均呈波动性变化,对照产量在多数年份都处于低值水平,7年平均较其它处理低3.0%-4.7%,随时间推延下降趋势明显,年均递减0.125 t•hm-2。所有处理的有效穗均无明显的时间变化趋势,但穗粒数下降趋势和千粒重上升趋势明显。7年平均,对照的有效穗显著低于其它处理,而穗粒数、单位面积粒数和千粒重在处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免耕与秸秆还田组合模式具有不同程度提高小麦主要生育阶段耕层土壤速效N、P、K含量和改善中后期个体与冠层质量的作用。WZRZ、WRZB处理的多数小麦品质性状与CK相当或略优,而WZRR、WZRRV处理有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的趋势。【结论】免耕与秸秆还田利于稳定小麦产量和改善耕地质量,尤以周年免耕秸秆全量还田模式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