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饲料工业》2006,27(9):19-19
2006年4月9日,湖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会审通过由武汉新华扬生物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高产细菌性植酸酶的生产”和“β-1,3-D-葡聚糖酵母细胞壁免疫促进剂的研究开发”两项成果鉴定。两项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β-1,3-D-葡聚糖酵母细胞壁免疫促进剂的研究开发”中超声波震荡破碎技术和酶解断链技术的优化组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科院饲料所主持的“饲料诱食剂的研究”已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该成果研制出了仔猪、鸡、犊牛、鱼、虾等五类六种诱食剂产品,其中,畜禽诱食剂解决了香气挥发与留香平衡、香气与味料科学配比等关键技术,有较强的诱食效果,有比国外产品更好的稳定性;鱼虾  相似文献   

3.
耐得酵素(Natuzyme)是一种复合酶,含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淀粉酶及植酸酶等,具有无残留、耐高温的特点,可提高颗粒饲料质量,尤其是在“以农副产品(如麸皮)为主成份的廉价配合饲料”中应用,能获得较好的畜禽生产性能。该酶在仔猪、小母牛及家禽中应用已有报道。本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饲用酶的稳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各国注册的饲用酶产品越来越多。将酶加到饲料中,能提高畜禽对营养成分的利用率,改善饲养环境和畜禽质量,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饲用酶中的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可分解来自植物细胞壁的非淀粉多糖,提高其营养价值,增加被胞壁保护的营养成分释放量;酸性蛋白酶等可帮助消化利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降低料肉比;β—葡聚糖酶能分解大麦中的抗营养物β—葡聚糖,降低畜禽肠道的粘滞性,促进营养成分的有效吸收;植酸酶可消除植酸的抗营养性,减少无机磷的使用量和排泄量。饲用酶大多以复合酶的形式添加到雏鸡、仔猪饲料中或…  相似文献   

5.
产酶益生素对生长猪的饲喂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桂杰  张钧利 《养猪》2000,(4):28-28
饲用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已受到饲料业的高度重视 ,目前已研制出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等多种酶制剂 ,但由于此类酶制剂的耐高温性、耐酸性较差 ,贮存时间短等缺点 ,影响产品的酶活 ,从而影响到饲用酶制剂的效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研究所从土壤、枯草、动物肠道内容物、粪便等材料中 ,通过诱变、转基因等技术 ,筛选出高酶活特性的益生素菌株 ,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安全试验、发酵条件的研究 ,然后进行复方配比 ,再经动物试验验证 ,研制出新型动物微生态制剂“产酶益生素”。这类益生菌进入动物肠道后 ,除了发挥其…  相似文献   

6.
《饲料研究》2006,(5):29-29
2006年4月9日,新华扬公司“新型高产细菌性植酸酶的生产”和“β-1,3-D-葡聚糖酵母细胞壁免疫促进剂的研究开发”两项研究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两项成果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部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培养代料含马铃薯渣的凤尾菇菌糠、小白侧耳菌糠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中植酸酶及β-葡聚糖酶的酶活。凤尾菇菌糠植酸酶酶活在pH2.5下为0.0822U/g,在pH5.2下为0.0786U/g。小白侧耳菌糠植酸酶酶活在pH2.5下为0.1052U/g,在pH5.2下为0.1027U/g。凤尾菇菌糠β-葡聚糖酶酶活0.0260U/g,侧耳β-葡聚糖酶酶活为0.0354U/g。结果表明,加入马铃薯渣做培养代料的凤尾菇、小白侧耳菌糠具有一定的饲用酶活性,用其作禽畜饲料加工时,可适量减少饲用酶的加入量,以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8.
从云南安宁温泉周围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热稳定性能较好的β-葡聚糖酶产生菌W-9,并对其发酵条件及酶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该菌株发酵72h在pH6.0,70℃条件下酶活性为82.64U/mL。对W-9所产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β-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70℃,70℃条件下保温时,酶活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
酶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主要营养素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饲用酶制剂在畜牧生产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效果不一。一般来讲,酶制剂的使用可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增重,降低料肉比,减少粪尿排出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应和环保效应,且复合酶制剂效果好于单一酶,但有些试验得出的结果无效。酶制剂使用效果如何与其对生产条件的耐受能力、各种酶及载体的适宜配比、酶的有效活性成分含量、贮存条件及时间以及对畜禽消化道环境的适应性等诸多因素有关。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新近开发了纤维素酶和植酸酶,并经特殊工艺按一定比例配制了由该纤维素酶和植酸酶以及β-葡聚糖酶、酸性蛋白酶组成…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于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复配的最佳酶谱组合。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分别设定6个水平添加到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剂量;然后根据各单酶最佳添加量,将4种单酶分别设定3个水平:木聚糖酶(750、800、850 U/g),β-葡聚糖酶(50、100、150 U/g),纤维素酶(700、750、800 U/g),植酸酶(1 000、1 500、2 000 U/kg),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设置9种组合方式,以净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粮残渣总能为检测指标,确定4种单酶复配的最佳酶谱组合。结果表明: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量,0~3周龄分别为800、130、770、1 360 U/kg;4~6周龄分别为800、130、790、1 470 U/kg;4种单酶组合的最佳酶谱均为木聚糖酶850 U/g、纤维素酶750 U/g、β-葡聚糖酶50 U/g、植酸酶2 000 U/kg。  相似文献   

11.
β-葡聚糖来源广泛,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由葡聚糖单体构成,具有多种结构,因其侧链残基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通过降低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及提高免疫因子的表达发挥调节免疫的作用;通过减少脂质的产生和吸收发挥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通过提高抗氧化酶、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及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发挥抗氧化作用;通过增强缺氧耐受性及提高抗氨氮应激能力、能量代谢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等发挥抗应激作用。自抗生素禁用以来,β-葡聚糖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深入,β-葡聚糖在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和减少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产养殖中,β-葡聚糖可通过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结构、优化肠道菌群及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β-葡聚糖的联合使用比添加单一种类的免疫刺激剂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作者就β-葡聚糖的结构特征、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及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β-葡聚糖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实现水产动物生态健康养殖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2.
酶被广泛用于猪的日粮之中以改善养分的消化率和猪的生长性能。猪日粮中应用的主要商品酶制剂有植酸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人们还对许多别的酶制剂测定了其效力,比如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α-半乳糖酶。现已完全确认,应用植酸酶,具有将饲料所含植酸中的磷释放出来并缓解其对单胃动物抗营养作用的好处;因而植酸酶在世界各地猪日粮中的应用正稳步增长。尽管人们对于不分猪龄和生产情况而在猪日粮中应用葡聚糖酶窨有何好处的问题意见不一,但当谷物质量欠佳时采用葡聚糖酶则始终如一地表现出有利效应。人们对于酶提高猪采食量的机理还不清楚。看来情况是:(1)非淀粉多糖可增强食糜的系水力,致使肠道充盈从而影响动物的饱感;(2)粘性的非淀粉多糖可增加内源性蛋白质的分泌并影响某些激素(比社促胃酸激素)的调节作用;(3)在消化率较低的谷物,其细胞壁的微结构可妨碍淀粉的水合,于是淀粉就得以进入大肠并促进该处细菌的增殖,这就可改变肠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从而影响胃的运动。  相似文献   

13.
1.酶制剂饲用酶制剂的种类主要有植酸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等,而商品酶制剂大多是复合酶制剂。如溢多酶等。(1)据报道:植酸酶在蛋鸡中应用时,具有分解蛋鸡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盐;减少无机磷的用量,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可提高产蛋率、产蛋量和经济效益。适量添加植酸酶还可提高饲料能值和营养浓度。(2)复合酶制剂主要由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等组成。使用酶制剂可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促进畜禽生长发育。在蛋鸡中使用复合酶可提高产蛋率2.23%,提高饲料转化率11%,…  相似文献   

14.
根据是否在动物体内大量分泌将饲用复合酶制剂分为内源酶和外源酶。内源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脂肪酶等,外源酶包括植酸酶和NSP酶,其中NSP酶包括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反刍动物除外)、果胶酶等,半纤维素酶又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  相似文献   

15.
地衣芽孢杆菌与其他微生物产酶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对能在动物肠道产酶的芽孢产品—“益畜宝”的有效成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产酶特性进行了初步定性研究。在单一碳源培养基上的观察结果表明,该地衣芽孢杆茵能产生植酸酶、淀粉酶及蛋白酶。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大肠杆菌和啤酒酵母菌都不产生植酸酶。实验结果还表明,大肠杆菌虽然能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但其活性比地衣芽孢杆菌要低得多,而啤酒酵母菌则不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双低"菜籽粕中添加植酸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对"双低"菜籽粕中矿物质和干物质、能量代谢率的影响,以及各种酶制剂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可以改善"双低"菜籽粕中钙、总磷、植酸磷、铁、锌、锰以及干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率,并且随着酶制剂的添加量增加,"双低"菜籽粕中干物质和矿物质的代谢率得到改善的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用于肉鸡小麦型饲粮的最佳复合酶谱。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不同水平的β-葡聚糖酶(30、60、90、120、150和180 U/g)、木聚糖酶(200、400、600、800、1 000和1 200 U/g)、纤维素酶(200、400、600、800、1 000和1 200 U/g)和植酸酶(500、1 000、1 500、2 000、2 500和3 000 U/kg)分别添加于肉鸡小麦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添加水平;据此,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和体外法研究4种单酶复配效应,每种酶各设计3个添加水平:β-葡聚糖酶为100、150和200 U/g,木聚糖酶为900、950和1 000 U/g,纤维素酶为900、950和1 000 U/g,植酸酶为1 500、2 000和2 500 U/kg,以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为判定指标,确定4种单酶的最佳复合酶谱。结果表明:1~3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60、950 U/g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18、1.161、0.927 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2 010 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35%;4~6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50、960 U/g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20、1.160、0.929 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940 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23%;当4种酶的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 U/g、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植酸酶2 500 U/kg时,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均获得较优值。综上,肉鸡小麦型饲粮中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水平,1~3周龄分别为150、960、950 U/g和2 010 U/kg,4~6周龄分别为150、950、960 U/g和1 940 U/kg,且2个阶段肉鸡小麦型饲粮中4种酶的最佳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 U/g、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植酸酶2 500 U/kg。  相似文献   

18.
高活力纤维素酶生产技术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活力。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与畜牧》2007,(8):52-53
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一种新型海洋微生物低温碱性金属蛋白酶及其产酶菌株;表达β-1,3-1,4-葡聚糖酶的基因工程酵母菌株;高活性纤维素酶的制造方法;无致敏原植物蛋白饲料用的复合酶配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饲用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饲料酶制剂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工业和养殖行业中得到了普遍重视并广泛应用。例如,在以小麦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在以大麦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可消除由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SNSP),如木聚糖和β-葡聚糖等导致的抗营养作用,提高日粮的消化率,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应用植酸酶来消除饲料中植酸的抗营养作用,节约磷酸氢钙,并减轻磷的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但是,目前酶制剂在以玉米、豆粕为基础的单胃动物日粮中的应用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