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比了三种提取小麦DON方法的差异。采用振荡、超声和旋涡提取对充分混合的小麦粉状样品进行提取并测定。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的DON提取率都与提取时间呈正相关,旋涡法的最佳提取时间最短(4 min),超声法的最佳时间次之(15 min),振荡法的最佳时间最长(20 min)。振荡法和旋涡法测得的DON含量分别为(839.7±40.5)μg/kg和(804.8±28.9)μg/kg,两种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超声法测得的DON含量为(760.6±36.0)μg/kg,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提取番茄种子粗脂肪,用KOH-甲醇溶液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以37种脂肪酸甲酯标品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建立一种快速的少量番茄种子的脂肪酸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番茄种子样品4 mg,采用异辛烷2 mL提取5 min,2 mol/L甲醇钠酯化5 min后即可进行脂肪酸组成含量分析,使以往需要用几个小时的工作在20 min内完成,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番茄种子脂肪酸组成含量分析结果不受样品量、粗脂肪提取时间和脂肪酸甲酯化时间影响。通过与传统方法(GB/T 5009.6-2003,GB/T 17376-2008 5酯交换法)比较,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该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油茶饼粕的高效利用率,分析了油茶饼粕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GC测定了残油的脂肪酸组成,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饼粕中残油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茶饼粕残油主要由81.51%油酸、7.97%亚油酸和7.60%的棕榈酸组成;油茶饼粕残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浸提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5 h,料液比为1:9,残油提取率可达5.58%。  相似文献   

4.
酶法辅助提取金柑皮总黄酮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技术进行金柑皮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以NaNO2-Al(NO3)3-NaOH可见光分光光度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选用单因素试验探索料液比、温度、乙醇浓度、酶量和提取时间对金柑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效果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 酶用量>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是70%,料液比1:35,酶用量75 U/mL、温度50℃,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率为1.39%,平均回收率103%。.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流法测定蒜薹的呼吸强度,在相同的环境温度和气体流量以及反应容积的条件下,分析了取样量与测定时间对呼吸强度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为减少测定误差,在小批样品测定时以1kg取样量,30min测定时间为宜。  相似文献   

6.
采用亚临界萃取法提取苹果籽油,探究夹带剂比例、原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苹果籽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苹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添加正己烷作为夹带剂,取正己烷与四氟乙烷的比例为75.4 g/kg,萃取温度40℃,原料粒度40目,萃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苹果籽油得率为19.36%,提取率达到86%。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亚油酸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53%。  相似文献   

7.
以乙醇为提取剂,纤维素酶为酶解剂,超声波为辅助工具,对脱脂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进行提取。首先,分别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时间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分别为纤维酶添加量10 mg/g,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5(g∶mL),超声时间25 min。根据上述结果设计正交试验,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纤维素酶添加量对原花青素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而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时间对原花青素提取率无显著影响;并得出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8 mg/g,乙醇体积分数55%,料液比1∶40(g∶mL)),超声时间20 min。以以上条件对脱脂葡萄籽进行原花青素提取试验,所得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率为17.2%,比单用超声波提取法提高了17.8%。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莲心中黄酮类物质的工艺条件,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波功率及提取时间对莲心黄酮类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其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莲心黄酮类物质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超声波功率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提取率影响不大;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3∶100,超声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莲心黄酮类物质提取率为1.893%;与传统水浸提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值是稻谷品质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比对试验发现,样品的代表性、试样的粗细度、环境温度、称样量、提取时间、静置时间、滴定液浓度、滴定速度等因素,都会对其测定产生影响。据此提出了准确测定稻谷脂肪酸值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超声提取中的不同因素对稻谷中镉的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试样在粗细度60目,液固比50,HNO3浓度(V/V)0.5%,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5min时提取率最高。此方法测得的结果与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无显著性差异,适用于稻谷中镉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1.
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70%RH、18℃~20℃条件下,包装材料对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的小麦粉水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布袋包装的小麦粉水分下降最多,脂肪酸值均呈现相似的上升趋势,但以布袋包装的储藏小麦粉脂肪酸值上升最少。方差分析表明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为非显著影响因素,对脂肪酸值的影响为极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的脂肪酸值与储藏时间呈不同的线性关系;脂肪酸值与水分和储藏时间均呈二元线性关系。同时通过对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平均变化率的比较,布袋为最适合小麦粉储藏的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标准扦样法,标准检测法,对吉林省中储粮分公司的承储的274万吨中央储备玉米烘后脂肪酸值变化情况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脂肪酸值变化与收购入库时间、玉米的成熟度、烘干工艺和储存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收购入库越滞后、玉米成熟度越差、烘干工艺越落后、烘后初始入库的脂肪酸值相对偏高,脂肪酸值变化升幅相对较快,同时脂肪酸值还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呈逐年上升趋势,储存时间越长,脂肪酸值升幅越大,最高的可达到重度不宜存。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臭氧处理对储藏大米脂肪酸值影响的回归方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探讨了温度和臭氧处理对储藏大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臭氧处理后的大米脂肪酸值增加了21%,说明臭氧处理对大米脂肪酸值有一定影响。臭氧处理与未经臭氧处理的大米在储藏过程中的脂肪酸值变化趋势相似,在储藏初期60d内,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温度越高,增幅越明显,60d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臭氧处理大米的脂肪酸值略高于同温度、同时期未经臭氧处理大米的脂肪酸值。方差分析表明储藏温度和时间都是储藏大米脂肪酸值变化的极显著影响因素,拟合结果表明大米脂肪酸值与温度、时间呈极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利芸 《粮食储藏》2011,40(5):39-43
通过对影响稻谷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诸多因素带来的不确定度评定和比较,找出影响稻谷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最大不确定度分量,在实验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本实验研究表明: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比用方法重复性限计算的不确定度小。  相似文献   

15.
不同破损粒含量玉米陈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破碎粒分别为0%、4%、8%和12%的四组样品同时置于恒温恒湿的培养箱内进行陈化试验。分别于试验开始后的第0天、第7天、第15天、第22天、第30天、第49天、第59天取出实验样品采用GB/T 20570-2006方法检测各组玉米的脂肪酸值。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破损粒含量的增加,玉米脂肪酸值随储藏时间的变化速度加快,即玉米破损粒含量与玉米脂肪酸值递增的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续随子种子油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琴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133-141
确定续随子种子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索氏法、超声法、水酶法对续随子种子油的提取效率,选出最佳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筛选索氏提取法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以种子油提取率作为响应目标,对筛选出的因素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进行优化,确定索氏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三种方法的最高得率分别为41.97%,36.38%,34.33%。提取溶剂、液料比、温度、时间为影响最明显的因素。确定了索氏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石油醚,液料比30:1(v:m),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9 h。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种子油成分,共鉴定出8 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9%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酸等为主,其含量达到总脂肪酸90%以上。在此工艺条件下,续随子种子油得率理论值为54.353%,实测值为54.175%,与理论值相比,相对误差为0.120%。研究结果可为续随子种子油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为续随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稻谷脂肪酸值的快速测定,对两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pH试纸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定稻谷的脂肪酸值,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改进粮食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肖学彬  杨军 《粮食储藏》2002,31(2):34-36
采用返滴定法,用过量的碱先与乙醇提取物中的脂肪酸反应,再用标准HCl溶液滴定过量的碱液,以此求得粮食的脂肪酸值。结果表明,采用本法和现行国家标准GB-T15684-1995测定值基本一致,但本法滴定终点易于判断,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高湿(85%)条件下温度对储藏稻谷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环境的温度和时间对稻谷的水分、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水分呈上升、平稳、下降的趋势,而脂肪酸值呈增加的趋势。稻谷水分(W)和脂肪酸值(F)、储藏温度(T)、时间(D)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W=-0.04411T-0.02783D+17.4809(R2=0.457271,P<0.01),F=0.432343T+0.549133D-2.99971(R2=0.91418,P<0.0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稻谷霉菌量和脂肪酸值相关系数高达0.798521,稻谷脂肪酸值的变化主要是由霉菌引起。  相似文献   

20.
选择粮食中玉米脂肪酸值为品质劣变指标,分析其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控制。通过对延安直属库玉米储存过程中脂肪酸值变化趋势分析,对不同水分、不同储存环境的玉米脂肪酸值进行测定,分析玉米水分、储存环境条件因素对玉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随着储存期的延长,显现不可逆转的劣变,玉米水分越大在储存中脂肪酸值增加越快,环境温度变化大玉米脂肪酸值升高快,环境气密性好玉米脂肪酸值相对变化较小。同时,根据延安直属库实际应用,提出机械通风技术、粮面压盖、就仓(垛)干燥、膜下环流等技术对控制这些因素、延缓玉米品质劣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