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过调查,摸清了我市麦田杂草种类有11科22种,采用田间均度、田间频度、田间密度、相对多度4个参数对杂草调查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荠菜、播娘蒿、猪殃殃相对多度在35以上,为优势种群。明确了荠菜-播娘蒿群落的发生规律,为麦田杂草防除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经过调查,摸清了我市麦田杂草种类有11科22种,采用田间均度、田间频度、田间密度、相对多度4个参数对杂草调查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荠菜、播娘蒿、猪殃殃相对多度在35以上,为优势种群。明确了荠菜-播娘蒿群落的发生规律,为麦田杂草防除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麦田播娘蒿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锋  李美  高兴祥  李健  李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3):2559-2568
【目的】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中国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产区发生最严重的阔叶杂草之一,严重威胁冬小麦生产安全。研究旨在明确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田间消长动态及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选取播娘蒿发生严重的冬麦田,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为玉米秸秆还田浅旋耕,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设置小麦播种量67.5、135.0、202.5 kg?hm-2 3个密度处理,在不同小麦播种密度下,播娘蒿结合人工接种方法,分别控制为0、10、20、40、60、80、160、320、640和1 280株/m2不同密度处理,试验小区内播娘蒿分冬前、初春、返青期3次定苗。比较不同小麦播种量下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应用Excel作图分析播娘蒿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原因。【结果】小麦播后1周至11月中旬为麦田播娘蒿出苗高峰期,周平均气温在13.5-14.8℃,冬前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6.7%。3月下旬周平均气温上升至8.0℃左右,播娘蒿开始快速生长,4月上旬后平均株高开始超过小麦,5月中旬播娘蒿平均株高趋于稳定,达到115.6 cm,高出同期小麦43.4 cm。越冬期播娘蒿和小麦的平均单茎鲜重变化缓慢,4月上旬后,播娘蒿单株平均鲜重迅速增加,5月上旬达到最大值50.2 g,约为单茎小麦的4倍。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在小麦播种量为67.5 kg·hm-2条件下,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428.9万穗/hm2降至27.8万穗/hm2,减少了93.5%。小麦播种量在135.0 kg·hm-2时,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549.3万穗/hm2降至188.1万穗/hm2,减少了65.8%。小麦播种量在202.5 kg·hm-2时,小麦穗密度从669.3万穗/hm2降至321.5万穗/hm2,减少了52.0%。当播娘蒿密度为320株/m2时,小麦67.5、135.0、202.5 kg·hm-2 3种播种量下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4.7%、71.9%、64.9%。小麦播种量为67.5和135.0 kg·hm-2种植密度下,当播娘蒿密度为640株/m2时,小麦产量分别为2 396.3、1 680.2 kg·hm-2,损失率分别高达97.5%、87.9%,濒临绝产。【结论】播娘蒿的出苗、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通过适时进行防除,能够有效控制播娘蒿的危害,适当密植能够减轻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一种冬小麦田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的阔叶杂草,双氟磺草胺则是目前冬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双氟磺草胺经多年应用后,对部分区域冬小麦田播娘蒿防治效果下降,可能与当地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药性有关。【目的】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为制定小麦田播娘蒿等阔叶杂草精准区域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播娘蒿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内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40个播娘蒿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和对比药剂苯磺隆、2甲4氯共3种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同时根据播娘蒿AL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提取对双氟磺草胺高抗的播娘蒿单株基因组DNA,测序获得序列与敏感型基因进行比对,查找突变位点,明确靶标抗性机理。【结果】抗性水平测定结果表明,40个播娘蒿种群中有32个对双氟磺草胺敏感,占80.00%,低抗、中抗和高抗种群分别有3、3和2个,JN-1、JNI-2、LY-2为低抗种群,LC-3、LY-4、YT-1为中抗种群,相对抗性指数(RI)分别为49.00、26.44、21.09,BZ-1和DZ-3属于高抗种群,RI分别为52.00和194.00。对BZ-1和DZ-3进行的ALS基因检测结果表明,BZ-1种群ALS基因第197位氨基酸发生CCT(Pro)到TCT(Ser)或CTT(Leu)突变,DZ-3种群ALS基因第574位氨基酸发生TGG(Trp)到TTG(Leu)突变。另外,40个种群中对对比药剂苯磺隆产生抗性的种群有19个,占总样点数的47.50%,低抗种群有11个,中抗种群有6个,RI分别为38.05、13.55、11.54、10.45、11.50、11.02,高抗种群为DZ-3和LY-4,RI分别为244.75和68.50;40个播娘蒿种群对另一种对比药剂2甲4氯没有产生抗药性。【结论】山东省小麦田采集的40个播娘蒿种群中已有20.00%的种群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性,且高抗双氟磺草胺的播娘蒿种群发生不同位置氨基酸取代。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性仍很严重,但对激素类除草剂2甲4氯未产生抗药性。针对播娘蒿发生区域,不能单一使用双氟磺草胺,应推广多种作用机理的除草剂交替、混和使用,从而延缓和控制杂草产生抗药性,同时扩大杀草谱、降低除草剂使用量。  相似文献   

5.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俗称麦蒿、黄花蒿,是麦田杂草的优势种,其分布广、密度大,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21,(1):87-92
为明确山西黄芩田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山西黄芩主产地临汾地区的黄芩田杂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临汾市黄芩田杂草有67种,隶属于25科55属,其中,优势杂草有茵陈蒿、播娘蒿、狗尾草、猪毛菜和鹅绒藤等5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9种,常见杂草有11种,一般杂草有41种。洪洞山地地区黄芩的优势杂草为:出苗前茵陈蒿、播娘蒿,出苗期麦家公、茵陈蒿、鹅绒藤、米口袋,生长期茵陈蒿,花蕾期狗尾草、猪毛菜,种子成熟期狗尾草;襄汾平原地区为:出苗前小花糖芥、荠菜、播娘蒿、夏至草,出苗期夏至草、田旋花、播娘蒿,生长期夏至草、鹅绒藤、小花糖芥、荠菜,花蕾期藜、狗尾草、马齿苋、猪毛菜,种子成熟期薄蒴草、鹅绒藤、茵陈蒿。洪洞县黄芩生长期田间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较襄汾县和其他生长时期高,而优势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氰草津防除小麦田播娘蒿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时期以不同剂量的40%氰草津或氰草津与50%异丙隆、75%苯磺隆混用防治麦田杂草播娘蒿,结果表明,40%氰草津悬浮剂(ai)840~960 g/hm2苗前封闭1、200~2 160 g/hm2冬前喷雾对播娘蒿防治效果达到96%以上,对其他杂草防治效果达98%以上。春季拔节期,40%氰草津悬浮剂(ai)720 g/hm2与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ai)1 500 g/hm2或与75%苯磺隆水分散剂(ai)11.25 g/hm2混用,药后30 d(4月17日)对播娘蒿的防效高于90%,显著高于75%苯磺隆水分散剂13.5 g/hm2对播娘蒿的防效。各处理无药害,表明氰草津对小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高兴祥  张悦丽  李美  李健  房锋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2):2399-2409
【背景】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一种冬小麦田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的阔叶杂草,双氟磺草胺则是目前冬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双氟磺草胺经多年应用后,对部分区域冬小麦田播娘蒿防治效果下降,可能与当地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药性有关。【目的】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播娘蒿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为制定小麦田播娘蒿等阔叶杂草精准区域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播娘蒿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内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40个播娘蒿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和对比药剂苯磺隆、2甲4氯共3种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同时根据播娘蒿AL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提取对双氟磺草胺高抗的播娘蒿单株基因组DNA,测序获得序列与敏感型基因进行比对,查找突变位点,明确靶标抗性机理。【结果】抗性水平测定结果表明,40个播娘蒿种群中有32个对双氟磺草胺敏感,占80.00%,低抗、中抗和高抗种群分别有3、3和2个,JN-1、JNI-2、LY-2为低抗种群,LC-3、LY-4、YT-1为中抗种群,相对抗性指数(RI)分别为49.00、26.44、21.09,BZ-1和DZ-3属于高抗种群,RI分别为52.00和194.00。对BZ-1和DZ-3进行的ALS基因检测结果表明,BZ-1种群ALS基因第197位氨基酸发生CCT(Pro)到TCT(Ser)或CTT(Leu)突变,DZ-3种群ALS基因第574位氨基酸发生TGG(Trp)到TTG(Leu)突变。另外,40个种群中对对比药剂苯磺隆产生抗性的种群有19个,占总样点数的47.50%,低抗种群有11个,中抗种群有6个,RI分别为38.05、13.55、11.54、10.45、11.50、11.02,高抗种群为DZ-3和LY-4,RI分别为244.75和68.50;40个播娘蒿种群对另一种对比药剂2甲4氯没有产生抗药性。【结论】山东省小麦田采集的40个播娘蒿种群中已有20.00%的种群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性,且高抗双氟磺草胺的播娘蒿种群发生不同位置氨基酸取代。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性仍很严重,但对激素类除草剂2甲4氯未产生抗药性。针对播娘蒿发生区域,不能单一使用双氟磺草胺,应推广多种作用机理的除草剂交替、混和使用,从而延缓和控制杂草产生抗药性,同时扩大杀草谱、降低除草剂使用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曲周县麦田春季杂草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制定科学的草害防治措施,2014年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调查了曲周县10个乡(镇)麦田春季杂草的发生种类和密度;采用农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部分麦田杂草严重发生的成因;还结合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3种管理措施(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春草秋治)对麦田杂草发生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曲周县麦田杂草种类主要有播娘蒿、荠菜、麦瓶草、节节麦和麦家公5种;基于不同杂草在各乡(镇)的发生密度,认为播娘蒿、荠菜、麦瓶草、节节麦、麦家公的防治区域重点分别在曲周镇和槐桥乡,槐桥乡和依庄乡,南里岳乡,南里岳乡和曲周镇,槐桥乡;不合理增加秸秆还田量和增施有机肥均会增加播娘蒿的发生密度,而采用春草秋治技术会显著降低播娘蒿、荠菜和节节麦的发生密度。在曲周县及其所在的华北平原,应加强春草秋治技术的应用,并合理调节有机肥和还田秸秆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0.
麦田恶性杂草播娘蒿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Schur)又名米米蒿、麦蒿等,是我省麦田优势杂草之一。近年来在我省的舞钢、宝丰、叶县、郏县等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2005~2007年,我们对播娘蒿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旨在为防除播娘蒿提供科学依据。1播娘蒿的生物学特征播娘蒿属十字花科,1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直立,株高20~100cm,上部分多枝,密生灰色绒毛和分叉状毛。叶狭卵形,长3~5cm,2~3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窄条形或条状长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