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城市污水,探讨城市污水用于农田灌溉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经过好氧颗粒污泥处理过的污水,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为130 mg/L,悬浮物为50 mg/L,总氮20 mg/L,总磷只有1.5 mg/L,出水中的CODCr和BOD5去除率达到60%和55%;好氧颗粒污泥对污水中的氮、磷去除效果一般,去除率分别为50%和53%;出水中重金属去除率比较高,镉质量=浓度1.0×10-5 mg/L,小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镉的标准值0.006 mg/L,出水中铅质量=浓度0.02 mg/L,小于标准值0.1 mg/L,出水中锌、铜、汞、铬的质量=浓度也远远低于标准中的质量=浓度值.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过的城市污水的出水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出水中CODCr和BOD5、氮、磷、重金属等指标完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尿素溶液浓度对一维垂直入渗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尿素肥液浓度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累积入渗量、湿润锋以及入渗结束后土壤含水量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和湿润峰运移距离随着尿素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不同区域,尿素肥液浓度对土壤含水量分布影响不同,在传导区,土壤含水量随着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湿润区,土壤含水量随着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以为农田灌溉施肥技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依据耕作土壤入渗试验和大田灌水试验,采用试验研究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类型以及土壤入渗能力的变化对农田灌溉的灌水效率、储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将为节水灌溉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为农田灌溉用水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国内城市污水污泥的特点及处理处置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邱兆富  周琪 《中国沼气》2004,22(2):22-25
城市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必然要产生大量的污泥.为避免城市污水污泥产生二次污染,必须对其进行妥善处理与处置.在分析了国内城市污水污泥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技术现状以及目前的研究动态,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灌溉渠道输水损失量在我国农田灌溉水量损失中占相当大比重。从区域水资源角度出发,将自由渗漏梯形灌溉土渠道输水过程中的真实损失量划分为4部分,并提出入渗率达到稳定后渗漏损失量为补给地下水量,可作为灌溉回归水重新抽取利用,非无效损失,不计算在渠道输水损失量之内。然后针对4部分损失量产生机理,分别对其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用改进后的经验公式进行损失量计算,此研究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区域(或灌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水灌溉等相关内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水力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年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实践,提出发展灌溉水力学的初步设想.在分析农田灌溉实施过程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输水、灌水、土壤入渗与植物吸水4个阶段;输水与灌水过程属灌溉水力学范畴,土壤入渗属土壤物理学范畴,植物吸水则与植物水分生理密切相关;灌溉水力学、土壤物理学与植物水分生理学共同构成农田灌溉的基本科学理论.据此给出了灌溉水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灌溉水力学将着重研究输水与灌水过程中的水流运动规律,其科学目标是如何经济、高效、均匀地将灌溉水流输送到田间土壤;灌溉水力学的内涵主要包括灌溉水流运动规律、灌溉系统水力计算和灌溉均匀度评价3个方面.灌溉水力学的发展,可作为农田灌溉基本科学理论,指导灌溉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为灌溉工程设计提供新方法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山坡林地环境下土壤点源入渗测量法判读困难、自动测量数据误差值较大的问题,添加了人工识别功能以提高试验精度.使用改进后的土壤点源入渗测量仪对衡山山坡林地进行入渗率测量,通过入渗影响因素和拟合分析对入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测入渗率与土壤特征所反映的入渗规律和拟合结果均相符,验证了土壤点源入渗测量法在林地测量中的可行性,进一步扩展了点源入渗测量仪的测量范围;改进后的土壤点源入渗仪使用人工识别功能所减少的试验误差值在0.3%~31.0%,极大提高了山坡林地入渗率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磁场强度对磁化水入渗和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不同磁场强度对磁化水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揭示磁化水淋盐增效机理,进行了室内一维垂直土柱入渗试验,研究了0、0. 1、0. 2、0. 3、0. 5 T磁场强度磁化水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磁化处理后,土壤水分入渗速率与湿润锋运移速率均有所降低,而上层土壤湿润体水分含量增加;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累积入渗量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在磁场强度为0. 3 T时,累积入渗量减少幅度最大。磁场强度对磁化水土壤入渗参数具有显著影响,入渗模型吸渗率和饱和导水率与磁场强度之间存在较好的二次多项式关系,在磁场强度为0. 28 T时,吸渗率和饱和导水率均达到最小值。磁化水入渗能够提高水分在上层土壤中的滞留时间,提高上层土壤含水率,降低深层土壤水分入渗量;经磁化处理后,单位水体盐分淋洗量增加,脱盐率和脱盐强度显著提高,在磁场强度为0. 3 T时磁化水盐分淋洗效果最好。研究表明,磁场强度显著影响磁化水入渗和土壤水盐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9.
污水的土地处理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生物工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农田、林地和苇地等土壤植物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固定与降解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中氮、磷等资源加以利用。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应用于农田灌溉可有效减小污水对农田的污染。研究设计了一套垂直土柱用以模拟贾鲁河污水进入土壤后发生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从而找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的迁移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斥水土壤的入渗特性及形成机理作进一步研究,分别对4种不同质地的斥水土壤进行了一维土柱垂直积水入渗试验.作图分析了斥水土壤入渗过程中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锋的变化情况及入渗结束后剖面含水率的分布,并采用4种入渗模型对入渗率随时间变化情况作了对比;对累积入渗量与湿润深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线性关系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与亲水土壤相比,4种斥水土壤在入渗过程中自某一时刻会出现入渗特性的改变:I-t,zf-t及zf-I曲线均会自某点起发生转折,以此转折点可以将整个入渗过程分为转折前和转折后进行分析.Kostiakov公式可以较好地描述亲水土壤在整个入渗过程中及斥水土壤入渗转折前的i-t关系;不同质地的斥水土壤在入渗转折后入渗率变化情况差异较大;斥水土壤湿润锋与累积入渗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在转折前后采用两段线性公式进行较好地描述;发现了斥水土壤剖面较上层土壤含水率大于亲水土壤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田土壤长期节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0~60 cm土壤剖面中,滴灌、渗灌和沟灌条件下,土壤有机磷组成中均以中等活性有机磷为主,其次为活性有机磷。滴灌和渗灌处理耕层(0~20 cm)土壤中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高于传统沟灌处理。在10~30 cm土层范围内,渗灌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磷含量高于滴灌,而滴灌又高于沟灌。而0~60 cm土壤剖面中,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均是滴灌大于沟灌大于渗灌。在0~40 cm土层内中稳性有机磷含量渗灌明显大于沟灌大于滴灌。40 cm以下则是沟灌大于渗灌和滴灌。0~20 cm土层土壤高稳性有机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沟灌大于渗灌大于滴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污水资源农业安全高效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安全高效利用污水资源进行灌溉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缓解农业用水紧缺的有效措施之一。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污水灌溉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总结了污水灌溉在理论研究、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从哲学的理念出发,给出了污水资源化定义,提出了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灌水方法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塑料大棚内渗灌、滴灌和沟灌条件下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春和秋冬低温期,保护地内采用渗灌、滴灌可以比沟灌更能保持较高的土温,灌水方法对上层土壤温度的影响大于对深层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灌水方法对0~30 cm土层平均温度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其中渗灌比沟灌高1.79℃,滴灌比沟灌高2.70℃。灌水后1 d内保护地0~20 cm土层温度的日变化规律是:10:00~18:00各层土壤温度为渗灌和滴灌高于沟灌,而06:00~08:00和18:00~22:00沟灌高于滴灌和渗灌;这种变化趋势以5~15 cm土层最明显,该层土壤温度日较差以渗灌为最大,其次是滴灌,而以沟灌最小,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依次延后2 h左右。20 cm及其以下层次3种灌水方式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平缓,而且不同处理之间温度差异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东莞降雨集中、水质性缺水严重的特点,建设雨水集蓄和水循环利用工程,采取雨水集蓄、管道输水、水肥一体化、喷滴灌、水循环利用等系列节水灌溉措施,节约水量供生态用水,同时减少面源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通过补贴节水工程经费,促进农业节水,形成农业节水补偿生态公益用水,政府补偿农业节水的生态型节水补偿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可节水60%~90%,增产12.6%~18%,缓解了降雨集中、污水灌溉和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问题,实现了清洁灌溉、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
The disposal of untreated urban sewage in to open water bodies is common in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oses potential negative consequences to public health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Hyderabad, one of India’s largest cities, disposes large amounts of its wastewater untreated into the Musi River, from where it is used, with the aid of irrigation weir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14 month (December 2003 – January 2005) water quality survey which aimed to quantify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key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long a 40 km stretch of the Musi River. The survey found that river water quality improved dramatically with distance from the city; from untreated sewage in the city to irrigation water safe for use in agriculture 40 km downstream of the city. This improvement was contributed to by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es caused or aided by the irrigation weirs placed on the river.  相似文献   

16.
地下渗灌是一种节水效果十分显著的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在国外农田地下渗灌中,管材大多采用塑料管、橡胶管,但造价较高,不适于我国实际。该文介绍了一种以水泥砂浆为制管材料的渗灌制管机械,该机由拖拉机拖动,可在地下一次性完成行走、掏洞、送料、挤压、成型(割缝)、抹光、回填等全部工序。通过对成型后的管道抗内水压及田间承荷能力测试表明,满足设计及安全运行要求。田间考核表明,采用该渗灌技术灌溉的农田,可较传统的大水漫灌节水60%以上。且造价低廉,易于施工,确是一项新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污水厂二级出水和清水灌溉土壤的对比实验,研究了病原菌在污水灌溉过程中的代谢与传输特性。从代谢特性来看,污水灌溉较清水来说,病原菌存在着巨大的危害。但从病原菌的传输特性来看,污水灌溉过程中的土壤吸附性使污水灌溉存在巨大的潜力,有必要对病原菌在土壤中的传输特性进行全面的研究,以寻求污水灌溉的最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8.
含氮污水灌溉氮素运移与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世界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剧,污水灌溉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重视。污水中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氮是众多化学物质中最有价值、转化最复杂的成分。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污水灌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污水灌溉条件下氮素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污水灌溉条件下氮素转化与运移模拟;含氮污水净化的数学模型及其实例模拟;污水灌溉条件下影响氮素运移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污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污水灌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灌溉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污水灌溉在我国普遍存在.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污水灌溉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从污水灌溉的农业效益、治污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污水灌溉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污水灌溉潜在的危害,不合理的污水灌溉易引起水土环境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从缓解农业用水紧缺,解决水污染等方面分析,认为污水资源化是未来灌溉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当正确认识污水灌溉"堵"与"疏"的问题,引导污水灌溉的规范化、科学化、健康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再生水高效安全灌溉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再生水灌溉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再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可能带来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风险,不合理再生水灌溉引起的系统安全和环境污染风险成为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以实现系统稳定、环境持续和调控有效为目标,深入开展相关理论和技术问题研究是保证再生水高效安全灌溉的关键。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对灌水器、灌溉系统、农田环境以及农产品等不同尺度介质的影响,阐释了再生水中的养分、盐分、微生物和典型污染物等的行为特征及相互作用机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再生水灌溉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与宏观特征、对环境影响的动力学过程、对养分吸收利用及转化过程的影响以及高效安全调控机制等关键理论和技术,为实现再生水的高效安全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