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钇对铅胁迫下铜绿微囊藻抗氧化能力及藻毒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稀土钇(Y3+)质量浓度对铅胁迫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生理特性及藻毒素含量的影响,用不同质量浓度钇作用于1.00 mg·L-1 Pb2+胁迫下的铜绿微囊藻,绘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曲线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及藻毒素-LR(MC-LR)含量。结果表明:在铅胁迫下,低质量浓度Y3+(0.10~0.50 mg·L-1)改善了铅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而高质量浓度Y3+(1.00~10.00 mg·L-1)则加剧了对铜绿微囊藻的毒害作用;在Y3+质量浓度升高时,藻细胞丙二醛(MDA)和溶液中藻毒素MC-LR含量大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均下降,藻细胞清除活性氧(ROS)能力减弱,抗氧化防御系统被破坏,膜脂过氧化严重,严重抑制藻细胞生长。在铅胁迫下,钇对铜绿微囊藻产生“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
余游  冉奎林  王应军  张涛  高鹏 《现代农业科技》2011,(17):239-241,243
以BG11培养基作为对照,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Nd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d3+浓度为0.1~2.0 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能增加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当Nd3+浓度为1.0 mg/L时,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CAT的活性均达到峰值,MDA含量降至最低;当Nd3+为2.0 mg/L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而Nd3+浓度达5.0~20.0 mg/L时则会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除MDA含量升高外,其余指标均降低。Nd3+浓度达到40.0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钇(Y3+)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特性的影响和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铜绿微囊藻FACHB912为试材,采用生理和生化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稀土Y3+(0、0.05、0.10、0.20、0.50、1.00、2.00、5.00和10.00 mg/L)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比较了藻细胞叶绿素a、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其超微结构随不同浓度Y3+胁迫的变化。[结果]相对低浓度Y3+(0.05~0.20 mg/L)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而高浓度Y3+(0.50~10.00 mg/L)则部分或完全抑制了藻细胞的正常生长;Y3+对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合成、MDA也有影响。叶绿素a随Y3+浓度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低浓度Y3+(0.05~0.20 mg/L)对铜绿微囊藻MDA含量无显著影响,然而随着Y3+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藻细胞中MDA含量显著上升。[结论]一定低浓度的Y3+可有效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藻细胞叶绿素a等生理指标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藻类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富集特征,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不同质量浓度Zn~(2+)和Cd~(2+)的富集能力以及对其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Zn~(2+)、Cd~(2+)均有一定的富集作用,而且Zn~(2+)的富集量明显高于Cd~(2+)。当Zn~(2+)质量浓度为0. 05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快,当Zn~(2+)质量浓度超过0. 05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即Zn~(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具有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作用。Cd~(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不具有低质量浓度促进作用,质量浓度为0. 05 mg/L的Cd~(2+)作用96 h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Cd~(2+)质量浓度越高,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Zn~(2+)、Cd~(2+)质量浓度分别为0. 20 mg/L和0. 15 mg/L时,连续培养24 h后,铜绿微囊藻的酯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当Zn~(2+)、Cd~(2+)质量浓度分别达到0. 20 mg/L和0. 25 mg/L时,与对照相比,藻细胞光系统II(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显著降低。在Zn~(2+)、Cd~(2+)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大蒜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培养箱培养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及相关试剂盒等分别测定铜绿微囊藻在不同浓度(0,0.2,0.4,0.8,1.6,3.2,6.4 g/L)大蒜作用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期探讨大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大蒜对铜绿微囊藻表现为低促高抑的作用效果,与对照相比,0.2 g/L的大蒜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反而略有促进作用;6.4 g/L浓度的大蒜则可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而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效果愈加明显,在第96小时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率可达53.42%;另外,高浓度大蒜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并能影响铜绿微囊藻藻胆蛋白各组分的构成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由此可以得出,一定浓度的大蒜对铜绿微囊藻具有化感抑制作用,且高浓度下的大蒜能通过影响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的含量来影响其光合作用,最终导致藻类繁殖受阻。可见,藻类叶绿素a(即PSⅡ)是大蒜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繁殖的一个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香蒲(Typha orientalis)水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的化感作用,追踪测定2种藻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香蒲水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化感作用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且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水华鱼腥藻,说明香蒲对2种藻类的化感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质量浓度为50 g/L时,处理后12 d对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抑制率分别为91.37%、65.64%。试验过程中2种藻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逐渐减少,SOD、CAT、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表明香蒲水浸提液对2种藻类细胞具有胁迫效应,造成活性氧(ROS)的大量积累后,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的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结构严重受损,叶绿素a含量下降,干扰细胞代谢,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稀土元素钇(Y~(3+))对缺氮、缺磷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测定了缺素胁迫下不同Y~(3+)浓度时藻的生长量、叶绿素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丙二醛(MDA)和藻毒素(MC-LR)含量。结果表明:在缺氮、缺磷胁迫下,Y~(3+)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的"Hormesis"现象。低浓度Y~(3+)(0.10~0.20 mg·L~(-1))能维持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轻缺素胁迫造成的损伤;高浓度Y~(3+)(0.50~2.00 mg·L~(-1))则加剧缺氮、缺磷胁迫对藻的迫害,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膜质过氧化程度加重,MC-LR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萘、菲和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实验室培养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的方法,研究了3种多环芳烃(萘、菲和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菲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高于萘与芘,微量萘、芘暴露可对微囊藻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暴露组均抑制了微囊藻的生长,其比生长速率与暴露浓度显著负相关(P0.05),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4~-0.653;高浓度萘、芘暴露对微囊藻的毒性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弱,高浓度菲暴露对微囊藻产生不可逆的毒害作用。菲、芘通过降低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抑制微囊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Nd3+始浓度条件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相对BG11培养基(Nd3+始浓度为0 mg·L-1),低初始Nd3+浓度(0.01、0.05、0.1、0.5、1 mg·L-1)条件下,随着Nd3+浓度的增加,藻细胞中叶绿素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增加趋势,促进了铜绿微囊藻生长;在Nd3+初始浓度为5 mg·L-1和10mg·L-1时,藻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急剧增加,CAT活性下降,藻细胞清除活性氧(ROS)能力下降,抗氧化防御体系被破坏,膜脂过氧化严重,严重抑制藻细胞生长,在初始Nd3+度50 mg·L-1胁迫下,铜绿微囊藻无法生长.藻细胞超微结构表明,过量的Nd3+破坏了藻细胞内的类囊体结构,胞内脂质体含量增加,细胞膜变粗糙甚至变形破碎,对藻细胞造成不可逆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草甘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研究不同浓度草甘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蛋白合成的影响,并从铜绿微囊藻的抗氧化酶系统和对磷营养的代谢和转化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机理。[结果]草甘膦浓度较低时(5或10 mg/L)刺激微囊藻生长和蛋白合成,高浓度(20或40 mg/L)时起到抑制作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机理有两方面:一是草甘膦诱发了微囊藻的氧化损伤,表现为加药组的MDA含量显著增加,故微囊藻体内的抗氧化相关酶CAT、POD、SOD被大大激活;二是微囊藻细胞内外可生物利用的正磷酸盐比例因为该含磷除草剂的添加发生了变化,低浓度草甘膦有助于磷营养的吸收利用。[结论]该研究为草甘膦生态安全性的评估和铜绿微囊藻磷代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梁剑  刘小文  唐琳  徐莺  王胜华  陈放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31-34,封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和铅(Pb2+)对麻疯树幼苗生长及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细胞超微结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重金属处理后,麻疯树幼苗的株高、根长、根重和地上鲜重抑制作用较为明显;随着Cd2+、Pb2+浓度的增大,叶片叶绿素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SOD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Pb2+胁迫下,POD活性随浓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AT活性则逐渐上升,叶绿体双层膜分辨不清,基质大量溢出;Cd2+胁迫下,POD活性随浓度缓慢上升,CAT活性则是先上升后下降,叶绿体结构轻微变形,呈圆形且有肿胀现象,基质少量溢出。  相似文献   

12.
二价镉对梨形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Cd2+对梨形环棱螺的毒理效应,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氯化镉(Cd2+分别为0、0.05、0.10、0.20和0.5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 d)下对梨形环棱螺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Cd2+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均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动态变化过程,并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螺肝脏和鳃组织中DNA单链断裂程度随暴露的剂量增加而增加;肝脏在暴露的前4 d内,DNA完整性(F比值)一直下降,鳃组织在暴露的第1天时,DNA损伤显著或极显著,随后F值上升,显示断裂的DNA有一定程度的修复,然后DNA单链断裂程度继续加重,F值持续下降,直至第14天。结论:低浓度的Cd2+暴露可引发梨形环棱螺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上述指标对Cd2+污染敏感,可以作为Cd2+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对铬胁迫下绿豆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杨酸(SA)对铬胁迫下绿豆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SA对10mmol/L铬胁迫下绿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25~0.50mg/L SA均能提高铬胁迫下绿豆幼苗的株高、鲜质量、根长、根系活力指数、叶绿素含量,降低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明显缓解铬胁迫对绿豆幼苗生长的抑制。其中,以0.50mg/L的SA缓解效果最好。因此,利用SA可以缓解铬胁迫对绿豆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铜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小麦耐铜胁迫的生理机制,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10,20,50,70,100,150 mg/L Cu SO4)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根芽生长、幼苗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下降,根长、芽长逐渐降低,且抑制效应根早于芽。Cu2+浓度增加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Cu2+浓度50 mg/L、70 mg/L处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显著,铜诱导的氧化胁迫得到一定缓解,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Cu2+浓度100 mg/L、150 mg/L处理过氧化物酶(POD)、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过量铜刺激保护酶系统,使幼苗细胞活性氧增加,引起膜质过氧化,阻碍小麦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铬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莴苣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不同质量浓度Cr3+胁迫后,植株的叶绿素合成、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r3+≤40 mg/L时对莴苣叶绿素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在40 mg/L时叶绿素含量最大,约为对照的145%;Cr3+≤80 mg/L能诱导并提高SOD、POD活性,在Cr3+为80 mg/L时,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253%、287%;植株受到Cr3+(≤80 mg/L)胁迫,其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也呈现增加趋势,在80 mg/L时为对照的207%,而高质量浓度的Cr3+(>80 mg/L)不但抑制酶的活性,而且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例如,当Cr3+为320 mg/L时,SOD、POD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7%、31%和24%;脯氨酸和MDA则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6.
潘耕耘  雷俊玲  林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16-12719,12723
[目的]为紫罗兰切花保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重瓣紫罗兰品种‘淡紫’为材料,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8种预处液(Y1~Y8)对其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Y8预处理液(40g/L蔗糖+300mg/LAl2(SO4)3+10ml/LNaClO)可最大程度地延长紫罗兰切花的瓶插寿命,增加其花枝鲜重和花茎,促进开花,维持水分平衡和花瓣可溶性糖含量,延缓MDA产生,并维持花瓣膜结构的相对稳定性,该处理切花的瓶插寿命达11d,开花率和花茎的增幅分别达33.71%和17.95%;0.2mmol/L的STS处理12h后,紫罗兰切花出现叶片失绿、花瓣边缘萎蔫等毒害现象。[结论]40g/L蔗糖+300mg/LAl(SO)+10ml/LNaClO对紫罗兰切花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铬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0、7.23、14.47和28.94mg/L)的重铬酸钾水体中,于96h测定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在试验梯度范围内,随着六价铬(Cr6+)浓度的增加,草鱼肝胰脏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T-AOC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低和中浓度(7.23和14.47mg/L)下被诱导,而高浓度(28.94mg/L)下则诱导减弱,其中14.47mg/L组的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T活性除低浓度组(7.23mg/L)有轻微诱导外,其余各组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浓度组(28.94mg/L)的G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价铬可以引起草鱼肝胰脏组织发生更大的氧化损伤而使其出现中毒现象,可能进一步损伤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郭婷  马园园  田鹏  刘燕  袁伦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32-13834
[目的]研究铬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0、7.23、14.47和28.94 mg/L)的重铬酸钾水体中,于96 h测定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在试验梯度范围内,随着六价铬(Cr6+)浓度的增加,草鱼肝胰脏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T-AOC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低和中浓度(7.23和14.47 mg/L)下被诱导,而高浓度(28.94 mg/L)下则诱导减弱,其中14.47mg/L组的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T活性除低浓度组(7.23 mg/L)有轻微诱导外,其余各组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浓度组(28.94 mg/L)的G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价铬可以引起草鱼肝胰脏组织发生更大的氧化损伤而使其出现中毒现象,可能进一步损伤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