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由浙江富阳茶叶机械总厂研究设计成功的6CDM—42型名优茶多功能机,采用五只槽形锅往复运动达到炒制目的,运动速度快慢可调,热源采用柴、煤、炭为燃料,适用于制作中低档龙井、旗枪等扁形茶.茶叶界有关专家、西湖龙井茶区炒茶老师傅以及个体茶农从现场观察炒制作业后,一致认为,该多功能机的研制是成功的,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制茶品质好,用该机炒制龙井茶、旗枪茶,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增加茶农经济收  相似文献   

2.
“电磁内热”龙井茶炒茶装置,在1975年由浙大电工研究所协助西湖公社满觉陇大队试验成功后,1976年投入生产,经过连续五年的炒制,共炒制五万多斤龙井茶,证明具有“优质、高效、节能、低本、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
旗枪是我省特有的茶类。其外形与品质同龙井茶有许多相似之处。高档旗枪茶品质优异,在市场上具有价廉物美的竞争能力。旗枪茶主要产区在杭州市西湖区及富阳、余杭、萧山县。富阳县素有炒制旗枪茶的传统习惯,年产量在4000担左右。为了充分发挥富阳生产旗枪茶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加茶农收入,十分必要对富阳旗  相似文献   

4.
信阳毛尖等名茶多以手工炒制而成,炒制中的热处理作业一般都分为炒茶(包括初揉)、做形(包括提毫)和烘焙3道工序完成。用于制茶的老式灶都是炒茶、做形和烘焙分别独立建灶的,即需要建3台炉灶才能完成炒制过程。这种老式灶炒制茶叶存在三大缺点:一是不能利用余热,能源浪费大,制茶成本高;二是只能烧木柴或木炭,适应性差,与保护山林确保茶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相矛盾:三是火力难以控制,锅温时高时低,制茶品质不稳定。因此,这种老式灶在生产上已不适用,亟需研制出新型的茶灶。笔者根据毛尖茶炒制过程对锅温的要求是“由高到低”,对热  相似文献   

5.
扁茶是我国的特种绿茶,如龙井、旗枪、大方和峨眉竹叶青等,其中龙井最著名,向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特级龙井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芽锋显露,香气高鲜,滋味甘醇。但扁茶的炒制历来都靠手工完成。龙井和旗枪的炒制工艺通常分为青锅和煇锅两个过程。青锅除了杀青的作用外,还有初步理条,压扁的作用,煇锅则是在茶叶干燥的  相似文献   

6.
槽型多功能炒茶机是一种新机型,用它炒制扁(条)茶为主的名优茶,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工本,提高工效,增加收入。1 槽型多功能炒茶机应用效益11 每公斤机制扁茶与手炒成本比较 据对淳安、建德、桐庐、余杭四县(市)调查,平均机制成本为865元,手炒为2135元,机制比手炒节省成本127元,节支595%。12 每小时炒制中档扁茶工效比较 四县(市)调查,平均每小时机制扁茶09kg,手炒014kg,平均提高工效5429%。2 槽型多功能炒茶机应用技术21 摊放 鲜叶采下后需经6-12h的摊放,失水率为15-20%。22 杀青理条压扁 机器锅体往复运动135-140次/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值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球形茶炒制过程中茶叶颗粒的运动与力学分析、球形茶炒制设备对茶叶颗粒的做功分析为基础,对球形茶炒制设备的做功效率进行了定义、解算与分析,并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曲柄角速度和炒板相位角是影响球形茶炒制设备做功效率的主要运动和结构参数,且球形茶炒制设备的做功效率与茶叶的成形效果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球形茶炒制设备的设计与数字化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猪-沼-茶”生态茶园建设模式是以农户为基本单元,以发展茶叶为核心,以建沼气池为基础,以生猪养殖为辅助,实施改圈、改厨、改厕。通过生猪产生的粪便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用于做饭照明,沼液沼渣用于茶园。通过这种循环链,达到养猪、种茶双增收,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我县自2004年实施沼气国债项目和2006年、2007年实施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户用沼气建设以来,已完成沼气建设8300口。  相似文献   

9.
夏狄刚 《中国茶叶》1996,18(6):14-16
西湖龙井茶历来为手工制作,炒制主要分青锅、煇锅两道工序,炒茶手法不下十种,技术要求很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一个熟练的炒茶师傅一天只能炒制500g特级龙井。为实现龙井茶炒制机械化,经过近40年的努力,已取得重大进展,研制的龙井茶炒制机械正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龙井茶制作机械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名优茶抓得早,发展快,效益好。早在1978年我厅就提出要恢复、发展、创新地方名茶。1979年召开全省名优茶首届评比会议,持续到1993年止已办了10届,共评出46只省级名茶、获省级名茶证书,其中8只获全国名茶、3只部优证书。10多年来,从1978年只有西湖龙井、旗枪茶400吨,产值3000万元的基础上,扩大到1990年4200吨,产值1.05亿元;1994年达到8900吨,产值2.8亿元,比1978年产量增长20倍,产值增长近10倍。浙江的名优茶产量之大,产值  相似文献   

11.
龙井茶的传统炒制器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龙井茶炒茶灶 炒制龙井茶最早是用抬灶。抬灶外壳是一个用木材做成的上大下小的四方形木框,离地20cm装上底板,底部四角装四只脚,脚高17cm,木框的三个侧面用泥、砖砌成,另一侧面开灶门,框中间安放一只炒茶锅,锅沿与木框上面平齐,四周用石灰糊平。这种灶没有烟囱(或只有一根短小的拔火管),结构简单,可以随时移动,炒茶时抬出来,茶季结束就抬到屋角处存放起来,抬灶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抬灶的规格尺寸:高 70cm、灶面 80cm×80cm,底面 60cm×60cm,灶门高27cm,灶门宽16cm。抬灶使用时…  相似文献   

12.
“旗枪”是我国传统的名茶,在扁形茶中仅次于龙井,其外形:芽如枪、叶如旗,扁平光滑、挺直;内质:清香、浓郁,滋味醇和,汤色清沏明亮;历来畅销于江、浙、鲁等省以及沪、宁、津、京、穗等城市,深受群众的欢迎。“旗枪”茶主产于浙江杭州地区的杭州市郊富阳、余杭、肖山等县市,一九八二年产量达14000担,江苏的茅山地区每年也产200余担。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旗枪茶销量在江浙鲁三省及一些城市逐  相似文献   

13.
在茶叶初制中,除了锅式炒制机械外,还有筒式炒制机械。这类机械既有用于杀青的,也有用于炒干的,它们都有一个筒体部件。我们把主要工作部件为一筒体的制茶设备,统称为筒式炒制机械。一、性能特点我国筒式机械的研究,可追溯到50年代初。1955年后,浙江、安徽、贵州等省研制成功了滚筒杀青机,瓶式和滚筒炒干机。  相似文献   

14.
《茶叶》1982,(2)
一西湖区是中外闻名的龙井茶区和旅游区。全区茶园23400亩,集中分布在5个产茶公社,74个大队,平均每个公社产茶8000担,每个大队产茶600担。盛产“龙井”、“旗枪”和“九曲红梅”等名茶。党的三中全会以后,茶区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生产结构变了,由单一经营逐步走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二是积极性变了,推行多种形式的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名茶多用机的问世,以及其机械结构、性能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广大茶区得以迅速推广,成为茶农炒茶的好帮手,并被广泛用于龙井茶的炒制.  相似文献   

16.
《茶叶》1959,(1)
杭州市留下人民公社楊家牌楼是著名的“旗枪”茶产区,1958年三百余亩采叶茶园亩产达240斤。去年公社剛建立起来的时候,由于干部社員缺乏管理經驗,又是秋收秋种的紧張季节,因此临时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方法,一度出現生产上的混乱現象,顧  相似文献   

17.
扁形茶是浙江省重要的绿茶产品,年产量在4万吨以上。由于过去都以手工炒制为主,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功效低,而且产品的质量也不稳定,不少茶农纷纷采用机械炒制。根据当前市场状况做了单锅扁茶机和四锅连续扁茶机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8.
陈中泽 《茶叶》2002,28(4):210-210
随着名茶多用机的问世,以及其机械结构、性能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广大茶区得以迅速推广,成为茶农炒茶的好帮手,并被广泛用于龙井茶的炒制。然而,全程机制龙井茶往往存在两大缺陷:一是色泽偏暗,难以达到中高档茶嫩黄色的要求;二是呈棍棒状扁形,显得其外形长直度有余而宽扁度不足。难与传统龙井茶相比。导致机制龙井茶不被看好,卖价不高。为保持传统龙井茶风格,于是各种机手结合炒制工艺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时下虽然春寒料峭,而在江苏省东海县农业专业合作社茶园大棚里的茶叶已悄悄抽芽,给茶园平添一份新绿。去年冬,东海县农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追喂绿茶,不仅使大棚绿茶防寒保温和无公害,而且还确保了早春绿茶提前采摘。东海县茶场都建起了大棚沼气池,不仅可以用沼气来照明增温、炒茶和杀虫,而且还可以通过沼渣、沼液追喂绿茶,增加了东海县无公害  相似文献   

20.
一、成套设备概况 6CL-11O炒青绿茶初制连续化成套设备(以下简称成套设备)是根据农机部和安徽省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由安徽省茶机成套设备会战组进行研制的。生产率为110斤干茶/小时,用于加工炒青绿茶,整个加工过程连续流水作业。设备总体布置如下图所示。设备包括三台机组:6CST-65连续杀青机,6CRL-645连续揉捻机和6CCL-110连续炒干机组。三台机组由七台主机组成,其中连续炒干机组包括了五台主机。七台主机,实际为四种型号。除连续揉捻机外,主机均采用类似快装锅炉的结构,一般分为六大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