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农业》2016,(21)
大白菜是丽江地区最广泛栽培的蔬菜,试验选用两个主栽的大白菜品种:春喜-3与青茅一作为试验对象,分析不同施肥方式与土壤条件下对两个品种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土和施用磷酸二氢钾做追肥的条件下大白菜产量提高了20%,品种春喜-3的产量比青茅一提高了4%,其结果可为指导丽江秋季大白菜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春大白菜栽培对品种选择和播种期要求非常严格,生产上常因品种选择不对或因播种期过早、过迟,造成先期未熟抽薹或后期高温导致包球不紧或叶球腐烂,给生产造成损失。为了筛选适宜陕西关中地区栽培的春大白菜品种,笔者征集了近年来国内外育种单位育成的一批春大白菜新品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6,(11):29-30
为筛选出能在贵州早春上市的大白菜品种,满足大白菜春淡市场需求,本试验以韩国四季王作对照,选择7个品种(组合)在贵州贵阳开展了早春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黔白5号及C1×3-26株型紧凑、叶球紧实,抗病性、商品性好,耐抽薹性强,均适宜在贵州及类似生态区栽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选取"高山王"、"东阳春王"、"早春一号"、"东阳春圣"四个品种的春大白菜进行对比,在高寒地区进行栽培种植,比较四个品种的大白菜的生长性状、农学性状及产量等特征,选取最适宜高寒地区进行早春栽培的大白菜品种,并探讨最佳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春大白菜栽培对品种选择和播种期要求非常严格,生产上常因品种选择不对或因播种期过早、过迟,造成先期未熟抽薹或后期高温导致包球不紧或叶球腐烂,给生产造成损失。为了筛选适宜陕西关中地区栽培的春大白菜品种,笔者征集了近年来国内外育种单位育成的一批春大白菜新品种,旨在筛  相似文献   

6.
夏大白菜耐热性比较及主要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 5个夏大白菜品种为试材 ,在 6~ 8月份栽培 ,比较其耐热性及主要性状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夏翠品种耐热性、叶球商品产量、商品性均好于其他供试品种。叶球商品产量与植株叶片数、平均单球重、球高、球体积及结球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早熟5号、早熟8号、金早58、青研1号和郑早60等5个早熟耐热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产量及在安康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金早58表现早熟,耐热,成球性好,叶球紧实,商品性好,综合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适合安康地区作夏秋大白菜种植.  相似文献   

8.
春大白菜对播期要求严格,若播种过早,由于低温春化易引起先期抽薹,使生产蒙受经济损失;播种太迟,则在生长后期遇到高温,导致包球不实或叶球腐烂。选择适宜的播期是决定春大白菜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探讨铜陵地区春大白菜生产适宜播期,于2011年春开展了春大白菜播期试验。结果表明,铜陵地区小拱棚育苗、露地栽培春大白菜可在2月底至3月上中旬播种,最适宜播期为3月上中旬。从3个播期看,春大将耐抽薹性,抗病性、丰产性表现均最好,是适合铜陵地区春大白菜栽培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品种大白菜在东台春季露地种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笔者以东台市场上5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从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品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号大白菜生育期短,结球紧实,产量最高,经济效益好,适宜本地春季露地种植;5号大白菜生育期适中,叶球外叶深绿,球心黄,结球极紧实,外观品质好,市场接受度最高,产量较高,可进一步进行试验示范,并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洞庭湖区域栽培的越冬大白菜品种,比较了10个参试大白菜品种的农艺性状等特征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新傲尔良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上比其他品种均要高,结球率100%,净菜率75.83%,产量达7 587.58 kg/667m~2,新傲尔良大白菜品种仍可作为主栽品种在洞庭湖地区推广生产;考虑品种的更新换代,建议选择改良青杂三号,产量高,达到7 754.34 kg/667m~2,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1.
春秋适应型大白菜新品种豫白菜1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的双单倍体自交不亲和系Q2-1及(W3-1×M65-1-1)-1为亲本材料,选育出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白菜11号。该品种生育期60天,抗病、丰产、优质,菜型整齐,适于春、秋两季种植。净菜产量4113.4~5001.3kg/亩,比对照新早89-8增产8.4%~81.7%。  相似文献   

12.
娃娃菜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家庄地区,对金福娃、玲珑、鼎誉、真秀、28快菜和金星6个娃娃菜新品种开展了春秋两季栽培比较试验,主要调查了品种的耐抽薹性、抗病性、丰产性和商品性等特征特性。结果表明:在石家庄地区春季栽培,为了防止未熟抽薹,建议选用金福娃、玲珑和真秀;秋季栽培时建议选用生长势较强、产量较高的金福娃、玲珑、真秀和鼎誉。  相似文献   

13.
适宜晋中地区栽培的春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收集到的10个春白菜品种的生育期、主要性状、抗病性及产量的比较试验,筛选出春大强、哨兵、抗病春王3个适宜在晋中地区春露地栽培的品种,为晋中地区春白菜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当前蔬菜的主要施肥模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下配合喷施锌、硼、铜、钼、锰及农用稀土对小白菜的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喷施微肥或稀土对小白菜的产量影响无明显规律,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小白菜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相比,春季、秋季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3.1%~28.2%、6.4%~43.0%,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3.0%~54.5%、0.0%~20.0%;春季小白菜的维生素C和秋季小白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8.6%~82.4%和3.6%~67.9%;耕层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降低8.5%~69.9%,铵态氮含量提高88.2%~157.4%。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及配合喷施锌肥效果较好,既降低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又能提高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5.
春结球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10份春大白菜品种进行露地直播,CH33、CH37、春8和菊锦表现为净菜产量高,耐抽薹,抗病性强,适合当地春季种植;CH18冬性最强;抗病旺春、CH37和寒春抗病性最强。所有参试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小黑点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预防春大白菜生产中的抽薹现象,提高春大白菜生产水平,本研究选用23个适宜不同季节栽培的大白菜品种,利用电子数据采集记录仪研究了春季气温、地温变化特点及其对春季大白菜抽薹的影响,并比较了人工春化大白菜种子和田间直播两种方法鉴定大白菜耐抽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实测的24 h最低、最高温度与天气预报存在较大差异,增大了田间管理的难度。根据田间实测温度及其变化特点将春季气温、地温分成3个时间段,并根据其特点相应地提出了春大白菜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露地春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7份国内外的春大白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968”综合性状最好,产量、软叶率、球形指数、抗病性等在所有供试品种中表现最佳。强春白菜、春大帅和傲春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强春王和春黄白菜结球较紧,但其产量过低,四季霸王和盛春抗病性极差。  相似文献   

18.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春甘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是实现化肥零增长的途径之一,以紫色土为基质,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春甘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连续2年试验,采取6种施肥模式:农民常规化肥施用量FCF,四川省农业厅推荐化肥用量CK,化肥分别减量10%、20%、30%、40%的处理T-10、T-20、T-30、T-40,用有机肥补足这4个化肥减量处理的损失肥效,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甘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春甘蓝产量,提高春甘蓝品质;相比于对照组CK的产量,T-20、T-30的增产率均在9.8%以上;其中,T-30的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安全品质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由此说明,在化肥减量的条件下,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春甘蓝产量与品质,这是西南紫色土区春甘蓝提质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为紫色土区域有机养分资源的利用和春甘蓝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西省晋中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春季大白菜3种栽培方式与7个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小杂56和中熟品种美泰春秋耐抽薹性优于对照秦白二号,是该地区春播大白菜的首选品种;阳畦护根育苗后移栽是最适宜的栽培方式,可有效降低“先期抽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大白菜品种种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的优良品种,对5个春作大白菜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比对其生物学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试验表明,5个参试大白菜品种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白蓝”和中白60,表现为生育期短,产量较高,综合抗病性较好;早熟5号和春夏王在本次试验中表现不佳,产量较低,综合抗病性不强。结球紧实度稍差;京春白的产量最高,但是其生育期最长,“白蓝”的综合抗病性最好,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