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蚕桑是新昌农村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2007年全县的桑园面积1320 hm2;全年饲养蚕种33576张.生产蚕茧1350 t,产值2080.96万元,平均张产35.15kg,其中晚秋发放蚕种14800张,张产比前3年平均降低了5.1kg,不仅降低了蚕农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产生较大的社会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市为全国蚕桑生产重点产区,全年饲养蚕种达70多万张,其中三秋蚕种达40万张.占全年总发种量的60%以上.三秋蚕茧平均张产为25kg.但高的可达35~40kg,低的只有10多kg,相差悬殊.而且蚕茧质量差.秋蚕期气候、环境、叶质等条件差,饲养难度大,成本高,产量低,经济效益不佳.为了探索秋蚕夺取高产的技术措施,我们总结了一套秋蚕茧高产配套技术.于1993年首先在同福等5个乡镇试点,获得了11万张秋种,平均张产29.66kg的好成绩,比全年平均的26.31kg提高3.35kg,增长12.74%.1994年全市28个乡镇,全面实施总饲养秋种37.  相似文献   

3.
大蚕阶段,用工最多,食桑量最大,龄期经过最长,养好大蚕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近几年来,东台市富东镇不断总结和推广科学饲养大蚕的五项关键性技术,蚕茧产量和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全镇桑园面积1 400hm2,投放蚕种5.5万张,产茧2 230t,平均张产40.6kg,上茧率达94.2%,解舒率74.3%,茧丝净度95.2分,列全市前茅.  相似文献   

4.
秋蚕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耀 《中国蚕业》2006,27(2):100-101
经过多年布局的调整、调优、兴化市秋蚕饲养次数已由原来的早、中、晚秋3期改为目前的晚秋(9月10日前后收蚁)1期。秋蚕效益约占全年养蚕效益的一半,对提高桑园效益,增强蚕桑业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但近3年来兴化市秋蚕生产连续减产歉收:2003年全市大面积减产,张产茧仅有18kg;2004年一重点乡镇发生大批家蚕见熟不结茧的现象,全镇有近1000张蚕种几乎绝收,近1500张蚕种张产茧只有23kg;2005年全市张产茧只有28kg,少数蚕农基本上粒茧未收。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本市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现有桑园保存有不小的…  相似文献   

5.
吕立峰  马建红  陆玲制  周月康 《蚕桑通报》2012,43(2):48+51-48,51
1产质量概况 晚秋蚕饲养时气候适宜,无明显极端不良气候影响,温度、湿度条件较佳,桑叶叶质好,农药中毒损失又明显少于中秋,晚秋蚕易获得稳产高产且蚕茧质量优良。因此,晚秋蚕一直受到蚕农欢迎,其饲养比例已越来越高,已是我县秋蚕生产中的主导。  相似文献   

6.
养好大蚕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近几年来,江苏东台地区不断总结和推广适合蚕农省力养蚕的实用技术,蚕茧产量和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桑园面积10万亩,年发蚕种29万张,产茧24万担,平均张产40公斤,上茧率达93%,解舒率73%,茧丝净度93.7分,现将其大蚕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秋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建群 《蚕桑通报》2004,35(3):55-56
2003年中秋蚕期,富阳市部分乡镇有些蚕农的蚕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血液型脓病,发病蚕种平均张产仅为31.5 kg,比全市平均张产43.2 kg减27.1%,平均张种减收245.7元,给蚕农造成了较大损失,但在生产中也不乏高产户,平均张产近50kg.为找出发病原因,保证明年春蚕的蚕作安全,笔者特地进行了生产调查,现把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二春蚕是在常规春蚕饲养结束后,桑园不进行夏伐,利用新梢继续生长的桑叶进行第二次春蚕饲养。其优点是:发种量增加,667m~2平均增发蚕种1张以上;叶源充足,叶质好;投资少、产量稳、茧质好、效益高;减少桑园病虫害,提高秋叶叶质,保证中晚秋蚕高产优质高效;能较好地解决近几年夏蚕、早秋蚕气候恶劣、农药污染严重,蚕茧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不高,蚕农不肯养,丝厂不欢迎的矛盾。近三年来,盐都县共推广饲养二春蚕2.2万张,占一春蚕饲  相似文献   

9.
刘玲 《北方蚕业》2004,25(2):50
多年来,我镇蚕农习惯于每年养三季蚕,即春蚕、中秋及晚秋蚕,而夏蚕不养,主要原因是一家一户栽桑养蚕,每户的桑园面积不大,一般为667~1334m2,而夏伐后,桑叶长不起来就开始喂夏蚕,不少蚕农觉得夏叶产量低,不足以养蚕,所以干脆放弃夏蚕的饲养.如此以来,不仅浪费了部分桑叶、蚕室、蚕具等物质资源,而且不利于夏季桑园管理,闲置劳力,给蚕农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增强蚕桑生产的竞争力,我们自2001年起进行了夏季桑树伏条试验,以增加夏叶产量,促进夏蚕饲养,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10.
姚建荣 《蚕桑通报》2015,46(1):62+67
<正>桐乡市梧桐街道现有桑园面积719.93 hm2,2014年饲养蚕种14945张,其中中秋、晚秋饲养5831.5张,占全年总饲养量的39%。2014年由于秋季桑螟大暴发,导致本街道晚秋蚕种弃养近90%,对蚕农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今后的中、晚秋蚕的安全饲养,结合本街道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桑螟的防治意见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桐乡是浙江省蚕桑主产区,养蚕农户6.9万户,占全市农户的58%以上,桑园面积、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均位列全省首位.近年来,随着工业企业和效益农业的不断发展,气候、环境等对蚕桑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2011年和2012年秋期,濮院镇连续两年均有不结茧蚕发生,经现场查看和分析,诊断为类保幼激素农药中毒;2012年晚秋,由于稻田大面积施药,引起崇福、高桥等地收蚁蚕中毒,涉及蚕种500多张.上述发生的中毒现象,只是我市蚕桑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中毒事件,其他零星的中毒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和收入,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本文试图通过秋蚕中毒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来探讨减少中毒事件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最近几年我市蚕病发生面广,蚕病种类多,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了蚕农的收入和积极性。如:1989年秋期僵病暴发,埝头乡何家坝村何二组一蚕户饲养的3张中秋、1张晚秋因僵病严重而全部淘汰,1990年中秋元上乡金山村一蚕户饲养的2张蚕种因病毒病严重,几乎颗粒无收,同年早秋蚕期农田使用杀虫脒、杀虫双,全市4500张早秋蚕大面积农药中毒,平均张产茧仅18.1公斤,比上年减5.4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20余万元,同时,近几年桑田受小土窑、小立窑、化工厂等浓烟污染严重,1990年春十里牌花圩村送检桑叶的含氟量高达223~473  相似文献   

13.
<正>1993年我市桑瘿蚊暴发,受害面积近万亩,受害严重的有8000亩左右,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1/4,其中西渚乡严重受害桑园面积近4900亩,占全乡桑园总面积的72%。受害桑树枝条封顶,侧枝丛生,条短叶老,可利用叶少,影响中晚秋蚕饲养,单西渚乡少发中晚秋蚕种2500多张,减产蚕茧37%。  相似文献   

14.
戴建忠 《中国蚕业》2004,25(2):87-89
2003年中秋蚕饲养期间,因受气候、叶质、虫害、饲养管理和春夏茧价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镇、村、组中秋蚕上蔟前发生较大面积的病毒病、细菌病等蚕病.虽然通过各级蚕桑技术部门和蚕农的共同努力,全市平均张产茧仍达30.0kg,名列嘉兴各县、市、区前茅,但与正常年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户与户之间张产茧极不平衡.回顾全市中秋蚕生产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还有一些教训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5.
秋蚕占全年饲养量的60%左右 ,饲养得好差直接关系到单位面积桑园效益。根据多年来农村基层实践 ,结合物候、饲养条件和桑树生长情况 ,一般9~10月份饲养中、晚两期秋蚕 ,此时气温逐步下降 ,蚕儿病原积累多 ,致病力强 ,桑树虫害多 ,桑叶老化品质差 ,同时劳力紧张 ,农业用药频繁 ,因此 ,中、晚秋蚕比春蚕较难饲养 ,要夺取两秋蚕茧丰收 ,在桑园培管及饲养技术上应切实抓好以下几点 :1加强桑园培管 ,提高秋叶产质量1.1追施秋肥肥料是桑树生长的基础 ,只有充足的肥料才能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 ,8月20日前 ,每667m2 追施粪肥100…  相似文献   

16.
桑蚕大蚕期是用工最多、食桑量最大、龄期经过最长,丝腺发育成长和合成丝物质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养好大蚕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近年来,富东镇不断总结和推广科学饲养大蚕的关键性技术,蚕茧产量和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全镇桑园面积1400hm^2,饲养蚕种5.5万张,产茧2230t,平均张产20.3kg,上茧率达92.7%,解舒率73%,茧丝净度95.3分。总结出关键性技术有五项,现将有关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市桑园鳞翅目害虫发生普遍,蚕区农民虽进行了预防和防治,但效果不很理想.危害桑园的鳞翅目害虫中,桑尺蠖是吃食桑叶,与蚕争叶的主要害虫之一.2002年晚秋蚕期我市三界的府山村部分地块桑园,因桑尺蠖等虫暴发成灾,造成粒茧无收;金庭镇观下村也曾遭受猖獗的虫情泛滥而使全村165张晚秋蚕种无叶可摘,逼使倒蚕,造成蚕茧几乎无收.据不完全统计,因桑园害虫夺叶而造成蚕茧损失的,年平均每张蚕种达7~15 kg.多年来在调查观察及防治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基本上掌握了桑尺蠖在桑树上的发生危害规律,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调查及防治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诸亚刚 《蚕桑通报》2009,40(2):58-59
2008年,临安市於潜镇桑园总面积653.3hm2,比上年767.5hm2减少114.2hm^2,下降17.5%;全镇全年饲养蚕种17000张,比上年同期20230张减少3230张,下降15.96%;全镇全年蚕茧总产量756.76t,比上年同期的933.62t减少176.86t,下降18.9%;全镇全年蚕茧总产值1326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600万元减少274万元,下降16.4%。在全年4期蚕饲养中,以晚秋减幅最大,全镇晚秋饲养蚕种5900张,总产茧171.1t,平均张种产茧29奴,比上年同期减少14kg,计减32.5%。分析造成晚秋蚕大幅度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由单位组织人员饲养小蚕,将一定数量的小蚕交由具有充足的蚕房设备和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专业户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3龄或4龄第二次给桑后再分发给蚕农饲养大蚕的一种科学饲育模式。一个蚕区,一户蚕农,蚕茧生产的多少,蚕茧质量的  相似文献   

20.
张节伯 《中国蚕业》2005,26(1):50-51
2004年春蚕期盐城市局部地区发生了大量的不结茧蚕,发生情况之严重,全省历史罕见.全市除大丰外,各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涉及到本市4个蚕种场,3万多张蚕种,严重的张产茧仅10~20kg,损失蚕茧500t以上,蚕农减收1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