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河县自2009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有机茶转换科技项目以来,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按照有机茶园建设标准要求,扎实开展项目实施工作,有效辐射带动全县有机茶园建设发展,有机茶园认证面积5850亩,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有机茶园建设项目情况调查;制定有机茶园建设方案;茶园病虫草害的有机防治计划和措施;茶园机械修剪和人工修剪;茶园中耕、除草、施肥农事活动记录;茶园补齐缺株断行;种植覆荫树和行道树;试验、示范:肥料对比试验;茶园不同覆盖物对比试验;茶-沼液(肥)试验;建立有机茶资料档案.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10月16日,由云南省永德县茶办、大雪山乡人民政府和永德紫玉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的标准茶园建设培训会在蚂蝗箐村大麦地茶园举行,该村30多名茶农代表参加了培训会。培训会上,茶办技术员以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专业术语与农俗俚语相并用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为茶农讲解了标准茶园建设的相关知识,让当地茶农受益匪浅。通过此次标准茶园建设培训,大力提高了茶农对标准茶园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一直高度重视无公害茶园环境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12月,全市8万余亩茶园全部获得无公害茶园产地认定证书.现将恩施市无公害茶园环境建设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后,邵武市通过近5年的无公害茶园建设和技术推广实践,已建无公害茶园1万多亩,其中有3024亩的有机茶园的茶叶通过欧盟有机茶论证,成功地拿到了出口欧洲市场的"绿卡".茶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在有机茶园建设中显得由为重要,也是一线从事茶园管理的多数茶农较难把握的一项技术措施.现就有机茶园茶叶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可行的技术措施,旨在从源头上引导茶农在完善茶园立体生态环境,科学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病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老茶园换种改植,是新茶园建设的一部分,是一项科学实用的新技术.针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1年提出的用10年时间,实现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化60%的要求,各地积极响应,一方面进行无性系良种新茶园的建设,另一方面着重进行老茶园的换种改植.5年来,浙江省开展了良种化工程建设,至2005年春茶结束,全省茶园面积236.0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已达81.99万亩,而在去冬今春种植的无性系良种面积就达12.28万亩,包括换种改植面积2.25万亩.目前,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34.73%.但要再用5年时间达到无性系良种化60%的预期目标,还需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但茶叶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还相对较低,与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生产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农业部于2009年提出了"标准茶园"概念,并启动了全国茶叶标准园创建活动,旨在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全国茶叶优势区域创建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示范带动全国茶叶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茶叶是浙江的传统优势农产品,浙江省历来高度重视茶园基础建设,不仅全程参与了农业部标准茶园创建  相似文献   

7.
闽东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东茶区自1997年以来,通过无公害茶园建设试验示范到全面推广应用的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及茶园建设与管理的技术措施及成效.  相似文献   

8.
苏峰 《福建茶叶》1999,(3):30-31
1闽东无公害茶园建设的现状闽东虽然产茶历史悠久,但无公害茶园建设的起步较晚。1997年省农业厅在全省建立了十个无公害茶园试验示范点,其中宁德地区就有4个、面积达193hm2。全区茶叶业务部门在省定示范点的基础上,在福安、福鼎、宁德、霞浦等县(市)的重点菜区建立无公害茶园示范点10个、面积666.6hm2,以点带面,全面开展无公害茶园建设。1998年3月行署召开了全区茶叶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无公害茶园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布置了今后无公害茶园的建设任务,确立了“九五”期间全区建立无公害茶园基地6666hm2的奋斗目标,在全区范围内进…  相似文献   

9.
对汉中茶区无性系良种引进及无性系茶园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本地无性系良种选育滞后、茶园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茶园建设标准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充分利用本地优良群体种、加快繁育适宜汉中茶区的无性系良种,坚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的原则科学谋划无性系良种品种布局,严格执行技术规程、提高茶园建设质量,开展配套技术研究、充分发挥无性系良种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茶园建设与水利系统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态茶园是确保茶叶产品卫生安全、增强茶叶品质、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新世纪后,生态茶园的建设模式、应用技术、建设标准都在逐步发展。随着生态观光茶园的发展,对规划与设计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分析和研究生态茶园与水利系统景观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茶园选择、大棚建造与棚内环境控制、茶树种植管理与采摘等方面对现阶段江北茶区普遍采用的塑料大棚茶树栽培方式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塑料大棚茶园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茶园昆虫群落稳定性机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茶园常绿郁闭 ,茶丛内昼夜温差、湿度差小 ,小气候稳定 ,这些是形成稳定的茶园昆虫群落的基础。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增大了茶树昆虫的多样性 ;我国拥有的群落茶园、纯茶园等茶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以及单行条植、双行和多行密植及间作等栽培模式的多样化皆丰富了茶园昆虫的物种多样性 ,从而强化了昆虫群落稳定性。茶园昆虫物种的多样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链 ,成为茶园昆虫群落稳定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省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意愿,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安溪县181户茶农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地茶农茶园规模小而分散、生态建设跟不上、对生态茶园理解不够准确、建设能力不足,对生态茶园建设的决策谨慎,存在劳动力缺乏、资金不足等困难,进一步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得知,生态茶园建设成本和生态茶园的收益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生态茶园建设培训和生态茶园建设补贴力度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相邻茶园生态情况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茶园生态建设的培训与引导、组织连片建设与示范、优化补偿方式、提供专业服务以降低管理成本、以养代补提高收入预期等措施补偿生态茶园建设的外部性,激发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积极性,促进生态茶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对茶园土壤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有机肥是调控茶叶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施用有机肥对茶园土壤质量及茶叶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有机肥在提高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矿质养分含量、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有机肥应用于茶园中可能引起的抗菌素与重金属等污染物富集的潜在危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机肥在茶园中的安全与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柘荣茶树品种结构、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牌建设和茶叶市场化进程情况.提出柘荣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建设高效生态茶园;茶叶初制清洁化改造;建设茶叶初加工集中园区;示范法国葡萄酒庄园管理模式;开展栽培与加工技术培训;全力打造地方品牌.  相似文献   

16.
合理间套作功能植物是茶园生境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遮光保温、保持水土、增肥促长、保持微域环境稳定;还能吸引天敌、驱避害虫,减轻茶园病虫草为害,有助于茶叶提质增效。但不合理的间套作会破坏茶园微域环境和争夺养料,进而影响茶树生长。通过综述近年来在茶园间套作功能植物及其对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方面的文献,主要包括茶园常见功能植物的种类、作用方式、功效和常见问题,以及间套作功能植物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病虫草害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应用间套作措施促进茶园病虫草害的综合调控和提升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茶园及茶叶中重金属镉含量现状,土壤中镉形态分布特点及来源,茶树镉的吸收、富集、迁移规律与分布特性及对茶树的影响,提出了防控镉污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简析了中国茶叶生产消费现状及进出口贸易现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概述了我国在茶树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茶树全基因组与代谢调控机制、茶树土壤与营养调控分子机理、茶树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茶园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茶叶制造化学与品质化学机理、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与健康等8个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9.
以一种微平衡生态肥为试验对象,采用与菜籽饼等量、等价进行施肥处理,研究该微平衡生态肥在茶园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润丰达微平衡生态肥,促进了茶树生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茶叶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核桃树间作年限为6、10、15、30a的茶树-核桃间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取距核桃树主干1、2、3 m处的0~20 cm表土层和20~4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和相对应的单作茶园土壤为供试样,测定了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核桃树种植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pH呈增加的趋势,核桃树种植年限为30 a的土壤pH接近或大于7.0;核桃树间作年限为30 a的间作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均显著小于单作茶园中的含量;随着核桃树间作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中的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树对茶树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会导致茶树不能较好生长和茶叶品质下降。因此,不宜将二者相间种植或将核桃树作为茶树的遮荫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