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平井井况一般较为复杂,井漏、井涌时有发生,井斜角及狗腿度往往较大,因此测井采集风险大,难以获得放射性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目前,双侧向-数字声波测井是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水平井的主要采集系列,较少的测井资料给碳酸盐岩水平井储层精细评价及流体识别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在有限的测井资料中获得更多的地层信息,提出了数字声波幅度比值方法。通过波幅比值与孔隙度交会,可有效区分储层与干层;而通过波幅比值与深侧向电阻率交会,亦能对储层流体性质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2.
地层水电阻率的大小是测井解释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福山油田流沙港组储层致密,没有典型的水层,地层水纵、横向变化较快,利用常规测井很难准确确定目的层的地层水电阻率大小,导致测井解释符合率不是很理想。在取样地层水分析研究试验、试油测井等资料基础上,利用纯水层附近泥岩层的电阻率信息,建立了地层水电阻率的3种计算模型;并利用岩石的岩电试验数据统计了岩电参数随不同地层水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在求准油气饱和度的基础上,结合油气运聚特征综合认为,高矿化度的氯化钙型地层水一般反映较高的构造位置和较封闭的形成环境,有利于保存有机质及形成较高的有机质丰度。  相似文献   

3.
常规测井资料在评价低阻油层等测井疑难层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原因在于进行油水层识别时仅依靠深侧向电阻率曲线,摆脱不了"高阻是油、低阻是水"的评价局限。对径向电阻率比值评价低阻油层的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比值能够反映储层的含油性,与储层的含油性呈正相关关系,比值越大,储层的含油性越好,比值越小,储层的含油性越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比值评价低阻油层的2种方法:交会图评价法和视含水饱和度定量评价法。上述2种方法不受储层岩性变化和电阻率高低变化的影响,不需要孔隙度、岩电参数、地层水电阻率等资料,能够实现对油层的快速识别。由于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比值的大小与储层自身电阻率的高低没有关系,因此可用于对低阻油层的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比值评价低阻油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大宛齐油田地层水矿化度在纵横向上变化较大,在不同层位上会出现油层电阻率低于水层电阻率的情况,这加大了储集层测井解释及油气层评价的难度,易引起对储集层中流体性质的错判。此外,地层水电阻率是阿尔奇公式求取含油饱和度的必要参数。因此,有必要对地层水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找出地层水矿化度的纵横向变化规律。结合地层水分析资料、地层井温-压力测试以及测井曲线计算地层水电阻率,得到地层水电阻率在纵横向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正确认识油气水层的饱和度变化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电阻率测井动态侵入响应模型为基础,分别模拟淡水泥浆和咸水泥浆侵入条件下,不同探测深度的油水层高分辨阵列感应(HDIL)径向电阻率曲线变化特征;并在总结HDIL径向电阻率分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结果与实测测井结果的对比分析,更准确地确定储层参数;利用不同侵入条件下油层、水层的电阻率形态和径向电阻率分布的特征以及动态模拟确定的储层参数结果进行储层流体识别,提高了低电阻率油层和咸水泥浆侵入条件下储层流体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Nahr Umr B是伊拉克Halfaya油田的重要储集层,地层测试数据的缺乏给储层的含油性评价和测井解释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基于岩心观察和岩石物理试验,结合常规测井、核磁共振测井以及有限的试油资料进行研究区复杂岩性储层含油性评价:首先确定储层的孔隙度下限为12%,建立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识别油、水层;然后通过试验确定的胶结指数、饱和度指数以及地层水电阻率等关键参数,计算含油饱和度,建立含油饱和度-孔隙度交会图识别油、水层;再利用电阻率-孔隙度曲线相关性分析法识别油、水层;最后,对比分析上述3种图版的适用性,提出了Nahr Umr B复杂岩性储层含油性评价的优选方案。通过实际测井资料的处理和解释,验证了该优选方案的可靠性,为研究区的含油性测井评价以及提高解释符合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电缆地层测试是一项获取地层流体样品的重要测井手段,但因储层渗透性、泵抽效率以及泥浆侵入深度等因素影响,电缆地层测试作业经常不能完全取到较纯净的原状地层流体样品。对待这类油水/气水混合样品若仅考虑所取油气样品体积忽略了水样样品的离子组成,则易致使对地层流体性质的认识存在误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精度和提供准确的油气评价物性参数,探索了一种新的井场快速水样分析技术。该技术由水样的离子含量测定和数据分析2部分组成,最终提供的分析结果不但包括样品中混入泥浆滤液的比例,而且还包括地层水的特征离子含量和总矿化度、电阻率以及储层产水率等参数,结合油气样品体积及高压物性分析参数,可以定量地判断储层的流体性质。在南海海域数十口探井的疑难油气层取样分析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与电缆地层测试取样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准确判断储层流体性质,为现场作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ANSYS软件,在三维地层模型下对阵列方位侧向测井仪器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了仪器的某一方位视电阻率响应、伪几何因子及井眼校正曲线。通过对模拟结果分析,发现该仪器除了具有区分同一深度地层不同方位视电阻率变化的特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性,即阵列方位侧向测井仪器与普通三侧向测井仪器在不同直径井眼校正曲线的相对位置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南堡凹陷低矿化度地层水条件下砂岩油层电阻率变化范围较大,当注入水矿化度接近或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时,水淹层与油层的测井电阻率差别较小,因此利用电阻率测井识别水淹层难度很大。在实验室模拟地下油层水淹过程,以多种矿化度水驱溶液分别驱替饱含油岩石,在驱替过程中测量岩石水驱油电阻率、含水饱和度和水驱倍数等参数,研究不同岩性、物性的岩石在多种矿化度注入水水驱油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试验数据,揭示了多种矿化度注入水水驱油岩石电阻率复杂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电阻率测井识别水淹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A油田P油层含钙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使得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难以完全反映储层流体性质的变化,导致流体识别精度低。以岩电试验数据为基础,详细分析了钙质成份对储层电阻率的影响;以试油资料为基础,分流体性质开展了钙质含量与储层电阻率的关系研究,并求取了钙质含量与电阻率关系函数的导数,以此量化钙质含量对电阻率的影响。采用上述方法对电阻率进行钙质含量校正后,建立了电阻率与自然电位的交会图版。应用该图版对新完钻的15口井进行解释,经试油验证,解释精度达到了88.5%,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胜北地区低幅度构造背景下,上侏罗统喀拉扎组(J3k)油藏Ⅲ、Ⅳ油组储层微观结构复杂,油、水分布关系多样,油、水层电性对比度低,测井识别难度大。以胜北地区J3k油藏基本地质特征为出发点,分析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和影响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油水界面以上近似油柱高度情况下孔隙结构是控制含油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并以此得出了油气的深度剖面分布规律。基于此,给出了针对性的测井储层评价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定量计算方解石含量及多元渗透率模型判别储层类型;并针对不同储层类型,采用符合储层微观特征的、差异化的岩电参数精准计算含油饱和度,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识别孔隙分布及流体性质等。该研究方法在现场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推进了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进度。  相似文献   

12.
<正>确识别低阻油层对提高油田的勘探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渤中油田东营组发育多套反韵律沉积的储层,其底部岩性细、物性差,电阻率较顶部储层明显变低,应用常规测井方法难以判别该类低阻层的流体性质。对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分析认为,受沉积韵律控制作用的影响,岩性细、泥质含量高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由于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曲线可以表征岩性粗细及泥质含量的影响,同时结合电阻率曲线又能反映地层流体性质的影响,因此应用常规测井资料建立了基于沉积相带及沉积韵律分析的流体识别方法。该方法重新识别出了渤中油田低阻油层30m,展示了常规测井资料在低阻油层识别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油田老区二次开发中,由于岩心试验分析资料的匮乏,常用的一些基于岩心试验数据建立的定量评价水淹层水淹级别的测井方法已不适应。通过WY油田测井响应特征的对比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测试数据,依据含水率的划分界限,优选水淹前、后岩性和物性无明显变化的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储层孔隙中所含原始流体的电阻率与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的函数关系。基于流体替换思路,实测电阻率与反演储层孔隙中所含原始流体的电阻率的差异是由储层流体性质变化引起的,以两者之差即电阻率变化值和含水率为依据制定定量识别水淹级别的划分标准。经120口实际井资料的处理,解释符合率达到83%,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及时服务油田和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火山岩岩性、岩相是控制火山岩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岩性、岩相识别是火山岩储层预测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如何利用测井资料开展井点处火山岩岩相识别是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面临的一项挑战。针对某盆地深层火山岩地层,采用岩心刻度测井,利用钻井取心资料提取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特征标志,建立了常规测井识别火山岩成分、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测井识别火山岩结构构造的方法,最后利用测井识别的岩性、结构构造组合,建立了火山岩岩性识别的方法和技术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测井资料结合FMI测井可以有效识别火山岩成分、结构、构造等地质特征,进而可以有效评价火山岩相分布。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加大火山岩勘探、测井资料标定地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大多数陆相非均质老油田注水开发的特点及其在高含水期测井解释所遇到的诸多问题,通过模拟开发过程的岩石物理实验,研究了水驱过程中油藏性质变化对岩石地球物理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研究了水驱方式下不同开发阶段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识别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水驱油方式下的I-S。关系不再是一条直线,而呈现出与饱和度大小相关的两段式,当含水饱和度达到一定值(S。)以后,电阻率对饱和度变化的反映不敏感。②在不同的浓度范围内,地层水矿化度对岩石表面双电层厚度及平衡离子活动性的影响不同,导致胶结指数m和饱和度指数n的值以及Waxman-Smits模型中的B参数在不同的矿化度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特征。③注入介质在高渗透条带中线性突破形成的电阻率宏观各向异性使储层在仍具有相当产能的情况下电阻率显著降低。④动电现象是特定油藏环境下的一种特殊岩石物理现象,开发过程导致的压力异常是其产生的本质原因,流动电位的大小与压差、多相流动特征及地层水矿化度有关,流动电位的存在使自然电位曲线表现异常。  相似文献   

16.
在录井技术及常规测井难以有效确定储层的流体性质时,基于电缆测压取样,在地面进行油水样分离后,采用现场水分析技术和现场原油高温高压物性分析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该难题。对于水样,利用现场水分析技术可以确定其离子组成、总矿化度以及泥浆滤液与地层水的体积,再根据图版法,可以计算出地层水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对于油样,利用现场原油高温高压分析技术,可以确定原油的黏度、体积系数等高压物性参数,并计算出原油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根据取样在地层条件下原油与地层水的比例,即可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流体性质。该判别结果较目前测井解释结论进一步定量化,且可有效确定储层,特别是油水同层的含水比例或产水率,有效指导油田的勘探开发作业。  相似文献   

17.
勘探阶段精确定量计算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主要是钻杆中途测试技术(DST),但海上DST评价费用较高。为此,提出利用电缆地层取样技术,将取到的地层流体样品在地面条件下进行气液分离,记录气体和液体样品的体积;利用现场水样分析技术,快速有效地确定液体样品中的各离子浓度,判断样品中泥浆滤液与地层水的体积比例;根据体积系数计算模型,将气体和地层水在常压下的体积折算到地层条件下的体积,得到地层条件下的气水比例,即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流体性质。该方法进一步量化了测井解释结论,特别是气水同层,得到了地层产水率等参数,有效指导了油田的勘探开发作业。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过套管电阻率测井、PNN(脉冲中子-中子)测井、中子寿命测井、碳氧比(C/O)测井方法在J油区和Q油区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方面的优势与适应性,采用测井实例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适用未知地层水矿化度地区,可与裸眼井电阻率直接对比;PNN测井相对于中子寿命测井扩展了应用范围,在高矿化度地层、薄层对油水响应有明显优势;C/O测井适用于低矿化度地层,高矿化度地层适用性较差;中子寿命测井适用于高矿化度、高孔隙度地层,测井服务综合成本较低。J油区和Q油区多种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现场应用分析和系统对比研究,为其他地区优选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超深层储层埋藏深,地层条件复杂,网状缝-垂向缝发育,为裂缝-溶蚀孔型储层。在裂缝型储层中,裂缝不仅是油气的储存空间,更是油气的渗流通道,因此裂缝识别对储层评价至关重要。从裂缝形成机理出发,结合高压岩心试验,研究了一套针对克深地区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的方法,即利用岩心试验方法得到视裂缝孔隙度和视裂缝渗透率,并与常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拟合,得到视裂缝孔隙度和视裂缝渗透率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成像测井资料识别结果符合率为75%,说明该方法在评价致密砂岩裂缝型储层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巴西深海桑托斯盆地盐下储层岩性复杂,油气层中普遍存在不同体积分数的CO_2,地层条件下CO_2为超临界流体,其密度接近于液体,黏度接近于气体,这种特殊的流体性质导致利用测井方法识别油气层中CO_2体积分数极其困难。在分析超临界CO_2流体的物理性质与相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桑托斯盆地多个油田盐下CO_2流体在地层温压条件下的测井响应特征,并应用标准化后的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回归模型确定了桑托斯盆地超临界CO_2流体体积分数识别图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识别图版能够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超临界CO_2流体体积分数的半定量计算,与试油结果符合度较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