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中医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患者223例,按随机法分成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9.1%比对照组的90.9%高(χ2=8.004,P〈0.01);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0%vs 89.1%,P〈0.01)。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以及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76例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术前、术中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术前、术中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前、术中疼痛和焦虑程度,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疼痛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症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目盲选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围术期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无痛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间盘突症出患者予以围术期无痛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自行排尿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2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9)和对照组(n=147),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差异无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创造适宜环境、做好护理观察,及时诱导排尿,常规诱导排尿措施无效后采用开塞露纳肛。结果:观察组术后自行排尿140例,导尿9例;对照组术后自行排尿74例,导尿73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适宜的护理干预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自行排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医院骨科收治的已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牵引、按摩、理疗等非手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融合固定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治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年随访的VAS、ODI评分分别为(2.13±1.14)分、(19.2±3.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7±1.06)分、(36.9±5.75)分(P0.05)。结论: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不易复发,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6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手术智力,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相应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明显,其中观察组腰椎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调神法结合常规针法治疗; 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常规针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和 腰痛病情(Fairbank JC)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治疗组疗 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Fairbank JC腰痛病情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 组(P<0.05)。结论调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临床效果较好,提示 其可能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疼痛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组单 纯采用牵引推拿治疗〔14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 疗组总有效率为92.1 %,对照组总有效率79.40I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疼 痛程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 减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一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刀手术配合术后直腿抬高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低温等离子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术后随机分为锻炼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健康指导。锻炼组50例行直腿抬高功能锻炼;对照组50例仅卧床制动,不进行直腿抬高康复锻炼。结果:出院1个月后复诊时,分别汇总腰痛指数各项指标进行评定。两组优良率比较(92%vs62%,P0.05),锻炼组优于对照组;锻炼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2%vs 10%,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配合术后持续系统的直腿抬高锻炼能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3D拉钩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2012年1月-12月接受3D拉钩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1~6月手术42例为对照组,7~12月手术43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基础上,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治疗护理方法,沿用传统的病历书写模式及护理记录;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均优于实验组,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3D拉钩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缩短住院天数、术后患者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强化了医护的分工合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0)和对照组(n=68),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配合中药熏蒸腰部以及做好熏蒸前、中、后的护理;对照组采用药物及干扰电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7、42、1,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治愈、显效、无效的例数则分别为11、26、31,总有效率为54.4%。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Hc=29.36,P〈0.01)。结论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做相关护理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患者随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于出院前采用自制表格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自理能力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均P〈0.01)并且健康知识、生活自理能力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的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3、6、12个月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疾病复发情况、患者焦虑程度及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率、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充实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总结分析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26例患者施行椎间孔镜腰椎问盘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资料。结果:术后住院时间5~10d,平均(5.67±0.78)d。对患者腰疼及下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术前(7.58±1.65)分,术后为(1.53±1.25)分,疼痛明显减轻(P0.01)。以患者下肢直腿抬高体征消失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愈后,结果直腿抬高体征消失率89%。改良Macnab标准随访,优256例,良40例,可20例,差10例,优良率90.80%。结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的方法。椎间孔镜术前准备与护理、术中观察与处理、术后适宜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药熏蒸治疗的舒适护理及效果。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在中药熏蒸过程中进行语言交流、摆放体位,播放电视、音乐、打开空调等舒适护理。结果:41例疼痛减轻,45例悲观抑郁状况改善,59例感到熏蒸过程舒适,全部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中药熏蒸中实施舒适护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仔细、体贴和尊重,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七叶皂甙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创伤性肿胀的应用效果。方法 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按传统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七叶皂甙钠20 mg溶于5%葡萄糖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7~10 d为一疗效。创伤性肿胀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按骨科对症抗感染治疗,并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用于抗炎及消肿;治疗组则用七叶皂甙15 mg溶于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两组均用10~14d。结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11.39,P〈0.01);在创伤性肿胀患者中,治疗组的痊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χ2=11.39,P〈0.01)。结论叶皂甙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创伤性肿胀的效果显著,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术后实施干预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25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护理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的护理(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腰椎神经根水肿、椎管内硬膜外血肿)以及功能锻炼。结果通过健康宣教和实施预见性干预护理计划,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肢DVT(深静脉血栓)及椎间隙感染,仅有2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1例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因及时发现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积极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尽早发现术后临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腰椎牵引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椐患者BMI分为正常体重组(BMI< 24kg/m2) 40例,超重及肥胖组(BMI≥24kg/m2) 32例,比较BMI对腰椎三维电动牵引配合针炙、蜡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影响.结果 正常体重组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有效率及VAS评分明显优于超重及肥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重及肥胖会影响腰椎三维电动牵引配合针炙、蜡疗治疗效果,控制体重应列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及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捏脊和穴位按压结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取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等方法进行康复,综合组则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医捏脊和穴位按压。治疗2周后采用JOA评分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周康复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以综合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采取强化康复并结合中医捏脊和穴位按压可明显缓解术后早期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5月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术前术后腰腿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手术效果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并术后复查CT、MRI。结果:视觉模拟评分法:术前评分为(7.5±1.0)分,术后90d评分为(1.9±0.5)(P0.05)。经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效果优45例,良好9例,可5例、差1例,其中取得明显手术效果为90%(54/60)。术后复查MRI显示突出物彻底或者大部分消失。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行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有效,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