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处方中含毒性中药的使用情况、功效应用及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68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处方中含毒性中药的处方及其使用频数、功效分布和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含有"大毒"有毒"及"小毒"的中药共计34种,占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的83种毒性中药的40.96%。含毒性中药的中成药处方有86个,占比为32.09%,其中内科与外科用药含毒性中药处方数排序居前2位,分别占比18.28%、3.36%,功能多为祛瘀、止咳平喘、补益、清热,配伍应用较多的是半夏与苦杏仁,半夏与陈皮、茯苓、甘草配伍应用,苦杏仁与桔梗、麻黄、白芍等组方。结论 毒性中药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应用频数较高,临床上使用时尤需谨慎,在联合用药时应避免重复给药。毒性中药的应用分析对于临床上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查2007年1-6月门诊处方5 800张。根据文献资料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类统计。结果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约占1.5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79%,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69.6%。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不合理用药主要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为主,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某医院药学质控基本状况,探讨如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医院管理HIS系统和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分别抽取门急诊处方(包括抗菌药物专项处方)3600份和病历医嘱(包括一类切口手术病历)5491份,共计9091份,结合相关指南对处方和病历中的治疗药物选择、合理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药物用法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医院门急诊处方合理数为3493份,占抽取总数的97.03%;病例医嘱合理数为5377份,占抽取总数的97.92%;综合药学质控合格率为97.57%.结论:医院药学质控合格率相比2014年(90.83%)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应继续完善合理用药监督机制,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医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提高医院门诊处方质量及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8月门诊处方,对其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 抽取3 000张处方统计,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2.008种,平均用药品种总数1004.2种,注射剂平均使用率11.83%,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24.17%,通用名平均使用率97.47%,国家基本药物平均使用率98.21%,平均处方用药金额95.16元.合理处方2 728张,占90.93%,不合理处方272张,占9.07%,不规范处方及用药不适宜处方占其中大部分,超常处方占少数.结论 门诊不合理处方依然严重,加强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和《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监督与点评,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门诊急诊患者共10188例,回顾性分析了患者就诊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种类及使用频度、配伍方式、联用情况,并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病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调查病例10188例,使用抗菌药物病例5400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34%,涉及9类42种,以单联用药为主,占79.76%。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病例618例,分别在溶煤使用、给药方案、药理作用以及合并用药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问题,抗菌药物使用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6.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是目前医院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合理用药极为重要。为了评价我院儿科门诊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故作如下调查分析。1 资料与方法从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1999年儿科处方8208张,主要统计患者年龄,处方中的抗菌药的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给药途径、起止日期、总用量、费用、联合用药及用药合理性。2 结果2.1 处方调查结果处方总数8202张中使用抗菌药的5540张,占抽查处方数的67.5%;其中含一种抗菌药的有2256张,含2种抗菌药的有3011张,含3种以上抗菌药的有273张,分别占抽查处方数的40.7%、54.4%和4.9%;总药费419647.84元,其中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手术科室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出院的外科手术病历共292份,分别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性抗菌药物在用药品种选择上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用量偏大,大多数品种DUI基本合理;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疗程过长,用药起点高,换药频繁。结论:本院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存在问题,有待加强规范化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在机制方面有一些创新,主要表现在基本药物制度的集中采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已经进一步落实到位,群众用药负担已经有所减轻。 卫生部表示下一步要重点展开四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对于基层卫生室的补助政策,要能够确保今年年底在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制度覆盖。二是继续完善基层的体制建设,例如集中药品采购制度以及确保医务人员的收入不能减少,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进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等。三是根据之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规定,三年要调整一次基本药物制度的用药,之前已经出台307种,可能最晚到2012年将会根据各地增幅的目录完成新一次的调整。四是要加大对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宣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原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7年4至6月某医院门诊所有科室处方随机抽取9 846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其中207张处方(2.1%)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滥用抗生素51张(占24.6%);药物用法不当35张(占16.9%),药物用量不当28张(占13.5%);药物联用不当26张(占12.6%);儿童用药不合理21张(占10.1%);重复使用同类药物16张(占7.7%);溶媒选择或合用不合理12张(占5.8%);医嘱不清10张(事4.8%)。结论:医院门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引起医师和药师的高度重视,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前不久宣布.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一是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提前实现。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实现了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中。安徽、黑龙江、上海、四川、重庆、云南、甘肃、青海、宁夏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还同步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1,(11):16-16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重点也是难点。卫生部10月12日称,目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在今后的基本药物制度推广工作中,重点展开四方面工作:一是对基层卫生室的补助政策,要确保2011年年底在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制度覆盖。二是继续完善基层的体制建设,例如集中药品采购制度、确保医务人员收入不能减少、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进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等。三是根据之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规定,三年调整一次基本药物制度的用药,现已出台307种,最晚到2012年,将会根据各地增幅目录完成新一次的调整。四是要加大对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嘱点评干预方式对抗菌药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医嘱点评干预前(2014年1月至6月)及干预后(2014年7月至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各120份,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持续医嘱点评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病例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法、剂量及疗程较干预前趋于合理(P0.01)。结论:持续医嘱点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干预效果良好,是可促进持续改进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对某医院药房在2003年5月~2004年6月期间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登记簿中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某医院药房2003年5月~2004年6月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登记簿。根据卫生部近期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代临床药物学理论和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医学文献,对这些处方问题进行分类统计。2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某医院此阶段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954处,占错误总数的84%。主要问题分6类,包括皮试液与使用的抗菌药物不符、给药时间、溶媒、拮抗、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日内门诊高血压病患者普通处方100份,并调取药房抗高压药物消耗数量,考察门诊患者合理用药处方指标、患者不合理用药表现等。结果患者处方用药基本合理,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固定复方制剂用量较高,位于第一位的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其他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基本动态稳定,且分类、层次明显。结论抗压药物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防止抗压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并进行实例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处方9 630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占2.25%(217/9630),其中重复用药占44.70%(97/217),用药时间不当占42.86%(93/217),用药途径错误占6.45%(14/217),药理性配伍禁忌占5.99%(13/217)。结论门诊处方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问题,需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学习、药师审方作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患者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保证用药安全,促进和谐医院的实现。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门诊处方中的356份退药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改变、医保因素、重复用药和不合理用药"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以抗生素所占的比例最高达57.3%,其次为抗病毒药及生物制剂。药物用量不当、联用不当及重复使用是本组44份因不合理用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处方的3大主要原因;退药处方涉及〈12岁和〉65岁患者的数量加起来占总数的45.8%。结论加强医师与药师的业务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利于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是综合性医院,年住院达2000O多人次,为了解我院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笔者随机对我院14个病区1996年1~12月8840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共14个病区,1996年1~12月处方,共8840张。1.2方法根据WHO药物研究组提出的限定日剂量(DDD)作为判断药物合理使用的依据,采用Chodse教授提出的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总量÷(平均日剂量×总用药无数),作为评价合理用药的技术指标[1],规定DUI≤1为合理,DDD值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和《新编药物学》第13版[2,3]制…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78-279
目的 :我院通过对中药学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具体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评价,针对不同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身体情况提出合理的中药抗凝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随机选取的20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期间使用中药的身体恢复效果较好。结论 :本院需要进一步规范中药学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各个环节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中国烟叶公司出台《2015年度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中烟叶生〔2015〕24号),推荐2%吡虫啉颗粒剂等174种农药2015年在烟草上使用。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生产的3%啶虫脒乳油等3种农药本年度暂停在烟草上推荐使用,47种农药或化合物禁止在烟草上使用。《2014年度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同时废止。《意见》强调注重科学安全合理用药。要加强对烟叶技术人员和烟农的培训,严格掌握施药剂量、方法、次数、防治时期和安全间隔期,提高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了解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后我院门诊处方质量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12月(处方点评前)和2008年1-12月(处方点评后)门诊处方各12000张,进行处方点评并做比较分析。结果处方点评制度实施后的不合格处方率为3.9%,比实施前的11.0%明显减少(P〈0.01),但还存在书写不规范、用法用量错误、配伍不合理等问题。结论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对我院规范处方书写和临床合理用药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