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间58例58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病人,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伴鼓室成形术,经1年以上随访,分析手术方法及听骨修复材料、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鼓膜修补一次成功56耳,2耳作二次手术。术后干耳56耳,2耳行二次根治术获得干耳。术后12个月,听力提高30dBHL以上2耳、20~30dBHL10耳、10~20dBHL26耳、0~10dBHL18耳、更差2耳。听力提高10dBHL以上为有效,听力提高有效率为65.5%(38/58)。1例术后2个月出现面瘫,半年后恢复。结论:选择性的进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可以获得干耳和保存、提高听力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乳突根治术一期鼓室成型术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作耳后扩大切口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探通冲洗咽鼓管及中耳腔,同期行听骨链重建及颞肌浅筋膜鼓室成型。结果:16例患者均1次成功,无1例出现移植片穿孔坏死等情况。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加一期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或骨疡型中耳炎既能保证彻底清除病变又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耳听力,是治疗这类疾病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鼓室成形术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自体耳屏软骨 -软骨膜复合移植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方法 :利用自体耳屏软骨 -软骨膜复合移植修补鼓膜穿孔、上鼓室外侧壁、耳道后壁鼓室成形术 50例。结果 :50例中 47例移植物成活 ,成功率为 94% ;术后 6个月语言频率气骨导间距≤ 1 0 d BHL 2 7例 ,占 55.1 % ;气骨导间距≤ 2 0 d BHL 41例 ,占 83.7% ;气导平均提高 2 2 d BHL。术后 6个月至 4 a随访 ,未发现听力回降及鼓膜回缩。结论 :自体耳屏软骨 -软骨膜复合移植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明显 ,移植易成活。移植物中软骨的弹性和硬度不影响术后听力提高 ,且对术后鼓膜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因而对防止术后鼓膜回缩、听骨粘连 ,提高鼓室成形术远期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鼓室成形术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方法:利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修补鼓膜穿孔、上鼓室外侧壁、耳道后壁鼓室成形术50例。结果:50例中47例移植物成活,成功率为94%;术后6个月语言频率气骨导间距≤10dBHL27例,占55.1%;气骨导间距≤20dBHL41例,占83.7%;气导平均提高22dBHL。术后6个月至4a随访,未发现听力回降及鼓膜回缩。结论: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明显,移植易成活。移植物中软骨的弹性和硬度不影响术后听力提高,且对术后鼓膜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因而对防止术后鼓膜回缩、听骨粘连,提高鼓室成形术远期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Tos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型术的早期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13耳)施行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3耳中1耳术后鼓膜穿孔,1耳鼓膜-外耳道前壁夹角变钝,1耳鼓膜外移愈合,无鼓膜不张、胆脂瘤复发病例;术后气导听阈提高者7耳(7/12,剔除1例术前全聋患者).结论 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型术,能有效地清除鼓室及乳突病灶,并形成稳定的中耳含气腔和听力传导,适用于板障型及硬化型乳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联用自体骨粉乳突腔填塞、外耳道重建及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效果.方法 8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和自体骨粉乳突腔填塞+外耳道重建术+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观察两组疗效、干耳率及干耳时间.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9% vs 59.5%),而干耳时间短于对照组[(29.6±8.4)d vs (38.1±1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用自体骨粉乳突腔填塞、外耳道重建及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较好疗效,可提高干耳率和缩短干耳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耳内镜诊治中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径为2.7、4.0mm,角度为0、30、70°的耳内镜及配套的视频系统,在视频监视下对鼓膜、中耳等进行不同角度的检查及在内镜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用耳内镜检查272例286耳,急性中耳炎88耳,大疱性鼓膜炎2耳,外份性鼓膜穿孔76耳,分泌性中耳炎35耳,咽鼓管阻塞、功能不良1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8耳弹纯型42耳,骨疡型7耳,胆脂瘤型9耳),上鼓室鼓膜内陷8耳,中耳乳突根治术后7耳。用耳内镜进行79例80耳微创手术,耳内镜下鼓膜外伤整复术15耳,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穿刺及置管术32耳,慢性中耳炎弹纯型)鼓膜成型术10例11耳,耳内镜下高负压吸引清除慢性中耳炎病变22耳。结论耳内镜下检查能观察到常规耳镜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如听骨链、上鼓室、后鼓室、鼓窦入口、咽鼓管鼓口等部位,易于发现中耳病变,提高中耳疾病诊断准确率;在耳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去除病变彻底,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1病例例1,男,46岁。因左耳反复流脓、听力下降20余年,以“左乳突根治术后复发”于2004年3月1日收入院。第1次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并胆脂瘤形成。术后一直未能干耳,且很快又出现流脓并逐渐加重,伴有耳痛。查体:左耳外耳道及轮廓化的乳突腔充满淡红色肉芽组织,病理报告为粘膜组织慢性炎症;右耳未见异常。CT检查:左乳突呈板障型,外耳道、上鼓室、乳突窦及鼓窦入口均可见软组织影,乳突外侧及鼓室前壁、鼓室部分脑板及乳突骨质缺如(手术所致),诸听骨破坏并消失,水平半规管外缘破坏,肿物向下侵及外耳道前壁及下壁,颞颌关节及面神经均被侵蚀。入院诊断:①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复发(左);②中耳乳突恶性肿物待排(左)。2004年3月4日在全麻下行左鼓室及乳突探查及扩大乳突根治。见其内有肉芽样新生物,取新生物做冰冻切片,诊断为中耳乳突鳞癌。继续探查,见乳突尖已被侵蚀,各种骨性标志消失。扩大探查范围,见外耳深部、鼓室、鼓窦亦充满肉芽样新生物,鼓室及鼓窦脑板被破坏,硬脑膜部分暴露且被瘤组织所侵犯;听骨链除蹬骨底板尚存在外,均已消失。术后常规病理切片结果为鳞状细胞癌(Ⅱ级)。术后半月病人转往我院肿瘤分院继续治疗。例2,男,39岁。约2年前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咽鼓管功能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硬膜外导管用于鼓室成形术中咽鼓管的探查和疏通,术后观察患者的鼓膜生长和听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2年观察到鼓膜生长良好,穿孔已被修复,鼓膜完整,无内陷、粘连。术前术后纯音测听比较,术中硬膜外导管可顺利进入咽鼓管的所有病例听力提高15dB以上;而术中硬膜外导管探查阻力大的病例,听力提高均在10~15dB以上。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与疗效关系密切,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于咽鼓管内对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燕青  田兴德 《长江大学学报》2006,3(4):292-292,296
例1,男,46岁。凶左耳反复流脓、听力下降20余年,以“左乳突根治术后复发”于2004年3月1日收入院。第1次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并胆脂瘤形成。术后一直未能干耳,且很快又出现流脓并逐渐加重。伴有耳痛。查体:左耳外耳道及轮廓化的乳突腔充满淡红色肉芽组织,病理报告为粘膜组织慢性炎症;右耳未见异常。CT检查:左乳突呈板障型,外耳道、上鼓室、乳突窦及鼓窦入口均可见软组织影,乳突外侧及鼓室前壁、鼓室部分脑板及乳突骨质缺如(手术所致),诸听骨破坏并消失,水平半规管外缘破坏,肿物向下侵及外耳道前壁及下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瓣在乳突根治术填塞术腔及重建外耳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慢性中耳炎患者39例,采用颞部皮肤竖切口制作颞浅筋膜瓣,用以填塞乳突术腔并与外耳道皮瓣共建外耳道,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耳内创面明显缩小,术后干耳时间为3~4周。25例随访2~5年,外耳道形态、大小与术前相似,鼓室无炎性渗出或上皮堆积,未发生乳突炎。结论颞浅筋膜瓣可以用于乳突术腔填塞并协助外耳道成形,保护颞浅血管和乳突轮廓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内镜直视下诊治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耳内镜直视下诊断为EACC 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耳内镜检查示32例均见外耳道白色鳞状上皮样物或黑褐色豆腐渣状物堵塞,其中15例见外耳道有脓性引流和皮肤糜烂,8例伴有真菌感染,5例伴有外耳道炎性肉芽组织增生,12例见外耳道口或外耳道软骨部相对狭窄。术前纯音测听:22例语言频率(0.5~2kHz)听阈均值提高,骨气导差10~25dB,平均17.8dB,10例基本正常。术前颞骨高分辨力螺旋CT扫描检查示:所有患耳外耳道均见高密度软组织影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吸收现象,其中3例乳突和上鼓室见高密度软组织影。耳内镜下治疗:术中见EACC直接破坏外耳道后壁及下壁,严重者甚至侵入乳突,形成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术中彻底清理胆脂瘤上皮、肉芽及坏死骨质。术后听力纯音测听:32例中22例语言频率(0.5~2kHz)较术前提高10~20dB,无变化10例,均达到应用水平(30dB)。术后随访观察1~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EACC是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临床上易被误诊。在耳内镜直视下检查有助于发现细小的病变,利于早期诊断。耳内镜直视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手术中有有良好的照明和清晰的视野,可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明确病变组织与外耳道及中耳结构的关系,利于彻底清除外耳道深在、狭小空间内EACC病灶,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减少了复发率,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耳内镜直视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一般无需外耳道切口,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在内窥镜下对83例患者行鼓膜修补术并随访3~6个月。结果:82例鼓膜修补一次手术成功,1例术后2周后因冲凉时污水入耳引发感染,移植组织溶解而失败,经治疗干耳2月后再次手术,鼓膜修补成功。结论:耳内窥镜电视显示下鼓膜修补术,视野清晰,操作简单,疗效肯定,且国产耳内窥镜价格低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鼓室炎症对自体骨塑形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的影响。方法 45例自体骨塑形听骨链重建术的患者,根据鼓室炎症轻重程度分为炎症轻组(25例)及炎症重组(20例)。炎症轻组鼓室黏膜充血、光滑、无增厚;炎症重组鼓室黏膜肥厚、粘连、肉芽增生。比较两组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结果炎症轻组术后平均气骨导差比术前减少(17.87±7.11)dB,而炎症重组减少(9.65±5.13)dB,两组手术前后平均气骨导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鼓室炎症的轻重程度是影响术后听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先天性耳廊、中耳畸形和外耳道闭锁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 42例耳畸形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3例术前语言频率听力为 (66.0± 9.8) d B,术后为 (40 .1± 1 1 .3) d B,手术后听力明显提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有5例再造耳廓术后缩小 ,外耳道有部分狭窄 ;1例耳廓用硅胶作支架 ,发生排斥反应 ;1 1例耳廓用自体肋软骨作支架。结论 :手术对于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患者的听力有明确提高 ;再造耳廊的外形很难达到满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胆脂瘤和骨疡型中耳乳突炎是导致听力下降的主要疾病之一,并有可能并发颅内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至今仍存在着分歧.1989年以来,我院在学习王正敏教授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基础上[1],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改良[2],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共做13例并随访五年,均获满意疗效.术后听力平均提高23dB,未见胆脂瘤复发,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的致聋性疾病,因其病因、病理变化复杂,不易治疗.如部分急性病人由于鼻腔、鼻咽部存在感染,有分泌物,不能常规进行咽鼓管吹张;慢性病人到了晚期更是棘手,甚至行中耳插管都无法完全改善症状.近年来,作者采用益气聪明汤加西医辅佐治疗这类单纯西医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10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2例中,双耳发病40例,共142耳.男56例,女46例.因鼻、鼻咽部炎症不能行咽鼓管吹张68例,病程超过1个月者34例,其中曾行鼓膜切开排液或中耳插管10例.年龄18~68岁,病程3天~4年.主要症状: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闭塞感或闷胀感,伴耳鸣30例,伴头痛8例.检查:鼓膜完整、膨隆或内陷、活动度差或消失.急性者呈淡黄或橙红色,慢性者呈腊黄或灰白色.中有47耳可见液平线或气泡.纯音测听均显示传导性耳聋,500HZ、1000HZ、2000HZ平均气导听阈在30~40dB,骨导正常.声导抗测试:鼓室压图B型97耳,C型45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外植法在鼓膜大穿孔鼓膜成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传统外植法的基础上对手术切口、骨性耳道成形、筋膜放置方法进行改良,施行手术21例21耳.结果:20耳新生鼓膜形态位置正常,前方锐角存在,无胆脂瘤形成,语言频率与术前相比提高30 dB者14耳,提高25~15 dB者 6耳.结论:改良外植鼓膜成形术为鼓膜大穿孔病例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蛇的听觉迟钝,没有外耳和中耳,只有耳柱骨,没有鼓膜、鼓室和耳咽管,因此不能接收空气传导来的声波。蛇只能听到频率很低的声音,不可能对玩蛇者吹奏出来的音乐有所反应,更不用说随其节奏跳舞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耳内镜下颞肌筋膜与生物羊膜两种不同材料移植施行的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施行鼓膜修补手术的病例83例87耳,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1例43耳,实验组42例44耳。对照组采用自体颞肌筋膜鼓膜修补术,实验组42例44耳,实验组采用生物羊膜移植鼓膜修补术,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鼓膜修补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93.02%)略低于对照组(95.45%),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手术全程时间短,手术中出血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耳内窥镜下施行的颞肌筋膜移植鼓膜修补手术的效果同生物羊膜移植鼓膜修补手术的治疗效果无差异,但是实验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