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两优香1号”在永嘉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两优香一号(广占63S×丰香恢一号)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广占63S”与中稻香型恢复系“丰香恢一号”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安徽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7017)。2007年参加我县品种试验及生产试验,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亩产水平在550kg左右,表现突出。2008年全县推广面积达1.1万亩,适宜我县作单季稻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2.
引进7个中稻新品种,以Ⅱ优明86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稳定性和丰产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甬优9号、中浙优8号、浙优18、Y两优096、两优1587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南平市延平区不同海拔区域作中稻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引进的5个中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筛选高产、优质、高抗等综合性状优良的中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隆安优8号、隆安优1号、协优332三品种产量、米质、抗性及农艺性状均较好,可扩大示范种植,金优725、准两优527要继续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4.
以丰两优四号作对照,对10个中稻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800、隆两优华占、隆两优1988、和两优1号、荃优822、徽两优898综合性状好,适宜在浠水县作中稻推广。  相似文献   

5.
福建山区中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山区中稻传统耕作法存在花工费本、劳动强度大、除草不彻底、种粮效益低、易引起水土流失等问题。免耕直播栽培中稻,不但省去了育秧、翻耕、插秧、耘田等繁琐的农事活动,而且还能提高产量,达到“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的目的。采用本中心中试产品免耕剂1号、2号对福建山区中稻进行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免耕直播田杂草控制在传统耕作法范围内,水稻产量比对照高出20.9%,节省工时21.3h,每667m  相似文献   

6.
刘小灿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76-77,92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中稻肥效试验,研究县域不同土壤类型中稻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为低N、中P、低K的田块上开展肥效试验,14个处理中以每667m2施尿素21.7kg、过磷酸钙41.7kg、氯化钾16.6kg的处理(N2P2K2)产量最高,为626.8kg/667m2,N、P、K施用比例为10:5:10。但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在此地力条件下,建议中稻每667m2推荐量分别为尿素22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17kg。  相似文献   

7.
通过小区对比试验和大区展示,观察了解粳稻新品种在湖北省当阳市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性状及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粳稻作中稻栽培生育期为124~156d,其中中稻1号、淮稻5号、宁粳3号、热粳优35与当地中籼稻生育期相当,适宜于油菜茬口作早中熟中稻栽培;WDR129和华粳295可作中迟熟中稻栽培;甬优12生育期较长,不宜作油稻茬口.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特色水稻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国内外引进的 70余份名特优新稻种在咸宁进行品比试验、生产示范、米质分析、抗性鉴定。适合当前本市 (省 )应用的优质高产组合为中稻两优培九、晚稻岳优 6 3,优质常规稻为早稻湘早籼 31号与丹优 96 3、中稻珍优 3号、晚稻丰澳粘 ,饲料稻为早稻浙早 15和中稻华粳籼 74,特色稻为早稻黑宝、中稻紫宝香和红宝 3号等品种 (组合 )。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插植规格、单丛插植本数栽培措施对中稻产量的影响,2008年用川优12号组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以丛插2粒谷,插植规格20.0cm×24.0cm,每667m2插植1.39万丛、2.78万苗处理产量最高,效果最佳,值得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9个从四川省引进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中稻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可替代中稻当家组合汕优63的有冈优22、Ⅱ优838和K优5号。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试验条件下,当施用纯氮353.10kg/hm^2、五氧化二磷183.90kg/hm^2,氧化钾51.15kg/hm^2时,中稻产量最高,达10530.15kg/hm^2;当施用纯氮219.90kg/hm^2,五氧化二磷78.90kg/hm^2、氧化钾6465kg/hm^2时.中稻的施肥利润达到最佳,达17312.70元/hm^2。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品种多样性,2006年宁德市蕉城区引进11个晚稻新组合作中稻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作中稻种植的优良新组合,以便2007年推广应用。试验情况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择在单季稻种植区域洋中镇北洋村,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田块平整,质地为沙壤土,每个组合种植133 m2,随机排列,四周设保护行,共种植1733 m2。1.2试验组合参试的有Q优6号、宜香3551、II优沈98、甬优6号、德两优1号、冈优188、宜香673、京福优943、D优368、榕优航1号、全优94、冈优22(对照)等12个组合。1.3栽培技…  相似文献   

13.
高寒山区中稻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合高寒山区中稻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熟期适宜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7~2008年在广西三江县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的产量较高,均达到7662.0kg/ha以上,其中以Ⅱ优航1号的产量最高,达8743.5kg/ha,其余依次为Y两优1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Q优6号。从产量构成看,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均可在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但综合参试超级稻品种(组合)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抗病性、稻米品质、生长势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Y两优1号、Ⅱ优航1号4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高寒山区中稻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0个杂交中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沿江地区种植的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两优580、新强8号和中R05三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等特点,适宜沿江地区种植。两优培九、新两优6号和两优0293三品种综合性状尚可,抗逆性中等,具有一定增产潜力,可经示范后适量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对中稻进行氮磷钾“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的增产效应居首位,平均增产17.6%;磷肥的增产效果与土壤速效磷含量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省璜村和洋边村中稻每667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16.00kg、P2O55.63kg、K2O12.00kg,N16.50kg、P2053.22kg、K2O12.00kg。  相似文献   

16.
对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水稻冈优188、新强8号、德两优1号抗性较好,适合当地作一季中稻栽培,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大面积试验示范及推广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23-6924
[目的]为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06~2007年连续2年在毕节地区进行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试验示范。[结果]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在毕节地区累计示范应用面积11.90万雠,有效保收面积10.71万hm^2,比当地主栽杂交种新增玉米总产量7.50万t,新增副产品9.00万t,新增总产值12153.01万元,新增纯经济收入为8803.3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论]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新品种田间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防城港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超级稻品种,2006年早造引进了7个超级稻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京福优527、Ⅱ优航1号、准两优527三个品种生育性状表现良好,综合抗性好,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20.7%、13.1%和13.0%,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可以进入区域性示范阶段,并可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因京福优527、Ⅱ优航1号两个品种生育期较长,宜作为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中稻测土配方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稻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具有提高产量、节约成本、改善农作物品质、培肥土壤、改善肥力、保护环境等优点,适宜在武夷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水稻冈优188、新强8号、德两优1号抗性较好,适合当地作一季中稻栽培,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