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已然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有力引擎,捕捞渔业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它也是高风险产业之一,其中如何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捕捞渔船进行监管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渔船监管的意义并提出了捕捞渔船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希望能对捕捞渔船监管信息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渔船安全救助存在的遇险渔船定位难等问题,提出一种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电子海图综合信息处理显示系统为平台,通过Inmarsat-C、AIS、GPS及GPRS等通信手段自动采集渔船的动静态信息,能够在电子海图上观察渔船和搜救船舶的分布情况,实时地向搜救船队发出搜救调度指令,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遇险渔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明确船舶检验机构是国家船舶技术监督(TS Technical Supervision)部门,或者说是船舶质量监管(QS quality supervision)部门。承担船舶安全技术监督职责,对渔船质量监管负责。它既不是质量管理(QC Quality Control)部门,更不是船舶技术检测(TD Technical Detection)部门。基于法律的规定,渔船检验行为主体来源于国家的行政权,在法律属性上属于行政行为,是法定检验。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渔船检验机构(国家渔船检验局和地方渔船检验机构)是法律、法规授权的执法单位,是渔业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社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庞大的人口基数,对水产品的巨大需求,使得我国渔业生产活动得以蓬勃开展。协调渔船管理与渔业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是渔业生产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结合当前渔业渔船形势,通过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渔船登记流转;更新渔船通导设备标准,保障渔船作业安全;丰富渔业监管方式手段,促进渔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卫星数据可以准确获取实时船位,但不能直观反映渔船作业期间动态分布及其渔船类型。为了解北太平洋公海渔场分布及其渔船类型,基于2019年3—12月北太平洋渔船卫星数据及同期北太平洋围网渔船和鱿钓渔船的实际生产数据,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中的热点分析(hot spot analysis)方法,利用实际生产数据叠加验证,分析探讨渔船作业的动态分布变化及其识别情况。结果表明: 2019年北太平洋渔船作业主要分布于37°—44°N、154°—176°E;多数渔船在主要作业分布区域内先从西南移动至东北,再折返至西北,9月及之后再折返至西南方向;热点分布与实际鱿钓渔船作业点重叠率达83.7%,冷点分布与实际围网渔船作业点重叠率达78.1%。通过观察各月渔船分布整体轨迹变化,初判其热点分布应为鱿钓渔船,冷点分布应为围网渔船,但仍可运用其他技术手段或数据进一步验证及提高重叠率,如夜光遥感技术或结合渔船的水上移动业务标识码(maritime mobile service identifier,MMSI)对应验证渔船类型。该方法基于卫星渔船数据与生产数据直观展示渔船作业动态变化及两者重叠程度,可初步探索在研究区域中渔船的分布变动与渔船类型,为渔业可持续化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海捕捞机动渔船航次特征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渔船进出港管理和捕捞渔获物监管,解决信息上报中主观性大,报告信息错误、虚假报告等问题,利用北斗船位数据记录渔船出海作业的时间、位置、航速、航向等信息,通过航次特征数据挖掘,分析了港口格网、岸线点与北斗船位终端记录轨迹的空间关系,提取到2.5万余艘渔船的39.98万个航次数据,并利用船位点球面距离累加计算航程,利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远洋渔业生产中的渔船监控问题,以卫星通讯、GIS、GPS、数据库等技术手段为支撑,进行了远洋渔船GPS动态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本文在介绍了系统总体框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通讯文件的解包和数据质量的控制过程,并对渔船的动态监视和轨迹分析功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喻成林  黄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04-14106
[目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的薄弱环节,解决缺乏动态监管的有效途径和技术,引起的信息获取速度慢、共享程度低等问题.[方法]对目前GIS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进行了研究,将GIS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中.[结果]研究了基于GIS的建设用地批后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特点、整体架构的设计以及实现该系统的思路.[结论]创新了国土资源执法的监管方式,改进了传统监管方式的不足,实现了由被动执法向主动防范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51-252
针对"征地批后实施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致使一些统计数据不准确,影响了国土资源部门对征地批后实施情况的分析、判断和监管,通过分析"征地批后实施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提升"征地批后实施信息系统"的利用价值,加强用地监管。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进口设备Galaxy-C/GPSTNL7001接受机在渔船上应用的局限性,设计开发了新的通讯终端软件系统。该系统支持中英文混合通讯,在在海难救助时,自动生成英文报警电文,对要监测和指挥的动态目标能够地地在电子海图上显示其动态信息,在能实现双向中文通讯,适合在中国远洋渔船上应用,在其它领域也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面对21世纪农业新技术革命和可持续农业战略,农业气候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环境,有必要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在迫切需求建立一个动态的、智能的、一体化的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ACDIS)的形式下,本文采用点源信息系统的思想,提出利用“3S”(RS、GIS、GPS)技术建立从GPS、RS实时数据采集、校正、反演到GIS多源空间信息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的一体化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的思路以及3S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田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宁夏强化项目申报审批、组织实施、竣工验收、信息系统和现场调查等方面监测监管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剖析了监测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农田大数据整合、加快高效节水农业信息平台开发、加快“3S”现场调查技术应用和加强监测监管技术培训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面对21世纪农业新技术革命和可持续农业战略,农业气候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环境,有必要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在迫切需求建立一个动态的、智能的、一体化的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ACDIS)的形式下.本文采用点源信息系统的思想,提出利用“3S”(RS、GIS、GPS)技术建立从GPS、RS实时数据采集、校正、反演到GIS多源空间信息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的一体化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的思路以及3S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芳芳  宋会传  吴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32-13133
介绍低空遥感数据的应用特点,叙述现代农业资源管理的应用需求,分析低空遥感在农业资源动态定量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进行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明确荒漠化概念的基础上,综合阐述了荒漠化指征、动态监测、评价及计算机的应用(如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着重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上的应用前景,指出建立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是一项新兴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南海捕捞渔业产量总体稳定略有下降,捕捞主体以广东、海南、广西为主,捕捞品种丰富,捕捞渔船以中小型渔船居多,捕捞作业方式以中小型船拖网、中型船刺网为主,捕捞产值总体变化不大,捕捞收益不均衡。基于捕捞品种与资源渐趋衰退的现状,从捕捞品种与捕捞资源、捕捞渔船装备及作业方式、捕捞渔民等角度提出如下建议:建立全面、科学、准确的南海渔业资源评估与捕捞配额机制;加快捕捞渔船及作业方式的更新、升级,并建立相应的渔船动态追踪系统;建立捕捞渔民入渔许可制度与捕捞配额可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业质量标准》2009,(3):54-54
日前.海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正式启用。这一系统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软件和GPS等现代网络科学技术,为农产品“快速、准确、科学、有效”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该信息平台.可实时了解海南省各监测点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品种、检测人、抽检点、日期、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的方法,对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和渔船数量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对2014~2018年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和海洋渔船的数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14~ 2018年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为361.80万~392.01万t,产量年增长率约为2.0%,海洋渔船数量为3.02万~3.16万艘,渔船数量年下降率约为1.0%.为保障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保护近海渔业资源、扶持和发展远洋渔业、解决养殖业发展问题、加强海洋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应用ASP技术,通过Web数据库来设计和实现小麦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提供种质资源的浏览、查询以及动态的对种质资源的管理,实现种质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20.
徐艳  黄瑞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157-158,160
阐述了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以扬州市邗江区为例,介绍了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数据来源及功能模块,为其他地区构建同类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