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物除臭菌对猪粪堆肥腐熟过程的影响,为利用生物除臭菌改善生猪养殖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猪粪进行堆肥发酵,试验设添加生物除臭菌处理,以不添加生物除臭菌处理作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对堆肥的温度、pH、含水量和种子发芽指数(GI)的影响。【结果】添加生物除臭菌处理相比对照处理更易提高猪粪堆肥温度,提前4 d达到高温阶段;两种处理堆肥pH均保持为8.0~9.0;堆肥第30 d,添加生物除臭菌处理含水率为28%,达到腐熟标准,而对照为33%;添加生物除臭菌处理GI为53%,对照为42%。【结论】生物除臭菌对堆肥腐熟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畜禽粪便和垃圾堆肥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恶臭气体,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给人们生活带来非常不愉快的感觉,因此必须对畜禽粪便和垃圾堆肥进行除臭处理。文章简要介绍了畜禽粪便发酵散发臭气的主要成分,并介绍了畜禽养殖场和粪便处理场的除臭技术、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堆肥臭气消除方法及枯草、落叶、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臭气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简要概述恶臭气体的成分和除臭方法,阐述生物除臭技术在处理生活垃圾、污水、畜禽粪便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生物除臭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有效治理恶臭污染。  相似文献   

4.
堆肥-生物滤池两步除臭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时产生的臭气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采用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过程中添加微生物除臭剂,并通过生物滤池对堆肥尾气中的臭味物质进行吸收的两步除臭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堆肥中鲜鸡粪与玉米秸秆重量比为10∶1,微生物除臭剂接种量为0.1%,生物滤池填料中草炭土、秸秆、沸石的比例为10∶5∶1(v/v),含水率为60%,空床接触时间为95.5s;堆肥与生物滤池填料体积比为5∶1,堆体外温度保持在30℃,生物滤池室温(20~25℃)运行,应用堆肥-生物滤池2步除臭工艺能够使堆肥氨释放量降低38.0%,堆肥保氮率提高16个百分点,两个月的试验期间内,综合除氨率达到99.9%。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堆肥优良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室外培养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菌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接入菌剂可加速垃圾堆肥中C/N的下降;促进堆肥中生物毒性物质的分解,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加快垃圾堆肥的升温速度,提高最高温度,促进垃圾堆肥快速腐熟。并且接菌有利于垃圾堆肥中养分的保存与矿化。综合比较表明,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组合菌剂对促进垃圾堆肥腐熟和提高垃圾堆肥产品质量综合效益最好,其次分别是云芝属真菌Polystictus sp.、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Ehrenberg)Cohn和假单胞杆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三种组合菌剂。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家畜粪便堆肥过程中防止氨气挥发和减少N素损失的途径,指出了生物除臭法是消除臭气和减少N素损失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湿法消解-火焰光度(FP)法和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4个不同厂家的餐厨垃圾堆肥产品中总钠含量,对其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比较,为准确测定餐厨垃圾堆肥产品中总钠含量提供可靠的方法依据。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钠离子浓度均在一定范围内与仪器响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 0.999),湿法消解-FP法和微波消解-ICP-OES法的全钠检出限分别为0.100 mg∕L和0.082 mg∕L;对同一标准物质用湿法消解-FP法与微波消解-ICP-OES法分别测得的全钠加标回收率为101.0%—10.3. 0%和99.0%—102.5%,标准物质与加标样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4.00%;对4种餐厨垃圾堆肥产品用湿法消解-FP法与微波消解-ICP-OES法的相对偏差在1.14%—5.66%。两种方法均可以用于餐厨垃圾堆肥产品中总钠检测,其中微波消解-ICP-OES法检出限和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相对较低,更适合餐厨垃圾堆肥产品中总钠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畜禽粪便堆肥化过程中的生物除臭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中国国情,介绍了国内外家畜粪便堆肥处理过程中的臭气处理技术,并提出了生物除臭法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项目简介:畜禽粪便低温快速多功能发酵剂;堆肥发酵工艺;减少堆肥氮素损失、提高养分的生物除臭技术;优质生物有机肥、多功能生物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水稻生物壮秧剂等产品生产加工技术;产品应用技术。①低温快速多功能发酵剂:研制的适合寒区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处理的低温快速多功能发酵剂具生物除臭、快速发酵的特点,且有  相似文献   

10.
厨余垃圾有机堆肥风险因子管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厨余垃圾产量巨大,有机堆肥是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有机质等养分回收到土壤中的有效方法。由于目前对厨余垃圾有机堆肥产品尚未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忽略了厨余垃圾有机堆肥产品对土壤及周边环境的有害影响。本文从国内外厨余垃圾有机堆肥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厨余垃圾有机堆肥过程及产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子对土壤及农产品的影响,提出我国厨余垃圾有机堆肥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尚需完善,包括对农药残留、生物毒素、抗生素以及其他因素风险影响因子的限量标准等问题。建议从堆肥技术标准、风险因子检测标准和产品限量标准等方面建设厨余垃圾有机堆肥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和引导厨余垃圾有机堆肥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用于单体化合物嗅香相似性评价的方法,并借助该方法对苯乙醇相关化合物与苯乙醇嗅香的相似性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所获得的评价结果与化合物结构的特征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该方法可作为香味物质定量构一香关系研究中香味物质定量评价的方法,用于化合物嗅香定量数据的获取。  相似文献   

12.
3类除臭剂的除臭效果与VOCs消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市场上化学型、植物型与生物型3种类型除臭剂的使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去除的VOCs物质。[方法]在等体积密闭空间内预置相同臭源,定量喷洒除臭剂,人工嗅辩评价除臭效果。以全二维气相色谱法分析消减的VOCs物质。[结果]植物型除臭剂使用效果最好,在用量为100ml的试验初始阶段大部分样品可使臭源的恶臭强度降到3以下;加入200ml后,所有样品的恶臭强度均降到2以下。生物型除臭剂表现次之,当喷洒200ml除臭剂时,使臭源的恶臭强度降到3以下。化学型除臭剂效果稍差,用量为100ml时的除臭效果不明显,加大使用量后逐渐产生效果。其中H-3在加入200ml后,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除臭效果变弱。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了除臭前后VOCs物质,发现2种标志性恶臭物质戊醛与邻二甲苯减少量较大,同时对1,4-二恶烷、乙苯、1,2-二氯丙烷、四氯乙烯、三氯乙烯、甲醇(这6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属于美国国家环保署规定的重点控制有害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消减作用。[结论]除臭剂效能从高到低排序为植物型、生物型、化学型,药剂量与除臭效果并非正比关系,除臭剂的使用对臭源中标志性恶臭物质有明显的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各国的畜禽养殖业向着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养殖废弃物大量产生,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并威胁到人畜健康。目前,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好氧堆肥技术是当前最有效的处理方法。然而,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气体使好氧堆肥技术的推广面临极大挑战。在堆肥过程中,这些异味气体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还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充分、有效的去除堆肥过程中异味气体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堆肥过程中异味气体排放特征及其源物质转化特征,分析堆肥过程中影响异味气体产生的因素,并从原位除臭技术和异位除臭技术两个方面对异味气体生物处理技术以及微生物控制机理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异味气体(NH3、H2S和挥发性有机物)主要在堆肥的升温期和高温期产生;控制最佳堆肥温度为55—60℃、水分为50%—60%、pH为7.5—8.5、C/N为25—30、氧气浓度为10%—18%、有机质含量为50%—80%,结合适宜的堆肥方式、翻堆频率以及添加外源微生物,可使异味气体产生量降至最低;一种除臭微生物菌株一般只对一种异味气体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难以同时去除多种成分的异味气体,而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可以同时去除多种异味气体成分,但去除效率相对较低。建议进一步研究有机质转化、微生物群落变化与异味气体产生的规律,从而在堆肥升温期和高温期尽可能地减少异味气体的产生;重点研发复合除臭菌剂,在提高除臭效果的同时探明微生物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级分子蒸馏方法,从鱼鳞中提取高不饱和脂肪酸.分析了不同级别蒸馏所得鱼鳞中鱼油的碘价、过氧化值、酸价以及色值和气味,并以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GC-MS)分析了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石化工业是恶臭污染的重点行业之一,其装置区、存储区和污水处理厂是主要的恶臭污染源。根据石化工业园区的恶臭污染源分布及恶臭物质种类特点,着重对石化工业园区内各类主体装置、存储区和污水处理厂恶臭的排放节点、恶臭物质和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石化企业治理恶臭、改善环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浙江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药材气味为指标,准确区分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品种白术样品;研究浙江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电子感官Alpha M.O.S传感器矩阵系统,对不同产地及不同炮制品种白术样品的复杂气味基质进行定性;常规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不同产地及不同炮制品种的白术样品其气味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比而言,炮制工艺对样品气味特征的影响远比产地差异的作用大。白术内酯I的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a=8.756(1),b=12.012(2),C=12.555(1)h,V=1320.5(2)A^3,Z=4。Dx=1.169g/cm^3。最终可靠因子R1=0、041,wR2=0.1219。独立衍射点为1391个,可观察点(IFl^2≥2σlFl^2)为1328个。结果表明白术内酯I由2个反式联接的椅式六元环和1个五元内酯环组成。晶态下不存在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联系,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维系其在空间的稳定排列。结论: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对不同白术样品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有效的区分具有细小差异的样品;白术内酯I首次从浙江白术中分离得到,白术内酯I单晶首次从白术中制备得到。  相似文献   

17.
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诱虫活性物质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杨萎蔫叶片具诱虫活性的气味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经计算机谱库检索,发现其至少有19种组分,从中鉴定出分属于醇类、醛类、酚类、酮类、酸类及杂环类的16种化合物,主要组分为4号峰,其相对含量为28.71%,其次为14号峰,其相对含量为10.3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饰面刨花板极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VOC)及其中气味特征化合物的释放特性,分析厚度和饰面材料对板材VVOC及气味强度的影响,为人造板VVOC及气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选用不同厚度三聚氰胺浸渍纸饰面刨花板、PVC饰面刨花板和刨花板素板3种板材为实验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测量技术(GC-MS/O)对板材释放的VVOC及气味特征化合物进行分析。  结果  两种厚度的3种不同饰面刨花板中,刨花板素板(PB)、三聚氰胺饰面刨花板(MI-PB)、PVC饰面刨花板(PVC-PB)VVOC种类均分别为9种、10种、8种。两种厚度的不同饰面刨花板TVVOC释放浓度均表现为:PB > MI-PB > PVC-PB,18 mm > 8 mm。不同饰面刨花板TVVOC释放浓度大小受厚度影响程度不同,PB受影响最大,MI-PB受影响最小。不同厚度、不同饰面条件下,刨花板各个气味特征化合物释放浓度及气味强度存在差异,且气味强度与释放浓度和气味阈值有关,不同化合物之间不符合“浓度高则气味强度大”的变化规律。饰面刨花板整体气味特征主要由特殊性香味和甜香味决定,辛辣气味作为基本特征气味对整体气味形成起辅助作用。饰面刨花板释放的VVOC主成分是醇、酮;气味强度较高的特征化合物为醇、酮、醚、酯。厚度增大饰面刨花板释放VVOC种类和质量浓度增多,气味特征化合物及气味强度相应增大。  结论  饰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释放物种类和含量,且本试验中PVC作为饰面材料对刨花板VVOC和气味强度的抑制作用优于三聚氰胺浸渍纸饰面。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研究小叶杨树枝把 (Populus simonii Carr.)诱集棉铃虫的机制,采用常规的水蒸气蒸馏法对采自新疆石河子大学实验场的小叶杨叶片进行挥发物质的提取,二氯甲烷做萃取剂,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萃取到的气味物质的化学组分,结果显示:水蒸气蒸馏法共得到10个峰,其中鉴定出结构的有9个,其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醇(Benzyl alcohol)和丁香酚(Eugenol),含量分别为35 23;和21 97;.  相似文献   

20.
P Kukuk 《Science (New York, N.Y.)》1985,227(4687):656-657
Male Lasioglossum (Dialictus) zephyrum in the field are attracted to models impregnated with the odor of virgin females. The number of males responding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odor concentration. Once a male has contacted a model, its attractiveness to other males is reduced, suggesting that the male may contribute an antiaphrodisiac cue so that other males avoid mated fema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