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研究对1983年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正季栽培的274个各类型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粗蛋白质含量测定;并对其中于1982年从全国各地征集的176个品种(组合)材料同样采用凯氏定氮法进行了糙米粗蛋白质含量分析。另外,还考查了1983年种植品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研究结果如下: 1.稻米蛋白质含量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2.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糙米蛋白质含量有所波动,波动平均值为1.52%,变幅为0.04~5.92%。3.早季稻谷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值(10.50%)比晚季稻各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8.29%)要高2.21%。4.同一环境条件下籼稻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高于粳稻。早季籼稻平均值(10.79%)比粳稻平均值(9.44%)高1.35%;晚季籼稻平均值(8.73%)比粳稻平均值高0.77%。5.籼型杂交稻组合F_2种子蛋白质含量存在组合间差异,且与亲本恢复系相近而稍偏低。6.品种间糙米蛋白质含量与品种生育期和株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高垩白、低垩白各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稻米品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垩白品种的平均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直链淀粉含量、食味评分均高于低垩白品种,低垩白品种的平均整精米率、糙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高垩白、低垩白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品质指标的垩白度、垩白粒率的变异系数最大,高垩白品种精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低垩白品种糙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高垩白品种垩白指标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糙米直链淀粉、食味评分均呈正相关,与糙米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低垩白品种垩白指标与其他品质性状间均呈正相关。由此可知,可通过育种手段提高食味值,改善稻米品质,保证稻米商品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法对水稻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法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糙米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与三壮三高栽培法、习惯栽培法相比能明显改善水稻灌浆后期功能叶光合特性,提高籽粒产量、糙米蛋白质、氨基酸总量、人体7种必需氨基酸、猪11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优质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培育筛选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河南省沿黄稻区8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籽粒灌浆期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优良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高,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73%和36.49%;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在品种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均低于5%。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上的左偏抛物线关系(r=0.827*),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905**),糙米粒厚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r=0.747*);外观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稻米的食味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糙米粒厚的增加食味增加,而糙米粒厚大于2.1 mm,食味值反而下降;提高水稻灌浆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因此,水稻叶片的高光合效率在优质食味米选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压力,合理调控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对提高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稻米蛋白组分含量的品种差异及其与米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45个水稻品种(系),分析其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4种蛋白质含量和总蛋白含量,及其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与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米质性状指标的关系,获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不同水稻品种(系)的4种蛋白质含量中,谷蛋白的含量最高,其绝对含量平均值为7.84%,相对含量平均值为78.04%,约占总蛋白含量的80%,醇溶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分别占总蛋白含量的10.58%、8.17%和2.76%。2)不同水稻品种(系)的4种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的品种(系)间差异,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球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谷蛋白。3)总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清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60和0.55,总蛋白含量与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2;不同水稻品种(系)的谷蛋白含量除了与醇溶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外,与其余各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醇溶蛋白含量与清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与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29);清蛋白含量与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4)。4)不同水稻品种(系)的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对米质性状的影响比较大,而清蛋白、球蛋白含量对各米质性状的影响不大;不同水稻品种谷蛋白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和–0.47),稻米醇溶蛋白含量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和0.58)。  相似文献   

6.
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品种基因型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谷氨酸转化速率等指标差异的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品种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差异形成的原因,为发芽糙米的品质选育及其深加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81份水稻品种(系)糙米为材料,在30 ℃条件下浸泡6 h、发芽24 h后,测定GABA含量;在此基础上,选取高GABA产量材料10份及中、低产量材料各1份,对其发芽糙米的GABA产量、GAD活性、谷氨酸转化速率、游离谷氨酸含量、根长和芽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水稻品种(系)发芽糙米的GABA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最高达87.88 mg?(100 g)-1,最低为34.62 mg?(100 g)-1,平均含量为56.84 mg?(100 g)-1;早稻品种的GABA含量显著高于中稻和晚稻,籼稻稍高于粳稻;高GABA生成量的性状是可遗传的。发芽糙米的GABA生成量与芽长和GAD的活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水稻发芽糙米的GABA含量存在明显的生态型差异,其变化可能是由不同品种间的GAD酶活性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系)火龙果果实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盐酸水解法,分析了7个火龙果品种(系)的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7个火龙果品种中都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在5.71 ~ 9.42 g/kg,平均7.79 g/kg,其中以红肉3号总氨基酸含量最高,晶红龙总氨基酸含量最低;各种氨基酸含量,以谷氨酸、天冬氨酸居前两位,胱氨酸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高低依次是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与苯丙氨酸差异不大;鲜味氨基酸在各品种(系)间的差异显著,以红肉3号最高,达3.04 g/kg,依次是紫红龙、量天尺、粉红龙、红肉2号、白肉2号、晶红龙.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相对含量大部分符合1973年FAO/WHO修订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模式谱,仅蛋氨酸+胱氨酸和赖氨酸中度缺乏;在17种氨基酸中,以酪氨酸、胱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的变异系数较大,其他10种氨基酸的变异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日立L-8800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4个中籼稻不育系、8个中籼稻恢复系及由此配制的10个杂交稻F1代糙米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杂交稻F1稻米各组合间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差异,10个F1中,以明两优6号、绿敏S/4HZ021和绿敏S/凤恢35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绿敏S/4HZ021赖氨酸含量最高,明两优6号亮氨酸含量最高;F1代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色氨酸未测)均高于双亲含量;母本中以绿敏S为好,用此母本选配的杂交组合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绿102S为母本的组合在所有组合中最低;父本对F1代氨基酸含量影响受母本所控制,需考虑配合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选用4个糙米品种进行发芽试验,探讨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糙米发芽后活性成分和蒸煮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糙米发芽后,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显著;粗蛋白含量升高,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粗脂肪和灰分均变化不显著.游离必需氨基酸中组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升高显著,游离非必需氨基酸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升高显著,其余氨基酸含量均有升高,但品种间升幅差异不大.米汤干物质均显著升高;膨胀率和吸水率升高,受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存在差异;米汤pH值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因型稻草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份水稻种质测定其糙米及稻草的蛋白质含量,并分析糙米及稻草蛋白质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水稻糙米及稻草的蛋白质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糙米蛋白质含量范围在8.38%-15.78%,而稻草的蛋白质含量范围在3.58%-6.93%。水稻05-518和05-519为地方品种,糙米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70%和15.778%,比对照品种“中作93”分别高60.6%和72.5%;而05-529和05-583为新培育的种质。其稻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93%和6.41%,比对照品种“中作93”分别高44.7%和33.8%。水稻糙米的蛋白质含量与抽穗天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而稻草蛋白质含量与秆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1983年同一环境条件下正季栽培的55个早籼品种和4个籼型杂交稻组合,以及1982年收集的52个品种的各种氨基酸含量(除色氨酸外),其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的结果是。(1)早籼品种和籼型杂交稻组合的赖氨酸与苏氨酸含量存在品种(组合)间差异;(2)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表现一定波动;(3)稻米每克样品中所含赖氨酸和苏氨酸的毫克数与其蛋白质含量星正相关,而100克蛋白质中所含赖氨酸克数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4)供试品种(组合)中除极个别品种不缺乏苏氨酸外,几乎都缺乏赖氨酸和苏氨酸。且赖氨酸为所有品种(组合)的第一限制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褐稻虱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研究测定了4个水稻品种在三个秧龄期对褐稻虱的抗性及其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感虫品种TN1叶鞘的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抗虫品种7105,中抗品种的含量一般居中。分析各品种不同秧龄期的氨基酸含量与品种受害级别、飞虱排泄蜜露量、产卵量和存活率的相关性,苯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异亮氮酸与上述四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天门冬酰胺、亮氨酸、天门冬氨酸以及各种氨基酸的总量与其中三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另外还有七种氨基酸与其中1~2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腊膜取食试验表明,天门冬酰胺、缬氨酸、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对褐稻虱的取食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测定7个小麦抗感白粉病品种苗期、11个品种成株期叶片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苗期抗病品种叶片各游离氨基酸中,缬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与病情指数呈明显负相关,而其它12种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抗感品种间无明显差异。成株期倒2叶游离氨基酸中,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精氨酸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感病品种,且与病情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各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苗期和成株期抗感品种间差异均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004份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及含硫氨基酸含量。相关统计表明:大豆子粒含硫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而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同时提高含硫氨基酸的含量是困难的。但从本研究中可看出:大豆品种之间含硫氨基酸含量变辐及变异较大,胱氨酸范围为1.08~1.70(g/16gH),变异系数为7.94(C·V%),蛋氨酸范围为0.93~1.65(g/16gN)变异系数为9.30(C·V%),所以,筛选出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的种质资源还是可能的。通过不成对数据的平均数的t值测验,进一步证明了不同省区间大豆的蛋白质、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因受其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高纬度地区大豆蛋氨酸含量高于低纬度地区,蛋白质和胱氨酸含量则有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加性、显性效应的制约,加性效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增效基因为显性,成效基因为隐性。大多数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地受上位性效应的制约。品种间氨基酸含量的变异不显著。硝酸还原酶活性(NRA),从幼苗期逐渐增加,拔节期达最高值,以后渐次递减。开花后,品种间NRA差异不大,变化趋势相同。各生育时期的NRA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解氨基酸总量,除开花后差异不显著外,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止相关。NRA是氮代谢强弱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贮藏对籼稻米蛋白质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测定了华南地区有代表性的11个早籼优质品种稻米于常温下贮藏1a前后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用FAO/WHO必需氨基酸的评分模式及鸡蛋白模式作比较,计算了11个籼稻米8种必需氨基酸的化学分,对稻米蛋白质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翘嘴鳜和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斑鳜和翘嘴鳜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然后对2种鱼的营养价值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斑鳜肌肉鲜样的蛋白质含量为18.77%,高于翘嘴鳜的16.77%;但斑鳜脂肪含量为0.37%,低于翘嘴鳜的1.50%。从氨基酸组成来看,每g翘嘴鳜肌肉干样的氨基酸总量为776.4m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02.4mg,4种呈味氨基酸的总量为311.7mg:而每g斑鳜肌肉千重的3者含量分别为812.9,317.9,324.9mg。因此,2种鳜鱼营养价值高,都是优良的养殖品种:相比较之下,斑鳜的粗蛋白含量高、脂肪和灰分较低,营养价值高于翘嘴鳜。  相似文献   

18.
 对5个大麦品种不同时期生物产量、粗蛋白质和氨基酸测定的结果表明,大麦生物产量在灌浆期最高,其中298品种具有优良的综合特性。粗蛋白质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营养中期到抽穗期下降的幅度最高,达40%-50%。大麦在营养期非蛋白氮的含量最高,占粗蛋白质含量的30%-40%。17种氨基酸的含量在生长期中具有三种变化类型,其含量的变化都直接与大麦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部分优质和特种稻米氨基酸及矿质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测定了华南地区10个优质、特种稻米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的含量,分析表明:稻米中有17种以上的氨基酸,且结构较合理,其总量和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因品种而异.特种稻米在所测的7种必需氨基酸中含量丰富,超过FAO/WHO模式,而且Ca、Fe、Zn、Mn以及Mg、P、K等矿质元素含量高,尤以血糯稻米最为丰富,提出适当食用特种稻米对促进营养素平衡,提高身体素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研究还表明,栽培上增施有机肥是提高稻米微量元素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家蚕抗病性与生化指标的相互关系,对家蚕若干品种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对NPV食下感染抵抗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日本系统品种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对NPV食下感染的抵抗性高于中国系统品种。(2)日本系统品种之间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对NPV食下感染抵抗性差异很大。其中川26、782两个品种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高达每克鲜重8.14mg和7.69mg,对NPV食下感染抵抗性lgED50高达9.77和7.15;中国系统品种之间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对食下感染抵抗性差异较小,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在4.73~6.98之间,对NPV感染抵抗性lgED50在4.78~5.96之间。(3)2龄起蚕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对NPV食下感染的抵抗性(lgED50)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r=0.93。两者回归方程为Y=1.6244+0.6334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