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农林间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外农林间作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1)多用途树种选择方面的重点是选择适合农林间作的豆科树种;(2)农作物产量研究方面主要是在3种间作形式下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3)农作物生长环境方面的研究重点是林木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4)间作对杂草的控制作用方面的研究是如何利用林木枝叶施入农田和林木遮荫对田间杂草进行控制;(5)农林间作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临夏地区杨麦间树木与小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年内1hm^2杨麦间作的收入相当于1hm^2单一栽植杨树和0.96hm^2纯种小麦的收入,土地的生产提高了近1倍,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照强度同时能够满足林木和小麦的需求,光的利用率提高了1倍;除光照度外树木对农田内气温,湿度,地温,土壤水分影响甚微,并且这些气候因子也能满足小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临汾地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林业。五十年代开展学习、推广夏县四旁绿化的经验,在平原农区大量栽培杨树,这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都起了显著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放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林业生产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从1980年秋季以来,我区平原农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杨麦间作,涌现了许多千亩村、万亩乡。目前,全区共有杨麦间作面积23万多亩。回顾六年所走过的路,我们在开展杨麦间作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4年对农田小气候的测定 ,说明杨农间作条件下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相比 ,毛白杨幼林使间作田平均气温下降 1.0~ 1.2℃ ,湿度提高 4 .1%~ 12 .2 % ,风速降低32 .1%~ 59.8% ;而毛白杨成林对间作农田也有相似的结果。另一方面 ,由于林木的不断生长 ,对农田的遮荫也逐步加重。为保证间作产量 ,林木行距 2 0 m左右时 ,间作不超过 6年 ,30 m行距时 ,间作不超过 10年。并且 ,为保证间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建议实行大行距 (30 m以上 )的间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杨麦间种集约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晋南盆地杨麦间种杨树近一个轮伐期的资料,分析杨麦间种地杨树品种、栽植密度、林木抚育以及农业耕作措施对林木生长量和小麦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杨麦间种不同时期要达到杨麦双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第八讲 间作抚育 林地间作是农田防护林抚育的一项集约措施,即在造林后至林木郁闭前的期间内,在林地上种植适宜的作物。它不仅可促进和保证各项林木抚育技术措施的贯彻实施,改善林木的生境条件,达到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的目的,还可在同一地面空间同时进行多层次的主体配置,充分有效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自然资源,形成林农立体种植结构,实现一地多用,以林为主,多种经  相似文献   

7.
商丘县地处豫东平原,有10.07万公顷耕地,目前已建成农田林网3.7万公顷,农桐、农条、农果间作6.4万公顷,另有国营成片林666.7公顷,拥有各种树木26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25万立方米,其中泡桐占总蓄积量的55%以上。年林木生长量22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18%以上,85%以上的村庄林木覆盖率达35%以上。全县10.07万公顷耕地,95%已实现了农桐、农条、农果间作和农田  相似文献   

8.
1980年秋季,我们在东郭村营造了1000亩杨树丰产(杨麦间作)试验林。杨麦间作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新类型,在农地的小麦田中间种杨树。目前杨树生长茁壮,据1984年秋测定,平均高达13.2米,平均胸径17.2厘米,每亩平均蓄积量2.9802立方米,小麦也连年获得平均亩产747斤的好收成。为了进一步了解杨树丰产林的效益,为今后营造同类形式的丰产林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几年来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临汾市吴村镇东郭村,位于东经110°30′,北纬36°04′,距临汾市约15公里。试验地为平川河流二阶地,地形平坦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造林第一年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间作棉花、苜蓿及黄芪三种间作物对林地性状、林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作物对土壤理化性状、林木生长影响不同,间作棉花使表层土壤容重比对照低11.9%,有机质含量比对照高4.8%,速效氮比对照高13.0%,改良土壤的性状明显,同时,棉花影响范围的林木与其他处理之间在高生长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显著促进了胸径的生长,综合判断,造林第一年以间作棉花为好。  相似文献   

10.
通辽地区丰产型杨树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造丰产型杨树农田防护林是解决半干旱地区杨树速生丰产的关键。充分利用农田渠、道路等地营造农田防护林,不但可以有效的保护农田,使之增产15%~20%以上,而且可以使其生长超过正常杨树丰产林生长速度的15%以上。其主要措施是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把地势平坦、土壤适宜,有水浇条件的土地列为丰产型杨树农田防护林的营造范围,确定半地下畦田整地、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林带配置、造林树种、苗木规格和造林方法,严格执行浇水、间作等管理措施,搞好林木管护,以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丰产型杨树农田防护林是西辽河流域等平原地区的一个较好的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1.
枣粮间作生态经济效益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枣粮间作是我国枣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枣树的生物学特性,巧妙安排作物茬口、精耕细作,独创的耕作制度。它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光热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和产值。为了系统地了解枣粮间作的综合效益,我们受省林学会委托,对金丝小枣的中心产地沧县、献县、泊头市及赞皇大枣的中心产地赞皇县进行了枣粮间作考察,现总结如下: 一、枣粮间作生态效益评价 枣粮间作采取适宜的间作行距和株距,可以为间作农田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农田的抗灾能力,起到农田防护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该文将速生杨根蘖林培育技术应用在防风固沙林更新中,实现了当年采伐当年成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林木采伐后通过覆土培育出根蘖林,同时间作花生、西瓜、玉米等农作物,间作物对林木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林网——杨农间作经营模式研究表明:林网——杨农间作经营模式提供了一个较优的生态环境,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远高于同类型区的纯农田经营和林网——农田经营模式;间作区域内作物产量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分布,但总体收益一般高于纯农田;杨农间作的带间距以大于30m效果较好;间作作物较优的组合为西瓜—花生、小麦—花生以及小麦—黄豆3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杨粮间作系统农作物产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寻找协调农作物与林木间作模式 ,通过 6a研究说明 ,在杨粮间作系统中 ,农作物产量与间作年限的关系呈抛物线形状 ,达到最高产量的年限与林木的行距有关。在一定范围内 ,行距越大 ,产量达到最高的年限就越推后。研究还说明 ,合理的间作年限和合理的间作行距 ,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如行距 18m时 ,作物总产量在间作的第 3~ 6年间 ,比对照提高8 0 % ;而行距 30m时 ,间作的第 3~ 9年间 ,小麦产量平均每年比对照提高 2 2 6 %。作物产量在间作行间分布的共同特征是中间高、两端低 ,这反映了林木除对农作物有保护作用外 ,“胁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 ,当“胁地”作用明显时 ,对林木进行间伐 ,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建议杨粮间作在杨树成林时 (10~ 15a) ,树木行距保持在 4 0~ 6 0m  相似文献   

15.
泡桐进入农田,与一年生农作物共生,是50年代河南豫东平原劳动人民在长期与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斗争的生产实践中所找到的一种适合生态环境和经济要求的农林复合经营形式。目前在华北平原地区已推广到9个省(市),约30万公顷。本文在笔者已进行的对农桐间作的生态效益、产量效应和经济效果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黄泛平原旱作风沙区农桐间作进行了技术经济效果的动态分析和评价,旨在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农桐间作形式,为有关部门制定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改革种植制度提供依据,为平原农区发展农桐间作,合理安排农作物组合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经验,为其他混农林业项目的评价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东黄土高原半湿润栽培区的北京杨速生丰产林内设置间作试验,结果表明: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林木单株材积可提高3.0~6.2倍;速生丰产林间作,密度越大、郁闭越早、间作的时间越短,密度越小、郁闭越晚、间作的时间越长、对树木生长促进作用越大;杨树速生丰产林以间种低杆、豆科植物最好;间作,可提高前期经济效益,同时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7.
在鲁西平原沙地上对毛白杨幼林实行农林间种,不仅能提高林地有机质及速效N、P含量,也能明显改善树体营养状况。间作处理林木蓄积量较对照提高25%~52%,如果在间作的同时再为林木追肥,林木蓄积量可提高103%~140%,农林间作对改良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4种秃杉幼林间作模式(秃杉-旱谷、秃杉-小米、秃杉-玉米和秃杉纯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与秃杉纯林相比,秃杉幼林间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木生长,且增长作用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但间作模式对秃杉幼林造林成活及保存率影响不大。(2)各间作模式较纯林相比均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不同间作模式2年内纯收益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秃杉-玉米秃杉-旱谷秃杉-小米。因此,在秃杉幼林地间种农作物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促进秃杉幼林生长,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业》2009,(22):12-12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就诞生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这块美丽的草原上。然而,目前这里却缺林少荫,生态脆弱。让村庄被林木所环绕,让农田牧场被林带所保护,是这里多少代村民的希望和梦想。集体林改为这里的村民播撒着希望,给他们实现林木掩映的绿色梦想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1985年5月,林业部授予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沛县、铜山、睢宁、新沂、邳县、徐州市郊区,宿迁、泗阳、沭阳、金湖、涟水、东台、大丰、如皋、如东、靖江、高邮、宝应、赣榆等21个市县(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的奖牌和达到了平原绿化标准的证书。这些市县在绿化江苏大地,改善江苏生态环境、振兴农村经济做出了优异成绩,为全省的平原绿化树立了典型。 (一) 21个市县在多年的平原绿化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第一,林业作为一个产业,成为平原大农业的组成部分,实行农林间作,包括桐粮间作,果粮间作、条(白腊)粮间作,形成了一种新的农林耕作制度,而且把平原林业作为帮助农民尽快致富的绿化工程来经营。第二,农田林网,农林间作形成了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平原农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第三,平原绿化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