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两个试验对体外培养成熟的牛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试验1用10%丙二醇(PG)加上不同浓度(0%~20%)的乙二醇(EG)作为细胞内玻璃化溶液(VS1),25%PG+25%EG作为细胞外玻璃化溶液(VS2)对卵母细胞进行冷冻。结果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分裂率(0.9%~23.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5.0%)。在处理组中,以10%PG+5%EG和10%PG+10%EG作为VS1的效果较好,分裂率分别为23.4%和22.2%,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试验2以10%PG+5%EG作为VS1,25%PG+25%EG作为VS2进行冷冻。解冻后在0.5mol/L或0.25mol/L蔗糖溶液中1~2步或在含防冻剂的溶液中经2~3步稀释防冻剂。卵母细胞经体外受精后,分裂率在18.2%~30.6%之间。在0.25mol/L蔗糖溶液中一步脱防冻剂的卵母细胞经体外受精、体外培养后,25个早期胚胎中有3个发育成囊胚,其它组均未发现囊胚。这些结果表明玻璃化过程对卵母细胞造成了损伤。引起损伤的原因可能是玻璃化溶液的化学毒性作用及脱防冻剂过程中卵母细胞受到的渗透压损伤。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用体外受精胚胎作供体、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作受体进行核移植的可能性,比较了两种不同核移植方法的效果。本研究结果在我国首次获得牛核移植的成功。从屠宰场回收的黄牛卵巢中抽取未成熟的卵母细胞,采用以前报道的方法(Shietal,Then-oyenoloy,1991,35;271)进行体外成熟(IVM)和体外受精(IVF),获得IVM如母细胞和IVF胚胎。体外受精用精液为奶牛精液。在IVM23~24h$母细胞去核后用作受体卵,体外发育到8~32细胞期的IVF胚胎用作核供体.去核后的卵母细胞分两组:!.在W26h(或30h)用80V/mm40μs电激活两次,然后注入供体胚胎卵裂球,IVM32h(或36h)进行电融合;Ⅱ.注卵裂球前不激活,在IVM31h进行电融合。两组融合条件相同(80V/mm40μs×2,间隔1s),融合液为0.3M甘露醇+0.05mMCaCl2+0.1mMMgSO4+10mM组氨酸。融合印在颗粒细胞单层培养滴内共培养,体外培养24h后观察卵裂结果。经体外培养5~8d后发育到桑椹和囊胚的核移植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受体奶牛子直角内。2个月后直检妊娠情况。本研究结果如下:Ⅰ组操作后存活率(90.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蛋白质添加剂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影响,通过2338个卵母细胞,按2×2×2设计方法进行试验,即在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体外培养三个阶段的培养液中,添加与不添加蛋白质物质(体外成熟与体外培养为发情母牛血清,体外受精为牛血清白蛋白)。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成熟阶段的培养液中,有无发情牛血清对牛卵母细胞的核成熟无显著影响(有血清组为89%,无血清组为90%)。但在体外受精阶段,受精液中含有牛血清蛋白质处理组的卵母细胞受精后,分裂率显著地高于无血清蛋白质组(P<0.01,84%vs72%)。同样,在早期胚胎体外培养阶段,含有发情牛血清的培养液大大促进早期胚胎的发育,与无血清组比较,其差异性极显著(P<0.01,35%vs21%)。同时,含血清组的胚胎孵化率亦显著地高于无血清组(P<0.01,69%vs47%)。本研究表明,蛋白质添加剂在IVF和IVC阶段是必需的,而在IVM阶段则不甚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牛卵泡液(BF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的BFF,明显提高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的囊胚发育率(45.1%比28.2%,P<0.05),虽然该处理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的受精分裂率无明显影响(87.5%比87.5%)。然而,当BFF在成熟培养液中的浓度提高到40%时,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的受精分裂率(68.6%)和囊胚发育率(16.6%)均明显下降(P<0.05)。来自不同大小卵泡(2~5mm,5.1~8mm和大于8mm)BFF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效果无明显差异,只是来自大于8mm卵泡的BFF将卵母细胞粘在一起,明显地降低成熟培养后的可用卵母细胞数。在成熟培养液中加入激素(2.5×103iu/L促性腺激素(HCG),50iu/L促乳素,0.05mg/L胰岛素、睾酮和雌二醇)对BFF的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效果无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BFF可促进牛卵母细胞获得胚胎发育能力,BFF的这一作用与其来源的卵泡大小和激素的存在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TCM199+10%OCS为成熟培养液、以Tyrode`s改良液为受精液对水牛卵母细胞作体外成熟培养和受精,比较不同成熟培养时间(24h和30h)对水牛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受精率的影响。其结果为,水牛卵母细胞在成熟培养24h和30h后,其成熟率分别为66.5%和67.2%,受精率分别为57.5%和49.0%,在统计学上成熟率及受精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水牛卵母细胞的成熟培养时间可为24h和30h。  相似文献   

6.
将经过20~24h体外成熟培养后的牛卵母细胞在含5%CO2,95%空气,最大相对饱和湿度和温度分别为37℃(G1),38℃(G2)和39℃(G3)的培养条件下进行体外受精,以观察受精温度对牛体外受精及其随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受精温度对牛卵母细胞体外精子入卵率(93.6%~100%)及受精卵裂率(78.5%~80.3%)无明显影响;而早期胚胎卵裂发育速度、体外囊胚发育速度及体外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均随着受精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IVF42~46h,G3发育到5细胞以上卵裂周期阶段的早期胚胎比率(40.3%)非常显著地高于G2(24.3%)和G1(18.8%,P<0.001);而相应处于2细胞阶段的胚胎比率(G3为14.6%)则十分显著地低于G2(25.2%)和G1(30.1%,P<0.01)。G3的囊胚体外孵化率(75.8%)也非常明显地高于G2(51.9%)和G1(47.9%,P<0.00)。结果表明,受精温度(37~39℃)主要影响早期胚胎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其随后的囊胚发育率、发育速度及其孵化率,而对卵母细胞的受精、卵裂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系统的探索了培养液中的主要无机盐离子对早期牛胚胎在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的Na+/K+比显著影响牛胚胎在体外的发育,提高K+浓度有降低囊胚率的作用,最适的Na+/K+比为114/3.2;Ca2+和Mg2+同样为胚胎发育所必需,其最适浓度分别为2mmol/L和0.5mmol/L;培养液中添加2.88mg/L的Zn2+,其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0.025mg/L或0.25mg/L的Cu2+完全抑制囊胚发育。这表明Zn2+对早期牛胚胎在体外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u2+对早期牛胚胎在体外发育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不同类型的防冻剂及其浓度对快速冷冻牛胚胎的效果。试验Ⅰ:7日龄囊胚先分别放入含10%(V/V)甘油或10%(V/V)乙二醇改良的磷酸盐缓冲液(PBL)中,室温下平衡10min。然后,分别移入1.5mol/L,2.0mol/L甘油或2.0mol/L,3.0mol/L乙二醇+0.25mol/L蔗糖PBL液中,10min后将胚胎放进冰箱的结冰层(约─23℃),35min后直接投入液氮。冻后孵化率最高的处理组为1.5mol/L甘油+0.25mol/L蔗糖(82.4%),其极显著(P<0.01)地高于2.0mol/L甘油+0.25mol/L蔗糖(15.4%),2.0mol/L乙二醇+0.25mol/L蔗糖(63.9%),3.0mol/L乙二醇+0.25mol/L蔗糖(38.7%)。试验Ⅱ:7日龄胚胎先在10%(V/V)甘油中平衡10min,而后,分别移入1.5mol/L甘油+0,0.25,0.5mol/L蔗糖,停留10min后快速冷冻。解冻后,胚胎分别用0.5,0.25,0mol/L蔗糖除甘油。结果表明:解冻液中的蔗糖浓度对胚胎的存活力无显著影响。当冷冻处理为1.5mol/L甘油+0.25mol/L蔗糖时,胚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检测TGF-β对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和移植后的成活率的影响。在试验1和试验2,添加0.3~7.0ng/mL的TGF-β至无论是复杂培养液还是各成分已知的简单培养液中,囊胚中内细胞团细胞都不同程度地增长,比对照组的囊胚多0.5~1.0倍;此外在含有3.0~5.0ng/mL的TGF-β的培养液中的囊胚,其孵化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在试验3中,添加3.0ng/mL的TGF-β显著地促进与不同细胞共同培养的囊胚内细胞团的细胞增长,在颗粒细胞或输卵管细胞及其两者组合当中的单层细胞上的囊胚表现突出。在试验4中,用TGF-β培养所获得的囊胚移植于受体母牛,约45~90d将受体屠宰检查中发现,TGF-β的囊胚成活率高于无TGF-β的囊胚.试验结果表明,TGF-β可促进体外发育的囊胚内细胞团的细胞增长以及提高囊胚移植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树胡椒种子作为外殖体进行微繁殖,不同培养阶段适宜的培养基分别为:(1)愈伤组织诱导:MS+BA1mg/L+NAA0.1mg/L+活性碳0.03%;(2)分化和继代:B5+KT0.5mg/L+LAA0.05mg/L和B5+KT2mg/L+IAAmg/L;(3)生根:B5+IAA0.5~2mg/L。  相似文献   

11.
根据母牛卵巢黄体发育状态将实验用卵巢相应地划分为早期黄体(ELP)、功能黄体(LP)和退化黄体(LLP)三个试验组(实验1);实验2则按实验卵巢上卵泡的表面直径大小划分为小于2mm,2~6mm 和大于6mm 三组.采用注射器抽取法采集卵泡里的卵母细胞,然后按 Lu 等报导的方法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和体外受精。受精卵继续在体外条件下培养到囊胚阶段。实验2还进一步观察了囊胚体外发育到孵化囊胚的比率。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发情周期阶段的牛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培养后,各组体外受精分裂率(74.3%~78.4%)及体外囊胚发育率(27.7%~31.3%)均无显著差异;而来自表面直径小于2mm 卵泡的卵母细胞,其体外受精分裂率和体外囊胚发育率均显著地低于2~6mm 及大于6mm 组(P<0.01);来自直径大于6mm 卵泡的卵母细胞受精后的早期胚胎体外囊胚发育率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表明卵泡及其卵母细胞在体内的发育程度对其后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进一步发育的能力只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用0%、0.25%、1%、2%代血清ultroser G和0.5%、1%、2%的代血清ultroser HY(以下称G和HY)。在体外成熟培养(IVM)、体外受精(IVF)、体外培养(IVC)和胚胎冷冻的各阶段中,分别代替10%的发情牛血清(OCS)、牛血清白蛋白(BSA)和15%的胎犊血清(FCS)。结果表明:(1)各组平均成熟率为98.9%±1.35,与对照组(10%OCS)无差异(P>0.05)。(2)体外受精时用修正的泰洛氏(Tyrod’s)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G和HY,各组的分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3)受精后的2~8分裂球发育成囊胚,除0%和2%G组与10%OCS组有差异外(P<0.05),其余组无差异。(4)用含代血清培养液培养出7~8日龄的1~2级囊胚分别置于含3%HY、3%G和对照组(15%FCS)的冷冻液中(PBS),冷冻72h时后解冻培养的孵化率为76.6%、62%、77.3%和76.7%,除3%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植物离体培养筛选耐盐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高玉红  李云 《核农学报》2004,18(6):448-452,422
本文总结了利用离体培养系统筛选耐盐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分别从材料选择、变异来源、突变体的筛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概括了人工诱变离体培养材料的常用诱变剂及诱变剂量的选择 ;从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分析和归纳了耐盐突变体鉴定的研究进展 ,并指出了筛选耐盐突变体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来源于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牛早期胚胎与不同细胞的单层细胞共同培养,以检测不同阶段胚胎的细胞数。本研究共检测了3153枚桑椹胚和囊胚。通过体外培养4~10d,不同阶段的胚胎,早期桑椹胚、紧凑型桑椹胚、早期囊胚、囊胚、待扩展囊胚、扩展囊胚、待孵化囊胚和孵化囊胚,经检测其细胞数分别为:45,69,70,88,103,127,139和151。第9d的囊胚细胞数比第7d或第8d的囊胚细胞数无显著差异,然而,不同等级的囊胚的细胞数差异显著(P<0.05);同时,细胞数少的胚胎发育也慢。通过囊胚免疫法检测,第7d、第8d和第9d回收的扩展囊胚的细胞数分别为66,60和52。此外,虽然在子宫内膜细胞或输卵管细胞-子宫内膜细胞的单层细胞上的囊胚发育慢,且发育率低,但其细胞数与在其它单层细胞上发育的囊胚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体外化培养出来的囊胚细胞数也能达到体内囊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哈斯油梨(PerseaamericanaMilcv.Hass)胚和抗根腐病砧木托马斯(P.americanaMilrootstockThomas)茎段及大叶桉(EucalyptusrobustaSmith)组培苗茎尖为试材,在1/2MT(1/2无机盐+有机物+2%蔗糖+0.9%琼脂)附加不同浓度(0,50,100,300,500,700,1000mg·L-1)的氯化胆碱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两种木本植物组培苗的生长,刺激发根和根的伸长,可使砧木茎段上处于“休眠”状态的腋芽大量萌发;7种浓度中以500mg·L-1的浓度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氯化胆碱对大岩桐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适浓度(50和100mg/L) 的氯化胆碱(CC)有利于大岩桐组培苗不定芽的分化,但株高和鲜重较低。在所试验浓度(10-700mg/L)的CC作用下,不定根生长较粗短,而鲜重增高,移栽时有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对高粱离体培养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探讨了 5种抗生素对高粱离体培养反应的影响。在 3种抑菌抗生素中 ,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好。头孢霉素对高梁外植体离体培养的毒性比羧苄青霉素大 ,羧苄青霉素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且只在高浓度才对分化有抑制作用。在农杆菌介导高梁遗传转化时 ,选用 2 5 0~ 5 0 0mg L的羧苄青霉素来抑菌是合适的。高梁不同基因型和外植体对潮霉素和卡那霉素的反应表现不同 ,但对潮霉素的反应比卡那霉素敏感。在筛选转化体时 ,以潮霉素较好 ,使用浓度对茎尖和幼胚以 2 5~ 5 0mg L为宜 ,对愈伤组织则以 5 0~ 75mg L为宜。  相似文献   

18.
离体培养条件对平贝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平贝母试管苗为材料,通过测定生物量增殖倍数、折干率、生物碱含量等指标,对基本培养基种类、培养方式、培养周期、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配比、蔗糖浓度、病毒唑用量等可能影响平贝母生物碱产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L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5%蔗糖,固体培养周期为60d时,利于提高鳞茎生物碱含量及生物碱产量;液体培养基虽有利于平贝母鳞茎增殖与子贝的分化,但不利于增加生物碱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刺激培养物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以BA1.0mgL与NAA0.5mgL组合为佳;5mgL病毒唑能明显提高鳞茎的增殖倍数。试验最佳离体培养基为LS+BA1.0mgL+NAA0.5mgL+病毒唑5mgL+5%蔗糖;培养60d生物碱产量可达1.62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