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促进C、N、P在养殖水体中循环,保持了水产环境的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改善水质和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环境和养殖水域日趋恶化,水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由此引发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保障水体生态平衡,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已成为目前水产养殖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后水产养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信娣  陈瑛 《水利渔业》2007,27(1):80-82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表现在调节养殖水体氮循环,降解水体中有机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调节水体微生态群,调节养殖水体pH,增加水体溶氧等方面。提出了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细菌是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正常生物类群,养殖水体中的细菌与其他生物及水体环境条件共同构成了水产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并参与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水体中的微生物与养殖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密切及复杂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岸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水产养殖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暴发性病害频繁发生,给整个水产养殖业造成巨  相似文献   

5.
<正>养鱼就是养水,对于水产养殖者是非常熟悉的一句名言。但笔者在实践中却发现,广大养殖者总是掌握不好水体处理的方法和节奏,不仅养殖效益的低下,浪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更有甚者还出现了泛塘的现象,导致养殖失败,亏损累累。笔者就养殖水体的肥水方法及养殖者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谈谈自己多年来在水产养殖生产一线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广大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有所帮助。1肥水1.1哪些养殖水体需要肥水  相似文献   

6.
一、引发鱼类疾病的各种水体因素1.养殖水体的空间因素养殖水域是水产动物的活动场所。在池塘养殖中,每个养殖动物所拥有的活动场所的大小,取决于水域的面积、水深及放养密度、种类和规格。俗话说“宽水养大鱼”,即明确地表明了水体空间小时,会抑制其生长和发育,体质也变弱。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水产业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中残饵、粪便等自身污染日益加剧,常引起水体中N、P等营养元素非正常变化,导致藻类异常繁殖,水体富营养化,并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生长甚至存活以及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家港市自2004年开始开展水生动物病害测报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水体水质现场分析和水生动物病害测报两个方面。经多年测报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水产养殖水体中某些化学因子对水生动物生长和病害发生有较大的影响,它们甚至可使水产养殖造成重大的损失。现针对近几年来我们在监测水产养殖水体  相似文献   

10.
合理进行营养调控 缓解养殖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等营养性物质,使藻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氧量下降,水质逐渐恶化,水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阻碍和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需要具备3个条件:1)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含量过高;2)水体的流动性较差;3)温度条件适宜。养殖水体多是静水或半静水水体,而且温度适宜,水产动物的排泄物和残饵造成水体中氮、磷元素大量积累,很容易发生富营养化。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质养殖生产的发展,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的加快,造成池塘水质富营养化,再加上现今池水污染源的增多,水质管理比过去更为重要,水质的好坏与养殖产量、病害和经济效益关系十分密切.水质管理要采取综合管理,使水质条件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养鱼先养水",培养优质的养殖水体在水产养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肥水是水产养殖中培养优质养殖环境的常用手段.但实际生产中有几种情况肥水往往异常困难,导致相当一部分养殖人员头痛不已.本文着重介绍在池塘养殖中导致肥水困难的常见问题并就相应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亚硝酸氮(NO2-N)对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大量实验资料早已对其致病和致死机理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同时各国水产养殖业因其发生养殖水产动物致死事件也是屡见不鲜。面对养殖水体,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水体中高浓度的亚硝酸氮,一些降亚硝酸氮的方法已被采用,但均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先进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与设施进行的全封闭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具有节水、节地、节能、环保等优点。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养殖水体的水质调控。以下就陆基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池塘是水产养殖动物生活的场所,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成活和生长。科学进行养殖水体水质调控,是提高养殖品种生长速度,达到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目的的关键,而底质的改良无疑又是养殖水体水质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一部分残饵和水产动物粪便等有机物沉入水底以及死亡的生物体发酵分解后,与池底泥沙等物混合形成底泥。一定厚度的底泥能起到供肥、  相似文献   

16.
生物修复在水产养殖水体净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水产养殖已由一般品种的养殖过渡到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采用高密度的养殖方式,这样将引发养殖水体的生态破坏,导致养殖动物疾病的频发。不同的水产养殖系统排放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主要与养殖系统的形式和养殖动物的种类有关。就集约化养殖水体而言,氨氮污染已成为制约水  相似文献   

17.
兴化是江苏水产养殖大市,近几年涌现出"泓膏"、"板桥"等一批河蟹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和好评。在生态大闸蟹养殖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一、改小水体养殖为大水体养殖小水体缓冲性小、环境变性大、水体流动性弱、代谢产物更新慢、浮游植物的组成变化小,不利于河蟹生息。大水体风力作用明显,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有利于上下水层的对流,有利于底层有害气体的向外逸出,有利于有益藻类  相似文献   

18.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养殖水体净化、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和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生长三个方面论述了益生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探索水产养殖动物新的疾病防治途径及养殖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投入的增加,鱼种放养密度的增大,养殖水体环境条件日趋复杂化,鱼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鲢、鳙、鲮鱼出血病已成为我市水产养殖业的一大危害,严重地影响着水产养殖的效益。本人在1994~1996年鱼病防治工作中,对鲢、鳙、鲮鱼出血病的治疗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我国的养殖方式由传统粗放式养殖向精细养殖、集约化养殖、规模化养殖和科技化养殖转变,混养、套养、立体养殖、生态养殖等模式也发展起来,各地建立了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积极解决传统养殖带来的水域污染问题,大力推进绿色渔业工程建设,这也为渔业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本文综述了我国水产养殖环境现状,提出水体污染问题和水产生态养殖的必要性,并介绍了我国生态养殖中应用较广泛的的三种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态制剂、生物滤器和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