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发现,中华鳖聚缩虫病病原为聚缩虫(Zoothamnium sp),其分类地位隶属于原生门,纤毛纲,缘毛目,钟形虫科,聚缩虫属。聚缩虫(Z.sp)呈树枝状群居于中华鳖体表面引起聚缩虫病。动物应激试验证明,聚缩虫对次氯酸钠,石灰水,氨水等碱性溶液敏感,易导致虫体萎缩,甚至解体。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中所见到的聚缩虫病,最常见的病原是树状聚缩虫(Zoothamniumarbuscula),是栖居在海水中的纤毛虫类的一种,分类上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Peritricha),钟形虫科(Vorticelli-dae),聚缩虫属(Zoothamnium)。聚缩虫为群体生活的种类,由许多分叉的柄部和位于柄末端的  相似文献   

3.
刺激隐核虫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的病原体检出率,本研究针对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 18S-ITS2基因序列设计4条LAMP引物,在内外引物浓度比2∶1~6∶1、Mg2+浓度2 mmol/L、反应温度61℃~66℃、反应时间60 min的优化条件下,扩增产物经电泳后呈现特异性的LAMP梯形条带.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高灵敏度(10-7 ng/μL DNA浓度),比常规PCR方法高100倍.将该方法应用于采集自不同地域的虫体样本、病鱼和水样以及不同组织样品的检测,结果在13份样品中有10份检出阳性,并显示该方法既能够检测发病鱼,也能够检出已感染但未发病的鱼.实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能够快速、简易、特异、敏感地检测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病原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猪小袋纤毛虫(简称小袋虫)是属于纤毛门、动基裂纲、前庭亚纲、毛口目、毛口亚目、小袋虫科、小袋虫属的一种原虫病.本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寄生原虫病,在热带和亚热带潮湿地区本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比较高.到目前为止已知包括人在内的30多种动物可感染本病.  相似文献   

5.
(一)白点病 病原为刺激隐核虫。系纤毛虫类寄生虫,虫体椭圆形,多寄生于病鱼体表和鳃丝上。病鱼粘液分泌增多,表皮细胞增生,包裹虫体,形成白色的囊,肉眼看上去成了白点。病情严重时鳞片脱落,体表点状充血。有的一侧或两侧瞎眼。该病一般发生在初夏或夏末初秋,  相似文献   

6.
1994年3月,三亚市铁炉港养殖区海威水产养殖公司网箱养殖的石斑鱼(EPinePhehus·sP)、视鱼(Seriol·sP)、尖吻护(Lnles,CaBiber.B)以及紫红笛绸等多种养殖鱼类大批发病死亡。主要症状为眼角膜浑浊发白,体表呈白点或打粉状白鳞。体表、鳃丝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张口上浮,最终窒息死亡。经检验,确诊为由原虫纲全毛目的刺激隐核虫(Ctyl)to-Caryonirrtan)sl起的刺激隐核虫病。一、发角及优行儒况:今年三月初,海咸水产养殖公司0.5-1公斤规格的紫红奋纷开始零星发病,每天死亡30-50尾不等。至3月11日发展到包括石斑鱼在内…  相似文献   

7.
巴贝科(Babesiidae)和泰勒科(Theileriidae)的原虫统称为梨形虫,属顶复门(Apicomplexa)、梨形虫亚纲(Piroplasmasina)。由上述2个科的原虫所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梨形虫病。以前的分类将其隶属于孢子虫纲的血孢子虫目,故称其为血孢子虫和血孢子虫病,又称焦虫和焦虫病。梨形虫由蜱传播,有  相似文献   

8.
棒状体相关蛋白1(rhoptry-associated protein 1,RAP-1)是由棒状体分泌的与侵袭宿主细胞相关的蛋白。本研究以顶复门原虫RAP-1基因为靶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了巴贝斯属、疟原虫属、泰勒虫属的RAP-1基因进化树;应用软件预测分析RAP-1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以及二、三级结构,并表达纯化了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RAP-1重组蛋白。结果显示:巴贝斯属不同虫株相聚类,测定序列与马泰勒虫聚为一支,又与恶性疟原虫相聚类,表明亲缘关系较近。马泰勒虫RAP-1蛋白理论等电点为9.85,半衰期为30 h,总平均亲水性(GRAVY)为-0.368,无跨膜区;RAP-1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占比分别为38.5%、15.5%、27.8%、18.1%;构建的三级结构立体展现了RAP-1蛋白形态。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RAP-1;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大小为65 kDa。RAP-1蛋白可通过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纯化后的产物能被马泰勒虫标准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马泰勒虫入侵宿主的机制机理以及RAP-1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病是泰勒焦虫引起的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血液孢子虫病。焦虫共有10多种,目前在我国发现有环形泰勒焦虫和瑟氏泰勒焦虫等数种,其中环形泰勒焦虫较多,重点流行于我国西北、华北等地。1 病原泰勒焦虫之外还有双芽焦虫、牛巴贝斯焦虫等。牛泰勒焦虫主要是环形泰勒焦虫,在细胞内的虫体呈多样化的形状。虫体长度均小于红细胞半径,有环形皇宝石戒指状,核居一端;有椭圆形,两端钝圆,核各一端;有豆状,核居钝端;有杆状而一端膨大,或核居粗端;有十字形,由4个点状虫体组成;有圆点状或边虫状,虫体很小,主要存在于淋巴细胞及单核粒细胞的胞浆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大麦虫粉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肠道结构和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平均体重(BW)为(30.03±0.23)g的1日龄健康的黄羽肉鸡216只, 随机分为3组, 每组6个重复, 每个重复12只, 分别饲喂以下3种饲粮: 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1%大麦虫粉及基础饲粮+3%大麦虫粉。各组饲粮营养水平相同, 试验期为63 d。分别统计21、42和63日龄各处理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体重(BW)、料重比(F/G)和死淘率。试验鸡于63日龄屠宰, 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用于测量肠段长度和肠道结构, 取回肠中段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用于菌群组成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1~21日龄ADG及21日龄BW、ADFI、料重比和死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2~42日龄, 1%和3%大麦虫粉组ADG和42日龄BW均显著增加(P<0.05), 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43~63日龄, 1%大麦虫粉组63日龄BW显著增加(P<0.05), 3%大麦虫粉组ADFI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 21日龄时, 1%和3%大麦虫粉组盲肠长度均显著增加(P<0.05);42日龄时, 3%大麦虫粉组十二指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63日龄时, 各处理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 且1%大麦虫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上, 对照组和1%大麦虫粉组回肠中优势菌群依次是乳杆菌属、罗氏杆菌属和拟杆菌属, 盲肠中优势菌属依次是拟杆菌属、Alistipes属和乳杆菌属; 与对照组相比, 1%大麦虫粉组回肠中乳杆菌属、拟杆菌属和Alistipes属比例上升, 罗氏杆菌属下降; 1%大麦虫粉组盲肠中拟杆菌属和Alistipes属比例上升, 乳杆菌属和罗氏杆菌属下降。【结论】 添加适量大麦虫粉能够改善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和消化道发育, 其具有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巴贝斯虫是属于原生动物亚界(Protozoa)、顶器门(Apicomplexa)、孢子虫纲(Sporozoa)、真球虫目(Eucoccidiorida)、梨形虫亚目(Piroplasma)、巴贝斯虫科(Babesiidae)、巴贝斯虫属(Babesia)的一类单细胞虫体。巴贝斯虫属共有99种虫体,它们分别寄生于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各种鸟休内。其中多数虫体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只有少数虫体,如田鼠巴贝斯虫(B.microti)、既可在鼠体内寄生,有时又可侵袭人体 自然条件下,多数巴贝斯虫必须经硬蜱(lxodid)才能在哺乳动物宿主间传播。在哺乳动物宿主体内,巴贝斯虫主要寄生于红细胞内,分裂繁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20,(3):61-68
为了解腾冲市牛、羊感染梨形虫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选择腾冲市11个乡镇为采样点,采集牛、羊血液样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包括泰勒虫属和巴贝斯虫属在内的梨形虫科18S rRNA基因约1 600 bp片段,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根据序列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进行虫种鉴定。共采集758头牛、羊的血样,检出阳性207头,总阳性率27.31%。其中牛、羊阳性率分别为45.02%(149/331)、13.58%(58/427)。11个乡镇的牛均有检出,6个乡镇的羊有阳性。检出虫种包括巴贝斯虫(Babesia)和泰勒虫(Theileria)两属共13种,均为蜱传血液原虫,泰勒虫占82.13%(170/207),巴贝斯虫占17.87%(37/207)。巴贝斯虫种类包括:狍巴贝斯虫(B.capreoli)、猎户巴贝斯虫(B.venatorum)、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牛巴贝斯虫(B.bovis)、微小巴贝斯虫(B.microti)等5种;泰勒虫种类包括:吕氏泰勒虫(T.luwenshuni)、环形泰勒虫(T.annulata)、水牛泰勒虫(T.buffeli)、东方泰勒虫(T.orientalis)、瑟氏泰勒虫(T.sergenti)、绵羊泰勒虫(T.ovis)、附膜泰勒虫(T.velifera)和一种新的未命名泰勒虫共8种。牛感染6种泰勒虫和4种巴贝斯虫,羊感染3种泰勒虫和2种巴贝斯虫。该结果表明腾冲市养殖的牛羊存在梨形虫病的广泛流行,且虫种丰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特征,需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猫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三毛滴虫的感染情况和基因型,试验采集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梧州市和河池市各宠物医院、流浪动物中心及送检的新鲜猫粪便样本300份,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和gp60基因,十二指肠贾第虫bg、tpi和gdh基因及三毛滴虫ITS基因采用PCR方法对粪便DNA进行PCR扩增,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2份隐孢子虫、24份十二指肠贾第虫和41份三毛滴虫阳性样本,阳性率分别为7.3%、8.0%和13.7%。幼猫三种原虫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成年猫(P<0.05),腹泻猫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腹泻猫(P<0.05),雄性猫三毛滴虫的阳性率要显著高于雌性(P<0.05)。检测出的隐孢子虫都为猫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felis,C.felis),根据gp60基因进行亚型分型,鉴定出ⅩⅨa和ⅩⅨc两种亚型。十二指肠贾第虫共鉴定出集聚体F、B和F+B三种基因型,其中集聚体F为优势基因型。说明广西部分地区猫普遍存在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三毛滴虫的感染,且感染的虫种和部分基因型为人兽共患型,由于宠...  相似文献   

14.
分离自我国甘肃中部地区土种黄牛的一种形态特异的泰勒虫,采用传统分类学研究鉴定为新种,被定名为中华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 sp.nov)。又利用对泰勒虫属特异的PCR引物(92/93)对该种基因组DNA扩增,结果表明该种属泰勒虫属原虫确定无疑,并对代表虫种进化和分类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对已测出该基因1067bp长片断序列与基因库中9种巴贝斯虫,7种已知牛泰勒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建立起系统发生树。树图表明,瑟氏泰勒虫和水牛泰勒虫的亲缘关系非常近, 中华泰勒虫与这两个种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附膜泰勒虫、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斑羚泰勒虫、突变泰勒虫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 (Penaeus orientalis)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 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则会导致育苗失败。近几年来,我们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对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病原体   对虾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是树状聚缩虫 (Zoothamnium arbuscula),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 (Peritricha),钟虫科 (Vorticellidae)。聚缩虫寄附于中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体表和鳃。聚缩虫同其它固着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鉴定从汉中市牛体表采集到的蜱种类及其携带病原梨形虫(Piroplasma)的种类,在形态学初步观察的基础上,用PCR技术基于线粒体16SrDNA对蜱种类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基于梨形虫18S rRNA基因分别检测蜱体内携带巴贝斯虫属(Babesia)、泰勒虫属(Theileria)等病原情况.结果显示,所采集到的67只...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解决对虾疾病蔓延、死亡率高的问题,鱼虾混养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模式。一方面,对虾摄食河豚残饵、粪便,使池塘水质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河豚捕食发病、体质弱的对虾,防止疾病蔓延,实现对虾和河豚双丰收,提高了经济效益[1-2]。然而,在鱼虾混养过程中,刺激隐核虫会导致河豚发病,控制较难,发病严重时几天之内河豚会全部死亡,但是常用的杀虫药物对对虾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既可以杀死刺激隐核虫,又不影响对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原虫是寄生于鸟的一类常见寄生虫,不仅危害鸟的生长发育,还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为了解我国鸟类原虫种类与感染状况,作者查阅了近几十年我国在鸟类原虫调查方面的文献。经归类整理,在我国鸟类中共发现原虫70种,隶属于3门、4纲、5目、9科、12属。其中,顶器复合门(Apicomplexa)、孢子虫纲(Sporozoa)、真球虫目(Eucoccidiorida)的原虫有26种,包括艾美耳科(Eimeiridae)的艾美耳球虫属(Eimeria)20种和等孢球虫属(Isospora)2种、隐孢子虫科(Cryptosporidiidae)的隐孢子虫属(Cryptosporidium)3种、住肉孢子虫科(Sarcocystidae)的弓形虫属(Toxoplasma)1种;孢子虫纲、血孢子虫目(Haemospororida)的原虫39种,包括疟原虫科(Plasmodiidae)的疟原虫属(Plasmodium)23种和血变虫属(Haemoproteus)1种、住白细胞虫科(Leucocystozoidae)的住白细胞虫属(Leucocytozoon)15种;肉足鞭毛门(Sarcomastigophora)、动物鞭毛虫纲(Zoomastigophora)、毛滴虫目(Trichomonadorida)的原虫2种,包括单尾滴虫科(Monocercomonadidae)的组织滴虫属(Histomonas)1种、毛滴虫科(Trichomonadidae)的毛滴虫属(Trichomonas)1种;肉足鞭毛门、叶足纲(Lobosasida)、阿米巴目(Amoebida)、内阿米巴科(Entamoebidae)的原虫2种,即内阿米巴属(Entamoeba)1种和内蜒阿米巴属(Endolimax)1种;芽囊原虫新亚门(Blastocysta)、芽囊原虫纲(Blastocystidea)、芽囊原虫目(Blastocystida)、芽囊原虫科(Blastocystidae)的芽囊原虫属(Blastocystis)1种。球虫、疟原虫、隐孢子虫是鸟类中的常见原虫,球虫、疟原虫、血变虫、毛滴虫在鸟中的感染率较高,隐孢子虫、弓形虫、阿米巴、芽囊原虫等为可感染人类的原虫。了解我国鸟类的原虫种类与感染状况,对做好鸟类原虫病的防控和保护鸟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19.
辽宁西部海域主要食用鱼类寄生虫感染情况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鱼类全身性寄生虫学检查法,在辽宁西部海域随机抽检主要食用鱼类19种共计769尾,其中养殖鱼类4种202尾、野生鱼类15种567尾,发现该海域19种食用鱼类感染体内外寄生虫15种,分别隶属于6纲12科15属。在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基础上,确定优势虫种为异尖线虫科的3属幼虫:宫脂线虫属幼虫、对盲囊线虫属幼虫、异尖线虫属幼虫,野生和养殖鱼类均有较高的感染率,而针对4种养殖鱼类而言,尤其是牙鲆和大菱鲆,其优势虫种为指状拟舟虫和刺激隐核虫,在各个鱼类养殖场中均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正>沙氏住白细胞虫病是由原生动物门、复顶亚门、孢子虫纲、血孢子虫亚目、住白细胞虫科、住白细胞虫属中的沙氏住白细胞虫引起的一种鸡原虫病。该病主要感染鸡,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未成熟的红细胞内,造成鸡出现内脏和肌肉组织广泛性出血,在临床上可表现为鸡冠苍白失色、口吐鲜血、排绿色粪便,剖检可见胸部肌肉有许多点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