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对长白山区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经营的措施:遵照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通过补植珍贵树种、低质低产林改造、加强中幼龄林抚育等措施,不断调整、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和龄组结构,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乔木作为构成森林植被的主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和乔木树种分布格局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可持续经营、营造林工程树种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植被样方专项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计算树种分布格局指数和林分结构特征指数,并采用高斯分布拟合结构特征指标概率分布,旨在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主要乔木树种分布呈聚集分布;乔木林混交度指数Mci离散程度大于树种空间结构TSS指数;TSS指数分布呈左偏截尾正态分布,Mci指数分布呈倒"J"型分布,指数的波动和持续稳定可能与人工营造林和天然林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3.
竹类引种的生态因子节律同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木引种是指将某一树种引进到一个新的,这个树种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地区进行栽培。它可以增加资源树种,扩大树种基因,改善森林群落结构和林木组成,补充生物区系成分,丰富景观内容,从而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增进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竹林是我国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森林面积中,竹林面积占2.6%,因为竹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所以南方有些省份竹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测的青岛市7个主要树种各组分的含碳量,以青岛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为基础,依据森林碳储量的计算方法,对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时段的碳储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含碳量最高的树木组分为树叶,针叶树种的平均含碳量高于阔叶树种,各树种平均含碳量在0.5左右;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总量大,增长速度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8年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档案更新数据,对深圳市宝安区树种结构、龄组结构、公顷蓄积、公顷植物生物量、生态功能等级、森林自然度、森林健康状况、森林景观等级等森林生态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分析评价结果:森林生态功能一般,林分质量不高,树种结构有待优化改善,森林健康状况良好,森林景观度不高,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为受人为活动严重制约和影响的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抚育间伐为促进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空间和环境条件,是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性措施。通过改变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空间分布、层次结构,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水文生态过程产生影响。该文综述了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生态过程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为实现新时代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树种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共生关系。以数学方法为手段,通过进行合理假设和建立动态模型,对森林生态系统中针阔树种的共生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模拟范例,求出共生共存的平衡点状态,对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之间能否共生共存,取决于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竞争压力越大,不同树种就可能难以共生而导致某一树种逐渐消亡;竞争压力越小,能够共生的可能性就越高,整个生态系统在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生物量就越大;两类树种能够共生时会存在平衡点,而且平衡点是渐近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都会逐渐向平衡点靠近,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树种选择与配置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增长,但造林树种单一、林分幼龄化、径级持续偏小、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在气候变化挑战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如何发挥森林在木材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涵养水源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多重服务功能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的多元化需求,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文中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不同树种与配置模式和不同森林经营选择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及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模拟预测方法与工具,进而总结当前研究与实践的总体趋势,以期为我国树种选择及其优化配置、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FORECAST模型是一个基于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林分水平模型,它可以模拟多种管理策略对森林的影响来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我们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服务.本文选取了国内外几种针叶树种,其中包括小干松(Pinus contorta)、欧洲赤松(P.sylvestris)、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云杉(Picea asperata)、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对FORECAST模型在其研究上的应用进行简介,通过对各种管理策略的结果分析,探讨各树种的合理管理模式,并利用FORECAST模型解决研究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人工造林的成败决定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回顾和总结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造林经验教训,发现引进外来树种造林导致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保护区原生态森林生态系统形成潜在威胁。提出对策,必须使用当地乡土树种,自育苗木,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滇西北的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超过一半的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并退化为石漠化裸地、荒草坡、疏林灌丛地、干扰迹地和次生林地,使系统的结构改变、功能降低、内部环境恶化,物种间平衡关系破裂。针对传统的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中存在的造林树种单一、模式单一、缺乏景观观念、自由放牧等问题,提出采用“近自然林业”理论和方法,通过确定恢复策略,采用乡土树种,发展混交林,早期抚育目的树种,天然更新,对林地进行针对性管理等技术手段,以实现滇西北亚高山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加快土地利用的周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应以速度快、质量高为标准,力求快速恢复森林植被,并能丰产。在长白山林区采用乡土树种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和香杨(P.koreana)进行采伐迹地(特别是皆伐迹地)更新造林,不仅成本低、林木易成活、生长快、森林植被恢复快,而且可以改变多年来以落叶松为主要更新树种的格局,对迅速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效益。1975年,我们在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上马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影响着居民的生活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森林的建设影响着人居环境。文章从生态学角度上,阐述了城市森林树种选择与配置以及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等问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亚热带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培育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培育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可以兼顾珍贵用材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效益最大化追求、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近2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增进了人们对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了解,必须重新评价其林学特性和重要性.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关键技术环节在于:依据生境异质性和树种特性细致规划林地,使用良种壮苗,适时调控林分密度,运用多树种混交,通过抹芽修枝培育无节良材,实施择伐和林隙更新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本文以红椎为例,对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概算,并提出了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的未来优先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大连市市内三区选取六个林分因子进行分析,结合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值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值与小班优势树种补偿值呈现正相关关系,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有相同趋势,而与海拔、坡度等无显著相关关系;研究区内各地类、森林经营措施、林分起源、优势树种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均值呈现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土壤质地、土壤厚度、坡向、林种和立地类型的森林生态服务均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森林临海”建设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选择树种和配置,是建立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根据临海市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树种生物学特性,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为树种选择原则,以生态优先、群落稳定,生态网络化,景观优化,多效复合为树种配置原则,对“森林临海”建...  相似文献   

17.
森林工程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森林工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木材采伐工程、迹地更新造林工程、抚育采伐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林内路桥工程和装备系统工程。策划和实施森林工程时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森林工程活动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置于首要位置,二是森林工程工艺系统要与作业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持一致。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及其生态过程决定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所以森林工程实施时,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保护要着眼于群落结构的连续性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要着眼于目的树种、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和生境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保护要着眼于水土流失、土壤和地质性灾害。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最新研究成果及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漯河市林业生态效益以物质量和价值量两种形式进行了评价,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构成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硬阔树种生态效益价值最大.湿地生态系统中蓄水调洪的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9.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受灾面积、受灾程度以及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此次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涵养水源、森林固碳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此次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价值为7 117亿元,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损失排序为水源涵养>森林碳储量>生物多样性>森林年固碳能力>保育土壤;从各省份雨雪冰冻灾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价值来看,江西与湖南最大,分别为1 499.8亿元和1 463.75亿元,江苏、陕西和青海最小,分别为58.96亿元、53.42亿元与1.06亿元;从各省份雨雪冰冻灾害不同树种生态服务功能受损情况来看,马尾松、杉木最为严重,马尾松林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价值为1 570.16亿元,不同树种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价值排序为马尾松>杉木>阔叶树>竹林>其他树种>经济林树种>湿地松>桉树.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2年河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建立不同优势树种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或标准地资料,以树种含碳率作为生物量转换为碳储量的系数,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南阳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7522.68万t,碳密度129.42 t·hm-2。其中森林土壤层碳储量6045.03万t、占总碳储量的80.36%,乔木层碳储量1018.30万t、占13.54%,森林下层植被和枯落物层碳储量为459.35万t、占6.10%;在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最多为6201.95万t、占82.4%。研究可为当地森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