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FACE处理的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FACE处理的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麦秸20 d后,土壤CH4排放开始急剧增加并在41~45 d达到最高峰,变幅为0.01~366.9 mgC·m^-2·h^-1;而对照土壤CH4排放在试验期间一直保持在很低水平,变幅为0.01~0.2 mg C·m^-2·h^-1.培养结束时麦秸用量与土壤CH4排放总量成线性正相关.CO2浓度升高引起的生化性质改变的麦秸还田(N含量降低,C/N比升高)有抑制稻田CH4排放的趋势(-6%~-10%),但统计不显著(P>0.1);如将收获的FACE和自由大气条件下生长形成的麦秸全部还田,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数量增加的麦秸还田会促进稻田CH4的排放,那么高CO2引起的质量下降与数量增加的麦秸还田对CH4排放产生的综合效应仍表现为促进稻田CH4的排放(+13%)(P<0.1).施用麦秸处理的土壤CH4排放与5 cm土温、气温以及土壤CO2排放都无显著相关性,而对照土壤CH4排放与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对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不同肥料处理小区,并将同一施肥处理分为秸秆覆盖与无覆盖两部分,种植玉米,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土壤N2O通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田土壤N2O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苗期玉米田土壤的排放高峰主要是施肥的原因.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土壤N2O通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苗期堆肥处理和复合肥处理的土壤N2O平均通量分别为42.3和21.9μg N·m-2·h-1;抽穗期土壤N2O通量增大是由于受降水影响.玉米生长季节内,垃圾堆肥处理的土壤N2O平均通量大于复合肥处理;与对照相比,施用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使农田土壤的N2O通量增加,其土壤N2O平均通量分别是对照的1.9倍和1.5倍;与无秸秆覆盖相比,秸秆覆盖使土壤N2O排放通量增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培微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了光合环境中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CO2浓度及培养基中蔗糖和无机盐含量对驱蚊香草无菌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PPFD为100μmol·m^-2·s^-1、CO2为1400μmol·mol^-1时,无菌苗的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株高增幅、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而在对照条件下即PPFD为40μmol·m^-2·s^-1、CO2为400μmol·mol^-1时,这些生理指标降低,二者差异显著。不同培养基组分对无菌苗生根影响显著,其中含20g·L^-1蔗糖的培养基优于无糖培养基,1/2MS培养基优于MS培养基。结论:PPFD为100μmol·m^-2·s^-1、CO2为1400μmol·mol^-1,含20g·L^-1蔗糖的1/2MS培养基有利于驱蚊香草无菌苗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4.
间歇流模拟人工湿地去氮除磷效果及N_2O排放的小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基质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净化过程中N2O的排放,在温室内选用炉渣、沸石和土壤为基质,以水芹(Oenanthe javanica)、黑麦草(Lolium mutliflorum)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植被构建了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氮、磷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为6d条件下,炉渣、沸石和土壤基质湿地对TN、NH4^+-N、NO3^--N和TP的去除主要集中于污水停留的前3d,之后各污染物浓度下降的幅度较平缓。3种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对TN、NH4^+-N和TP均表现出很好的去除效果,各系统的TN、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均超过91.0%;3种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对NO3^--N的去除率相对较低,为58.0%-85.5%。植物种类不同,其吸收N、P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3种基质湿地中黑麦草对N、P的吸收能力远高于水芹和香根草;黑麦草吸收的N、P总量占各湿地系统TN、TP输入量的38.3%~57.4%和87.6%~91.1%,已成为人工湿地系统去氮除磷的主要途径:水芹和香根草的氮、磷吸收总量仅分别占各系统TN、TP输入量的9.7%~18.3%,15.6%~34.5%和4.7%~8.1%,6.1%~13.4%。炉渣、沸石和土壤湿地系统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68~15.19μg·m^-2·h^-1,4.29~8.33μg·m^-2·h^-1和7.03—18.94μg·m^-2·h^-1;整个试验期,3种基质湿地系统的N20排放总量为4.24—21.82mg·m^-2,占各系统TN输入量的0.014%~0.100%,此途径排出的N对各湿地系统TN的去除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箱法对栗钙土、灰钙土、粗骨土和山地灰褐土4种有代表性的干旱土壤表面CO2通量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土壤(粗骨土和山地灰褐土)的通量显著大于草原土壤(栗钙土和灰钙土)。干旱区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平均值为230.05μmol/(m2·h),变化范围为-147.27~2319.55μmol/(m2·h)。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差异,粗骨土(351.82μmol/(m2·h))>山地灰褐土(347.33μmol/(m2·h))>栗钙土(193.36μmol/(m2·h))>灰钙土(162.37μmol/(m2·h))。土壤表面CO2通量存在季节变化,趋势呈"S"形。9月份最高(516.79μmol/(m2·h)),以土壤向大气释放为主;1月份最低(-7.09μmol/(m2·h)),以大气进入土壤为主;具有春夏秋冬交替规律,与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表面CO2通量稍有后滞。全天候土壤表面CO2通量呈"山峰"形变化,04:00最小(154.13μmol/(m2·h)),12:00最大(349.65μmol/(m2·h)),具有昼夜交替规律,比气候日变化稍有滞后。影响土壤表面CO2通量的环境因子有地表空气温度、土壤温度(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含水量(0~10cm、10~20cm和20~30cm);其中,地表空气温度、土壤温度(0~10cm、10~20cm和20~30cm)和土壤含水量(0~10cm)分别与土壤表面CO2通量呈正相关关系,而10~20cm和20~30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表面CO2通量呈负相关关系,地表空气相对湿度与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关系不显著。大气与土壤之间的CO2存在双向转移机制,CO2不仅从土壤向大气转移,而且也从大气向土壤转移,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差异性分布,导致温带和寒带地区的土壤具有平衡大气CO2浓度的功能,是温带、寒带地区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6.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CO2和CH4排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三江平原选择 3种不同类型的湿地永久积水的漂筏苔草沼泽、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草甸和无积水的恢复湿地.从 2002年 7月到 10月对漂筏苔草沼泽进行了土壤碳排放的观测, 2002年 8月中旬至 10月对小叶章草甸和恢复湿地进行了土壤碳排放的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湿地类型下土壤 CO2和 CH4排放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段时期内 (2002年 8月中旬到 10月底 )土壤 CH4排放通量为小叶章草甸 (14.3 mg· m-2· h-1)>漂筏苔草沼泽 (7.9 mg· m-2· h-1)>恢复湿地 (-0.015 mg· m-2· h-1), CO2排放速率表现为小叶章草甸 (384.9 mg· m-2· h-1)>恢复湿地 (345.6 mg· m-2 · h-1)>漂筏苔草沼泽 (117.6 mg· m-2· h-1).温度是导致漂筏苔草沼泽和小叶章草甸土壤 CO2和 CH4的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也是恢复湿地土壤 CO2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对其 CH4氧化吸收影响不明显.地表积水深度与漂筏苔草沼泽以及小叶章草甸土壤 CO2和 CH4排放均呈负相关,温度和积水深度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漂筏苔草沼泽和小叶章草甸土壤 CO2和 CH4排放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小白菜地土壤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的施用会增加CO2和CH4的排放量,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CO2平均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CK(不施肥)、T1(不施氮肥)、T2(施纯化肥)处理;而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较猪粪直接与化肥配施能降低小白菜地土壤的CO2和CH4的排放量;此外,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菜地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地下5 cm、10 cm处的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壤CH4的排放通量虽然受土壤温度、箱外气温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但并无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蔬菜中硒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酸消解,原子荧光-氢化物发生法测定了广州市部分市售蔬菜中硒的含量,由标准物质(GBWZ19001-94)和回收率控制检测质量。结果表明,不同蔬菜中硒含量有较大差异,含量范围为1.8~78.9μg·kg^-1,平均含量为15.8μg·kg^-1,不同类型蔬菜中硒含量变化特征是:菌类(46.0μg·kg^-1±31.1μg·kg^-1)〉豆类(31.6μg·kg^-1±17.5μg·kg^-1)〉葱蒜类(8.1μg·kg^-1±3.3μg·kg^-1)〉瓜类(6.8μg·kg^-1±2.6μg·kg^-1)〉叶菜类(5.8μg·kg^-1±2.8μg·kg^-1)〉根茎类(5.1μg·kg^-1±2.2!g·kg^-1)〉茄类(4.7μg·kg^-1±4.2μg·kg^-1)。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稻田N_2O通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对三江平原稻田进行了全年连续田间原位观测。结果表明,三江平原稻田全年N2O平均通量为0.052 mg·m^-2·h^-1;冻融期N2O通量范围为0.008N 0.029 mg·m^-2·h^-1,融冻时排放量显著增加;生长期平均通量为0.059 mg·m^-2·h^-1,施肥后及淹水期间水面落干时各出现了两个明显的N2O排放峰,排水后N2O排放通量较淹水期稍增加,但幅度不大。同时分析了冻融期、生长期N2O通量季节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以及和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表明。温度决定了稻田全年N2O排放通量的大小,而水分状况则是影响三江平原稻田N2O排放季节变化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不同耕作措施对冬小麦田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省石羊河绿洲灌区连续4 a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5种耕作措施下,冬小麦田从前季灌浆期到后季分蘖期期间CO2排放通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下,CO2排放通量在观测期内呈现"高-低-高"的双峰型变化曲线;秸秆翻压处理CO2排放通量最高,传统耕作CO2排放通量介于免耕不覆盖处理和秸秆翻压处理之间;传统耕作与免耕不覆盖两处理CO2排放通量间差异性显著;CO2排放通量与耕层(0~30 cm)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土壤含水量对CO2排放通量的影响大于土壤温度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畜禽废弃物堆肥的腐熟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鸡粪与牛粪为代表的畜禽废弃物,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设备中堆肥化时,几种化学参数的变化趋势及作为腐熟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固相C/N,NH+4-N与WSC含量可作为畜禽废弃物堆肥的优选指标;R,E4/E6,有机质中腐殖酸类物质(HS,HA,FA)含量与CEC可作为该类堆肥的一般性指标;NO-3-N含量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餐厨废弃物作堆肥对盆栽番茄产量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以常规量化肥(CF)、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了餐厨废弃物(FW)、鸡粪(CM)、猪粪(PM)、马粪(HM)、牛粪(BM)等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餐厨废弃物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效果优于其他有机肥处理。餐厨废弃物、猪粪、牛粪、马粪、化肥、鸡粪、对照各处理番茄的产量分别为863.6 g.pot-1,825.0 g.pot-1,816.3 g.pot-1,766.9 g.pot-1,672.0 g.pot-1,659.1 g.pot-1,616.7 g.pot-1。番茄地上部分生物量变化次序为餐厨废弃物猪粪牛粪马粪鸡粪化肥对照。餐厨废弃物处理番茄Vc、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Vc含量分别比牛粪、猪粪、鸡粪、化肥、对照处理提高7.0%、10.0%、14.4%、14.8%和18.2%;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猪粪、鸡粪、化肥、对照处理提高9.7%、11.6%、19.3%和60.0%;餐厨废弃物处理番茄糖酸比为7.7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餐厨废弃物能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提高番茄产量与品质,在蔬菜生产中可以作堆肥替代部分化肥与其他动物性有机肥,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筛选出的辣椒废弃物堆肥产物为原料,通过盆栽防效试验,探究了不同处理和发酵时间的辣椒废弃物发酵产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辣椒秸秆-鸡粪联合发酵3 d的有机物料在4%,5%的施用浓度下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的量分别增加118.75%,106.25%,发酵5 d的5%施用浓度地上部干物质量仅增加37.5%。从根结数目来看,以辣椒秸秆-鸡粪添加5%VT菌剂联合发酵3 d的堆肥物料效果更好,其中施用浓度为5%处理比4%处理根结数目减少了58.77%,表明在土壤中,5%浓度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综合植物生长指标和根结发生情况,以辣椒秸秆-鸡粪联合堆肥3 d,4%浓度施用量对植物生长和根结线虫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绿化垃圾自然腐化周期长的问题,筛选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菌株,制备复合微生物接种菌剂,使绿化垃圾粉碎物能够快速腐化,以最终实现绿化垃圾的无公害循环利用.[方法]从自然腐化的绿化垃圾中分离筛选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菌株,制备复合微生物接种菌剂后接种绿化垃圾粉碎物,检测腐熟料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结果]筛选得到能够降解木质纤维素的6株真菌和细菌,并进行初步分类鉴定,绿化垃圾粉碎物接种复合微生物接种菌剂堆制腐化5个月后完全腐熟,腐熟料的主要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都达到了有机育苗基质的质量要求.[结论]从自然腐化的绿化垃圾中分离筛选得到了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菌株,接种复合微生物接种菌剂可明显加速绿化垃圾的腐化过程,为绿化垃圾无公害循环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红外光谱对有机废弃物堆肥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堆肥过程中红外光谱特征.在堆肥过程中,变化最大的是类脂,脂肪酸等有机质.红外光谱表征有:亚甲基伸缩振动在2 925和2 850 cm-1,C=0伸缩振动在1640 cm-1,羧酸OH面内弯曲振动,羧酸盐COO伸缩振动以及亚甲基弯曲振动在1430 cm-1存在吸收,强度随堆肥的酵解而下降直至平稳,羧酸C-O的或氨基类C-N的伸展振动在1260~1240 cm-1之间,芳香胺出现在1320 cm-1,堆肥的后期出现硝酸盐,并在1384 cm-1处产生特征吸收,1640 cm-1附近的吸收峰与堆肥原料中木质素,腐殖酸和鞣质等有关,属于芳环的C=C伸缩振动.结果表明红外光谱能提供堆肥化学物质降解行为的详细信息,有利于堆肥降解过程控制和实时检测,是堆肥降解分析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6.
以园林植物废弃物和蘑菇渣2种有机废弃物堆肥为基质,对观叶植物黑美人和芦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计6个处理,3个重复,处理Ⅰ(园林植物废弃物堆肥)、处理Ⅱ(园林植物废弃物堆肥,每重复加复合肥9 g)、处理Ⅲ(园林植物废弃物堆肥∶泥土=1∶1,每重复加复合肥9 g)、处理Ⅳ(蘑菇肥)、处理Ⅴ(蘑菇肥,每重复加复合肥9g)、处理Ⅵ(蘑菇肥∶泥土=1∶1,每重复加复合肥9 g)。对黑美人的叶长和叶宽、单片叶的鲜重、干重、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园林植物废弃物堆肥的处理对黑美人生长影响效果优于蘑菇肥的处理,其中以处理Ⅰ和处理Ⅱ的影响效果最优。通过对芦荟叶长的分析结果表明,蘑菇肥的处理对黑美人生长影响效果优于园林植物废弃物堆肥的处理,其中以处理Ⅳ和处理Ⅵ的影响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不同过磷酸钙添加量对蔬菜废弃物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过磷酸钙添加量对蔬菜废弃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过磷酸钙能够提高堆体温度,其中添加量为堆肥物料干重10.26%时的最高温度值最高,为64.33℃。堆肥结束时,添加过磷酸钙对各堆肥处理的C/N 值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堆肥物料的pH 值,提高了电导率,其中添加量介于物料干重4.10%和10.26%时的EC 值显著高于CK 处理(P<0.01);添加量低于物料干重10.26%时的GI值均显著高于CK 处理(P<0.01),其中添加量为物料干重2.05%(S5 处理)时的值最大,为105.61%。添加过磷酸钙显著降低了堆肥的氮素损失率(P<0.05),其中添加量为物料干重2.05%时的氮素损失率最低,仅为23.94%,且此添加量下的产投比最大,为3.93。本试验条件下,添加过磷酸钙可显著提高堆肥腐熟度,显著降低堆肥物料的氮素损失率,其适宜添加量为物料干重的2.05%。  相似文献   

18.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羊毛下脚料堆肥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12-13713
[目的]筛选最佳的羊毛下脚料堆肥发酵微生物菌剂。[方法]接种4种不同微生物发酵菌剂对羊毛下脚料堆肥进行发酵试验,并对堆肥温度、水分、pH值、种子发芽指数等进行数据分析,筛选最适性价比的微生物菌剂。[结果]菌剂3对堆肥升温相对较高且在后期的发酵过程温度曲线走势相对比较稳定;最终水分较低;pH值变化范围适宜发酵;磷、钾在堆肥过程中基本没有损失;腐熟度高。[结论]综合判断菌剂3应用于羊毛下脚料堆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对污泥茶渣等物料进行堆肥发酵,结果表明:不同物料配比堆肥第3d均进入高温(75℃)降解阶段,持续时间16~18 d.污泥含量40%~50%处理的全氮、速效氮含量高于污泥含量30%的处理;处理D全氮含量最高,达19.17 g·kg-,各处理全氮平均值大小顺序为D>E>C>B>A;处理E速效氮含量最高,为1171mg·kg...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