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蛋鸡养殖在蛋鸡进雏期、蛋鸡育雏期、蛋鸡育成期、蛋鸡开产期、蛋鸡产蛋高峰期等各个养殖阶段都对养殖场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都有严格的要求,然而通过许多生活的实例我们可以发现气象灾害对蛋鸡养殖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必须尽量防范气象灾害对蛋鸡养殖的危害。本文先分析了气象灾害对蛋鸡养殖的危害,然后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避抗对策。  相似文献   

2.
蛋鸡采食、健康、产蛋、内分泌和异常行为的发生,都会受到断喙和光照的影响。合理的断喙和适宜的光照,会使蛋鸡表现出更优的生产性能。文章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综述断喙和光照对蛋鸡行为和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光照管理是提高产蛋鸡产蛋性能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技术之一。产蛋鸡对光照很敏感,采用合理的光照制度才能收到增产效果。蛋鸡发生开产过早、蛋重小,啄癖等现象,很大程度上都与光照管理不当有关。笔者现将蛋鸡光照管理要点介绍如下,供读者朋友参考。1.光照时间的确定。产蛋期的光照时间只能增加而不可缩短,且不能少于12小时,最长不超过16小时。有研究者通过对产蛋鸡蛋壳钙化过程的研究表明,过长时间的光照会增加蛋的破损率。近来,对蛋鸡光照管理的建议方案中,已把商品鸡的最长光照时间从过去的17~18小时缩短到14~16小时。  相似文献   

4.
<正>秋冬季节,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养鸡户为保证蛋鸡多产蛋,需适时补充光照。在给蛋鸡补光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光色应用合理光色不同,波长各异,对产蛋鸡的影响也不同。在其他饲养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养在红色光线下的母鸡要比其他颜色光线下的母鸡产蛋率明显提高,一般可提高2%左右。二、时长稳定得当给蛋鸡补充光照一般从19周龄开始,光照时间要由短到长,以每周增加30分钟为宜。当每天的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应保持稳定光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蛋鸡产业快速发展,出现许多大规模养殖场,随着现代化养殖设施的出现,以及养殖者管理意识的提高,使蛋鸡养殖无论是从治疗和预防的关系上,还是在饲养理念上都在逐渐优化和改善.而在蛋鸡养殖上,相关研究和实践均表明,光照管理对鸡群生产性能十分重要,通过合理的光照管理能使鸡群生产性能有所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也会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在产蛋鸡的环境因素中,光照时间的长短、光照程序与光照制度是否合理,对产蛋鸡的产蛋率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加强光照管理是蛋鸡饲养管理上不容忽视的重要措施。而且光照可促进雏禽采食、饮水,增加运动,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从而提高蛋鸡的新陈代谢,使红细胞与血红素含量有所增加。光照还可促进卵巢的发育,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性成熟,增加产蛋量。  相似文献   

7.
正蛋鸡养殖是一项极为严密的工作,需要对养殖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蛋鸡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同,需要饲养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加以控制,提高生产责任心和工作的耐心。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会引起鸡群发病。饲养管理不到位,蛋鸡养殖场温良、湿度和光照等突然的变化而不达标;预防注射、饲养密度等不到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果应对措施不及时准确,那么对养殖的成败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将产  相似文献   

8.
苏从成 《新农业》2010,(12):20-21
一、光照对蛋鸡的影响 光照对鸡的性成熟、产蛋、蛋重、蛋壳厚度、产蛋时间、产蛋到排卵的间隔、受精率、精液量与孵化期及生理状况、活动、代谢及行为各个方面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冬季是大多数蛋鸡的产蛋高峰期,但由于气候严寒、光照较短,不利于蛋鸡的高产,因此冬季蛋鸡的高产管理极为重要。在寒冷低温季节,只有通过搞好防寒保暖、通风控湿、加强光照、增喂饲料  相似文献   

10.
光照在养鸡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光照对性成熟的影响 ,光照在蛋鸡、肉鸡生产中的作用 ,光照强度、光色、光照对免疫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育成期蛋鸡啄羽行为和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第9~11周,将150只海兰白羽蛋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养在光照强度为5和15 lx的鸡舍。观察试验鸡只的啄羽行为,同时记录被啄鸡只的身体皮肤部位,并对皮肤损伤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被啄鸡只的身体皮肤损伤部位主要是尾部皮肤(37.54%)、背部皮肤(20.64%)和头部皮肤(16.91%)。育成期蛋鸡的皮肤损伤评分总分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鸡只的身体只是轻微损伤。[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在蛋鸡生产中减少啄羽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育雏期蛋鸡啄羽行为和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光照强度,将200只海兰白羽蛋鸡雏鸡分为L1(光照强度为5 lx)、L2(光照强度为10 lx)、L3(光照强度为15 lx)、L4(光照强度为20 lx)4组。第4~6周,观察各组鸡只的啄羽行为,记录被啄鸡只的皮肤损伤,并对皮肤损伤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被啄鸡只的皮肤损伤部位主要为尾部皮肤(44.02%)、背部皮肤(20.88%)和头部皮肤(15.73%)。育雏期蛋鸡的皮肤损伤评分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鸡只皮肤仅有轻微损伤。[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在蛋鸡生产中从禽舍光照角度减少啄羽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鸡猪立体联养舍,是在农村家庭院内占用32m~2的面积,采用高床上笼养的方法,饲养高产蛋鸡180只,猪在高床下面采用半地下的形式饲养,运动场延伸到舍外。这种立体联养舍,可使猪检食鲜鸡粪,节省30%的占地面积,降低建筑费用50%以上。同时,在温度、光照、通风等方面,均能满足鸡猪的生理、卫生和生产的需要,节约能源,节约饲料,具有投资小、占地少、省人工、结构好、效益高等特点,一个产蛋周期可产蛋2700~2800kg,同时可出栏二批肥猪共12头。建立一个鸡猪立体联养舍,可使农户获纯收入约3000元。  相似文献   

14.
光照节律调控鸡繁殖性能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光照是生物体重要的环境因子。现代家禽生产普遍采用人工光照。禽类视觉敏感,光照对禽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光照是温度、湿度和通风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此外,鸡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动物,光照对其繁殖生理的影响和相关作用机制研究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文章就禽类对光照的感知,光照节律对鸡性成熟和繁殖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概述了非自然光照节律、光照不应性和种蛋孵化期光照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理解光照节律对鸡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禽类的光感受器如眼球(视网膜)、丘脑深部和松果体,能够将光信号转变为生物信号,并依靠神经内分泌系统,尤其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鸡的生殖系统发育和繁殖行为。育成期鸡群性腺发育很快,并对光照时间长短反应敏感。光照时长过短或者过长,可能导致鸡只生长受阻或者性成熟提前;每天维持恒定8或9 h的光照时长,可保证体况和体重在性成熟时达标,充分发挥繁殖潜力。产蛋期光照节律主要包括光照刺激时间和光照时长。光照刺激能促进鸡性成熟,但必须在恰当的阶段实施才能有效发挥其促进适时和整齐开产的作用。对于黄羽种鸡光照刺激时间的研究鲜有报道,生产中多参照蛋鸡的光照方案,或适当推延。进入产蛋期的鸡群,光照节律则由恒定短光照转变为恒定长光照,光照时长的选择也是提高鸡繁殖力的关键控制点之一。母鸡产蛋期需要较长的光照时长以维持其高产,但肉种鸡与蛋鸡在体况、饲喂方式和生理特点等不同,如光照不应性等生理特征。因此,肉种鸡的光照时长短于蛋鸡或蛋种鸡,一般为14或15h,而蛋鸡或蛋种鸡为16或17h。种公鸡性早熟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精液稀释和存储,以及种公鸡隔代利用等技术的应用发展,种公鸡光照调控技术研究也逐步开展。种公鸡性成熟后采取与母鸡同样的光照时长可能会降低精液品质,提示在公母分饲的条件下有必要对公鸡和母鸡进行有区别的光照节律管理。与常规24h光照节律不同,非自然光照节律的光照制度可以提高蛋重,但可能降低产蛋数。非自然光照周期不符合欧盟规定动物福利标准,与饲养人员的正常作息时间不一致,在实际生产中并未广泛应用,但是研究非自然光照周期对了解家禽的生物节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蛋鸡生产过程中,鸡群体重传统监测方式费时费力、不能实时获取体重数据、监测过程易出现鸡群应激等问题,设计并搭建了蛋鸡体重实时监测系统。蛋鸡体重实时监测系统以新型栖架离地立体养殖系统中的栖杆为载体,在其两端安装质量传感器,采用LabVIEW编写蛋鸡体重实时监测程序对质量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对蛋鸡体重实时监测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系统对栖杆上鸡只数量识别的总体准确率达98%;2)在光期系统所监测的鸡群平均体重的变化幅度较大,与当日人工称量得到的鸡群平均体重的最大差值为292g。在暗期开始后1h系统监测的鸡群平均体重趋于稳定,且稳定值接近当日人工监测的鸡群平均体重;3)选取每日22:00—23:00系统所监测的鸡群平均体重的平均值作为当日鸡群平均体重,系统监测鸡群平均体重结果与当日人工监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109g,最大误差±152g,相对误差2.6%~8.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色光对外周血LH和FSH含量的影响,为阐明单色光对蛋鸡产蛋性能的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绿、蓝三种发光二级管和白炽灯,对蛋鸡进行光照,试验期19~53周龄,光强度15 lx,光照时间16h。【结果】25~34周龄段,蓝光组血清LH 和FSH值上升维持时间最长,峰值出现最晚。37~49周龄段,白光组LH值一直高于其它组,而40~49周龄,红光组LH和FSH值持续上升。在24h昼夜LH 和FSH分泌的变化中,白、蓝和红光组LH 和FSH值只有一个峰值, LH峰值分别出现在10、07和10h,而FSH 峰值出现在13、07和10h。绿光组LH 和FSH有3个峰值,均出现在07、16和01h。【结论】19~36周龄,蓝光促进LH和FSH的分泌, 37~53周龄,白光和红光促进LH和FSH的分泌,24h昼夜间各光组LH和FSH峰值(除白光组FSH外)均出现在上午。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不同波长光照对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机理,用c-Fos法探讨了母鸡间脑对不同波长光照的反应,同时检测GnRH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动态变化。将150日龄母鸡右眼遮光7 d后接受20 lx的不同波长光照刺激1.5 h,暗适应1.5 h后灌流固定,取脑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s蛋白和GnRH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间脑的分布。结果显示,不同波长光照均影响c-fos基因表达和GnRH的释放,绿光组和蓝光组的表达均高于红光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蛋鸡产蛋性能和抗体水平,以探讨芝芪菌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将140日龄罗曼商品代褐壳蛋鸡120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蛋鸡日粮中添加0、0.2%、0.35%、0.5%的芝芪菌素,研究芝芪菌素对罗曼商品代褐壳蛋鸡产蛋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0.5%芝芪菌素处理组罗曼商品代褐壳蛋鸡的总产蛋数比对照组提高了2个。0.2%、0.35%和0.5%芝芪菌素处理组1~8月总蛋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0.01%、1.82%和1.25%。添加芝芪菌素对罗曼商品代褐壳蛋鸡的产蛋率、耗料量和料蛋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芝芪菌素后,鸡血清禽流感-H5抗体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40周0.5%芝芪菌素处理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8个滴度。[结论]在蛋鸡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芝芪菌素可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和免疫功能,说明芝芪菌素可作为一种优良的蛋鸡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三个品种、两种光照制度和两种饲养制度,测定不同处理对产蛋率的影响及其三因子互作效应。产蛋期采用两种舍饲温度,测定不同舍温对互作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产蛋率有显著影响,罗曼白鸡的产蛋率显著高于西赛克斯和伊莎褐鸡,鸡只生长期恒定光照的产蛋率显著高于逐渐减光的产蛋率,而生长期适度限制饲养与自由采食和产蛋期15℃与22℃舍温的产蛋率没有显著差异。全群鸡三因子互作效应表现在品种X光照、品种X光照X饲养具有显著性,但在不同舍温下互作效应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现代肉种鸡生产中,对种母鸡产蛋期的管理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决定着肉种鸡的养殖成败及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从肉用种母鸡的适时转群,产蛋鸡舍的环境控制技术,肉用种母鸡产蛋期的日常管理措施,以及肉用种母鸡强制换羽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现代化肉鸡场及肉种鸡养殖专业户的肉种鸡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