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以来,在全国各地茶叶市场的炒作行情一度突飞猛进的普洱茶价格从去年7月以来普遗下跌50%左右,连“大益”、“下关”、“中茶”等领军品牌也全线下调,万少高位进货被套的茶商对此忧心忡忡,部分期待收藏普洱茶用于投资升值的炒手也心有余悸,担心普洱茶的价格会一路下跌不回头,更担心其炒作泡沫会被完全挤干。江苏、浙江等地茶叶市场的商家告诉笔者,这是自2005年以来普洱茶的投资炒作热潮遭受的第一次大幅震荡,虽然目前部分普洱茶品种的价格已趋向平稳,但是依然有投资者看淡普洱茶的后市。  相似文献   

2.
王辉 《上海茶叶》2007,(3):33-35
近年来,大陆在出现炒楼热、炒股热的同时,还出现了炒茶热。据悉有千万人炒作普洱茶,半年内使其价格暴涨了5倍。不少炒家认为炒普洱茶好过炒股,并将普洱茶视如越放越值钱的古董大量囤货。今年4月以来,有茶商则用麻袋装着现金到云南,睡在茶农家里抢收普洱春芽。  相似文献   

3.
《上海茶叶》2006,(1):48-48
由江苏省溧阳市茶业商会主办的《溧阳茶业》报,到2005年10月已创刊一周年。展现出溧阳茶文化、茶科技、茶市场、茶经济的特点与优势,受到读者喜爱和名人、专家好评。  相似文献   

4.
农民从实践中增长了智慧与才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嵊县(现嵊州市)不少人研制珠茶炒干机。其中最为理想的是该县北山区电厂工人师傅马传全试制成功的珠茶炒干机于1967年问世,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的珠茶炒干机。当时也有一些人习惯于手工制茶,总认为人工炒的珠茶好,机制茶质量差,但经过多次的比试,机器制茶不但工效比手工制茶提高了十多倍,一台炒干机一天可炒制150-200公斤。  相似文献   

5.
茶毒蛾步甲的成、幼虫是茶毒蛾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一年两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越冬,雌成虫寿命246—540天。一头幼虫一生能捕食3—6龄的茶毒幼虫33.2头,一头成虫在茶毒蛾一个世代中可捕食959头茶毒蛾幼虫。成虫在活动期能忍受饥饿55天,幼虫有相互残食习性。  相似文献   

6.
茶小绿叶蝉螯蜂是寄生于茶小绿叶蝉成虫的一种体外寄生蜂。茶小绿叶蝉主要为害茶树的嫩芽、嫩叶,严重影响苯叶的产量及品质,是茶叶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目前在防治此虫的手段中,许多茶区主要是采用化学防治,采一次茶喷二次农药,有的在喷农药后,有效期还没有过期,即进行采茶,严  相似文献   

7.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 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EgNPV对2龄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y=0.943x+0.3582,LC50=8.3×104PIB/mL;y=0.663x+1.614,LC50=1.3×105PIB/mL。当使用不同浓度EgNPV处理不同龄期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时发现,两种幼虫致死率趋势大致相同;在虫龄一致时,达到相同的致病率,灰茶尺蠖所需的时间比茶尺蠖平均短一天。使用2×106PIB/mL浓度处理不同代别灰茶尺蠖和茶尺蠖2龄幼虫,在第1、2和第6代,EgNPV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均大于80%。上述结果表明灰茶尺蠖核...  相似文献   

8.
利涨价促进市场重新洗牌 2007年4月云南晒青毛茶不正常飙涨,多数茶厂、茶商、消费者都无法接受这样的涨幅,加上农历年前后国营厂改制前后的茶品价格也令人咋舌,普洱茶市场面临空前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普洱茶市场价格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台湾资深茶人、首届(2005年度)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石昆牧认为这种现象有弊也有利。  相似文献   

9.
茶,诞生在中国西南部,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唐时,茶在中国四川一带已成为“比屋皆饮”之物。自唐至今,历经1200余年,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成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首,成为全球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种天然、营养、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0.
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和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危害茶园的两近缘种害虫。用小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 NPV)喂饲两近缘种茶尺蠖,10 d后小茶尺蠖的死亡率为100%,而灰茶尺蛾的死亡率仅为35.5%。以感染病毒的两近缘种3龄幼虫的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 3个抗菌肽基因,通过邻位连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显示小茶尺蠖和灰茶尺蛾的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蛋白均分别归为一个分支;进一步采用qPCR检测发现,病毒处理后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 3个基因在两近缘种茶尺蠖体内均表达上调,gloverin基因在12 h达到最大值,moricin基因在48 h达到最大值,且gloverin和moricin基因在灰茶尺蛾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小茶尺蠖,而attacin基因在病毒侵入后的不同时期在两近缘种茶尺蠖体内表达量是变化的,推测gloverin、moricin和attacin基因可能与病毒的侵入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抗菌肽基因在昆虫与病毒互作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17-2020年,在江苏和浙江将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核·苏云菌应用于茶园茶尺蠖、灰茶尺蠖的防治,对多年、多点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并概述了近年来茶尺蠖病毒制剂在我国茶园的推广应用情况.在实践中发现,施用10 000 PIB/μL·2 000 IU/μL茶核·苏云菌悬浮剂100 mL/667m2,对茶尺蠖的防效最高可达8...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以来,省内外不少茶区普遍出现了采茶工“荒”,熟练的采茶工请不到,该开采的茶芽等人采却没有人来采,茶农干瞪眼,也瓶颈了茶叶的及时采摘。  相似文献   

13.
茶尺蠖是茶园主要害虫,为开展茶尺蠖的大量饲养,研究制作了一种产卵纸条,该产卵条制作简单、应用效果好,着卵量较之前的卵条提高45.95%;将之应用于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大量饲养,平均着卵量为195.9~225.4粒/条。本研究结果对茶尺蠖的大量饲养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生产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4.
新昌是个古老的茶区,有据可查种茶与制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7世纪时以生产珠茶与烘青,以后少量生产红茶。解放后,新昌以生产珠茶为主,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茶区均以划区生产单一茶类,新昌也不例外,仅产珠茶一种。几十年来,茶叶实行统购统销,在很长的年代里,  相似文献   

15.
<正>在生产中,茶树根病主要有茶红根腐病、茶褐根腐病、茶紫纹羽病、茶白纹羽病、茶苗白绢病等,影响茶树的生长,造成茶叶减产。为了有效防治茶叶根部病害,笔者介绍茶树根部病害的防治方法。1茶红根腐病1.1症状染病植株叶片稀疏,有的枯死。一般情况下,病株上凋萎的叶片附着在枝上,经一段时间才脱落。拔出病根有时可见根表生有白色或红色革质分枝状菌膜,后期变为暗红色或紫红色,剥开根部外皮可见皮层与木质部之间也有白色菌膜,  相似文献   

16.
在较低温度下,茶蚕颗粒体病毒防治茶蚕的效果不甚理想。试验证明与低剂量杀虫双混用,能增强病毒侵染力。经较大面积示范,亩施颗粒体病毒100毫克加杀虫双10毫升,防效可达83.2~93.5%,显著高于单用。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过幼虫第2腹节背面八字形黑色斑纹的形态及该节上2对小黑点的位置进行幼虫鉴别,通过前后翅上外横线的形态进行成虫鉴别。采用分子鉴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别准确,且易于掌握,能准确区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本研究结果对这两种尺蠖的正确识别和田间防治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多利用传统绿茶的生产工艺生产银杏叶茶,但由于银杏树鲜叶与茶树鲜叶有很大的差异,不能完全按照绿茶生产工艺来生产银杏叶茶,而应根据其特点,探索银杏叶茶合理的生产工艺。从银杏叶茶工艺流程出发,分析银杏叶茶加工技术中注意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Market Research.com的部门、市场调研出版商Packaged Facts发表的一篇新的报告《美国茶叶和即饮茶市场》(The U.S.Market for Tea and Ready-to-Drink Tea)指出,绿茶、白茶甚至红茶(red tea)等精品茶深受美国消费者的喜爱,他们倾向于更具异国情调的混合茶,并推动了茶市值达到了68亿美元。Packaged Facts预计,到2010年,茶市值将达到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广茶园绿色防控体系,促进茶产品提档升级,研究了培土措施、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和生物农药茶核·苏云菌悬浮剂、灯诱与性诱等非化学防治措施防治茶尺蠖效果。结果表明,在茶尺蠖化蛹盛期的茶树根际培土6~10 cm,可以阻止茶尺蠖成虫羽化,防效达84.32%;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和生物农药茶核·苏云菌悬浮剂防治茶尺蠖幼虫,10 d防效分别为85.36%和87.39%;灯光诱杀和性引诱剂诱杀茶尺蠖成虫,可控制茶尺蠖的危害,灯光诱杀防效25.37%~32.26%,性引诱剂诱杀防效49.07%~62.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