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安西牛生活的安西草原纬度靠北,紧邻戈壁,故冬季漫长,大风较多。这对日夜牧食在安西草原的安西牛,是一个耐寒性能的严峻考验。安西牛靠其特殊的被毛结构,表现出对大风加严寒的良好适应性。因而,研究清楚安西牛的被毛特性对于安西牛种质调查有着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西牛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安西草原。不了解安西草原生产状况和牧草质量好坏,就不会完全了解安西牛。从表1安西草原的退化和表2安西牛的退化同时发生,就可看出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表1可见,23年间草原复盖度下降了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西门塔尔杂种牛(西杂牛)肉用性能的利用。选用黑安格斯牛杂交西杂牛,随机选取同期出生断奶的杂交一代安西杂牛(黑安格斯♂×西杂牛♀)和西杂牛,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20月龄,屠宰安西杂牛和西杂牛公牛各9头,取其背最长肌,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安西杂牛和西杂牛肌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安西杂牛和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均达到52%以上,以长链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安西杂牛中SFA显著低于西杂牛(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测定脂肪酸总量46%以上,安西杂牛中UFA极显著高于西杂牛(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安西杂牛和西杂牛中差异不显著(P0.05),油酸的含量在安西杂牛中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γ-亚麻酸、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顺-8,11,14-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EPA等功能性脂肪酸在安西杂牛中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综上表明,与西杂牛相比,安西杂牛牛肉中脂肪酸的营养价值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安西牛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西牛是一个对荒漠半荒漠地区有很好适应能力的品种,不同于我国其它黄牛地方品种,安西牛具有很好的耐热、耐寒、耐旱、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其体格虽不大,但上述"特性"是其它品种牛无法与之相比的。安西牛是甘肃省宝贵的牛种资源,保存和发展安西牛并对其进行选育,开发利用研究,对充实全国养牛业育种基因库,发挥我国现有品种资源的遗传潜能,促进我国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和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分析了安西牛种质资源保护技术与研究的背景、安西牛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研究的特点以及取得的成效和保种措施。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了解安西牛产肉性能现状,为加强安西牛肉用性能选择和发展肉牛商品生产肥育工作提供依据。试验分甲、乙、丙3组(共11头牛),采用舍饲—放牧—舍饲等方式肥育试验一年。结果表明: 安西牛一代杂种牛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产肉量和经济效益都高于同龄的安西牛,显示了杂种优  相似文献   

6.
《甘肃畜牧兽医》2013,(11):51-52
安西牛因产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而得名。在瓜州县,以踏实、桥子和布窿吉乡所生产的牛最佳,故义有桥子牛、踏实牛之称。1982年,安西牛被确定为甘肃地方品种,写入《什肃省畜禽品种志》;随后,义被载人《中网牛品种志》,被确定为我国牛品种。安西牛在产区主要为役用。  相似文献   

7.
<正> 血红蛋白不仅与机体组织供氧有关,而且表现出遗传多态性。Cabannes和Serain(1955)首次在阿尔及利亚牛中发现了牛的两种血红蛋白变异类型。之后Bangham(1957)揭示了血红蛋白多态性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的两个等显性等位基因控制。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到目前发现的牛血红蛋白等位基因有B、C、F、A、D、Kh、E等。随着广泛深入的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血红蛋白多态性,对牛育种的重要意义。安西地方黄牛是分布在甘肃最西部戈壁荒漠半荒漠地区,具有耐粗饲,耐酷热严寒,抗焦虫病等优良特性。为了了解安西地方黄牛的起源与形成,我们初步调查了安西地方黄牛的血红蛋白类型。材料与方法血样采自安西地方黄牛的生产区的桥子、踏实乡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西杂牛、安西杂交F1代、安西杂交F2代的肉品质,为生产高端牛肉产品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28-30月龄,平均体重在600±15 kg左右,体况良好的西杂牛、安西杂牛F1代、安西杂牛F2代各9头,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分为西杂牛组、安西杂牛F1代组、利西杂牛F2代组,进行屠宰,胴体在0-4℃的排酸车间成熟10d后再进行分割,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1)三个试验组牛肉的pH1h、Ph24h值差异不显著(P>0.05);安西杂F1代和安西杂F2代的肉色指标红度(a)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大于西杂牛(P<0.05);西杂牛组的剪切力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安西杂F1代和安西杂F2代的熟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大于西杂牛(P<0.05)。(2)西杂牛组的水分含量最大,安西杂F2代的粗蛋白质含量最大,但各组之间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安西杂F2代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西杂牛组(P<0.05)。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适合贵州肉牛产业发展的杂交模式,本研究以关岭牛为对照组,西本杂、利西本、安西本为试验组进行了育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西本的增重最高,依次为安西本、西本杂、关岭牛。利西本和安西本2种三元杂交牛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西本杂(P0.05),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西本杂则显著高于关岭牛(P0.05)。利西本和安西本2组三元杂交牛的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显著高于西本杂二元杂交牛(P0.05),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但屠宰率、净肉率以及肉骨比数值略高于西本杂二元杂交牛和关岭牛,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牛结节病是一种由疙瘩皮肤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安西牛作为我国特有的生产潜力较大的优良种牛,感染该病后可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本文通过介绍牛结节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为防控安西牛结节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取12月龄的安西F1(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利西F1(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进行为期90d的育肥屠宰试验,以期为草原肉牛新品系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利西F1的增重水平和育肥效果明显优于安西F1,安西F1、利西F1杂交牛头均日增重分别为1.30和1.80kg,利西F1头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安西F1(P〈0.01);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均为利西F1极显著高于安西F1(P〈0.01),而屠宰率、净肉率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安西牛生存的自然环境、品种来源、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安西牛保护、利用提出了保种对策,对全面认识和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畜大壮”促进安西牛生长期增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西黄牛是我国役肉兼用型的优良品种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安西黄牛的肉用生产性能,促进肉牛商品生产,1990年10月至1991年3月,我们利用“畜大壮”埋植技术,对舍饲条件下的生长期安西黄牛进行了促增重试验。旨在探索安西黄牛加速生  相似文献   

14.
安西牛具有耐热、耐干旱、耐寒、抗病、耐粗饲、耐放牧、体质结实、挽力大、用途广等特点,它不仅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近十年来向河南、陕西、新疆等八个省区输出近万头,深受欢迎。去年,经省畜禽品种志编委会会议讨论,确认安西牛为我省保存和发展的优良地方品种。为了加快发展速度,确保品种质量,最近安西县成立了有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安西牛本品种选育委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应用三元杂交技术改良黄牛示范与推广》课题组利用南德温、皮埃蒙特、安格斯肉牛冻精作杂交父本,对全市二元母牛进行较大规模的杂交改良工作,为寻找最适合当地的杂交组合,提高牛改质量,课题组在秦州区进行了皮西黄牛、南西黄牛、安西黄牛三元杂交牛与西黄牛二元杂交牛  相似文献   

16.
按血清运铁蛋白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了柴达木黄牛和青海东部黄牛与我国其它地方品种黄牛间的遗传关系,如果发现,黄牛与蒙古牛、延中、复 州牛、蒙山牛和安西牛等北方品种黄牛的遗传距离最短(0.00305-0.06131),且与这些品种牛聚成一个树系。由此将青海黄牛归属于诺-蒙古利亚系统的第一大类无峰牛内。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1980—1986年《安西黄牛资源调查》及《黄牛冻配改良配种繁殖调查登记》中的资料并加以统计整理,对安西黄牛的发情,排卵和受精等繁殖性能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发情 1.发情周期及影响因素据对342头(次)母牛统计,发情周期平均21±3.5天。青年牛(63头次)发情周期平均19.5±3.5天,成年牛(271头次)为21.5±3.5天;老龄牛(8头)为30±5天。青年牛的发情周期比成年牛短2天,比老龄牛短7天,差异显著(O.01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合贵州生产的三元杂交肉牛,试验选用利木赞牛、安格斯牛和夏洛莱牛冻精对西本母牛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犊牛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从初生到18月龄,夏西本牛的体重、体尺指标均最优,依次为利西本牛、安西本牛、西本杂牛;3组三元杂交牛不同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西本杂牛(P<0.05).结论:虽然夏西本牛的体尺指标和生产性能最好,但由于其产犊难产比例较高,且当地养殖户不喜欢其白色的被毛,因此建议在本省推广利西本牛、安西本牛.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巍山境内680头各种杂交组合牛进行了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显示:平均初生重,三元杂交牛海西本31.36 kg、婆西本30.50 kg、安西本29.85 kg、BMY西本29.32 kg,二元杂交母牛西本30.21 kg、西西本32.24 kg,本地黄牛13.06 kg;12月龄平均体重,三元杂交牛海西本199.80 kg、婆西本195.50 kg、安西本230.00kg、BMY西本219.60kg,二元杂交母牛西本151.00 kg、西西本158.00kg,本地黄牛56.21kg;平均成年体重,三元杂交牛海西本416.99kg、婆西本406.26kg、安西本415.68kg、BMY西本424.32kg,二元杂交母牛西本405.36kg、西西本411.23 kg,本地黄牛236.70 kg.表明把巍山肉牛改良方向定为引进温带牛、瘤牛冻精与本地牛及其杂交牛进行杂交,可兼顾适应性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黄牛与我国其它品种黄牛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胶凝胶电泳法对柴达木黄牛和青海东部黄牛HB ,TF ,PTF ,PA和ALP5个基因座进行分析 ,根据其基因频率计算与我国其它品种黄牛的遗传距离 ,并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 ,以评价柴达木黄牛与其它黄牛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 ,柴达木黄牛与青海东部黄牛之间存在最亲密的亲缘关系 ,与北方牛系蒙古牛 ,延边牛和安西牛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